柔性封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器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45166发布日期:2024-04-08 13:48阅读:9来源:国知局
柔性封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器件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应用科技领域,具体涉及柔性封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器件。


背景技术:

0、技术背景

1、oled被视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而柔性oled器件则更被认为是oled显示的发展趋势。由于对水汽与氧气十分敏感,oled器件中使用的有机材料如果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很容易就被氧化或结晶化,从而严重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因此,要使oled在长期工作过程中的退化与失效得到抑制,稳定工作并达到足够的寿命,除了有机发光材料自身的稳定性以外,需要对oled器件进行有效的封装,依靠封装材料对氧气和水汽的高阻隔性,不仅可以确保oled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也是延长oled稳定性与寿命的重要途径。

2、显示产业中目前最有代表性的薄膜封装方法是多层有机/无机薄膜组合的barix封装技术,即在无机薄膜上叠层有机阻挡薄膜,可有效稳定无机薄膜并延长水、氧渗透路径,实现显示器件的防潮性能,有机缓冲层补充无机阻隔层的各种缺陷,或将其平面化,各层之间再以粘附层进行粘结。虽然它已经由开发初期的11层有机/无机材料的沉积降低至3层,但由于多层粘附层的存在,使得触控膜和水氧阻隔膜的组合厚度依然较大,再与玻璃保护结构进行组合使得显示面板的厚度无法做成轻、薄、灵活的屏幕,并且触控膜、水氧阻隔膜等的各功能层需要利用粘附层进行多次贴合,带来较大的贴合偏差,进而影响成品的良率,且无机阻隔弯折性较差,导致面板整体柔性弯折应力较大,进而影响弯折柔性显示终端设备的效果及寿命。因此,具有超薄、可柔的薄膜封装技术成为手机和电脑等众多电子行业关注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封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器件。

2、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柔性封装膜,包含环氧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光引发剂、功能助剂;

4、其中,环氧丙烯酸酯单体用如下通式(1)表示:ar1选自:空、碳原子数为1-6的烷烃基;r1、r2、r3分别独立的选自:氢、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基;a选自0或1;所述功能助剂为丙烯酸酯低聚物、表面活性剂、附着力促进剂、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5、进一步的,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单体选自如下结构式之一的化合物:

6、

7、所述交联剂为丙烯酸酯类交联剂,用如下通式(2)表示:

8、

9、ar2选自:未取代的或由羟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2的烷烃基、碳原子数为3-12的醚基、未取代的或由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基取代的含有1-4个苯环的芳烃基、未取代的或由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基取代的含有1-4个苯环的芳醚基;r4选自:氢、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基。b为2至6的自然数。

10、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选自如下结构式之一的化合物:

11、

12、

13、所述光引发剂为自由基型光引发剂,选自:苯偶姻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氧化膦类化合物、过氧化合物、肟酯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4、进一步的,所述苯偶姻类化合物选自: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基醚、苯偶姻二甲醚、苯偶姻二乙醚。

15、进一步的,所述酮类化合物选自:二苯基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对氯二苯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羟基-2-甲基-1-[4-(叔丁基)苯基]-1-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2-甲基-1-(4-羟乙氧基)苯基-1-丙酮、聚合[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双官能团α-羟基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2,2-二甲氧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

16、进一步的,所述氧化膦类化合物选自:(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

17、进一步的,所述过氧化合物选自: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

18、进一步的,所述肟酯类化合物,可列举的,包括市售的oxe-1型号光引发剂、市售的oxe-2型号光引发剂、市售的oxe-2型号光引发剂等。

19、所述柔性封装膜还含有丙烯酸酯低聚物、表面活性剂、附着力促进剂、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20、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低聚物选自:丙烯酸脂肪酯、丙烯酸芳香酯,或二者的混合,不同类型的单体软硬链段间的作用力可以形成致密的物理“交联”,密封性、强度和形变特性等物理机械性能更优异。

21、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低聚物用如下通式(3)表示:

22、

23、其中,ar3选自:碳原子数为3-12的烷烃基,未取代的或由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基取代的含有1-3个苯环的芳烃基;c为1、2、3或4。

24、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低聚物含有丙烯酸脂肪酯时,所述ar3选自:

25、

26、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低聚物含有丙烯酸脂肪酯时,所述ar3选自:

27、

28、进一步的,所述流平剂为有机硅类流平剂,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德国毕克市售产品byk-300、byk301、byk302、byk333、byk352、byk358n等。

29、进一步的,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硅烷类化合物,选自: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胺、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0、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溶剂,选自酯类、醚类、酮类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31、进一步的,所述酯类溶剂选自: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正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乙酸甲氧基丁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甲氧基戊酯、二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正丁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酸3-甲基-3-甲氧基丁酯、乙二醇二乙酸酯、1,3-丁二醇二乙酸酯、1,6-己醇二乙酸酯、环己醇乙酸酯。

32、进一步的,所述醚类溶剂选自: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正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正丁醚、二丙二醇单乙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

33、进一步的,所述酮类溶剂选自:丙酮、甲基戊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异戊基酮、二异丙基酮、二异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乙基戊基酮、甲基丁基酮、甲基己基酮。

34、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两者的混合。

35、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光引发剂的重量份分别为(5-20)份、(2-10)份、(0.5-10)份。

36、功能助剂中,所述丙烯酸酯低聚物、表面活性剂、附着力促进剂、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各功能助剂各组分相互独立的,重量份分别为(20-60)份、(0.1-0.5)份、(0.1-0.5)份、(0.1-0.5)份、(0.1-0.5)份、(20-60)。

37、所述柔性封装膜是一种光固化的涂层组合物,通过涂布、喷涂、旋涂、注射、刮片、刷涂、纳米压印、喷墨打印、丝网印刷或移印法涂覆制备成型。

38、所述柔性封装膜单独或与其他功能材料共同应用于显示器的发光层和盖板之间,起到阻隔水氧和保护本体的功能。

3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柔性封装膜中,兼具疏水性的酯基和环氧基的环氧丙烯酸酯单体聚合后,在聚合物三维网络结构表面形成了一道对水汽的吸收和扩散的屏障,阻碍了水汽进入显示器件内部引发器件的老化和失效。同时,柔性封装膜的高交联密度对氧气的进入进行了阻碍,而过量的光引发剂在器件工作状态下与扩散通道中的氧气作用,可以高效的避免氧气进入显示器件内部引发器件的老化和失效。

40、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柔性封装膜以丙烯酸树脂为主体成分,强韧,略具弹性,硬度适中,透光性高,能形成可挠性膜应用于柔性显示终端设备。此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柔性封装膜可采用涂布、喷涂、旋涂、注射、刮片、刷涂、纳米压印、喷墨打印、丝网印刷或移印法涂覆等冷工艺制备技术,可避免对amoled等显示器中由不耐高温的有机小分子构成的核心发光单元的破坏,维持有机发光材料自身的稳定性以外,完成对oled器件进行有效的封装,是一种高透光性、可柔、制备工艺温和的绿色化薄膜封装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