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4027492发布日期:2023-05-05 09:4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探寻合理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土壤改良剂还存在许多问题:1)污染问题: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到位,许多废弃物本身自带的化学元素施入土壤中很有可能造成土壤的污染;2)用量问题:土壤改良剂普遍存在用量问题,用量太少,改善效果不明显,用量太多,成本提高;3)滥用改良剂:缺乏针对性就土壤养分失衡、结构不良等各方面土壤问题研发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土壤改良剂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成本低,无污染,用量少。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土壤和超纯水混合,进行提取,得到微生物接种液;

5、将所述微生物接种液与修复材料和蚯蚓粪混合,将所得混合物进行培养,得到土壤改良剂;

6、所述修复材料包括矿物或生物炭。

7、优选的,所述土壤与超纯水的用量比为(8~12)g:100ml。

8、优选的,所述提取的时间为1~2h。

9、优选的,所述蚯蚓粪与修复材料的质量比为(3~4):1。

10、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接种液与蚯蚓粪的用量比为1ml:310g。

11、优选的,进行所述培养前,采用超纯水调整所述混合物的含水量为30~40wt%。

12、优选的,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5~30℃,时间为89~95天。

13、优选的,所述矿物包括蒙脱石;所述生物炭包括木屑生物炭。

14、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土壤改良剂。

15、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土壤改良剂在土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矿物或生物炭中添加蚯蚓粪以及微生物接种液,培养后能够提高矿物、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极性以及含氧官能团数量,进而提高矿物、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提高了矿物、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率,同时提高了矿物、生物炭中可利用n含量,有利于微生物活动,降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且有利于作物生长。

17、本发明所述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蚯蚓粪的肥力,提高蚯蚓粪所含可利用n元素,有利于作物生长;由于蚯蚓粪具有高孔隙度和丰富的营养元素,能提升矿物、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极性,可以更好的吸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利于土壤修复;此外,在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混合物样品可以产生大量的腐殖酸,因此还能降低矿物和生物炭的ph,改善碱性农田土壤,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

18、本发明将生物炭或矿物分别与蚯蚓粪混合培养后,混合物形成的有机质含量高,易被植物吸收,从而解决了化肥使用次数多,易流失的问题。矿物或生物炭与蚯蚓粪的作用能够加速生物炭表面芳香性物质的分解,导致表面羟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提高了混合物的表面积,能够供给更多的机会使土壤与空气接触,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

19、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无污染,土壤改善效果显著,因而用量少。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与超纯水的用量比为(8~12)g:10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的时间为1~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粪与修复材料的质量比为(3~4):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接种液与蚯蚓粪的用量比为1ml:31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培养前,采用超纯水调整所述混合物的含水量为30~4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5~30℃,时间为89~95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包括蒙脱石;所述生物炭包括木屑生物炭。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土壤改良剂。

10.权利要求9所述土壤改良剂在土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矿物或生物炭中添加蚯蚓粪以及微生物接种液,培养后能够提高矿物、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极性以及含氧官能团数量,进而提高矿物、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提高了矿物、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率,同时提高了矿物、生物炭中可利用N含量,有利于微生物活动,降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且有利于作物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芳,冯思月,桂晓雨,武文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