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1112发布日期:2023-08-04 01:1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黏剂,具体涉及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


背景技术:

1、压敏胶是一种聚合物乳液,是将丙烯酸单体乳化到水中,添加适量的热引发剂加热引发而成。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524666a公开了一种丝网印刷用水性压敏胶,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聚合单体40.0%~50.0%,引发剂0.2%~0.4%,乳化剂0.4%~0.6%,缓冲剂0.05%~0.08%,中和剂0.4%~1.0%,流变剂1.0%~3.0%,增稠剂2.0%~5.0%以及去离子水45.0%~50.0%。该专利的丝网印刷用水性压敏胶具有优异的印刷适应性,并且对金属和塑料等基材均有优异的粘接性能。中国发明专利cn103525328b公开了一种压敏胶,特别涉及一种可丝网印刷的压敏胶。该压敏胶组合物由以下六种组分组成:a组分:常规的压敏胶;b组分:增稠剂,用量为a组分用量的0.1-3%;c组分:流平剂,用量为a组分用量的0.05-0.5%;d组分:对a组分压敏胶中的乳液粒子有一定的溶胀性的溶剂,用量为a组分用量的1-10%;e组分:对丝印网材质尼龙无润湿能力的溶剂,用量为a组分用量的1-5%;f组分:非离子型防霉剂,用量为a组分用量的0.01-0.1%。该专利的压敏胶组合物粘度很大,下料快速完全,不粘网孔,流平效果很好,胶层干燥后无气泡、无凹坑。但现有的压敏胶仍存在剥离强度低、持粘性差的问题,需要开发出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丝网印刷用压敏胶黏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制备的压敏胶黏剂消泡性能好、耐候性能好、无拉丝现象,具有良好的丝网印刷适性,剥离强度达到12n/24mm以上,持粘性大于72h,且无残胶现象。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3、本发明提供了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包括以下组分:共聚丙烯酸酯、增粘树脂、交联剂和稀释剂;其中,共聚丙烯酸酯是通过混合单体、引发剂、甲苯、乙二醇丁醚和二价酸酯反应而成,混合单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醋酸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4、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共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6、s1将全部甲苯和部分乙二醇丁醚加入反应釜,通氮气,加热至120-124℃;

7、s2稳定至少5min后,称取20-25%混合单体加入25-30%引发剂,搅拌均匀后,将其匀速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28-132℃;

8、s3将剩余的混合单体和20-25%引发剂备到高位,搅拌均匀后,将其匀速加入到反应釜中;

9、s4将反应釜于142-146℃保温1-1.5h,然后将部分乙二醇丁醚和剩余的引发剂搅拌均匀后,匀速加入到反应釜中;

10、s5将反应釜于148-152℃保温3-3.5h,加入剩余的乙二醇丁醚稀释,升温至回流,冷凝分离甲苯,分离量为甲苯总质量的90-95%;

11、s6加入与分离掉的甲苯等量的二价酸酯溶剂,冷却后过滤得到共聚丙烯酸酯;

12、(2)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的制备

13、将增粘树脂加热溶解到稀释剂中,过滤得到增粘树脂溶液,将增粘树脂溶液和交联剂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共聚丙烯酸酯中,搅拌均匀即得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

14、丙烯酸的分子链上所带的-cooh上的活泼氢可以和共聚分子链上的酯基形成氢键,从而增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并且能够提供交联点,使得共聚物的内聚强度显著提高,同时-cooh的电子效应增强了共聚物与被粘物表面的粘接力,使粘结性能得到改善。丙烯酸用量的增加导致共聚物分子链段上的极性成分增加,共聚物的内聚强度增加,同时极性基团的电子效应导致聚合物胶液与测试钢板之间的粘接力变强,导致剥离强度的增加。丙烯酸是极性单体,它的共聚活性较高,随着丙烯酸的用量增加,共聚反应更剧烈,粘度升高快,丙烯酸量过多时,容易导致反应剧烈,导致爆聚。

15、丙烯酸羟乙酯内含极性基团-oh,与软硬单体共聚后,可有效增加丙烯酸酯共聚物的-oh 官能度,有利于提高压敏胶的内聚强度。

16、丙烯酸正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属于软单体,为压敏胶提供初粘性,如果用量太少,压敏胶的初粘性差,尤其是低温初粘性;用量太大时,则会导致压敏胶软段过多,内聚降低,进而导致压敏胶的持粘力降低。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长链结构,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它的加入,使得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提高,流动性也相对变好,其润湿能力提高。

17、醋酸乙烯为硬单体,其均聚物玻璃化温度较高,它可提高共聚物树脂的硬度和拉伸强度,为压敏胶提供内聚力。用量过小时,胶水内聚低,偏软,导致持粘性差;用量过大时,内聚高,影响初粘性。

18、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功能单体,含有多重氟原子,有很强的疏水性、疏油性,随着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加入,胶黏剂耐污染性提高,拉丝效果改善。

19、本发明不加交联剂的丙烯酸酯共聚物胶液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初粘力,但内聚强度较低,耐温性能也很差。为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对于所合成的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必须在进行涂布之前,加入交联剂,进行后期的交联固化反应。

20、优选的,混合单体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醋酸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质量比为(3.5-4.0):(0.1-0.25):(70-80):(10-15):(5.5-10):(3-6)。

21、优选的,混合单体、增粘树脂、交联剂、引发剂、甲苯和乙二醇丁醚的质量比为100:(5-10):(1-2):(0.15-0.25):(8-11):(40-50),稀释剂的质量为增粘树脂质量的1-1.2倍,二价酸酯的添加量为甲苯添加量的90-95%。

22、优选的,所述增粘树脂为改性松香增粘树脂和萜烯增粘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增粘树脂可以改善丙烯酸压敏胶在高温下的内聚力,能够避免丙烯酸压敏胶在高温下起翘,使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状态,提高丙烯酸压敏胶在高温下的持粘性能,使制备出的压敏胶具备更高的持粘性能。

23、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氨基树脂,氨基树脂含量越多,压敏胶耐温型越好,但剥离力略有降低。

24、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乙二醇丁醚(bcs)。

25、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叔丁基过氧化物。

26、引发剂选用叔丁基过氧化物,为聚合反应提供自由基,若其用量太少,压敏胶的聚合反应不完全;若其用量太大,则聚合反应太过剧烈,导致压敏胶的内聚力降低。 该引发剂比丙烯酸压敏胶常见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bpo等引发反应温度高,该体系更适合高固低粘丙烯酸压敏胶的合成(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若相同分子量的压敏胶在低温引发交联时,胶体粘度过高,会出现爬杆现象,引起反应不充分,导致转化率低)。

27、步骤(1)共聚丙烯酸酯的制备过程中,乙二醇丁醚(bcs)分三部分加入,在步骤s1中与甲苯一起作为打底溶剂;第二部分在步骤s4中加入,调整反应的固含为75%-80%;第三部分在步骤s5中加入,稀释用。

28、优选的,步骤s1中,甲苯与乙二醇丁醚的质量比为1:(1-1.2)。

29、优选的,步骤s1和s4中,甲苯和乙二醇丁醚的添加总量占混合单体总量的25-30%。当溶剂总量低于25%时,因聚合反应体系中溶剂介质少,引发剂与单体密度高,碰撞概率大,使聚合反应加快,因溶剂过少,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很难带走,体系粘度迅速升高,出现“爬杆”现象(爬杆现象严重时,说明粘度大,部分未反应的单体容易被包裹,导致转化率低);而当溶剂总量高于30%时,由于体系中的溶剂介质多,释放的反应热得以分散,所以聚合反应温度较易控制,不易产生局部过热现象,但是固含量较低的条件下制得的压敏胶黏剂的转化率和剥离强度都较低。

30、二价酸酯(dbe)无色淡香、低毒低成本、环保等,具有溶解力强、流平性好、成本低、处理方便、相对环保等优点,能够减少鱼眼、针孔、迹痕、拉丝、堵网等现象。

3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1. 本发明采用特定的混合单体与特定比例的引发剂,合成出共聚丙烯酸酯,并将合成的共聚丙烯酸酯与增粘树脂、交联剂按照特定比例进行复配,最终制备出丝网印刷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制备的压敏胶黏剂消泡性能好、耐候性能好、无拉丝现象,具有良好的丝网印刷适性,剥离强度达到12n/24mm以上,持粘性大于72h,且无残胶现象。

33、2. 本发明在制备压敏胶黏剂时,通过引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单体,能够提高压敏胶黏剂的耐污染性,并改善其拉丝效果;同时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二价酸酯(dbe)置换甲苯等低沸点溶剂,使得压敏胶黏剂在连续印刷时无拉丝现象;且使用二价酸酯更利于环保。

34、3. 本发明采用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与常规压敏胶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腈等)相比,反应温度更高,在制备压敏胶黏剂时,温度越高,物料的粘度越低,有利于物料的均匀搅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