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8921发布日期:2023-10-06 15:0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件加工工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


背景技术:

1、目前汽车内饰件多种多样,在粘接外部表皮的时候都是通过粘合剂进行粘连,然而传统的粘合剂采用树脂胶水,存在添加有害物质不环保的问题,且由于固有特性,散发出化学气味,无论是在生产车间操作,还是汽车出厂后供人们使用,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气味,影响人体的健康,不符合环保要求。另外,目前市面上粘合剂存在粘着力维持时间短、粘着力无法调节的问题,以及因没有弹性力而无法吸收震动,使用上存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用于避免以往汽车内饰件的粘合剂不环保,维持时间较低,缺乏弹性无法吸收震动的麻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其包括:

3、步骤a.胶料提供,提供100份的聚氨酯预聚物、50份的多元醇混合物、及添加剂,其中多元醇混合物与添加剂重量比为2:1至4:1;

4、步骤b.预热混合,将多元醇混合物预热3-10h,温度为20-50℃;然后加入添加剂,继续搅拌混合1-3h;

5、步骤c.真空脱泡,将含有添加剂的多元醇混合物送入真空脱泡机进行1-3h的真空脱泡工艺,进一步包括去除残留在各自原液中的气泡;

6、步骤d.搅拌混合,将脱泡后的含有添加剂的多元醇混合物和聚氨酯预聚物进行预热混合,然后搅拌1-3h;

7、步骤e.充填模具,将聚氨酯预聚物和加入添加剂的多元醇混合物相互混合的混合体注入模具,升温至50-100℃,然后硬化5-30min;

8、步骤f.打胶,待混合体冷却至常温后,再预热5-24h之后,利用胶枪打胶至汽车内饰件,进行表皮粘接。

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步骤b中搅拌速度为300 rpm至1000rpm,以避免1至3分钟内产生气泡。

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多元醇混合物由聚乙二醇、二醇、二胺化合物混合而成。

1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添加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阻燃剂,抗菌剂,防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剂,碳素,二氧化硅。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步骤f中预热温度为50-70℃。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4、通过多元醇混合物和添加剂预热混合,然后真空脱泡,去除残留气泡,再与聚氨酯预聚物进行搅拌混合制成胶料,充填至模具,经过升温硬化,冷却再预热使用,粘合性稳定,有弹性,具有减震效果,且环保。

15、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b中搅拌速度为300 rpm至1000rpm,以避免1至3分钟内产生气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元醇混合物由聚乙二醇、二醇、二胺化合物混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添加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阻燃剂,抗菌剂,防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剂,碳素,二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f中预热温度为50-7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粘接工艺,其包括:提供聚氨酯预聚物、多元醇混合物、及添加剂;将多元醇混合物预热3‑10h;然后加入添加剂,继续搅拌混合1‑3h;将含有添加剂的多元醇混合物送入真空脱泡机进行真空脱泡工艺;将脱泡后的含有添加剂的多元醇混合物和聚氨酯预聚物进行预热混合;将混合体注入模具,升温至50‑100℃,然后硬化5‑30min;打胶,待混合体冷却至常温后,再预热5‑24h之后,利用胶枪打胶至汽车内饰件,进行表皮粘接。本发明通过多元醇混合物和添加剂预热混合,然后真空脱泡,去除残留气泡,再与聚氨酯预聚物进行搅拌混合制成胶料,充填至模具,经过升温硬化,冷却再预热使用,粘合性稳定,有弹性,具有减震效果,且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林,赵小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林泉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