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19963发布日期:2024-02-09 13:1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手机粘接,尤其是一种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


背景技术:

1、手机的中框和后盖是手机结构的重要部分,中框是位于手机屏幕和后盖中间,且承载内部各种内部零件的框架,用于保护手机内部零件和屏幕;手机后盖的作用是保护手机内部零件,免受灰尘水渍等外界杂质的侵袭。因此,需要手机后盖和中框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手机内部零件。

2、手机后盖和中框是可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的。目前,用于手机后盖和后中框粘接胶主要有pe泡棉双面胶,原因在于:pe泡棉双面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抗冲击性、密封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使得中框与手机后盖紧密贴合,同时也避免颗粒(灰尘、沙土)和液体(水、化学药品)进入手机内部,对手机内部造成损伤。

3、pe泡棉双面胶是以pe泡棉为基材,在pe泡棉的两面涂布丙烯酸压敏胶而形成。丙烯酸压敏胶主要其粘接作用,提高pe泡棉双面胶的粘结性能。但是,现有的pe泡棉双面胶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具有热塑性,对温度比较敏感,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丙烯酸胶粘结稳定性较差,经过低温测试或高温测试时,会导致粘接性能变差,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pe泡棉双面胶耐高低温性能差和粘接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所述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包括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pe泡棉层和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和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得:

4、丙烯酸胶70-80%

5、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10-20%

6、纳米蒙脱土5-8%

7、固化剂1-2%;

8、所述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中苯乙烯的含量为15-25%。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pe泡棉双面胶在高低温环境中具有高粘接力和高持粘力。本技术中通过将丙烯酸胶、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纳米蒙脱土和固化剂按照特定的比例制备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提高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的耐高低温性能,使其在低温环境或高温环境能够保持良好的粘结性能。

10、丙烯酸胶在环境温度小于10℃时,丙烯酸胶分子活动度降低,分子间作用力的进一步增强,从而使得丙烯酸胶的粘接性能和剥离力下降。本技术中通过采用苯乙烯改性改性萜烯酚树脂与丙烯酸胶共同使用,进一步提高丙烯酸胶在低温环境下分子活动度,减弱丙烯酸胶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提高pe泡棉双面胶在低温条件下的粘结性能。

11、高温环境会使得压敏胶分子间的作用大大减小,降低压敏胶的粘结性能。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中有苯乙烯结构,添加至丙烯酸胶中能够有效防止压敏胶在高温下分子间作用力降低太多,从而提高压敏胶层的耐高温性能。本技术中通过添加特定含量苯乙烯的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在高低温环境下控制丙烯酸胶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处于适合的范围,使得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在高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持粘性能。

12、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中苯乙烯的含量低于15%,会导致压敏胶层的耐高低温性能下降;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中苯乙烯的含量高于15%,会提高压敏胶层的硬度,使得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对于弯曲面、凹凸面的粘贴吻合度下降,影响手机后盖和中框密封性。

13、本技术中采用纳米蒙脱土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的粘接性能。

14、优选的,所述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5、1)将萜烯酚树脂溶解于石油醚和氯仿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70-80℃,加入催化剂,滴加苯乙烯,反应3-5h,升温至120-130℃,再加入环戊二烯,继续反应,直到检测苯乙烯单体的含量低于0.1%,得到初级产物;

16、2)将初级产物进行减压蒸馏,除去石油醚和氯仿,水洗,干燥,得到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

17、所述催化剂为盐酸或硫酸。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的增粘作用,提高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粘接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通过控制苯乙烯和萜烯酚树脂的反应温度,使得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的苯乙烯含量为15%-25%,这样即能提高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的增粘作用,又能保障压敏胶的耐高低温性能,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苯乙烯含量过多或过少,影响压敏胶的使用。

19、加入环戊二烯是为了消耗未与萜烯酚树脂反应的苯乙烯,防止为反应苯乙烯影响的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的增粘作用。其中,苯乙烯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散射法等。

20、优选的,制备所述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所用原料的重量份如下所示:

21、萜烯酚树脂20-30份

22、石油醚60-70份

23、氯仿10-15份

24、催化剂1-2份

25、苯乙烯10-20份

26、环戊二烯4-8份。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优化制备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原料的用量,进一步提高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的增粘作用,提高压敏胶的耐高低温性能。

28、优选的,所述萜烯酚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6000,熔融粘度(200℃)为50-70cps。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萜烯酚树脂的分子量和熔融粘度,进一步提高苯乙烯与萜烯酚树脂反应效率,提高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的增粘作用以及提高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粘接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

30、优选的,所述纳米蒙脱土为钠基蒙脱土,钠基蒙脱土的比表面积为400-600m2/g,孔径为30-50nm,表面羟基数为5.0-8.0oh/nm2。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纳米蒙脱土均匀分散于压敏胶体系中,提高丙烯酸压敏胶的粘结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32、优选的,所述丙烯酸胶中聚丙烯酸酯的含量为60%-80%,聚丙烯酸酯的数均分子量5000-20000。

33、优选的,聚丙烯酸酯为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异丁酯、聚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聚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或聚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丙烯酸胶中聚丙烯酯的含量,进一步提高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的粘结性能。

35、优选的,所述pe泡棉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

36、pe80-100份

37、发泡剂15-20份

38、聚醚改性硅油4-6份

39、纳米填料15-25份

40、萜烯酚树脂3-6份。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pe泡棉层的回弹性和柔软性,使得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能充分填充于手机后盖和中框之间,提高手机后盖与中框的粘接稳定性。本技术中的pe泡棉层的厚度要达到0.1mm,在pe泡棉层的厚度要做到较薄时,pe泡棉的孔密度和回弹性是会降低的。对此本技术中通过将pe、发泡剂、聚醚改性硅油、纳米填料和萜烯酚树脂制备pe泡棉,使得pe泡棉层的孔密度达到0.3-0.5g/cm3,压缩变形率为1-3%。发泡剂和聚醚改性硅油共同使用,使得产生的气泡孔小、密且均匀,是pe泡棉会回弹性好的原因之一。

42、本技术中添加萜烯酚树脂是为了提高pe泡棉层与第一压敏胶层、pe泡棉层与第二压敏胶层的粘接性稳定,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43、优选的,按照重量份计,将pe、发泡剂、聚醚改性硅油、纳米填料和萜烯酚树脂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20-130℃,再挤出成型,挤出成型的温度为130-150℃,再冷却,发泡,发泡温度为140-160℃,得到pe泡棉层。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pe泡棉层的回弹性好、柔软性好,更适合于表面不规则或粗糙的中框粘接。通过调整原料混炼温度、挤出成型温度和压力以及发泡的温度的压力,使得pe泡棉形成网状独立闭孔泡孔结构,提高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的压缩装贴性、抗冲击性和加工性。

45、优选的,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所述第二丙烯酸层的厚度比为(3-5):(1-3)。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第一丙烯酸胶层、pe泡棉层和第二丙烯酸层的厚度比,使得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的粘接性更提高,能够填充手机后盖和中框之间的缝隙,有效防止灰尘、液体等污染物进入,同时也能高手机后盖和中框的防震和抗压性能。

4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8、一种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49、s1、将丙烯酸胶、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纳米蒙脱土和固化剂混合,得到丙烯酸压敏胶;

50、s2、将丙烯酸压敏胶均匀涂布于pe泡棉层的其中一表面形成第一压敏胶层,然后将离型纸或离型膜覆盖于第一丙烯酸胶层的表面,再在pe泡棉层的另一表面均匀涂布丙烯酸压敏胶形成第二压敏胶层,收卷,得到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

5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用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具有良好粘接性能、耐高低温性能和持粘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柔软性,能够充分填充于手机后盖和中框之间,提高手机后盖和中框的粘接稳定性。

5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3、1、本技术中于手机后盖与中框粘接固定的pe泡棉双面胶包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pe泡棉层和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其中,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和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是由丙烯酸胶、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纳米蒙脱土和固化剂制备得到,通过苯乙烯改性萜烯酚树脂的作用,使得丙烯酸胶处于高低温环境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处于适合的范围,使得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在高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持粘性能,从而表现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