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防滑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130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防滑链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轮胎防滑装置中,雪地用链能增大轮胎外表面的摩擦系数,所述轮胎外表面接触地面并且能支承整个车重。另外,因为雪地用链仅在冰雪道路上使用,所以必须易于拆卸。因此,金属链条和索构成的雪地用链一般用以满足上述情况。然而,传统的金属雪地用链不具有弹力并且从轮胎的接地表面伸出从而不具有确定的灵活性,因此雪地用链并未与轮胎的接地表面接合。这样,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就产生振动和噪音,从而大大降低车辆的驾乘感。而且由于雪地用链的局部压力,可能会损坏轮胎和道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来普遍使用了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具有柔软的平摩擦垫,所述摩擦垫各具有一定宽度并由合成树脂或橡胶制成。


图1所示,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包括多个摩擦垫2,所述摩擦垫沿水平方向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紧密接合并且沿该接地表面布置;索1和3,其各具有短于轮胎外周长的一定长度,并具有连接件10。每个摩擦垫2的末端都以一定距离固定。下面说明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的接合方法。
首先,摩擦垫2沿纵向布置在车辆轮胎前的地面上,然后车辆移动一定距离,以便轮胎100位于摩擦垫2上。设置在轮胎100的内部和外部的索1和3各自的两端彼此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的圆环。因此,摩擦垫2被索1和3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使得摩擦垫2紧密连接到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上。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摩擦垫2在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接触打滑地面前就接触了打滑地面,从而防止轮胎100打滑。
如图2所示,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柔软的摩擦垫2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紧密接合并具有根据其宽度确定出的一定面积,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和噪音于是极大地减少了。因此,同金属的雪地用链相比较,没有降低车辆的驾乘感。
然而,因为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仅通过具有接合金属的索1和3的圆周应力依靠拉力固定,所以相对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紧密接触力就很弱。因此在车辆行驶时,轮胎防滑装置沿轮胎100的圆周方向移动,从而降低了防滑效果。
另外,不可能调整索1和3以及摩擦垫2的长度,所以轮胎防滑装置仅用于具有一定标准尺寸的轮胎10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包括具有可分离连接件的索,所述连接件在轮胎内侧连接在索的两端,从而形成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多个摩擦垫,每个摩擦垫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与索连接,然后从索延伸过轮胎的接地表面达到轮胎的外侧,并且沿轮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间距布置;插装在轮胎外侧中心部分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用于将手柄从中心处产生的径向力矩转换成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将该拉力施加于摩擦垫的另一端;用于防止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反向转动的防止反转件;和拉紧装置,其利用防止反转件通过防止反转使摩擦垫与轮胎紧密接触,其中直线移动转换机构根据施加到手柄上的力矩将摩擦垫的另一端向轮胎的中心方向拉动。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透视图。
如图所示,轮胎防滑装置包括具有两个连接端并且其外径小于轮胎直径的索1,八个以一定距离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垫2,四个用于将每两个摩擦垫2连接在一起的拉杆44,用四个拉索43将拉杆44拉向轮胎中心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安装在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上作为防止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反转的防止反转件工作的钩45a。
索1由长度小于轮胎外周长的钢丝绳制成,并且包括与索1两端接合的连接件10,因此连接件10在轮胎100的内侧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摩擦垫2由弹性材料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树脂或橡胶制成并且每个摩擦垫都有一定的长度。每个摩擦垫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固定到索1上。摩擦垫2从索1延伸到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部,索1的两端相连从而形成圆环。每个摩擦垫2的另一端都从轮胎100的外部向轮胎100的中心延伸。摩擦垫2紧密接触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并且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直接接触地面,从而防止车辆轮胎打滑。摩擦垫2的长度和数量可根据轮胎100的尺寸确定。拉杆44是具有中央弯曲部分的钢杆。拉杆44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摩擦垫2连接,从而将摩擦垫2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
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将从轮胎100外侧施加于手柄46的旋转力转换成拉力,并且将拉杆44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图4所示,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包括外壳40,安装于外壳40中心部分的恒星齿轮41,四个在恒星齿轮41周围与恒星齿轮41啮合的行星齿轮42,从外壳40外侧插入并且缠绕于四个行星齿轮42的四线拉索43,安装在外壳40上以防止齿轮41和42脱落的外盖45,和从外盖45外侧与恒星齿轮41活动连接的手柄46。
外壳40是圆形外壳,它包括位于其中心部分的用于容纳恒星齿轮41的槽和四个位于其周围部分的用于插入行星齿轮42的槽。此外,在径向上做出了用于导引拉索43移动的槽40b。外壳40可旋转地固定了插入相应槽中的恒星齿轮41和行星齿轮42,并且导引拉索43的轴向移动。
恒星齿轮41固定地插入到转轴410上,转轴410由外壳40可旋转地支承于外壳40的中心部分,并且通过转动与转轴410接合的手柄46来转动。
行星齿轮42是小齿轮,它们绕恒星齿轮41布置并与恒星齿轮啮合,而且用固定在外壳40上的固定销可旋转地支承。拉索43的一端固定在行星齿轮42的一侧。行星齿轮42包括缠绕部分42a,拉索43缠绕于其上。行星齿轮42通过恒星齿轮41的旋转来转动并且将拉索43缠绕到缠绕部分42a上,从而将拉索43拉向外壳40的中心方向。
拉索43由柔性索构成,其包括下端,所述下端插入且穿过外壳40的槽40b并固定于行星齿轮42的缠绕部分42a中。拉索43的端部装有弯钩430,它用于与拉杆44接合。拉索43缠绕于行星齿轮42上,通过用恒星齿轮41转动行星齿轮42,从而将拉杆44拉向外壳40的中心方向。
盖45盖于外壳40的开放部分以防止设置在外壳40内的恒星齿轮41和行星齿轮42脱落,并且盖45通过螺栓450固定在外壳40上。多个钩45a按逆时针方向成形于盖45的边缘部分,以防止手柄46反转并且作为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的防止反转件工作。钩45a防止了在顺时针方向上具有工作力的手柄46的反转。
手柄46是与转轴410接合的旋转杆,所述转轴410通过使用螺母461将垫圈460插入其上,从而将恒星齿轮41固定到外壳40上。施加在手柄46端部的旋转力转动恒星齿轮41。而且,在手柄46转动到一定程度时,盖45的钩45a就钩住了手柄46,从而防止了其反转,因此恒星齿轮41不能反转。手柄46的固定端部包括螺旋形弹性变化部分46a,用于相对于钩45a弹性支承恒星齿轮41。所以,手柄46可以转动,直到恒星齿轮41不能转动为止,并且该手柄的端部通过弹性变化部分46a的弹性变化与钩45a接合,因此恒星齿轮41通过手柄46弹性地支承了防止反转件,即钩45a。从而,手柄46的弹性变化部分46a在恒星齿轮41转动到最大程度时弹性地固定了恒星齿轮41。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防滑装置按以下步骤与轮胎接合。
首先,在车停止时,索(图3中的1)的两端在轮胎内侧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圆环。固定在索1上并且每两个与拉杆44连接的摩擦垫2经过轮胎接地表面延伸到轮胎的外部中心。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的拉索43与拉杆44连接以便暂时固定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的手柄46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其不能转动为止,其端部与盖45的钩45a接合。通过弹性变化部分46a弹性伸长的手柄46与钩45a接合。在这一步骤中,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拉动拉索43,从而拉伸摩擦垫2。因此,摩擦垫2与轮胎100紧密相连,从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在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的拉索43和摩擦垫2之间的拉力作用下与车辆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中,平摩擦垫2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紧密接触,因此车辆行驶中不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另外,在车辆停止时可以将轮胎防滑装置与轮胎接合,从而方便快捷地与轮胎接合。图6和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包括索(图3的1),该索在轮胎内侧具有相互连接的两端并且具有其外径小于轮胎100外径的圆环形状;八个以一定距离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垫2;四个用于把每两个摩擦垫2连接在一起的拉杆55;用四线拉索53将拉杆55拉向轮胎100中心方向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和钩50b,钩50b形成于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上,作为能防止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反转的防止反转件。索1由长度小于轮胎外周长的钢丝绳制成并且具有在索1两端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0。连接件10在轮胎100的内侧连接并且形成其外径小于轮胎100外径的圆环形状。
摩擦垫2是由弹性材料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树脂或橡胶制成的平垫。每个摩擦垫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与索1固定。摩擦垫2从索1延伸至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侧,索1的两端在轮胎100的内侧相连并形成圆环形状,该摩擦垫2的另一端从轮胎100的外侧向轮胎100的中心延伸。摩擦垫2直接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紧密接触,从而防止了车辆在行驶中的轮胎打滑。摩擦垫2的长度和数量根据轮胎100的尺寸确定。
拉杆55有中央弯曲部分。拉杆55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摩擦垫2连接,从而将两个摩擦垫2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
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将从轮胎100外侧施加给手柄56的旋转力转换成朝向轮胎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将拉杆55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图7所示,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包括外壳50,可旋转地安装于外壳50中心部分的旋转板52,与旋转板52一体旋转的手柄固定板54,从外壳50外侧插入并且缠绕在旋转板52上的四线拉索53,固定在手柄固定板上并且与旋转板52活动连接的手柄56,以及用于盖住手柄固定板54并且保护手柄56的固定板盖57。外壳50是其边缘经处理的盘形外壳。槽50a和接合槽50b沿外壳50边缘交替布置。在外壳50中,旋转板52通过外壳50的中心部分被插入到旋转轴51上,旋转轴51采用垫圈510可旋转地与外壳50接合。
旋转板52是可旋转地安装于外壳50内部的圆形板,并具有一定厚度,以便将拉索53缠绕在该板外圆周表面上。
拉索53插入并穿过外壳50的槽50a,并与旋转板52的外部连接,且包括由拉杆55拉合的钩530。拉索53被缠绕在旋转板52上以便向外壳50的中心方向拉动与钩530接合的拉杆55。
手柄固定板54是固定地插在旋转轴51上的圆形板,旋转轴51将旋转板52固定到外壳50上。通过手柄固定结构54a将手柄56固定到手柄固定板54的中心部分上。切口部分54b成形于手柄固定板54的外部,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手柄56可自由地在其中上下移动。手柄56相对于旋转轴51固定,因此手柄56在该空间内可以移动。
手柄56是旋转杆,在旋转轴51可旋转地将旋转板52固定到外壳50上的情况下,手柄56通过手柄固定板54固定到旋转轴51上。手柄56由施加于其端部的旋转力转动并且通过固定板54和旋转轴51带动旋转板52转动。而且,在手柄56转动一定角度的情况下,手柄56由外壳50的接合槽50b接合,从而防止其反转,因此旋转板52不会反向转动。在手柄56的固定端部形成有螺旋形弹性变化部分56a,因此当接合槽50b接合手柄56的端部时,由接合槽50b阻挡其反转的旋转板52由壳50,即接合槽50b弹性支承。这样,手柄56可以转动,直到旋转板52不能转动为止,利用弹性变化部分56a的弹性变化,手柄56的端部继续转动并且由接合槽50b接合。因此,旋转板52由手柄56相对于防止反转件,即接合槽50b弹性支承。因此,在将手柄56转动到最大程度的情况下,手柄56的弹性变化部分56a弹性地固定了旋转板52。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按以下步骤与轮胎接合。
首先,在车辆停止时,索(图3中的1)的两端在轮胎内侧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圆环。固定到索1上并且每两个与拉杆55连接的摩擦垫2经过轮胎的接地表面向轮胎的外侧中心延伸。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的拉索53与拉杆55连接以便暂时固定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的手柄56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它不能转动为止,并且其端部与外壳50上最近的钩50b接合。手柄56通过弹性变化部分56a进行弹性变化并且与接合槽50b接合。在这一步骤中,拉索53由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拉动,因此伸展了摩擦垫2。所以,摩擦垫2与轮胎100紧密连接,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在直线移动转换机构5的拉索53和摩擦垫2之间拉力的作用下与车辆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中,平摩擦垫2紧密接触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因此车辆行驶中不会产生振动和噪音。而且,在车辆停止的状态下可以将轮胎防滑装置与轮胎接合,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与轮胎接合。
图8和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使用状态和前视图。图10是说明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防滑装置的摩擦垫与索的固定结构的放大分解透视图,而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包括索(图3中的1),其两端在轮胎内侧连接,从而形成直径小于轮胎100外径的圆形;八个以一定距离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垫2;四个用于紧固每两个摩擦垫2的拉杆67;和用四个拉条62将拉杆67拉向轮胎100中心方向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6。
索1是长度小于轮胎外周长的钢丝绳并且包括在索1两端的连接件10。连接件10在轮胎100的内侧连接从而形成外径小于轮胎100外径的圆环。
摩擦垫2包括多个由弹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树脂或橡胶制成的垫并且有一定的长度。每个摩擦垫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固定到索1上。摩擦垫2从索1延伸至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侧,索1的两侧在轮胎100的内侧相连从而形成圆环。每个摩擦垫2的另一端从轮胎100的外侧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延伸。摩擦垫2紧密接触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以便在车辆行驶时直接接触路面从而防止轮胎打滑。摩擦垫2的长度和数量根据轮胎100的尺寸确定。
拉杆67是具有中央弯曲部分的钢杆。其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摩擦垫2连接,以便将两个摩擦垫2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
直线移动转换机构6将在轮胎100外侧施加给手柄的旋转力转换成朝向轮胎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将拉杆67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图11所示,直线移动转换机构6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外壳61和63,四个相对于外壳61和63彼此相对地可移动地安装的拉条62,分别与两个外壳61和63以及拉条62接合的小齿轮60,相对于小齿轮60可旋转地安装的手柄固定板64,固定到手柄固定板64上并且与小齿轮60活动连接的手柄65,和用于盖住手柄固定板64以及保护部分手柄65的固定板外盖66。
外壳61和63由垂直的拉条外壳61和水平的拉条外壳63构成,它们是由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两个槽构成的平的立方体外壳并引导插入到每个滑动槽内的拉条62在相反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在每个外壳61和63的中心都做出了通孔,小齿轮60通过通孔插入并与拉条62拉合。
拉条62两两插入外壳61和63中。拉条62插入外壳61和63以由小齿轮60沿相反方向移动。拉条62的一个端部做成了环状部分62a。环状部分62a与拉杆67接合。小齿轮60将每个拉条62向中心方向移动,以便将拉杆67向轮胎的中心方向拉动。
手柄固定板64是安装在从小齿轮60伸出的固定轴60a上的圆板,它包括在该圆板中心的手柄固定结构64a并且手柄65固定于其上。在其外部做出了切口部分64b从而形成一定空间,手柄65可以在其中上下移动。手柄固定板64相对于小齿轮60的固定轴60a固定了手柄65,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得手柄65可沿旋转方向弹性移动。
手柄65通过手柄固定板64固定到小齿轮60的固定轴60a的旋转杆上,它包括在其端部的钩65b,并且由施加于其端部的旋转力转动从而转动小齿轮60。而且,在手柄65转动一定角度的情况下,钩65b与拉条62接合从而停止了手柄65的反转,因此就防止了小齿轮60反转。手柄65的固定端部做出了螺旋形的弹性变化部分,因此当手柄65的端部与拉条62接合时,被停止反转的小齿轮60由拉条62弹性支承。所以,手柄65可以转动,直到小齿轮60不能转动为止,而且手柄65的端部利用弹性变化部分65a的弹性变化可以继续转动并且与拉条62更靠前的部分接合,从而手柄65相对于拉条62弹性支承了小齿轮60。因此,在小齿轮转动到最大程度的情况下,就弹性固定了手柄65的弹性变化部分65a。
图10是说明将摩擦垫2固定到索1上的固定结构的视图。图中标号200表示固定销,20表示固定于索1的固定件,该固定件通过固定销200固定摩擦垫2。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将参照附图予以说明。
首先,在车辆停止时,索(图3中的1)的两端在轮胎内侧连接,从而形成圆环。固定于索1并且每两个与拉杆67连接的摩擦垫2经过轮胎的接地表面向轮胎的外侧中心延伸。直线移动转换机构6的拉条62的钩62a与拉杆67连接以便暂时固定直线移动转换机构6。在这种情况下,直线移动转换机构6的手柄65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不能转动为止,并且手柄65的弯钩65b与最近的拉条62接合。所以,手柄65根据弹性变化部分65a的弹性变化与拉条62接合。在这一步骤中,拉杆67由每个拉条62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从而伸长摩擦垫2。摩擦垫2与轮胎100紧密接触,因此,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在直线移动转换机构6的拉条62和每个摩擦垫2之间的拉力作用下与车辆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中,平摩擦垫2紧密接触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因此车辆行驶中不产生振动和噪音。而且,可以在车辆停止时将轮胎防滑装置与轮胎接合,从而方便快捷地与轮胎接合。
图12至1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前视图和使用状态图。
如图12所示,轮胎防滑装置包括索(图3中的1),索1的两端在轮胎内侧连接,从而形成直径小于轮胎100外径的圆环;八个以一定的距离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垫2;四个用于将每两个摩擦垫2连接在一起的拉杆74;和用四个拉条72将拉杆74拉向轮胎100中心方向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7。
索1是长度小于轮胎外周长的钢丝绳并且具有接合在索1两端的连接件10,且连接件10在轮胎100的内侧相连,从而形成外径小于轮胎100外径的圆环。
摩擦垫2包括多个由弹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树脂或橡胶制成的垫并具有一定的长度。每个摩擦垫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固定到索1上。摩擦垫2从索1延长至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侧,索1的两端在轮胎100的内侧相连从而形成圆环。摩擦垫2的另一端从轮胎100的外侧向轮胎100的中心延伸。摩擦垫2紧密接触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以便在车辆行驶时直接接触路面从而防止轮胎打滑。摩擦垫2的长度和数量根据轮胎100的尺寸确定。
拉杆74是由具有中央弯曲部分的钢杆制成的,两个相邻的摩擦垫2与拉杆74的两端连接,以便将两个摩擦垫2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拉动。
直线移动转换机构7将在轮胎100外侧施加给手柄77的旋转力转换成向轮胎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将拉杆74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图12所示,该直线移动转换机构7包括用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构造出两个滑动槽70b和70a的外壳70,四个以相对的方向插入外壳70滑动槽70b和70a内的拉条72,插入外壳70的中央部分并且与拉条72接合的小齿轮71,盖住外壳70内部的外壳盖75,在外壳盖75外表面上相对于小齿轮71可旋转地一体安装的手柄固定板76,固定于手柄固定板76并且与小齿轮71活动连接的手柄77,和用于盖在手柄固定板76上并保护部分手柄77的固定板外盖78。
外壳70是圆形板,其中央部分制有齿轮孔,并且在该齿轮孔的上、下、左、右部以阶梯形制有上和下水平导槽70b以及左和右垂直导槽70a,并导引以相反的方向可移动地插入导槽70b和70a的拉条72的移动。而且,齿轮孔在外壳70的中央部分制出,小齿轮71通过齿轮孔插入并且与拉条72接合。
拉条72可移动地插入外壳70的滑动槽70b和70a内。拉条72通过小齿轮71成对地插入外壳70并且能够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每个拉条72的端部都制有钩72a。钩72a与拉杆74接合,并且小齿轮71向中心方向移动拉条72从而将拉杆74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
盖75盖在外壳70的开放部分上以防止外壳70内的小齿轮71和拉条72脱落,并通过螺栓与外壳70接合。沿盖75的边缘按逆时针方向制有多个钩75a,并且作为直线移动转换机构7的防止反转件工作,从而防止手柄77反转。钩75a通过逆时针方向的工作力防止手柄77反转。
手柄固定板76是圆形板,其插入到固定有小齿轮71的旋转轴710上。在手柄固定板76的中央制有手柄固定结构76a以固定手柄77。在其外侧部分制有切口部分76b从而形成一定空间,使得手柄77可以上下移动。手柄固定板76相对于固定有小齿轮71的旋转轴710固定了手柄77,并且提供手柄77可在旋转方向上运动的空间。
手柄77是固定到旋转轴710上的旋转杆,而手柄固定板76将小齿轮71固定在旋转轴710上,并且手柄77包括在其端部的钩77b。手柄77由施加于其端部的旋转力转动从而转动小齿轮71。在手柄转动一定角度的情况下,其端部的钩77b由盖75的钩75a接合以防止反转,从而防止了小齿轮71反转。手柄77的固定端部制有螺旋形弹性变化部分,使得当手柄77的端部与拉条72接合时,具有防止反转功能的小齿轮71由拉条72弹性地支承。所以,手柄77可以转动,直到小齿轮71不能转动为止,并且手柄77的端部通过弹性变化部分77a的弹性变化可以继续转动并且与钩75前部的更前端接合,使得手柄77相对于拉条72弹性支承小齿轮71。因此,在小齿轮转动到最大程度的情况下,就弹性固定了手柄77的弹性变化部分77a,使得施加于手柄77端部的旋转力转动手柄77,从而转动小齿轮71。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接合操作和效果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轮胎防滑装置具有的优点是,因为紧密接触轮胎接地表面的摩擦垫是平的,所以可以减少车辆行驶中的振动和噪音。而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在不移动车辆的情况下将该装置与轮胎接合,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将轮胎防滑装置接合到轮胎上。
虽然本发明在不背离其精神或基本技术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多种形式实施,还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并不受任何上述详细说明的局限,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应当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来解释,因此,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和改进或其等同物,均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它包括具有可分离连接件的索,所述连接件在轮胎内侧连接于该索的两端从而形成一个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多个摩擦垫,每个所述摩擦垫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连接到所述索上,并从所述索经过轮胎的接地表面延伸到轮胎的外侧,且沿轮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的间距布置;插装在轮胎外侧中心部分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其用于将手柄从中心处产生的径向力矩转换成向中心方向的拉力并将所述拉力施加于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用于防止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反转的防止反转装置;和拉紧装置,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防止反转装置来防止反转并使所述摩擦垫与轮胎紧密接触,其中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依靠施加在手柄上的力矩将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中央并依靠手柄的相互动作而转动的恒星齿轮;多个在所述外壳内部沿所述恒星齿轮的周边布置的行星齿轮,其依靠与恒星齿轮的啮合来转动并且每个所述行星齿轮都具有缠绕部分;和多个拉索,每个所述拉索都具有在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每个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的端部,并且都缠绕在每个所述行星齿轮的缠绕部分上,所述行星齿轮由恒星齿轮转动从而使所述摩擦垫向轮胎中心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对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分组的拉杆,并且所述拉杆将所述已分组摩擦垫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的所述拉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装置由多个钩构成,所述钩沿所述外壳的边缘形成并且与所述手柄的端部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件包括形成于所述手柄内端部的螺旋形结构,以便由所述钩接合的手柄弹性地支承恒星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与手柄相互动作而转动的旋转板;和多个拉索,所述拉索可分离地连接在每个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并且通过手柄的旋转将所述拉索缠绕在所述旋转板的外圆周面上从而将所述摩擦垫向轮胎中心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分组并且连接到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的拉索的拉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装置由多个接合槽构成,所述接合槽沿所述外壳边缘形成并且由所述手柄的端部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手柄内端部的螺旋形结构,使得由所述接合槽接合的所述手柄弹性地支承所述旋转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中央并且与手柄相互动作的小齿轮;多个拉条,所述多个拉条相对于所述小齿轮以不同的方向连接,每个所述拉条都具有可以与每个摩擦垫的另一端分离的端部,并且通过手柄的转动与小齿轮相互工作,从而将所述摩擦垫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其中,所述拉条的端部向中心方向直线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条包括两个可旋转地接合在所述小齿轮的上部和下部并且由所述小齿轮在相反的方向上相互移动的水平拉条,和两个可旋转地接合在所述小齿轮的左部和右部并且由所述小齿轮在相反的方向上相互移动的垂直拉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水平拉条外壳,所述水平拉条外壳具有形成于其中心的齿轮孔,和形成于水平方向上的上、下水平导槽,所述上、下水平导槽用于将插入其中的所述水平拉条接合到插入齿轮孔的所述小齿轮上,从而实现水平移动;还包括垂直拉条外壳,所述垂直拉条外壳具有形成于其中心的齿轮孔和左、右垂直导槽,所述左、右垂直导槽用于将插入其中的所述垂直拉条接合到插入齿轮孔的所述小齿轮上,从而实现垂直移动并与所述水平拉条外壳一体地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形成于其中心的齿轮孔,和形成于其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的上、下水平导槽以及左、右垂直导槽,所述导槽做成阶梯形,用于将插入上、下水平导槽中和左、右垂直导槽中的水平和垂直拉条接合到插入齿轮孔的小齿轮上,从而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装置是钩,所述钩形成于手柄的端部,并且可以选择性地挂入所述多个拉条中的一个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分组并且与所述拉条连接的拉杆。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手柄内端的螺旋形结构,以使所述手柄弹性地支承所述小齿轮。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钩沿所述外壳的边缘形成,用于接合所述手柄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轮胎防滑装置。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包括具有可成一个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多个摩擦垫,每个所述摩擦垫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与该索连接并从该索经过轮胎的接地表面延伸到轮胎的外侧,且沿轮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的间距布置;插装在轮胎外侧中心部分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用于将手柄从中心处产生的径向力矩转换成向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将该拉力施加到摩擦垫的另一端;用于防止该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反转的防止反转件;和拉紧装置,其通过使用该防止反转件防止反转并使摩擦垫与轮胎紧密接触,其中该直线移动转换机构依靠施加在手柄上的力矩将摩擦垫的另一端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
文档编号B60C27/06GK1368918SQ00811523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0日
发明者金钟吉 申请人:金钟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