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89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尤指一种用于汽车内部透气性的座椅。目前一般现有针对汽车座椅的既有常用技术而言,请参阅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151980号“汽车座椅的空调装置”,该专利所显示的结构是运用一连续环列的中空挠性导管,并以该导管表面设数通气孔使气体流通并释出;但,连续挠性导管中间任何一段受到人体重压阻断时,则使气流无法顺畅,且该挠性导管的气孔需保持向上并于座垫固定,且又必需承受人体重压,致使挠性导管于座垫上的结固难以设置,因此,该附件一的现用技术则有待考证其实用性。
再请参阅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207182号“汽车椅座冷却构造”,该结构是运用多个隔板而形成气体流通的通道;但是,隔板经围隔形成气体的通道后,该椅垫在乘坐时的舒适性则被取代,而形成高低段落感的缺点。
另外,也有直接铺设于汽车座椅表面的垫体,即附件三、四、五所示,均为直接铺设于汽车座座表面的垫体,该种属于覆盖在汽车座椅上的座垫虽能达其效果;但其电力来源需依赖一条电源线的转接头插设在汽车的点烟器上作电力传输,其电线裸露于驾驶座旁除造成不便外,易影响驾驶的行车安全,且该汽车座垫因属覆盖于表面较容易滑落,而就美观性而言也不如前附件一、二者的模式,相对具有其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结构,其具有透气性,且不裸现于座椅表面以提高美观性及增进驾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座椅是由座垫及靠背垫所构成,该座垫及靠背垫的表面均形成凹陷形的容置面,且容置面上分别设有贯穿座垫及靠背垫表面的主气孔;导气垫是由一表面具设有浮凸的导引凸部连设有数个分枝状的导气道,该导气道表面则设有数个贯穿的气孔,而导气垫的底面则设有一底垫与导气垫相黏设,且底垫与导引凸部相对处设有通孔;隔空垫是两相对网面,且于中间织设纵向丝条连设两网面;进气风扇是设置于座垫及靠背垫主气孔的背面,进气风扇的出口处设有导气件,由该导气件将进气风扇运转所形成的风量导入主气孔;控制装置是为连接进气风扇的电源线,且连接设于仪表面板上,并设置一启闭开关;椅套是由座垫套及靠背套所构成,该座垫套及靠背套在套设座垫及靠背垫于容置面的相对位置,且座垫套及靠背套表面设有数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还在于该主气孔于容置面上则形成喇叭状的喇叭口。
该进气风扇将气体导入主气孔的导气件为三通挠性管构成,一端与进气风扇出气口衍接,另二端分别接设于二主气孔。
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的确达到了使椅套表面的通孔释放出气体,进而使座椅与隐藏透气装置结为一体,促使乘坐者备感清凉舒适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示意动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有座椅10、导气垫20、隔空垫30、进气风扇40、控制装置50、椅套60所组合构成,其中座椅10是由座垫11及靠背垫12所构成,该座垫11及靠背垫12的表面均形成凹陷形的容置面13,且容置面13上分别设有贯穿座垫11及靠背垫12表面的主气孔14,该主气孔14于容置面13上,则形成喇叭状的喇叭口15;导气垫20是由一表面具设有浮凸的导引凸部21连设有数个分枝状的导气道22,该导气道22表面则设有数个贯穿的气孔23,而导气垫20的底面则设有一底垫24与导气垫20相黏设,且底垫24与导引凸部21相对处设有通孔25;隔空垫30是由两相对网面,于中间织设纵向丝条连设两网面,使其达到相当抗力的隔空作用及气体的流通;进气风扇40是设置于座垫11及靠背垫12主气孔14的背面,而进气风扇40的出气口处设有导气件41,则由该导气件41将进气风扇40运转所形成的风量导入主气孔14;控制装置50(如图2所示)是为连接进气风扇40的电源线于车内隐藏连接设于仪表面板上,并设置一启闭开关;椅套60是由座垫套61及靠背套62所构成,该座垫套61及靠背套62是套设座垫11及靠背12于容置面13的相对位置,在座垫套61及靠背套62表面设有数个通孔63、64;请参阅图2所示,座椅10的容置面13分别供导气垫20及隔空垫30置入,而导气垫20背面底垫24的通孔25则与主气孔14相对后,该椅套60的座垫套61就套设于座垫11处,而靠背套62则套设于靠背垫12上,使椅套60上的通孔64区对置于隔空垫30的上方,而进气风扇40则设于主气孔14的背面并与控制装置50连设即完成整体构件的组装,而由外观之,本实用新型的座椅10结构则如同一般汽车座椅相同,使整个透气结构完全以隐藏式呈现,而达到美观性及舒适性;再请参阅图3所示,该进气风扇40经控制装置50开启运转时,则由进气风扇40吸取外部气体经导气件41将气体送入座垫11及靠背垫12的主气孔14,而气体经主气孔14的喇叭口15进入导气垫20导引凸部21的导气道22,由气孔23散入隔空垫30,经过隔空垫30的均匀分布则使气体由座垫套61及靠背套62的通孔63、64释出,使乘坐者感到舒适清凉的快感,以解决人体臀部及背部长时间靠触座椅10的闷热感得以消除,进而降低驾车的疲倦感提高行车安全性。
另请参阅图4所示,其中该进气风扇40将气体导入主气孔14的导报导件41可为三通挠性管42构成,一端与理气风扇40出气口衍接,另二端分别接设于二主气孔14,此一模式仅由单一进气风扇40作为送风动力,用于副驾驶座上使用的模式,因副驾驶座上的乘者的可活动性较自由,所需的透气风量为驾驶座风量二分之一,即可达到清凉的效果。
因此,经过详细说明,上述所阐述确实改善了现有产品的缺点,使透气结构与汽车座椅融合更具有使用价值,提高了整体舒适性及行车的安全性,再者,本实用新型未曾公开过,其具有进步性和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座椅(10)是由座垫(11)及靠背垫(12)所构成,该座垫(11)及靠背垫(12)的表面均形成凹陷形的容置面(13),且容置面(13)上分别设有贯穿座垫(11)及靠背垫(12)表面的主气孔(14);导气垫(20)是由一表面具设有浮凸的导引凸部(21)连设有数个分枝状的导气道(22),该导气道(22)表面则设有数个贯穿的气孔(23),而导气垫(20)的底面则设有一底垫(24)与导气垫(20)相黏设,且底垫(24)与导引凸部(21)相对处设有通孔(25);隔空垫(30)是两相对网面,且于中间织设纵向丝条连设两网面;进气风扇(40)是设置于座垫(11)及靠背垫(12)主气孔(14)的背面,而进气风扇(40)的出口处设有导气件(41),由该导气件将进气风扇运转所形成的风量导入主气孔(14);控制装置(50)是为连接进气风扇(40)的电源线,且连接设于仪表面板上,并设置一启闭开关;椅套(60)是由座垫套(61)及靠背套(62)所构成,该座垫套(61)及靠背套(62)在套设座垫(11)及靠背垫(12)于容置面(13)的相对位置,且座垫套(61)及靠背套(62)表面设有数个通孔(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其特征在于该主气孔(14)于容置面(13)上则形成喇叭状的喇叭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进气风扇(40)将气体导入主气孔(14)的导气件(41)为三通挠性管(42)构成,一端与进气风扇(40)出气口衍接,另二端分别接设于二主气孔(14)。
专利摘要一种隐藏式车用透气座椅,其包含有座椅、导气垫、隔空垫、进气风扇、椅套及控制装置,其中座椅表面均形成凹陷形容置面,且容置面上设有主气孔;而进气风扇的进气口则与主气孔相接,该容置面上铺设导气垫,而导气垫的表面具设导气道气孔及导引凸部,而导引凸部下方与主气孔相对,并在导气垫表面铺设隔空垫,而椅套则套设于座垫上,且使椅套表面的通孔区覆设隔空垫上,由控制装置驱动进气风扇转动将气体引入主气孔经导气道的气孔于隔空垫表面散出,因此,达到使椅套表面的通孔释出气体,进而使座椅与隐藏透气装置结为一体,促使乘坐者备感清凉舒适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N2/56GK2594078SQ0228925
公开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吴拱祥 申请人:吴拱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