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15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其中,在汽车顶棚衬的背面侧设置一气囊,其中,顶棚衬适于用在气囊膨胀时产生的膨胀压力从一后支柱覆盖层脱开,以及其中,允许气囊经过在后支柱覆盖层与顶棚衬之间形成的间隙膨胀至乘客舱中。
在支承汽车顶棚的前支柱、中间支柱和后支柱上均设置支柱覆盖层,以作为衬里。在各个覆盖层与其它衬里材料连接地方,在连接部分都设置某些装置,以便有良好的外观。作为该装置的例子知道的有JB-B-63-6384,其题为“汽车镶边零件连接部分的结构”。
顺带说说,对由各个支柱支承的顶棚设置顶棚衬,以作为衬里。在顶棚衬与支柱覆盖层连接的部分,也需要有良好的外观,而且,为了在顶棚衬的周向边缘与支柱覆盖层的背面侧重叠的连接部分有一个良好的外观,以使顶棚衬的周向边缘被支柱覆盖层隐蔽,这是惯用的。
有某些构造,其中,用于保护乘客的头部的气囊设置在顶棚衬的背面侧。图8示出一种车身结构,其中,气囊设置在顶棚衬的背面侧,其细节将在下面描述。
图8为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传统车身结构的侧视图。
在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100的车身结构中,后支柱覆盖层101的框架部分102如此设置,以致能沿后侧窗玻璃框架构件的上部延伸,后支柱覆盖层101的后突出部分103向上从框架部分102的后端突出,直至后突出部分到达后窗玻璃104,顶棚衬105的侧部106和后部107分别与框架部分102的背面和后支柱覆盖层101的后突出部分103重叠,而保护头部的气囊110则设置在顶棚衬105和车身板之间的空间中。要注意,参考数字108代表后侧窗玻璃。
图9为一侧视图,它示出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传统的车身结构的气囊处于膨胀状态。
起动用于保护头部的气囊110的充气机111,气体以充气机111送至气囊113中,由此,气囊膨胀。
通过气囊113的膨胀产生膨胀压力,顶棚衬105的侧部106用膨胀压力从支柱覆盖101的框架部分102朝乘客舱这一侧脱开,由此,在支柱覆盖层101的框架部分102与顶棚衬105的侧部106之间打开一间隙。
这样,气囊113可经过如此打开的间隙膨胀至乘客舱中,以致后座乘客的头部可用如此膨胀的气囊113保护。
不过,采用如图8所示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则顶棚衬105的后部107只能在后部107与支柱覆盖层101的后突出部分103的后面重叠时才沿车身板延伸。
由此,在气囊113的膨胀压力作用在顶棚衬105的后部107的情况下,就难于用支柱覆盖层101的后突出部分103牢固地支承顶棚衬105的后部107,并且,如图9所示,可能有顶棚衬105的后部107从支柱覆盖层101的后突出部分103朝乘客舱这一侧脱开的危险。
在棚顶衬105的后部107与支柱覆盖层101的后突出部分103脱开的情况下,就可能有这样的危险,即在后部107与后突出部分103之间产生一间隙,从而使气囊113还经过如此产生的间隙膨胀至乘客舱中。
因此,早就希望有一种车身结构能付诸实际使用,其中,在气囊113的膨胀压力作用的情况下,气囊113可以稳定地经过支柱覆盖层101的框架部分102与顶棚衬105的侧部106之间的间隙膨胀。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其中,在气囊的膨胀压力作用在顶棚衬的后部的情况下,气囊可稳定地经过在支柱覆盖层的框架部分与顶棚衬的侧部之间形成的间隙膨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形式,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它包括一后支柱覆盖层和一后突出部分,该支柱覆盖层有一框架部分,它如此设置,以致能沿后侧窗玻璃框架构件的上部延伸,该后突出部分从上述框架部分的后端向上朝后窗玻璃突出,该后突出部分经由一夹紧凸台固定在车身板上;一具有侧部和后部的顶棚衬设置成分别与框架部分的背面和后突出部分的背面重叠;保护头部的气囊设置在顶棚衬的背面上;一支承托架固定在顶棚衬的后部附近的背面上;该支承托架固定在车身板上。
支承托架固定在顶棚衬的后部附近的背面上,支承托架还固定在车身板上。这样,顶棚衬的后部附近可以经由支承托架固定在车身板上。
按照该结构,在气囊的膨胀压力作用在顶棚衬的后部附近的情况下,顶棚衬的后部可牢固地保持与后支柱覆盖层的后突出部分的背面重叠。
由此,顶棚衬的侧部可以高效地用气囊的膨胀压力与后支柱覆盖层的框架部分脱开,以便保证气囊的稳定的膨胀。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形式,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的第一形式所规定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其中,支承托架向后朝后突出部分延伸,以及在由于支承托架的向后延伸而形成的延伸部分中形成一定位孔,夹紧凸台就配合在定位孔中。
支承托架的延伸部分向后朝后突出部分延伸,在延伸部分中形成定位孔,在孔中配合夹紧凸台。这样,通过在延伸部分中形成定位孔并通过将夹紧凸台插入如此形成的定位孔中,夹紧凸台就可以用定位孔被定位在正确的位置上。


图1为从车辆的乘客舱这一侧看去的车辆侧视图,该车辆备有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图2为用图1的参考数字2代表的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4的箭头5所指的方向看去的视图;图6A为第一说明图,它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功能;
图6B为另一第一说明图,它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功能;图7为第二说明图,它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功能;图8为传统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侧视图;和图9为一侧视图,它示出传统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保护头部的气囊膨胀的状态。
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要指出,各个图应当沿参考数字所指向的方向去看。
图1为从车辆的乘客舱这一侧看去的车辆侧视图,该车辆备有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
车辆10包括前支柱覆盖层11、中间支柱覆盖层12和一车身结构20,前支柱覆盖层作为内部构件固定在前支柱的乘客舱这一侧上,中间支柱覆盖层作为内部构件固定在中间支柱的乘客舱这一侧上,车身构件在后支柱的乘客舱这一侧有一保护头部的气囊。
要指出,参考数字14代表挡风玻璃;15代表前侧窗玻璃;16代表后侧窗玻璃;17代表后窗玻璃;18代表前座带;19代表后座带。
在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20中,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如此设置,以致它沿如图3所示构成车身板21的后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延伸,而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则从框架部分26的后端向上突出,直至它到达后窗玻璃17。于是,顶棚衬30的侧部31和后部32分别与框架部分26的背面和后突出部分27的背面重叠,而支承托架35则固定在顶棚衬30的背面上。以后往由支承托架35将顶棚衬30固定在车身板21上,而保护头部的气囊40则放置在顶棚衬30的背面侧。此外,一用于挂钩50的盒子51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一体地形成,而在盒子51上则设置用于挂钩50的钩子52。
保护头部的气囊40的构造如下。也就是说,一充气机41放置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的背面侧,而且充气机41还用机器螺钉41a等固定在车身板21上。以后,一气囊42固定在充气机41的远端上并能沿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朝车身板21的前面延伸。气囊42以后就固定在支承托架43上(见图4),此支承托架43用机器螺钉44等固定在车身板21上。
图2为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20的一部分的放大的视图,它在图1中用参考数字2代表。顶棚衬30的后部32的附近通过用热熔性粘结剂36在多个地点将支承托架35固定在顶棚衬30的后部的附近的背面上,然后用夹子37将支承托架35固定在车身板21(参看图3)上而固定在车身板上。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通过在后突出部分27的背面上设置一夹紧凸台28,然后将夹紧凸台28固定在车身板21上而固定在车身板上。
顶棚衬30的侧部31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的背面侧重叠,而顶棚衬30的后部32则还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的背面侧重叠,因为,如上所述,顶棚衬30的后部32的附近和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都是分别固定在车身板21上的。
图3为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支承托架35用热熔性粘结剂36在多个地点固定在顶棚衬30的后部32的附近的背面30a上。在支承托架35的前端附近形成一腿形件35a,在腿形件35a的上端形成一锁紧件35b。夹子37的基部37a锁紧在锁紧件35b的锁紧槽35c中,夹子37的远端的沿径向加大的部分37b从车身板21上的安装孔21a伸出,从而将夹子37锁在车身板21上。
顶棚衬30的后部32的附近可以经由支承托架35通过将夹子37锁紧在车身板21上而固定在车身板21上,以便如上所述的那样将支承托架35固定在车身板21上。
支承托架35的构造如下。也就是说,在支承托架35的中部形成一弯曲部分35d,并且如此设置一延伸部分38,以使此延伸部分从弯曲部分35d沿车身板21朝车身后部延伸。一支撑38a从延伸至车身后部的延伸部分38的前端向车身板21延伸,以使支撑38a的远端靠在车身板21上,而定位孔38b则基本在延伸部分38的中部形成,以致夹紧凸台28可配合在其中。
延伸部分38可以通过使支撑38a的远端靠在车身板21上而被支撑38a支承。
夹紧凸台28是一中空的突出体,它如此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一体地形成,以致它从后突出部分27朝车身板21突出。此外,分别在夹紧凸台28的近端形成台阶部分29、29,在台阶部分29、29上形成锁紧孔29a、29a。此外,在夹紧凸台28的远端28a的内周上如此形成突出件28b,以使它沿径向向内延伸。
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上,通过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一体地形成夹紧凸台28而形成一孔27a。
一环管61插入夹紧凸台28的远端28a中,使突出件28b与环管61的环形槽61a配合,由此,使环管61的远端处的径向胀大部分61b从夹紧凸台28的远端28a突出。
在此情况下,夹紧凸台28插入后突出部分27的孔27a中,并使环管61的远端处的径向胀大部分61b从车身板21上的固定孔21b突出。
在此情况下,当后突出部分27的孔27a用盖62封闭时,夹子63的从盖62的中间突出的远端63a就从环管61的通孔61c伸出。
这样,环管61就可锁紧在车身板21上,由此,夹紧凸台28可固定在车身板21上。因此,后支柱覆盖层28的后突出部分27可以经由夹紧凸台28固定在车身板21上。
此外,当后突出部分27上的孔27a用盖62封闭时,可使从盖62的两端的突起的钩64、64从在夹紧凸台28的台阶部分29、29上形成的锁紧孔29a、29a伸出。
这样,钩64、64分别锁紧在台阶部分29、29上,由此,盖62可以锁紧在后突出部分27的孔27a中,从而防上夹子63的远端63a从环管61的通孔61c中被取出。
这样,顶棚衬30就经由支承托架35固定在车身板21上,并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经由夹紧凸台28固定在车身板21上时,顶棚衬30的后部32与后突出部分27的背面27b重叠。
此处,将描述将顶棚衬30与后支柱覆盖层25固定在车身板21上的步骤。
首先,用热熔性粘结剂36将支承托架35固定在顶棚30的后部附近的背面30a上,并将夹子37的基部37a固定在支承托架35的锁紧件35b上,同时将夹子37的远端处的径向胀大的部分37b插入车身板21的固定孔21a中,以使径向胀大的部分37b从安装孔21a伸出。
这样,顶棚30的后部32的附近就经由支承托架35固定在车身板21上。
其次,将环管61插入夹紧凸台28的远端28a中,并将管环61的环形槽61a配合在突出件28b上。在此情况下,夹紧凸台28插入支承托架35(其延伸部分38)的定位孔38b中。
这样,夹紧凸台28就可通过使用定位孔38b而定位在正确的位置上,而环管61的远端处的径向胀大部分61b就可简单地插在车身板21的固定孔21b中。
在环管61的远端处的径向胀大部分61b被插入车身板21上的固定孔21b中以后,就使它从固定孔21b伸出,用盖62封闭后突出部分27的孔27a,由此,使夹子63的远端63a从环管61的通孔61c伸出,并将钩子64、64锁紧在台阶部分29、29上的锁紧孔29a、29a中。
这样,后支柱覆盖层30的后突出部分27可经由夹紧凸台28固定在车身板21上。
如上所述,夹紧凸台28可用定位孔38b通过将夹紧凸台28插入支承托架35的定位孔38b中而被定位在正确位置上。
因此,由于在环管61的外端处的径向胀大部分61b可简单地固定在车身板21上,故后支柱覆盖层25可简单地装配至车身板21上。
回至图1,在后侧窗玻璃16的上方可通过将挂钩50设置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中而设置挂钩50。采用此挂钩50,某些物品如乘客的衣服可通过将钩子52拉出至盒子51的外面而挂在钩子上,该钩子通常贮存在挂钩50的盒子51中。
图4为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它示出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与挂钩50的关系。
在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20中,挂钩50的盒子51按做成凹座的形式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一体地形成,在其中,盒子51向上凹陷,并且盒子51用机器螺钉56固定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挂钩50的钩子52经由一销钉53如此设置在盒子51上,以致它能沿用箭头①指出的方向绕销钉53自由摆动。
这样,就使钩子52能绕销钉53摆动,以在一贮存位置(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和一使用位置(用假想线表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在贮存位置,钩子52贮存在盒子51中,在使用位置,钩子52被拉出至盒子51的外面。
支柱覆盖层25可通过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一体地形成挂钩50的盒子51和通过机器螺钉56将盒子51固定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而刚性地固定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
此外,可通过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一体地形成挂钩50的盒子51而减少零件的数目。此外,可通过减少所涉及的零件数而使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20的构造简单而力图减少装配所需要的工时。
图5为沿图4的箭头5所示的方向看去的视图。挂钩50的盒子51以做成凹座的形式与后支挂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一体地形成,在以做成凹座的形式形成的盒子51的侧壁50a、50a上,分别形成凸台54、54,销钉53的两端固定在在侧壁50a、50a上形成的凸台54、54上,由此,销钉53固定在钩子52的基部52a上。
回至图4,详细描述挂钩50的构造。
盒子51的开口边缘51a通过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按做成凹座的形式一体地形成挂钩50的盒子51而连至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上,在凹座中,盒子51向上凹陷。
盒子51做有顶板部分55,机器螺钉56插入顶板55的通孔55a中,以使机器螺钉56能拧入已经事先装配在盒子51上的护管57中,由此,护管57可以刚性地固定在盒子51上。
后支柱覆盖层25可以通过将护管57插入后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的固定孔中而与盒子51一起被固定在后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
当顶板部分55用盖板58盖住时,机器螺钉56的头部56a也可以用盖板58盖住。
也就是说,在盒子51中,在顶板部分55的左端形成一左锁紧孔55b,并在其右端形成一右锁紧孔55c,以使盖板58的锁紧件58a锁紧在左锁紧孔55b中,而盖板58的锁紧爪58b则锁紧在右锁紧孔55c中,由此,盖板58可以固定在顶板部分55上。
这样,如前所述,顶板部分55可以用盖板58盖住,而机器螺钉56的头部56a可以用盖板58盖住。
在面向车身的外侧(参看图5)的开口边缘51a的侧面附近,在盒子51中设置销钉53,以使钩子52的基部52a被销钉53支承,由此,可使钩子52沿由箭头①表示的方向绕销钉53自由摆动。
此外,在面向车身的外侧的开口边缘51a的侧面附近,在盒子51上做出的台阶部分51b上做有凸台51c,一板弹簧59的上端用机器螺钉66固定在凸台51c的上表面上,而板弹簧59的远端59a则穿过盒子51中的通孔51d插在盒子51中,以使如此插入的板弹簧59的远端59a靠在钩子52的基部52a(第一加压表面52b)上,由此,板弹簧59被保持成将板弹簧59基本弯曲成U字形的状态。这样,钩子52可以用板弹簧59的偏压力保持成贮存位置(用实线示出的位置)。
在钩子52的远端通过弯曲钩子52的远端部分而形成的钩住部分52d可以在钩子52放置成贮存位置时贮存在盒子51的内部。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使钩住部分52d靠在挡块67上而将钩子52稳定地在盒子51的内部保持在贮存位置上。
要指出,挡块61固定在盖板67上。
在使用钩子52时,将手指钩住钩住部分52d上的凹座52e,以抵抗板弹簧59的偏压力将钩子52摆至使用位置(用假想线表示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使钩子52的基部52a(第二加压表面52c)被板弹簧59加压而将钩子52保持在使用位置上。在此情况下,某些物体如乘客的衣服可以挂在钩子52的钩住部分52d上。
顺便说一下,顶棚衬30的侧部31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的背面26a(后支柱覆盖层25的背面)重叠,该框架部分在其乘客舱的一侧的某个地点与盒子51一体地形成。气囊42设置在顶棚衬30的背面30a上,然后将气囊42固定在支承托架43上,该托架以后用机器螺钉41(见图1)固定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
此外,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上设置减震材料68,该框架部分在位于面向车身的外侧的框架部分26的侧面的某个地点与盒子51一体地形成,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边缘部分23a被压靠在减震材料68上。
接着,参考图6和7描述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功能。
图6A、6B是第一说明图,它们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功能。
在图6A中,当起动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20的充气机41时,气体被从充气机41送至气囊42,由此,气囊42开始被膨胀,气囊42的膨胀压力作用在顶棚衬30的背面30a上(参看图4)。
当气囊42的膨胀压力作用在顶棚衬30的背面30a上时,顶棚衬30的侧部31变形并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脱开。
当气囊42的膨胀压力进一步从此状态作用在顶棚衬的背面侧30a上时,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与顶棚衬30的侧部31之间产生间隙。以后,气囊42的下部42a开始经过如此产生的间隙胀入乘客舱中。
为了使气囊42能从其下部42a胀入乘客舱中,顶棚衬30的侧部31必须用气囊42的膨胀压力被推入乘客舱中。此时,气囊42的膨胀压力还经由顶棚衬30的侧部31作用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上。
此外,挂钩50的盒子51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一体地形成(参看图4),而盒子51则固定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由此,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刚性地固定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
按照这种构造,当气囊42膨胀时,支柱覆盖层25可以牢固地保持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
另一方面,在顶棚衬30的侧部31由于在气囊42胀入乘客舱而产生的气囊42的膨胀压力的作用而被推出至乘客舱侧的情况下,气囊42的膨胀压力也作用在顶棚衬30的后部32上。
顶棚衬30的后部32的附近构造成经由支承托架35被固定在车身板21上(见图3)。
按照该构造,当气囊42膨胀时,顶棚衬30的后部32可以被保持成使后部32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的背面27b重叠的状态。
在图6B中,当气囊42开始膨胀时,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可以牢固地保持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此外,顶棚衬30的后部32可以保持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后突出部分27的背面侧27b上(见图6A)。这样,气囊42可以穿过在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与顶棚衬30的侧部31之间产生的间隙S胀入乘客舱中。
图7为第二说明图,它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的功能。
由于气囊42可以穿过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与顶棚衬30的侧部31之间的间隙S胀入乘客舱中,故气囊42可以稳定地膨胀,并且可以有效地显示气囊的性能。
要指出,虽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使挂钩50的盒子51与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部分26一体地形成的,后支柱覆盖层25的框架构件26是刚性地固定在侧窗玻璃框架构件22的上部23上的,而且进一步,顶棚衬30的后部32的附近是经由支承托架35固定在车身板21上的,但是,即使只实施这两种构造中的任何一个,或即使只有顶棚衬30的后部32的附近经由支承托架35固定在车身板21上,也可以得到与本实施例提供的相似的效果。
此外,虽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使保护头部的气囊40的气囊42延伸至中间支柱覆盖层1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构造,气囊42可以延伸成一直到前支柱覆盖层11。
本发明通过上述构造提供下列优点。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形式,支承托架固定在顶棚衬的后部附近的背面上,支承托架又固定在车身板上,由此,顶棚衬的后部附近就可经由支承托架固定在车身板上。
按照此构造,在气囊的膨胀压力作用在顶棚衬的后部附近的情况下,顶棚衬的后部可仍然牢固地保持与后支柱覆盖层的后突出部分的背面重叠。
因此,由于顶棚衬的侧部可以用气囊的膨胀压力高效地与后支柱覆盖层的框架部分脱开,以便保证气囊的稳定的膨胀,因此,可以有效地显示气囊的性能。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形式,支承托架的延伸部分向后朝后突出部分延伸,并在延伸部分上形成定位孔,在定位孔中配合有夹紧凸台。这样,通过在延伸部分中形成定位孔,和将夹紧凸台插入如此形成的定位孔中,夹紧凸台就可用定位孔定位在正确的位置上。因此,夹紧凸台可以简单地装配在车身板上。
权利要求
1.一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它包括一具有一框架部分和一后突出部分的后支柱覆盖层,该框架部分如此设置,以致能沿后侧窗玻璃框架构件的上部延伸,该后突出部分向上从上述框架部分后端至后窗玻璃突出,上述后突出部分经由一夹紧凸台固定在车身板上;一具有侧部和后部的顶棚衬,该侧部和后部如此设置,以致它们分别与上述框架部分的背面和上述后突出部分的背面重叠;上述保护头部的气囊,它设置在上述顶棚衬的背面上;以及一支承托架,它固定在上述顶棚衬的后部附近的背面上,上述支承托架固定在上述车身板上。
2.如权利要求1的车身结构,其特征为,上述支承托架包括一向后朝上述后突出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上述延伸部分界定一定位孔,在定位孔中配合有上述夹紧凸台。
3.如权利要求2的车身结构,其特征为,上述延伸部分有一在上述延伸部分的前端与上述车身板相靠的支撑。
4.如权利要求1的车身结构,其特征为,上述夹紧凸台在上述后支柱覆盖层的后突出部分上一体地形成,上述夹紧凸台的前端与上述车身板相靠。
5.如权利要求1的车身结构,其特征为,上述顶棚衬和上述后支柱覆盖层如此布置,以致上述顶棚衬的上述侧部在上述保护头部的气囊膨胀时由于所产生的膨胀压力而用于与上述后支柱覆盖层的上述框架部分脱开,由此,可使上述保护头部的气囊经过如此在上述框架部分与上述顶棚衬之间形成的间隙胀入乘客舱中。
全文摘要
一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它包括一具有一框架部分和一后突出部分的后支柱覆盖层,该框架部分如此设置,以致能沿后侧窗玻璃框架构件的上部延伸,该后突出部分向上从上述框架部分至后窗玻璃突出,该后突出部分经由一夹紧凸台固定在车身板上;一具有侧部和后部的顶棚衬,该侧部和后部如此设置,以致它们分别与上述框架部分的背面和上述后突出部分的背面重叠;上述保护头部的气囊,它设置在上述顶棚衬的背面上;以及一支承托架,它固定在上述顶棚衬的后部附近的背面上,上述支承托架固定在上述车身板上。
文档编号B60R21/231GK1436675SQ0310232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6日
发明者大木丰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