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99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辆,特别指由多轮组成的车轮组可以越障的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越野吉普从二战时期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灵活机动,适合于各种场合使用而风靡全球。就是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经久不衰。越野汽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适应性强。几十年来,越野汽车仅从外观上有所变化,而它的行走构造却变化极小。在使用中也暴露了一些缺陷,尽管有四轮驱动,但在泥泞或冰雪路面上还是不能稳健行驶,在翻越沟坎时,不能像坦克一样行走自如。我国地域辽阔,高等级公路和乡村非等级路面并存。同时气候多变等国情,决定着高性能的越野汽车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地质、矿山、探险及施工场地更是必不可少,甚至可以应用于军事装备的改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加以改进,提供一种地面附着力强、行驶稳定,可越障的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轮组和传动机构,其中车轮组由多个车轮组成,传动机构由轴向差速器枢接前后桥,半轴枢接传动齿轮组中心齿轮,传动齿轮组的终端齿轮枢接车轮。
本实用新型在普通四轮驱动越野汽车上进行改进,用轴向差速器代替原分动器,用一个车轮组代替原有的单个驱动车轮或转向车轮。在车轮组中,既有充气的橡胶轮胎,又有较强爬行能力和附着力的铁轮,驾驶员可以根据路面情况选择着地轮,同时其爬越沟坎的能力大为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形状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越障状态示意图图3是传动齿轮组示意图图4是图3后部示意图图5是差速机构示意图图6是图3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3、4、5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轮组和传动机构,其中车轮组由多个车轮组成,传动机构由轴向差速器(7)枢接前后桥,半轴(9)枢接传动齿轮组中心齿轮,传动齿轮组的终端齿轮枢接车轮(1、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的轴向差速器(7)有两个输出端(6、8)分别枢接前桥和后桥。所述的传动齿轮组呈Y型结构,由中心齿轮(4)分别枢接惰齿轮(3)和终端齿轮(2)。所述的车轮组由橡胶轮(11)和金属轮(1)组成。
本实用新型用一Y型结构,在各端装上不同类型的车轮组成一个车轮组,其中两个为橡胶充气胎,适合于公路行走,一个为铁轮,适合于爬坡及防滑。其动力输出与普通四轮动驱动基本相同,半轴直接带动Y型结构的中心齿轮,经惰轮同时传给车轮组的各车轮,使三个车轮以相同的转速同向旋转。本实用新型采用自锁轴向差速器前后桥驱动,以保证前后桥在跨越障碍时,不会因前后桥旋转中心不同,而出现相互牵制的现象。实现扭矩非均衡分配。
本实用新型车轮组具有两个旋转中心,一是各车轮的中心,一是Y型架的中心(是车辆悬架的支承点),设置两套制动系统,一是各车轮的制动系统称为主制动,便于行驶中减速停车时使用;二是锁定Y型架的制动系统,该系统应为常锁机构,仅在需要时打开保险锁供选择车轮种类及越障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公路行驶时,可以控制两橡胶轮落地,两轮的附着力能满足一般路面的行驶要求,同时舒适性较好。当车轮制动或碰到障碍物而停止转动时,打开Y型架制动保险,在半轴(9)输出动力的带动下,以中心齿轮与中间惰轮的啮合点为受力点,迫使Y型架绕其中心转动,实现障碍物的跨超(跨越高度不超过上车中心点)。锁止车轮在半轴(9)输出动力驱动下,Y型架转动,通过控制,再锁定Y型架制动器,可让其中一轮落地,提升汽车离地间隙。
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山地,加之西部大开发,高性能越野汽车的市场潜力较大。同时该装置在原四轮驱动汽车的基础改造,成本较低,前期投入较少,生产成本低,既可民用又可用于军事装备的改造。
权利要求1.一种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组和传动机构,其中车轮组由多个车轮组成,传动机构由轴向差速器(7)枢接前后桥,半轴(9)枢接传动齿轮组中心齿轮,传动齿轮组的终端齿轮枢接车轮(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差速器(7)有两个输出端(6、8)分别枢接前桥和后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齿轮组呈Y型结构,由中心齿轮(4)分别枢接惰齿轮(3)和终端齿轮(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组由橡胶轮(11)和金属轮(1)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辆,特别指由多轮组成的车轮组可以越障的跨越式越野汽车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轮组和传动机构,其中车轮组由多个车轮组成,传动机构由轴向差速器枢接前后桥,半轴枢接传动齿轮组中心齿轮,传动齿轮组的终端齿轮枢接车轮。本实用新型在普通四轮驱动越野汽车上进行改进,用轴向差速器代替原分动器,用一个车轮组代替原有的单个驱动车轮或转向车轮。在车轮组中,既有充气的橡胶轮胎,又有较强爬行能力和附着力的铁轮,驾驶员可以根据路面情况选择着地轮,同时其爬越沟坎的能力大为提高。
文档编号B60K17/04GK2647604SQ0322779
公开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8日
发明者林铭佑 申请人:林铭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