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02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328488号公报中已公开有关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该日本专利特开2001-328488号公报所公开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在形成位于车辆后座后方行李室的侧壁的后部侧窗下部附近、车轮外套(wheel house)部以及箱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上端设置有多个钩(hook),上述钩能够放置前侧封装盘(package tray)(行李板(luggage board)),以及后侧封装盘(行李板)(参照图5)。
但是根据该结构,当封装盘(行李板)上承载比较重的货物时,因封装盘仅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小部分被上述钩支撑,因此可能产生较大的弯曲。
同时,随着钩受到较大的负荷,侧壁也可能产生变形。
如上所述,当封装盘上承载比较重的货物时,为了使钩或侧壁部不产生变形,也可考虑将封装盘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通过比钩具有更大面积的架部支撑。
但通常形成后部行李室的内部装饰部件,即侧部装饰是由树脂制成,且强度以及刚性不够充分,因此需进一步加强该部件的结构。
如上所述,当新设置加强部件时,加强部件连接到车身侧的部件,能充分发挥加强功能,但侧部装饰是一种具有较大面积的部件,因此将侧部装饰,加强部件以及车身从行李室一侧进行安装时,很难确认车身侧的安装位置,所以位置确认需花费时间,导致操作性能恶化,为了解决该问题还需花费功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作,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行李板的装载量,也能够抑制侧部装饰的变形,同时还能够提高组装性能的后部行李室结构。
本发明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的第一种结构,包括设置在汽车后部座椅后方的行李室的侧部装饰,在上述侧部装饰上形成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架部,设置在上述架部的上表面上可承载行李的行李板,沿着上述架部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支撑架部下表面的加固部件,该加固部件预先定位固定在侧部装饰上,然后安装位置调整可能地固定在车身上。
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由于在设置于汽车后部座椅后方的行李室的侧部装饰上形成架部,且同时具备支撑架部下表面的加固部件,因此承载负荷时能够抑制装饰的弯曲以及抑制侧部装饰的变形。
并且,因加固部件预先定位固定在侧部装饰上,因此组装精度良好,同时组装时很难发生侧部装饰与加强部件之间的干涉,另外,预先组装有加固部件的侧部装饰,安装到车身时可调整安装位置,因此可将具有较大面积的侧部装饰容易地安装在车身侧难于观察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2种结构,可在架部的下表面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根肋骨(rib),该肋骨向下方延伸与上述加固部件的上表面接触。
采用第2种结构,由于在架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根肋骨(rib),且该肋骨向下方延伸与上述加固部件的上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架部的变形。
而且,多根肋骨从架部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与上述加固部件接触,因此该连接部位的调整变得容易。即,在调整架部与加固部件之间的连接部位时,以往是通过修正成形性能良好的侧部装饰的成形形状来进行调整,而采用本结构,不需要对架部的下表面部分进行整体修正,而是只需修正多根肋骨的顶端部,就可以修正连接状态。
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可在侧部装饰上设置多个孔部,以及覆盖该孔部的覆盖部件,且加固部件可通过从该孔部插入的连接部件安装在车身上。
采用上述第三种结构,侧部装饰与加固部件可从车室内部容易地组装到车身上,从而提高组装性能。
并且,因设置有覆盖孔部的覆盖部件,因此,位于从行李室相对容易看见位置的孔部通过覆盖部件的覆盖就不能直接看见,从而提高了美观性。
本发明的第四种结构,可在侧部装饰上形成延长壁,该延长壁的后部与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辆内侧延伸的后壁部弯曲连接,并且该延长壁具有孔部,可在树立设置在车身后端,并延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后部尾板上设置向前方延伸的支架,上述加固部件的后方侧可连接在该支架上。
采用上述第四种结构,预先固定在侧部装饰上的加固部件的后部连接在设置于后部尾板的支架上。因此,由于侧部装饰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附近,或者在侧部面板后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车身侧没有设置支架,从而能够确保从侧部装饰中央部位附近到后端的较宽的容纳空间,例如能够设置工具存放箱等。
并且,在侧部装饰上形成有延长壁,该延长壁的后部与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后壁部弯曲连接,并且该延长壁上形成有孔部。即,延长壁是使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部装饰的前方表面与覆盖后部尾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侧端的后壁部相连接的弯曲部分。因此,例如打开车辆后方的背门(back door)从车辆后方观察行李室时,孔部形成在不显眼的位置,并与覆盖部件相结合,从而具有极好的美观性。在有些情况,也可以不需要设置在该延长壁的孔部的覆盖部件。
本发明的第五种结构,可具有从行李室一侧覆盖上述后部尾板的后端装饰,并在后端装饰上形成与侧部装饰的架部相连,且可设置行李板后部的第2架部。
采用上述第五种结构,由于除了设置在侧部装饰的第1架部,位于后端装饰的第2架部也辅助地支撑行李板,因此能够降低承载货物时对行李板以及侧部装饰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六种结构,可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固部件的途中部位形成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较脆弱的脆弱部。
采用上述第六种结构,当车辆发生冲撞时,加固部件能够以脆弱部为起点产生弯折,因此,能够抑制加固部件以原有形状被向前挤压而冲撞座椅,从而使安全性能得以提高。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行李板的装载量,又能够抑制侧部装饰的变形,同时也能够提高组装性能的后部行李室结构。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的斜视图。
图2是在图1中除去内部装饰部件之后的行李室部位的车身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从车辆外侧观察侧部装饰的斜视图。
图4是以往技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由于形成行李室侧面的侧部装饰,以及该车辆外部的外侧面板等车身结构,在图1所示一侧与面向该面的另一侧大致对称,因此以下仅说明图1所示的一侧。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的斜视图。
如图1所示,在车室内设置有车辆宽度方向并排的一对后部座椅S1与S2,并在该后部座椅S1与S2的后方形成行李室R。后部座椅S1与S2采用可放倒式,当后部座椅S1与后部座椅S2一样被向前放倒时(如图1中点线所示),与行李室R相连形成可承载较大行李的空间。
具体而言,行李室R由从设置于后部座椅S1的车辆侧部的侧门开口K1的后方一直延伸到车辆后端的侧部装饰(side trim)1,后端装饰(rear end trim)3,与设置于后部座椅S2的侧部的侧装饰1相对面且呈大致对称形状的侧部装饰(未图示)构成。
侧部装饰1具有,面向侧门开口K1的前端面部1a,与前端面部1a的上部相连续并向后延伸的延设面部1b,从延设面部1b向车辆内侧突出的水平突出面部1c,从水平突出面部1c向下方延伸的第1纵向面部1d,从第1纵向面部1d进一步向车辆内侧突出的第1架部1e,从第1架部1e进一步向下延伸的第2纵向面部1f。在第1纵向面部1d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存放工具类,且可开启关闭的工具存放部15。
支撑部件13较缓弯曲相连在水平突出面部1c与第1纵向面部1d之间,同时可支撑行李板7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支撑部件13可从形成于第1纵向面部1d的上部的支撑部件容纳口11抽出插入,行李板7通过支撑部件13(在对面的侧部装饰也设置有支撑部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支撑,并与水平突出面部1c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在其上能够放置行李,同时在其下方的空间也能放置行李(第1装载模式)。
侧部装饰1,其后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round)与后端装饰3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相连接。具体而言,在侧部装饰1的第2纵向面部1f的后端连续形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弯曲的延长壁1g,并从该延长壁1g连续形成进一步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后壁部1r,而该后壁部1r与后述的后端装饰3的后端装饰第2纵向面部3d相连接。
后端装饰3具有,在后门(未图示)向上方升起时所呈现的开口K2的下方所形成的水平后端面部3a,从水平后端面部3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后端装饰第1纵向面部3b,从后端装饰第1纵向面部3b的下端向车辆前方大致水平突出的第2架部3c,从该第2架部3c的前端进一步向下方延伸的后端装饰第2纵向面部3d。
并且,侧部装饰1的第1架部1e与后端装饰3的第2架部3c相连续,后端装饰1的第2纵向面部1f从延长壁1g经后壁部1r一直连续到后端装饰3的后端装饰第2纵向面部3d。
行李板7,除上述第1装载模式以外,可如箭头所示,通过将其车辆宽度方向端部放置在侧部装饰1的第1架部1e上,且将其后端置于后端装饰3的第2架部3c上,由此可从支撑部件13所支撑的位置向下移动。
由此,通过侧部装饰1的第1架部1e与后端装饰3的第2架部3c来放背行李板7,行李板7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部以及后端部受到支撑,因而能够承载比较重的行李(第2承载模式)。
且该情况下,行李板7的前端,可与预先与后部座椅S1,S2的后部连接设置的前部行李板9的后端相连接的状态下,被置于上述架部上。
行李板7还进一步进行了提高行李室R的便利性的加工。行李板7由前部7a与后部7b构成,同时前部7a与后部7b的交界部7c可以弯曲。因此,通过该交界部7c,若将后部7b重叠在前部7a与前部行李板9上,此时行李室R中后部7b的所在位置不存在上下方向的分割物,所以在行李室的底面5能够放置高度较高的行李(第3承载模式)。另外,将前部7a重叠在后部7b上,也能实现在行李室的底面5上放置高度长度的行李(第4承载模式)。
但是,形成汽车车厢以及行李室的内部装饰部件即装饰(trim)通常采用树脂材料,因此强度较弱。从而,若采用日本专利特开2001-328488号公报中所述的使用钩状部件(hook)来支撑行李板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则通过钩状部件会将负载施加到装饰上,而使装饰易产生变形。
对于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如上述的第2承载模式中,由于利用侧部装饰1的第1架部1e与后端装饰3的第2架部3c支撑行李板7,因此可以较大面积承受行李板7以及置于该上面的行李的负载,从而可减轻施加到第1架部1e与第2架部3c的单位面积的负载,同时也能够抑制侧部装饰1以及后端装饰3的变形。
另一方面,行李板7也因增加了被支撑端部的面积,由此即使将重物放置在行李板7的中央部位,也很难产生变形。
下面根据图1-图3说明侧部装饰1与设置于其外部的车身之间的组装结构。
在图1中,显示有设置在侧部装饰1的第2纵向面部1f上的用于安装的孔部,即前方孔部17,以及后方孔部19,利用上述前方孔部17与后方孔部19可将车身与侧部装饰1组装成一体。
图2是表示在图1中除去作为内部装饰部件的侧部装饰1及后端装饰3,后部座椅S1,S2,行李板7等之后的行李室部位的车身结构的斜视图。
在图2中,后方侧部外侧面板31是设置在侧部面板1的延设面部1b(参照图1)的车辆外部的面板部件。在后方侧部外侧面板31的下部连续形成向车辆内侧突出的用于覆盖后车轮的轮胎外套35。
轮胎外套35通过侧部装饰1的水平突出面部1c与第1纵向面部1d(参照图1)从行李室一侧被覆盖。
并且,在行李室的后部,后端面板33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从行李室一侧由后端装饰(参照图1)予以覆盖。
第1支架37固定在车轮外套35,第2支架39固定在后端面板33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附近。
加固部件41组装在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上。该加固部件41,预先组装到侧部装饰1,然后再组装到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其具体结构在后予以详述。
图3是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部装饰1的斜视图,同时也是加固部件41与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的组装示意图。
在图3中,首先说明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部装饰1的背面结构。图1中所说明的侧部装饰1的第1纵向面部1d,第2纵向面部1f的背面,分别形成第1纵向面部背面1dB,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并在第1纵向面部背面1dB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后部,突出形成箱状的工具存放部15。并且,在侧部装饰1的第1架部1e的下表面形成第1架部下表面1eB。
在第1架部下表面1eB形成向下方延伸的多根肋骨55,该肋骨5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
并且,肋骨55连续地连接在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上所形成的多根横向肋骨57上,而且在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上形成与横向肋骨57相交的多根纵向肋骨59。结果,从第1支架部下表面1eB到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形成强度以及刚性得以加强的结构,即使将行李板7置于第1架部1e,且承载较重的行李也能够抑制变形。
下面,有关在图2中简单说明的加强部件41,第1支架37,第2支架39,以及侧部装饰1的组装加以说明。
如图3所示,加强部件41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件,具有面向行李室内侧的水平面部41a,从水平面部41a的车辆外侧端部向下延伸的垂直面部41b。
在垂直面部41b的前部41f形成孔部H5,并在其后方的垂直面部41b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前方组装面部41d,同时在该前方组装面部41d形成孔部H2,H3。孔部H2用于插入螺栓B1,具有较大于螺栓B1的螺纹部外径的直径。另外,在垂直面部41b,于前后方向的途中部位的2处位置形成由切口部以及开口部构成的脆弱部41e。
另一方面,在垂直面部41b的后部41r,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后方组装面部41c,并形成孔部H1。孔部H1用于插入螺栓B1,具有较大于螺栓B1的螺纹部外径的直径。另外,在后方组装面部41c的前方形成有孔部H4。
在侧部装饰1的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设置有向车辆外侧突出,并组装于加固部件41以及第1支架37,第2支架39的多个连接部。
在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的上部前方设置有第1连接部51,在第1连接部51的后方形成有第2连接部17a。第2连接部17a,从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向车辆外侧突出,如图1所示的前方孔部17,形成一侧开口且大致呈盒状的形状。并且,在第2连接部17a的车辆外部面17b形成用于插入螺栓B2的孔部H7,以及向车辆外侧突出的销部件P。在此,孔部H7因用于插入螺栓B2,所以具有较大于螺栓B2的螺纹部外径的直径。
同时,在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形成作为延长壁1g(参照图1)背面的延长壁背面1gB。并且,在延长壁里面1gB,以及从延长壁1g连续形成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后壁部1r(参照图1)的背面,即后壁部背面1rB之间,第3连接部19a向车辆外侧突出,该第3连接部19a,如图1所示的后方孔部19,形成一侧开口且后端边部较长的变形盒状。并且,在第3连接部19a的车辆外部面19b形成用于插入螺栓B1的孔部H9。该孔部H9也具有较大于螺栓B1的螺纹部外径的直径。
而且,在第3连接部19a的上部前方的第2纵向面部背面1fB,第4连接部53向车辆外侧突出。
侧部装饰1与加固部件41的组装是,先对第1连接部51的车外侧端面及加固部件41的孔部H5进行位置调合,然后将未图示的自攻螺丝钉(tapping screw)插入孔部H5,并旋入第1连接部51的车辆外侧端面。
在此,第1连接部51与第4连接部53的距离设定成与孔部H5与孔部H4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侧部装饰1的第4连接部53的车外侧端面与加固部件41的孔部H4的位置相吻合,并且通过将末图示的自攻螺丝钉插入孔部H4,并旋入第4连接部53的车辆外侧端面,进行加固部件41的后部的组装。
而且,该状态下,第2连接部17a的销部件P设置成与加固部件41的孔部H3位置相吻合。
并且在该状态下,第2连接部17a的孔部H7与加固部件41的孔部H2,以及第3连接部19a的孔部H9与加固部件41的孔部H1,大致设置成中心位置相吻合。
侧部装饰1与加固部件41预先组装后,利用加固部件41的孔部H2与孔部H1,将加固部件41组装到固定在车身上的第1支架37与第2支架39。
第1支架37,其上下部位形成固定(将图3中的X记号部焊接在车身上)于车身的凸缘部37a,37a,在这些凸缘部37a,37a之间具有向行李室R突出的第1支架连接面部37b,螺母部件N通过焊接固定在该第1支架连接面部37b的车辆外侧面37c上。并且,在第1支架连接面部37a设置有孔部H6,即侧部装饰1的销部件P通过加固部件41的孔部H3后并利用该孔部H6可对侧部装饰1与第1支架37进行定位。另外,由于孔部H6设置有两个,由此在以行李室R为基准的对面一侧也可以使用第1支架37,从而通过部件的标准化能够降低成本。如图3所示一侧的第1支架37,设置成第1连接部17a的销部件P与加固部件41的孔部H3以及下侧的孔部H6位置相吻合。
第2支架39是,平面形状大致呈「ㄑ」状弯曲成型的部件,且包括固定于(将图3中的X记号部焊接在车身上)作为车身部件的后端面板33的固定面部39a,以及向车辆前方延伸的第2支架连接面部39b,螺母部件N通过焊接固定在第2支架连接面部39b的车辆外侧面39c上。
并且,侧部装饰1向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的组装是从行李室R一侧进行操作。即,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固定在车身一侧,且螺母部件N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因此相对于第1支架37的螺母部件N,螺栓部件B2通过形成于第2连接部17a的孔部H7以及加固部件41的孔部H2后,从行李室R一侧旋入螺栓部件B2,从而使侧部装饰1与加固部件41以及第1支架37相连。而相对于第2支架39的螺母部件N,螺栓部件B1通过形成于第3连接部19a的孔部H9以及加固部件41的孔部H1后,从行李室R一侧旋入螺栓部件B1,从而使侧部装饰1与加固部件41以及第1支架39相连。由此,侧部装饰1介于加固部件41组装在车身一侧的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上。
在此,如上述所述,孔部H2,孔部H7,孔部H1以及孔部H9具有较大于螺栓B1,B2的螺纹部外径的直径。因此,将预先组装有加固部件41的侧部装饰1,从行李室R一侧组装到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上时,即使这些用于组装的螺母部件N的位置不易看见,因螺栓B1,B2的插入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所以能够简单进行组装时的位置调整。
将螺栓B1,B2分别旋入第1支架37,第2支架39,使侧部装饰1与加固部件41组装在车身上之后,为了实现从行李室R一侧看不见螺栓B1,B2的头部,而设置了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设置在设置于侧部装饰1的第2纵向面部1f的用于安装孔部,即前方孔部17与后方孔部19上。在图1中,显示了覆盖前方孔部17的开口的覆盖部件17c,覆盖后方孔部19的开口的覆盖部件19c,虽未特别通过详细图进行表示,但可采用,在前方孔部17的开口周边设置阶梯部,并将覆盖部件17c稍紧密地嵌入该阶梯部的结构。
而且,如上所述,在加固部件41的垂直面部41b形成脆弱部41e,并产生后部冲撞时,若加固部件41受到大于指定值的向前的负荷时,加固部件41可以脆弱部41e为起点而予以弯折。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汽车后部座椅后方的行李室的侧部装饰;在上述侧部装饰上形成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架部;设置在上述架部的上表面上可承载行李的行李板;沿着上述架部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支撑上述架部下表面的加固部件,该加固部件预先定位固定在上述侧部装饰上,然后安装位置调整可能地固定在车身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架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根肋骨,该肋骨向下方延伸与上述加固部件的上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部装饰上设置有多个孔部,以及覆盖该孔部的覆盖部件,上述加固部件通过从该孔部插入的连接部件安装在车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部装饰上形成有延长壁,该延长壁的后部与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辆内侧延伸的后壁部弯曲连接,并且该延长壁具有孔部,在树立设置在车身后端,并延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后部尾板上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支架,上述加固部件的后部连接在该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从行李室一侧覆盖上述后部尾板的后端装饰,在上述后端装饰上形成有与上述侧部装饰的第1架部相连,且可设置上述行李板后部的第2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述加固部件的途中部位形成有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较脆弱的脆弱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述加固部件的途中部位形成有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较脆弱的脆弱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行李板的装载量,又能够抑制侧部装饰的变形,同时也能够提高组装性能的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该汽车后部行李室结构为,在侧部装饰1设置第1架部1e,且该第1架部1e与后端装饰3的第2架部3c连续相连。在第1架部下表面1eB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根肋骨55,该肋骨向下方延伸与加固部件41的上表面41a接触。其中,侧部装饰1预先与加固部件41组合,之后组装在固定于车身侧的第1支架37,以及第2支架39上。在侧部装饰1以及加固部件41上分别形成用于插入螺栓的孔部H7,H9,孔部H2,H1,且这些孔部的直径较大于螺栓螺纹部的直径,因此,在侧部装饰1与支架37,39组装时可进行位置调整。
文档编号B60R5/00GK1600620SQ20041007910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6日
发明者山际刚, 羽场宪昭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