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52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现有各种汽车座椅头枕的前端面即与人头部接触的面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这样只能枕到人的头部,而人的颈部和肩部则得不到很好的承托。长期乘坐,司乘人员将会非常疲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汽车座椅头枕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均衡支撑人体的头部、颈部及肩部从而有效减轻司乘人员行车疲劳的汽车座椅头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外套、软体填充物和固定调节装置组成,所述软件填充物的前端面为曲面,该曲面从左侧看为 形,与人体从头部至肩部的后部曲线一致,所述固定调节装置由支撑面板、主体和左右两根靠背连接杆组成,支撑面板和主体设在软体填充物的内部靠后的位置,支撑面板的形状与软件填充物前端面的形状一致,主体在支撑面板的后面且位于中上部位,靠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在主体上,其下部伸出于软体填充物和外套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软件填充物的前端面为 形的曲面,其上部的弧度较小,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其中部向外凸出,弧度最大,用于支撑人体的颈部,下部的弧度介于两者之间,用于支撑肩部,这样与人体从头部至肩部的后部曲线一致,能有效均衡地支撑人体的头部、颈部及肩部,不仅使乖坐的人舒适,不易疲劳,而且当行车发生意外时,能避免头部、颈部及肩部因受力不均而导致伤害,因而使用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和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导向板与固定板及固定连接杆的连接结构侧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导向板与固定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图6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外层为布套1,布套1内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如下所述在布套1内设有软体填充物2和固定调节装置,软件填充物2采用泡棉,其前端面为曲面,该曲面从左侧看为 形,与人体从头部至肩部的后部曲线一致,即上部的弧度较小,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其中部向外凸出,弧度最大,用于支撑人体的颈部,下部的弧度介于两者之间,用于支撑肩部;固定调节装置包括一块支撑面板3、二块固定板4、二块连接板5、二根固定连接杆6、二块导向板8和左右两根靠背连接杆7,支撑面板3、固定板4、连接板5、固定连接杆6和导向板8均被包裹在软体填充物的后部,支撑面板3的形状与软件填充物2前端面的形状相似,用于支撑且保持软件填充物2前端面的形状,两块固定板4左右设置,其前端与支撑面板3焊接在一起,在每个固定板4上设有上下两条弧形槽401,弧形槽401的上端设有一排齿槽402,固定板4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弧形,连接板5位于固定板4的外侧,导向板8位于固定板4的内侧,每块导向板8设有上下两个自锁孔801,自锁孔801为向后向下的弧形孔,固定连接杆6连接两块固定板4,固定连接杆6的两端设有螺纹且分别依次穿过导向板8上的自锁孔801、固定板4上的弧形槽401或齿槽402和连接板5上的开孔后用螺母锁紧,两根固定连接杆6的同一端固定在同一块连接板5上,左右两根靠背连接杆7的顶端分别焊接在二块连接板5上,靠背连接杆7的中下部伸出于软体填充物2和外套之外,其下部插入座椅中,且在靠背连接杆7的下部设有多个卡槽701,用于与座椅上的卡齿相配合,从而调节汽车座椅头枕的高度,连接板5、固定连接杆6、靠背连接杆7三者固定在一起。
如图2和图3所示,导向板8的上下端为弧形位于固定板4的上下方,从而使固定板4被限制在固定板4内沿弧线移动,导向板8的上端伸入连接板5上的槽内,导向板8由固定连接杆6上的弹簧9和螺母10压紧并由它们来调节被压紧的程度。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头枕在使用时放置于座椅的顶部,并把靠背连接杆7插入座椅的顶部固定好,为了适应不同的人体的需要,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头枕可以通过固定调节装置来调节头枕的角度,调节方法和原理如下所述,同时参见图1、图2和图3当靠背连接杆7固定在座椅上后,固定连接杆6、连接板5与靠背连接杆7三者的位置是固定的,在重力的作用下固定连接杆6位于固定板4的齿槽402内,头枕无法前后移动,而需要调节角度时,用手把头枕往上往前提,固定板4上移并与导向板8左右错位,使固定连接杆6离开齿槽402而位于弧形槽401内,然后前后移动头枕调整好角度后再松开手,在重力的作用下固定连接杆6重新位于固定板4的齿槽402内,不过是位于不同的齿槽内,这样头枕的角度得到了调整。本实施例设置导向板8及其上特殊形状的自锁孔801,可防止固定连接杆6在汽车行进颠簸中自动从齿槽402中脱开而使头枕得不到固定的情况出现,尤其在座椅往后倒下角度较大时。因为设置了导向板8,在向上用力的时候必须使固定板4和导向板8相互错位后才能使固定连接杆6从齿槽402到弧形槽401内,座椅在往后倒下角度越大,固定连接杆6越不容易自动从齿槽402中脱出。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由外套、软体填充物和固定调节装置组成,所述软件填充物的前端面为曲面,该曲面从左侧看为 形,与人体从头部至肩部的后部曲线一致,所述固定调节装置由支撑面板、主体和左右两根靠背连接杆组成,支撑面板和主体设在软体填充物的内部靠后的位置,支撑面板的形状与软件填充物前端面的形状一致,主体在支撑面板的后面且位于中上部位,靠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在主体上,其下部伸出于软体填充物和外套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二块固定板、二块连接板、二块导向板和二根固定连接杆,两块固定板左右设置,其前端与支撑面板固定在一起,在每个固定板上设有上下两条弧形槽,弧形槽的上端设有一排齿槽,固定板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弧形,连接板位于固定板的外侧,导向板位于固定板的内侧,每块导向板设有上下两个自锁孔,自锁孔为向后向下的弧形孔,固定连接杆连接两块固定板,其两端设有螺纹且分别依次穿过导向板上的自锁孔、固定板上的弧形槽或齿槽、连接板上的开孔后用螺母固定,两根固定连接杆的同一端固定在同一块连接板上,导向板的上下端为弧形位于固定板的上下方,且上端伸入连接板上的槽内,导向板由固定连接杆上的弹簧和螺母压紧,弹簧位于导向板和螺母之间,左右两根靠背连接杆的顶端分别固定在二块连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材料选自布料、真皮、人造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由外套、软体填充物和固定调节装置组成,所述软件填充物的前端面为曲面,该曲面从左侧看为“”形,与人体从头部至肩部的后部曲线一致,所述固定调节装置由支撑面板、主体和左右两根靠背连接杆组成,支撑面板和主体设在软体填充物的内部靠后的位置,支撑面板的形状与软件填充物前端面的形状一致,主体在支撑面板的后面且位于中上部位,靠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在主体上,其下部伸出于软体填充物和外套之外。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均衡地支撑人体的头部、颈部及肩部,使乖坐的人舒适而且安全。
文档编号B60N2/48GK2707551SQ200420051008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6日
发明者洪志忠 申请人:洪志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