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控制器和主动式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407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枕控制器和主动式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枕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通过预测或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后将一车辆的座椅的一头枕的一部分或全部向着乘客的头部运动,从而减小了头枕和头部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主动式头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多种类型的主动式头枕,已知的主动式头枕包括那些例如在专利文件1(JP-A-11-334439)、专利文件2(JP-A-2004-9891)、专利文件3(JP-A-2000-309242)以及专利文件4(JP-A-2000-233713)中所揭示的。
根据专利文件1中所揭示的发明的一种主动式头枕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根据来自用于预测或检测一后部碰撞的一碰撞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使头枕倾斜。该头枕被构造成头枕的一靠面(前部)向着乘客移动并随着头枕倾斜而向上方倾斜。
根据专利文件2中所揭示的发明的一种主动式头枕包括用来在预测到对车辆的后部的碰撞的时候使头枕向乘客的头部前行的一头枕驱动机构。
根据专利文件3中所揭示的发明的一种主动式头枕包括用来上下移动头枕的一头枕驱动机构、用来检测乘客的头部在头枕的表面上的位置的一传感器以及用来根据来自传感器的一检测信号而通过操作头枕驱动机构来调节头枕的仰角的一仰角调节装置。
根据专利文件4中所揭示的发明的一种主动式头枕包括当预测到对车辆后部的碰撞后用来使头枕向着乘客的头部向上移动的一头枕驱动机构。
根据专利文件5(JP-A-2004-122856)的发明的是一种车辆乘客保护设备,该乘客保护设备包括用来预测碰撞的预测装置以及用来根据来自预测装置的一信号使车辆座椅向一预定的位置移动以保护乘客的移动装置。
本发明揭示的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参照专利文件1和2所揭示的主动式头枕,不论乘客的头部的位置如何,头枕根据对碰撞的检测而进行的移动量通常是恒定的。然而,乘客头部的位置要根据乘客的身材等因素而定。结果,根据专利文件1和2的主动式头枕有时会使乘客不舒服,因为头枕会将乘客头部过度前推。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头枕,该头枕不会将乘客的头部过度前推。
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头枕控制器和一种具有如每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的主动式头枕。
根据第一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包括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该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在一头枕的运动过程中预定的它接近于头部的状态或与头部接触的状态;以及一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根据来自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的一检测信号而将头枕停住。
因此,该头枕可根据乘客头部的位置而停在适当的位置。例如,头枕可停在一不会将头部过度前推的位置。
在根据第二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检测方式互不相同。当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预定的头枕接近于头部的状态或与头部接触的状态时控制回路将头枕停住。
在根据第三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预定的头枕接近于头部的状态的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头枕与头部接触的状态的一传感器。当两个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将头枕停住。
在根据第四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具有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互不相同的两种或更多种检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的传感器。
在根据第五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具有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检测预定的趋近状态的传感器或一种用来检测接触状态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第六和第七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被设置在头枕的前部。
根据第八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包括一碰撞检测传感器,该碰撞检测传感器预测或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一头枕驱动机构,该头枕驱动机构使一车辆座椅的一头枕的部分或全部向一乘客的头部运动以减少头枕和头部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该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头枕已经达到一预定的接近头部的状态或接触头部的状态;以及一控制回路,当碰撞检测传感器输出一检测信号时该控制回路操动头枕驱动机构,而当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输出一检测信号时该控制回路停止头枕驱动机构的动作。
因此,就有可能使头枕向乘客的头部运动并根据乘客头部的位置将头枕停在适当的位置处。
在根据第九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两种或更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检测方式互不相同。当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将头枕停住。
在根据第十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预定的趋近状态的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接触状态的一传感器。当两个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将头枕停住。
在根据第十一个发明的一种头枕控制器中,碰撞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的一传感器,而控制回路被构造成当在碰撞检测传感器输出一检测信号后的一预定的时间之后、通过沿相反的方向操作头枕驱动机构使头枕返回到一初始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当头枕运动后经过了一预定时间之后,头枕回到初始位置。这样,当向前的运动变得不必要时、例如没有发生碰撞时,头枕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由于头枕可这样回到其正常状态,因此它易于被使用。
根据第十二个发明的一种主动式头枕包括一头枕驱动机构,该头枕驱动机构使一头枕的一前部沿可使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部之间的间距减小的一前-后方向运动;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该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部之间沿前-后方向的间距;以及诸调节装置,通过根据来自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的一检测信号而使头部驱动机构停止操作,这些调节装置将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部之间沿前-后方向的间距调节到一预定的距离量。
因此有可能使头枕的前部向乘客的头部运动并根据乘客头部的位置将头枕的前部停在一适当的位置。例如,头枕的前部可停在停止头部不会被头枕的前部过度前推的一位置处。
根据第十三个发明的一种主动式头枕包括诸自动收缩装置,当头枕的前部在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部之间的距离为一预定量的一预定位置处停留了一预定时间之后,这些自动收缩装置将头枕的前部向后运动。
也就是说,当头枕的前部在预定位置停留了预定时间之后它就回到初始位置。
因此,当向前的运动变得不必要时,例如没有发生碰撞时,头枕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由于头枕可这样回到其正常状态,因此它易于使用。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一个主动式头枕的后视立体图;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主动式头枕的后视立体图;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得到的局部横截面图;图4是沿图2中的线B-B得到的垂直截面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主动式头枕的前视立体图;图6是根据实施例1的一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的垂直截面图;图7是根据实施例1的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的垂直截面图;图8示出了组成根据实施例1的一个头枕控制器的诸组件;图9示出了组成根据实施例2的一个头枕控制器的诸组件;以及图10是根据实施例2的头枕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的说明1主动式头枕2、7(头枕)接触(于乘客头部的)状态检测传感器5控制回路6(头枕)接近(于乘客头部的)状态检测传感器11、13头部位置检测单元
12计时器20头枕20A头枕前部20B头枕后部30头枕驱动机构33、34导向孔35、36连接构件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实施例1]现在将根据图1到8描述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主动式头枕1包括一头枕20和一对从该头枕20的底面向下伸出的支腿38。
这两根支腿38与设置在座椅靠背10上从而可上下运动的一框架(在图中省略了)相连,由此将头枕20支承在座椅靠背10上,从而使头枕可上下运动。
如图4所示,头枕20被分成其前面部分的一前部20A和组成其后面部分的一后部20B。一头枕驱动机构30设置在该前部20A和后部20B之间,而具有多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的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被设置在前部20A中。
前部20A和后部20B具有如图4所示在分隔位置两侧的、由树脂制成的板21和22以及由聚氨酯泡沫等在板21和22的外侧位置模制而成的衬垫23和24。衬垫23和24的表面覆盖有由皮革或布料制成的蒙皮。
后部20B的板22通过一基座32连接于支腿38。因此,后部20B通过支腿38支承在座椅靠背10上。
前部20A通过头枕驱动机构30与后部20B相连。结果,前部20A由头枕驱动机构30在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和图2所示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所示,板21和22具有与之成一体的侧向屏蔽部分21a和22a,这两个侧向部分21a和22a分别从左端和右端向板22和21伸出,如图3所示。
侧向屏蔽部分21a和22a互相叠合,从而侧向屏蔽部分21a位于侧向屏蔽部分22a的内侧。即使当前部20A如图4所示向着工作位置向前移动时侧向屏蔽部分21a和22a仍互相重叠。
如图2所示,由一树脂薄膜组成的屏蔽片28在前部20A和后部20B之间伸展。
如图4中所示,屏蔽片28向前的一端连接于板21的上边缘,而屏蔽片28向后的一端连接于板22的上边缘。屏蔽片28的左右两端都沿屏蔽部分21a和22a自由延伸。
因此,当前部20A处于图2所示的工作位置时,屏蔽片28在前部20A和后部20B之间伸展以覆盖形成在那些零件之间的间隔。当将前部20A置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时,屏蔽片28被折叠进前部20A和后部20B之间的间隔中。
如图4所示,头枕驱动机构30具有连接构件35和36、基座31和32以及一电驱动单元(在图4中省略了)。
如图3所示,基座31和32连接于板21和22的内表面。垂直部分31a和32a形成于基座31和32的左、右边缘,从而延伸离开板21和22。如图4所示,垂直部分31a和32a中形成有导向孔33和34。
导向孔33为位于直立部分31a的一上部区域并沿垂直方向伸长的一插槽。连接构件36的一上端通过一销子36a支承于该导向孔33,从而使之可上下运动。
导向孔34为位于直立部分32a的一下部区域并沿垂直方向伸长的一插槽。连接构件36的一下端通过一销子36b支承于该导向孔34,从而使之可上下运动。
如图4所示,连接构件35和36在它们的中间部分通过一销子37可旋转地连接,从而形成一X形连接机构。
连接构件35和36的一端安装于前部20A,另一端则连接于后部20B。也就是说,连接构件35的一上端通过一销子35a可旋转地安装于直立部分32a的一上部区域。连接构件35的一下端则通过一销子35b可旋转地安装于直立部分31a的一下部区域。连接构件36的上端被支承在直立部分31a的一上部区域,从而使之可上下运动,而该连接构件36的下端被支承在直立部分32a的一下部区域,从而使之可上下运动。
电驱动单元是用来操作X形连接机构的一零件,该连接机构由连接构件35和36组成,而该电驱动单元包括例如一个马达。例如,电驱动单元组装在基座32上并位于前部20A和后部20B之间。电驱动单元被构造成沿导向孔34上下移动销子36b,从而上下移动连接构件36的下端,并由此象缩放仪那样操作连接构件35和36。
这样,头枕驱动机构30沿着靠近或远离后部20B的方向移动前部20A。
主动式头枕1具有过度前推预防装置(调节装置)和自动收缩装置。
过度前推预防装置是用来根据乘客的头部位置调节前部20A的运动量以防止前部20A在运动时将乘客头部推得太靠前。
过度前推预防装置包括用来控制头枕驱动机构30的控制回路5和具有多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见图5和6)。
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设置在前部20A中且随着前部20A一起向乘客的头部运动。
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被构造成用来在前部20A靠着乘客的头部时产生一个信号,从而使它们检测到前部20A靠在乘客头部上的一个倚靠位置。
例如,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为图6所示的平面接触式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两个盘形板2a和2b以及设置在这两块板2a和2b之间的一间隔件2c。一导线3与两块板2a和2b的每块都相连。传感器被构造成当一力F作用在板2a上时板2a如图7所示那样朝板2b方向变形以使板2a和2b互相接触。
如图4所示,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设置在前部20A的一前表面内,且它们被设置在例如蒙皮25和衬垫23之间。多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以分散的方式设置在前部20A中一较宽的范围内。
多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通过诸导线3电气连接。因此,可利用较少数量的信号线将来自多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的一个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回路5。
如图8所示,控制回路5接收到来自诸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的一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控制头枕驱动机构30。这样,前部20A在倚靠位置处停住。
因此,前部20A的停止位置(运动量)依据的是乘客头部的位置。
自动收缩装置用来使前部20A自动收缩到前部在运动前所处的最初位置,当前部20A在倚靠位置处所用去的时间达到一预定的时间时开始收缩。自动收缩装置包括一计时器12和控制回路5(见图8)。
计时器12测量前部20A在倚靠位置上所用去的停止时间。当停止时间达到预定的时间、例如1到15秒,控制回路5沿相反的方向操作头枕驱动机构30以将前部20A收回到初始位置。
前部20A的收缩速度较佳地低于前部20A的前行速度。
车辆上还设置有用来预测车辆后部的碰撞的一碰撞检测传感器4,该碰撞检测传感器4被设置成当它预测到对后部的一碰撞后产生一个信号。
如图8中所示,头枕控制器具有碰撞检测传感器4、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控制回路5、计时器12和头枕驱动机构30。现在将描述头枕控制器对主动式头枕1所实施的控制方法。
当碰撞检测传感器4预测到对后部的一碰撞并产生一检测信号时,控制回路5根据该检测信号操动头枕驱动机构30。然后,连接构件35和36工作以将前部20A如图4所示那样从后部20B移开,而前部20A则从初始位置朝着乘客的头部向前和向后运动。
当前部20A靠上乘客的头部时,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检测到这一状态并输出一个检测信号。控制回路5则根据这个检测信号将头枕驱动机构30停住。这样,前部20A就停在倚靠位置上了。
这样,在可能或预测到的对车辆后部的碰撞时前部20A就可保护乘客不受冲击。
当没有发生对车辆后部的碰撞时,在经过了一预定的时间段之后,自动收缩装置自动地将前部20A收回前部在运动之前所处的初始位置。
主动式头枕1的构造如上所述。
具体来说,头枕控制器包括用来在头枕(20A)运动过程中检测头枕与头部的接触状态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以及用来根据来自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的一信号来停住头枕(20A)的控制回路5(见图8)。
因此,可根据乘客的头部位置将头枕(20A)停止在一适当的位置。头枕可停止在头部没有被头枕过度前推的一位置。
主动式头枕1包括自动收缩装置,当头枕20的前部20A在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表面之间存在一预定的间隔量的一个预定位置停留了一预定的时间之后,该装置使头枕20的前部20A向后运动。
因此,当向前的运动不必要时、例如当没有发生对后部的碰撞时,前部20A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由于头枕20回到它的初始位置,则容易被使用。
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类似。然而,实施例2包括如图9所示的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3而非图8中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下面将描述实施例2,该描述将关注于与实施例1的区别。
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3包括两个或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互相之间的检测手段是不同的。例如,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3包括诸趋近状态传感器6和诸接触状态传感器7。
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用来检测头枕和乘客头部之间的趋近状态。例如,它们是在头枕和乘客头部之间的距离变为20mm或更小时、较佳地为10mm或更小时输出检测信号的传感器。
例如,诸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为电容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包括两片电容板,这两片电容板被构造成将乘客头部作为两片电容板之间的一绝缘体。
诸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为用来检测头枕的前部和乘客头部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传感器。例如,它们具有与图6和7中所示的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2相同的结构。
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和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可形成为多个分离的主体,以及,它们的每一个可用另一种方法整体形成为一混合类型(hybrid type)。
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3具有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为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该单元包括多个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或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有。
这些传感器以分散的方式被设置在头枕的前部区域中。这些传感器由导线互相电气连接并与控制回路5相连。例如,多个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通过导线互相连接并与控制回路5相连。多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通过导线互相连接并与控制回路5相连。
如图9所示,头枕控制器包括碰撞检测传感器4、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诸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控制回路5、计时器12和头枕驱动机构30。
现在将根据图10来描述控制回路5对头枕控制器(头枕)的控制方法。
首先,控制回路5从值F1来确定第一程序是否结束(步骤S1)。如果确定第一程序结束(若F1=1),则确定第二程序是否结束(步骤S7)。
如果第一程序没有结束(若F1=1是非真实的),则从碰撞检测传感器4取得一个检测信号(步骤S2)。然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是否有可能发生对车辆后部的碰撞(步骤S3)。
如果确定不会发生对车辆后部的碰撞,则终止控制程序。如果确定将发生对车辆后部的碰撞,则将F1设为1(步骤S4)。然后,计时器12启动(步骤S5),头枕驱动机构30开始工作。
这样,头枕的前部就向乘客的头部前行。
接下来,从值F2来确定第二程序是否结束(步骤S7)。如果确定第二程序已经结束(若F2=1),则确定计时器12所测量的时间是否超出一预定的时间(步骤S13)。
如果确定第二步程序没有结束(若F2=1是非真实的),则从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获取一个检测信号,从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获取一个检测信号。(步骤S8)。
接下来,根据来自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的检测信号确定是否有头枕和乘客头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一预定量的趋近状态(步骤S9)。
当确定存在趋近状态时,将F2设为1(步骤S11)。
当确定不存在趋近状态时,则根据来自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确定头枕是否与乘客的头部接触(步骤S10)。当确定系未接触状态时,终止控制程序。
当确定存在接触状态时,将F2设定为1(步骤S11)。头枕驱动机构30随后停止动作。结果,防止了头枕沿向前方向将乘客的头部过度前推。
接下来,确定计时器12所测量的时间是否超出预定时间(步骤S13)。如果所测量的时间没有超出预定时间,则控制程序终止一次,随后再次开始。
当测得的时间超出预定时间,则沿相反方向操作头枕驱动机构30(步骤14)。这样,头枕的前部回到初始位置。结果,头枕的前部在预定位置停留了预定时间之后回到初始位置。最后,将F1和F2都设定到0(步骤S15)。
实施例2的结构如上所述。
具体来说,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3包括两个或多个检测方法互相不同的传感器。例如,它包括用于检测预定的趋近状态的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6以及用于检测预定的接触状态的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7。当任意一种传感器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5使头枕停住。
因此,由两种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来检测头枕接近乘客头部或与之接触的状态。即使在两种传感器中的一种没有检测到该状态时,另一种传感器也可检测到该状态。这样就可以可靠地检测到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
实施例3的构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然而,实施例3包括安装在车厢顶部的摄像机以及具有根据来自摄像机的图像来检测乘客头部和头枕之间距离的测量装置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而非图8所示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
该实施例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控制回路根据来自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的信号使头枕停住。
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1到3,且可以以下的模式来实施。
(1)根据实施例1到3的主动式头枕被构造成根据来自用于预测后部碰撞的一碰撞检测传感器的一检测信号来工作。作为替换方案,主动式头枕可包括用来检测后部碰撞的碰撞检测传感器,并可被构造成根据来自碰撞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来工作。
(2)根据实施例1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用来检测头枕的前部已经靠在乘客头部上的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作为替换方案,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可具有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包括根据实施例2的趋近状态检测传感器来替代接触状态检测传感器。
(3)根据实施例1和2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被设置在蒙皮和衬垫之间,如图4所示。作为替代方案,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被设置在蒙皮的厚度中。例如,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蒙皮具有一皮革层和一层压层,并且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被设置在皮革层和层压层之间。或者,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可设置在衬垫中。
(4)根据实施例1到3的头枕具有一分隔的结构,其中包括一前部和一后部。作为替代方案,可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其中头枕包括互相成一体的前部和后部,类似于根据专利文件1的头枕中的那样,其中,头枕的前部与头枕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倾斜(运动)。
(5)根据实施例1和2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多个传感器,而这些传感器以分散的方式被设置在头枕的前部。作为替代方案,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占据前部的前侧一个较大的面积,例如前部区域的80%或更多。
根据实施例1到3的自动收缩装置在头枕的前部于一个预定的位置停留一预定时间之后将头枕的前部收回。作为替代方案,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自动收缩装置包括用来确定不会发生对车辆后部的碰撞的确定装置,例如用来确定所测量的物体离得更远了的确定装置,以及其中根据确定装置输出的信号来收回头枕的前部。
(7)本发明可以如下构造。
(权利要求A)“一种主动式头枕,根据来自用于预测或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的一传感器的一信号使头枕的一前部同头枕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或者离开头枕的一后部向乘客的头部运动,其特征在于,该头枕包括过度前推预防装置,该装置根据乘客头部的位置调节所述头枕的前部的运动量,从而避免所述头枕的前部过度前推所述乘客的头部。”因此,根据本发明,头枕的前部向着乘客的头部运动并根据乘客头部的位置而在适当的位置停下。也就是说,头枕前部在乘客头部没有受到过度前推的位置停住。这样就避免了乘客的头部被头枕的前部过度前推。
(权利要求B)“如权利要求A所述的主动式头枕,其特征在于,过度前推预防装置被构造成将所述前部停在一倚靠位置上,在该倚靠位置头枕的前部靠在乘客的头部上或者位于所述前部到所述乘客的头部的距离等于或小于一预定值的一附近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头枕的前部向着乘客的头部运动并在倚靠位置或附近位置处停下。结果,有可能防止头枕的前部将乘客的头部过度前推并在车辆后部被碰撞时或后部被碰撞前适当地保护乘客。
(权利要求C)“如权利要求A所述的主动式头枕,其特征在于,过度前推预防装置包括用来检测头枕的前部已经靠上或在附近位置已经接近乘客的头部的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并且被构造成根据来自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的一检测信号使所述头枕的前部停住。”这样,根据本发明,过度前推预防装置包括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该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在头枕的前部运动时检测一倚靠位置或一附近位置(以下称为倚靠位置或诸如此类)。结果,过度前推预防装置可轻易地检测到倚靠位置或诸如此类,因为它具有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由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在前部运动时检测倚靠位置或诸如此类,则倚靠位置或诸如此类要根据乘客头部的位置而定。这样就可精确地检测到倚靠位置或诸如此类,这就有可能将头枕的前部轻易地停在适当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D)“如权利要求C所述的主动式头枕,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设置在头枕的前部。”因此,根据本发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可检测到倚靠位置或接近头部的一个位置处的附近位置。结果,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可精确地检测到倚靠位置或附近位置。
(权利要求E)“如权利要求D所述的主动式头枕,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多个传感器,以及,这些传感器以分散的方式被设置在头枕的前部的一前部区域。”因此,根据本发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可在前部的前侧的一个较宽的范围内检测倚靠位置或附近位置。结果,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被构造成可在沿乘客头部的侧向上的一个位置处适当地工作。
(权利要求F)“如权利要求A到E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式头枕,其特征在于,该头枕包括自动收缩装置,当头枕的前部在倚靠位置处的停留时间或它在附近位置处的停留时间达到一预定时间,或者当接收到一预定的信号时,该装置将所述前部自动收回到前部在运动前所占据的初始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当头枕的前部运动之后达到预定时间,它就回到初始位置。结果,当向前的运动不必要时、例如没有发生后部碰撞时,头枕前部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由于头枕可如此回到正常状态,因此它易于被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头枕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使一车辆座椅的一头枕的一部分或全部向着一乘客的头部运动,从而通过预测或检测对一车辆后部的碰撞而减小头枕和头部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该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在一头枕的运动过程中它的一预定的接近头部的状态或接触头部的状态;以及一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根据来自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的一检测信号而使头枕停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检测系统互不相同,以及,当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使头枕停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预定的趋近状态的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接触状态的一传感器,以及,当两个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使头枕停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具有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两种或更多种检测方式互不相同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具有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检测预定的趋近状态的传感器或一种用来检测接触状态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设置在头枕的前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设置在头枕的前部。
8.一种头枕控制器包括一碰撞检测传感器,该碰撞检测传感器预测或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一头枕驱动机构,该头枕驱动机构使一车辆座椅的一头枕的部分或全部向一乘客的头部运动以减少头枕和头部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该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头枕已经达到一预定的接近头部的状态或接触头部的状态;以及一控制回路,当碰撞检测传感器输出一检测信号时该控制回路操作头枕驱动机构,而当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输出一检测信号时该控制回路将头枕驱动机构停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两种或更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检测系统互不相同,以及,当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使头枕停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预定的趋近状态的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接触状态的一传感器;其中,当所述两个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检测到预定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时控制回路使头枕停住。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碰撞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的一传感器;以及控制回路被构造成当在碰撞检测传感器输出一检测信号后经过了一预定的时间之后通过沿相反的方向操作头枕驱动机构使头枕返回到一初始位置。
12.一种主动式头枕,该头枕的一前部根据来自用来预测或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的一碰撞检测传感器的一检测信号而向一乘客的头部运动,其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头枕驱动机构,该头枕驱动机构使头枕的一前部沿可使一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的一前-后方向运动;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该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部之间沿前-后方向的距离;以及一调节装置,通过根据来自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的一检测信号而将头部驱动机构停住,该调节装置将乘客的头部和头枕的前部之间沿前-后方向的距离调节到一预定的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自动收缩装置,当头枕的前部在其与乘客的头部之间的距离为一预定量的一预定位置处停留了一预定的时间之后,该自动收缩装置使头枕的前部向后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可防止一乘客的头部被头枕过度前推的一种头枕控制装置和一种头枕。通过预测或检测对车辆后部的碰撞并使车辆座椅的头枕(20)的一部分(20A)或全部向乘客头部运动,该头枕控制装置可缩短头枕(20)和乘客头部之间的水平距离。该头枕控制装置包括一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该单元在头枕(20)的运动过程中检测头枕(20)对头部的趋近状态或接触状态;以及一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根据来自头部位置检测单元(11)的信号停住头枕(20)的移动。
文档编号B60N2/48GK1914064SQ20058000375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30日
发明者赤池文敏, 松林清佳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丰田自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