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袋体的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75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袋体的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娱乐活动领域的用品的附件,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袋体的支撑座,用于有把柄的球类、充气袋体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娱乐活动领域的充气袋体使用地相当广泛,几乎达到普及的程度。然而,现有技术也有不足之处受结构的局限,对充气袋体的充气相当不便,既费时又费力;另外,由于大多数的充气袋体充的气体均是空气,受其自身重量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因为结构上的缺陷,无法令充气袋体保持直立,总是呈摇摆状态,尚有美感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顺利对充气袋体进行充气的、充完气之后使用者握持时能够令充气袋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管体通孔。
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上部有一个外延的敞开的口,所述夹持件的下部为管状体,所述夹持件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夹持件通孔。
中空支柱,所述中空支柱为管状体,所述中空支柱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中空支柱通孔。
所述的管体套于所述的夹持件内,所述的夹持件套于所述的中空支柱内。
所述的管体为中空管体1,其上的外侧表面设有管体嵌合部4,在其内的轴线处设有管体通孔5。
所述的管体为锥形管体14,其内有一个与之轴线相重合的锥形通孔20。
所述的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内侧面与所述的中空管体1的外侧面相吻合,其内侧面设有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相嵌合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弧状托瓣7和第二弧状托瓣7′,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一瓦状半管8和第二瓦状半管8′。
所述的夹持件为支撑管体13,其上部为向外侧展开的喇叭状开口17,其下部为其内径逐渐减小的管状体18,所述的支撑管体13有一个与之轴线相重合的支撑管体通孔19。
所述的夹持件的数量≥2。
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的数量≥1,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的数量≥1,所述的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的数量≥1。
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为环状凹槽;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为弧状凸筋,所述的环状凹槽与所述的弧状凸筋嵌合在一起。
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为环状凸筋;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为弧状凹槽,所述的环状凸筋与所述的弧状凹槽嵌合在一起。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中采用了管体、夹持件和中空支柱,这些措施不仅使充气袋体的充气过程变短了,而且使充气工作相当容易;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使用了本发明,使用者握持充气袋体时,能够令充气袋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使公共娱乐场合的气氛更为和谐、活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各部件分解时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下的全剖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各部件分解时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下的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其中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各部件分解时的示意图。从该附图中可以看到1中空管体、2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中空支柱、4管体嵌合部、5管体通孔、6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第二夹持件嵌合部、7第一弧状托瓣、7′第二弧状托瓣、8第一瓦状半管、8′第二瓦状半管、9中空支柱通孔。从该附图中可以看到,本发明有三个主要部分管体、夹持件和中空支柱。在所述的管体内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管体通孔;所述中空支柱为管状体,所述中空支柱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中空支柱通孔。更具体地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管体为中空管体1,其上的外侧表面设有管体嵌合部4,在其内的轴线处设有管体通孔5;所述的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内侧面与所述的管体1的外侧面相吻合,其上设有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相嵌合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弧状托瓣7和第二弧状托瓣7′,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一瓦状半管8和第二瓦状半管8′。从附图中也可以看到中空支柱3,所述中空支柱3为管状体,所述中空支柱3内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中空支柱通孔9。
在这里需要指出在该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嵌合部4为凹槽,所示出的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为弧状凸筋,所述的环状凹槽与所述的弧状凸筋嵌合在一起。当然,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也可以为环状凸筋;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也可以为弧状凹槽,所述的环状凸筋与所述的弧状凹槽嵌合在一起。
附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下的全剖视图。从该附图中可以看到1中空管体、3中空支柱、4管体嵌合部、5管体通孔、6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第二夹持件嵌合部、7第一弧状托瓣、7′第二弧状托瓣、8第一瓦状半管、8′第二瓦状半管、9中空支柱通孔、10充气袋体、11充气阀门、12充气阀门口。所述的中空管体1的形状及大小可以令其上部深入到所述的充气袋体10的充气阀门11内,其外表面设有管体嵌合部,其中心设有通孔。夹持件内侧表面与所述的中空管体的外表面相吻合,在夹持件的内侧表面上所设的夹持件嵌合部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相嵌合。所述的中空支柱套设在所述的夹持件的外表面上。从图1和图2中可以更具体地看到,所述的中空管体1为圆管状,其上部深入充气袋体10的充气阀门11内,中空管体1的外侧表面设有管体嵌合部4,在图中所示出的是凹槽(当然也可以是凸筋),在中空管体1的轴线处设有管体通孔5,在该实施例所示出的管体通孔5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内侧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的中空管体1的外侧表面的形状相吻合,其上所设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为凸筋(当然也可以是凹槽),并且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相嵌合。在所设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相嵌合时,可以很好的将其间的充气阀门11的周边夹持住。中空支柱3上设有中空支柱通孔9,所述的中空支柱通孔9可以套设且压紧在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外侧表面上。因为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均分别设有第一弧状托瓣7和第二弧状托瓣7′,当充气袋体10充气后,借助于上述第一弧状托瓣7和第二弧状托瓣7′的支撑,使用者握持充气袋体时,能够令充气袋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
由上可以看出,所述的中空管体1下部露在所述的充气阀门11之外,且位于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包围之下,而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又位于中空支柱3内的中空支柱通孔9内,并被中空支柱通孔9压紧。当本发明被安装在充气袋体的充气阀门11上之后,正如附图2所示。充气时,只要把本发明倒提起来对其中空支柱3的口部吹气,空气经由中空支柱3的中空支柱通孔9、中空管体1的管体通孔5和所述的充气阀门11,很容易地进入充气袋体10内,停止充气后在空气压力之下充气阀门11自动封闭,在第一弧状托瓣7和第二弧状托瓣7′的作用下充气袋体10会保持垂直矗立,决不会处于摇摆的状态。
附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各部件分解时的示意图。从该附图中可以看到本发明包括13支撑管体、14锥形管体、15中空支柱、16中空支柱通孔、17喇叭状开口、18内径逐渐减小的管状体、19支撑管体通孔、20锥形通孔。从该附图中可以看到,本发明有三个主要部分锥形管体、支撑管体和中空支柱。所述的锥形管体14套于所述的支撑管体13内,所述的支撑管体13又套于所述的中空支柱15内。
现在结合附图3和附图4一起介绍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从附图4可以看到其包括10′充气袋体、11′充气阀门、12′充气阀门口、13支撑管体、14锥形管体、15中空支柱、16中空支柱通孔、17喇叭状开口、18内径逐渐减小的管状体、19支撑管体通孔、20锥形通孔。如上所述,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本发明主要包括一个支撑管体13、一个锥形管体14和一个中空支柱15。所述的支撑管体13的上部有一个喇叭状开口17,其下部为内径逐渐减小的管状体18,其内有一个支撑管体通孔19。所述的锥形管体14内有一个锥形通孔20。所述的中空支柱15有一个中空支柱通孔16。所述的支撑管体通孔19的尺寸足可以令充气袋体10′的充气阀门11′轻易地深入其中。锥形管体14的尺寸足于令其一部分容易地深入所述的充气阀门11′内,且可以深入支撑管体13的支撑管体通孔19中,这可以稳固地将充气阀门11′的周边夹持在支撑管体13及锥形管体14之间。中空支柱通孔16的形状及尺寸足可以套设且压紧在内径逐渐减小的管状体18上。充气时,只要把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倒提起来对其中空支柱15的口部吹气,空气经由中空支柱15的中空支柱通孔16、锥形管体14的锥形通孔20和所述的充气阀门11′,很容易地进入充气袋体10′内,停止充气后在空气压力之下充气阀门11′自动封闭,在喇叭状开口17支撑下充气袋体10′会保持垂直矗立,而不会处于摇摆的状态。上面仅举出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当然各部件的尺寸和形状也可以在此技术方案内作适当的变化,使用其功能类似的其它等同物。
实验证明,本发明结构简单,工艺稳定,便于制造,成本较低,利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管体通孔;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上部有一个外延的敞开的口,所述夹持件的下部为管状体,所述夹持件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夹持件通孔;中空支柱,所述中空支柱为管状体,所述中空支柱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中空支柱通孔;所述的管体套于所述的夹持件内,所述的夹持件套于所述的中空支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为中空管体(1),其上的外侧表面设有管体嵌合部(4),在其内的轴线处设有管体通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为锥形管体(14),其内有一个与之轴线相重合的锥形通孔(20)。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内侧面与所述的中空管体(1)的外侧面相吻合,其内侧面设有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相嵌合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弧状托瓣(7)和第二弧状托瓣(7′),所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2′)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一瓦状半管(8)和第二瓦状半管(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件为支撑管体(13),其上部为向外侧展开的喇叭状开口(17),其下部为其内径向下逐渐减小的管状体(18),所述的支撑管体(13)有一个与之轴线相重合的支撑管体通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件的数量≥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的数量≥1,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的数量≥1,所述的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的数量≥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为环状凹槽;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为弧状凸筋,所述的环状凹槽与所述的弧状凸筋嵌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嵌合部(4)为环状凸筋;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嵌合部(6)和第二夹持件嵌合部(6′)为弧状凹槽,所述的环状凸筋与所述的弧状凹槽嵌合在一起。
全文摘要
一种充气袋体的支撑座,主要特点在于所述的充气袋体的支撑座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管体通孔;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上部有一个外延的敞开的口,所述夹持件的下部为管状体,所述夹持件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夹持件通孔;中空支柱,所述中空支柱为管状体,所述中空支柱内有一个与其轴线相重合的中空支柱通孔。所述的管体套于所述的夹持件内,所述的夹持件套于所述的中空支柱内。本发明可以令充气袋体保持在垂直矗立的状态,充气也相当迅速、容易。此外,本发明结构简单,工艺稳定,便于制造,成本较低,利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60C29/00GK1833894SQ200610064910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陈光彩, 吴登辉 申请人:陈光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