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39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控系统,尤其涉及通过利用通信线而减少电控系统所需的配线量的同时使配线变得简单的汽车电控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以前没有适用过或者只有在高级车部分选择性地安装而使用的电子系统逐渐地被普遍安装,并且以高级车为主不断开发新的电子系统而进行安装。因此,用于设置该系统的配线量也不断增加,其配线也相应地变得复杂。
图1为简单表示传统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框图,由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第三输入部16、电池21、第一配线盒22、第二配线盒23、控制单元24、继电箱25及第一负荷32、第二负荷34、第三负荷36构成。图1中发动机(engine room)区域表示汽车的发动机及其周边区域,仪表板区域表示仪表板周围及汽车室内区域,行李箱区域表示行李箱及其周边区域。
图1中第一负荷32、第二负荷34及第三负荷36分别表示用于操作安装在发动机区域、仪表板区域、行李箱区域的电子系统的装置,例如照明灯、方向灯、仪表板等的各种灯及用于操作电动车窗的电机等。换句话说,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负荷32可以由汽车的照明灯、位于汽车前方的方向灯、车幅灯等构成,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负荷34可以由用于操作电动车窗的电机、仪表板等的各种灯构成,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负荷36可以由汽车后方的尾灯等的灯、方向灯等构成。
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及第三输入部16由传感器或开关等构成,用于检测特定构成部分的状态或响应用户操作而输出所输入的信号。例如,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14可以由用于开/关室内外照明灯的各种开关及用于开闭电动车窗的开关等构成,并根据用户的开关操作而输出所输入的信号。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输入部16可以由用于检测行李箱开闭情况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燃料注入口开闭情况的传感器等构成,所述传感器通过检测行李箱或燃料注入口的开闭情况而输出相应的输入信号。
电池21用于供应电源。安装在发动机区域的第一配线盒22用于将由电池21供应的电源传递到系统的各部分(例如,第二配线盒23、继电箱25等),同时响应从第一输入部12或第二输入部14所输入的输入信号而输出用于操作负荷的控制信号。安装在仪表板区域的第二配线盒23从所述第一配线盒22接收电源而再将电源传递到控制单元24,或者利用所接收的电源响应由第二输入部14所输入的输入信号而输出用于操作负荷的控制信号。
控制单元24响应由第二输入部14或第三输入部16所输入的输入信号而输出用于操作负荷的控制信号。控制单元24可以根据所要操作的负荷种类及数量而具有多个。继电箱25响应由所述控制单元24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而操作负荷。
第一负荷32、第二负荷34及第三负荷36响应由第一配线盒22、第二配线盒23、控制单元24或者继电箱25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而工作。即,第一负荷32、第二负荷34及第三负荷36根据负荷种类及所需的驱动电流大小等可以分为直接由控制单元24控制的负荷、通过继电箱25而控制的负荷、由第一配线盒22或第二配线盒23控制的负荷。
传统的汽车电子系统按功能区分用于控制负荷的装置(例如,第一配线盒22、第二配线盒23、控制单元24、继电箱25等)。例如,图1中所示的传统的汽车电子系统中安装在发动机区域的第一配线盒22可以用于控制方向灯以外的汽车外部的各种灯,安装在仪表板区域的控制单元24可以用于控制电动车窗、仪表板的各种显示灯及方向灯等。
但是,如果按上述内容构成电子系统,则其配线变得复杂,因而存在配线量增加的问题。
例如,当用户起动汽车照明灯之前为了接通汽车尾灯等而进行开关操作,则通常汽车电控系统控制电子装置以接通位于汽车前方的车幅灯、位于后方的尾灯等灯,并为了便于用户观察仪表板而接通仪表板的背光灯(back light)。位于前方的车幅灯属于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负荷32,位于后方的尾灯属于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负荷36,仪表板的背光灯属于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负荷34。
传统的汽车电子系统由第一配线盒22操作汽车的车幅灯及尾灯等,由控制单元24操作仪表板,并且用于接通车幅灯及尾灯等的开关位于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14。
因此,为了传送由第二输入部14所输出的输入信号而需要由第二输入部14到第一配线盒22的配线,并且还需要从第二输入部14到控制单元24的配线。并且,为了根据用于控制灯的所述输入信号而接通车幅灯、尾灯及仪表板的背光灯,还需要由第一配线盒22到发动机区域第一负荷32的配线、由第一配线盒22到行李箱区域36第三负荷36的配线及由控制单元24到仪表板区域第二负荷34的配线等。
同样,如果要控制方向灯,则虽然用于控制方向灯的控制单元24在仪表板区域,但方向灯位于汽车的前方及后方,因而还需要由控制单元24连接各方向灯的配线。其他电子系统也需要有各自专门的配线。
因此,随着安装在汽车上的电子系统的增加,其配线量也随之增加,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将增加汽车重量及生产时的必要作业量,最终成为增加汽车生产成本的原因。并且,最近随着安装在汽车上的电子设备的种类及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发生因空间不足而不能进行布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配线量并使配线变得简单的汽车电控系统。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输出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部;多个控制模块,该多个控制模块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并通过通信线来传送输入信息,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及通过所述通信线而接受到的输入信息来输出用于驱动负荷的驱动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通信线而连接。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控制模块包含控制部,以用于响应所述输入信号而输出所述输入信息,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及所述输入信息而输出控制信号;驱动部,以用于响应所述控制信号而输出所述驱动信号。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所述驱动部具有过电流防止单元,以防止因所述驱动信号而产生过电流。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入部包含位于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输入部;位于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位于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输入部。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控制模块包含位于所述发动机区域的第一控制模块、位于所述仪表板区域的第二控制模块及位于所述行李箱区域的第三控制模块。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出的输入信号,并驱动位于所述发动机区域的负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二输入部输出的输入信号,并驱动位于所述仪表板区域的负荷;所述第三控制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三输入部输出的输入信号,并驱动位于所述行李箱区域的负荷。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包含位于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输入部及第一控制模块;位于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及第二控制模块;位于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输入部及第三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控制模块通过通信线相连,分别响应从第一、第二及第三输入部输入的输入信号并通过所述通信线而输出输入信息。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控制模块包含控制部,该控制部响应所述输入信号而输出所述输入信息,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及所述输入信息而输出控制信号;驱动部,以用于响应所述控制信号而输出所述驱动信号。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所述驱动部具有过电流防止单元,以防止因所述驱动信号而产生过电流。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控制模块分别驱动发动机区域、仪表板区域及行李箱区域的负荷。


图1为简单表示传统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框图;图2为简单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框图;图3为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被安装在汽车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
图2为简单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框图,由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第三输入部16、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第三控制模块46、电池21及第一负荷32、第二负荷34以及第三负荷36构成,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分别由控制部及驱动部构成。
图2中第一负荷32、第二负荷34以及第三负荷36分别表示用于操作位于发动机区域、仪表板区域、行李箱区域的电子系统的装置,例如照明灯、方向灯等灯及用于操作电动车窗的电机等,虚线表示通信线。所述通信线可以由单条电线(single wire)、绞绕的双绞电线(twisted pair wire)或光缆等构成。
下面说明图2所示的各框中各自的功能。
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及第三输入部16由传感器或开关等构成,用于检测特定构成部分的状态或响应用户的操作而输出各输入信号(IN1、IN2、IN3)。例如,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14可以由用于开/关室内外照明灯的各种开关及用于开闭电动车窗的开关等构成,并根据用户的开关操作而输出所输入信号(IN2)。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输入部16可以由用于检测行李箱开闭与否的传感器及用于检测燃料注入口开闭情况的传感器等构成,所述传感器通过检测行李箱或燃料注入口的开闭情况而输出相应的输入信号(IN3)。
第一控制模块42由电池21接收电源而工作,并再将所述电源供应到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虽然附图中没有显示,但在将所述电源供应到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时,通常利用保险丝(fuse)等,从而防止供应过电流。并且,响应由第一输入部12所输入的输入信号(IN1)及通过通信线而传送的输入信息而输出用于操作位于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负荷32的驱动信号(CON1),并响应由第一输入部12所输入的输入信号(IN1)并通过通信线将输入信息传送到第二控制模块44及/或第三控制模块46。并且,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42在输出所述驱动信号(CON1)时通常包含保险丝等用于防止过电流的过电流防止单元,以防止因过电流而使第一负荷32及/或用于传送驱动信号(CON1)的配线等受损。
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分别响应由第二输入部14或第三输入部16所输入的输入信号(IN2、IN3)及通过通信线而传送的输入信息,分别输出用于操作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负荷34或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负荷36的驱动信号(CON2,CON3),并响应分别由第二输入部14或第三输入部16所输入的输入信号(IN2、IN3)并通过通信线将输入信息传送到其他控制模块。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在输出所述驱动信号(CON2,CON3)时通常包含保险丝等用于防止过电流的过电流防止单元,以防止因过电流而使第二负荷32及第三负荷36及/或用于传送驱动信号(CON2,CON3)的配线等受损。
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的控制部分别响应由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及第三输入部16所输入的输入信号(IN1、IN2、IN3)及通过通信线而传送的输入信息而输出控制信号,并且分别响应由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及第三输入部16所输入的输入信号(IN1、IN2、IN3),通过通信线将输入信息传送到其他控制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的驱动部分别响应所述控制信号而输出用于驱动各相应负荷的驱动信号(CON1,CON2,CON3)。驱动部可以由继电器开关等构成。并且,第一控制模块42的驱动部用于向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的驱动部传递电源。虽然附图中没有表示,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42的驱动部内部通常包含保险丝等,从而防止向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的驱动部上供应过电流。并且,所述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中的驱动部输出所述驱动信号(CON1,CON2,CON3)时,通常包含保险丝等用于防止过电流的过电流防止单元,以防止因过电流而使第一负荷32及/或用于输出驱动信号(CON1)的配线等受损。
即,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系统由布置在发动机区域的第一控制模块42来控制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负荷32、由布置在仪表板区域的第二控制模块44来控制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负荷34、由布置在行李箱区域的第三控制模块46来控制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负荷36。
并且,位于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输入部12所输出的输入信号(IN1)被输入到布置在发动机区域的第一控制模块42,位于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14所输出的输入信号(IN2)被输入到布置在仪表板区域的第二控制模块44,位于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输入部16所输出的输入信号(IN3)被输入到布置在行李箱区域的第三控制模块46。并且,各控制模块42、44、46共有通过通信线而由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及第三输入部16所输入的输入信号(IN1、IN2、IN3)信息。
图3为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被安装在汽车上的示意图,图3中IN1、IN2、IN3分别表示由第一输入部12、第二输入部14及第三输入部16所输出的输入信号,CON1、CON2及CON3分别表示由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所输出的驱动信号,21表示电池,而虚线表示通信线。
下面参照图3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
如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42安装在发动机区域、第二控制模块44安装在仪表板区域、第三控制模块46安装在行李箱区域,而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通过通信线而连接。
下面参照图2及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工作过程的一例。
例如,在起动汽车照明灯之前为了接通汽车尾灯等而操作第二输入部14的开关,则从第二输入部14输出输入信号(IN2)。第二控制模块44的控制部响应所述输入信号(IN2)通过通信线将输入信息传送到第一控制模块42及第三控制模块36,并向第二控制模块44的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第一控制模块42及第三控制模块46的控制部响应所述输入信息,分别向第一控制模块42及第三控制模块46的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4及第三控制模块46的驱动部分别响应所输入的控制信号而输出驱动信号(CON1,CON2,CON3)。即,第一控制模块42的驱动部输出用于接通位于汽车前方的车幅灯等的驱动信号(CON1),第二控制模块44的驱动部输出用于接通仪表板背光灯等的驱动信号(CON2),第三控制模块46的驱动部输出用于接通位于汽车后方的尾灯等的驱动信号(CON3)。
其结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系统只需要有从通信线、各输入部12、14、16到最近的控制模块42、44、46的配线及从各控制模块42、44、46到相邻的各负荷的配线。
即,图2及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系统与传统的系统不同,根据需要操作的负荷位置来布置用于操作负荷的装置,从而可以减少为了驱动负荷而所设置的配线量。通过通信线而共有从汽车各部分所输入的信号的信息,从而使配线变得简单并减少配线量。
虽然在上面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但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者应该知道在不超过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及变更。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电控系统根据负荷位置来布置用于操作负荷的装置,并通过通信线而共有从各输入部输入的输入信号的信息,从而可以使配线变得简单并减少配线量。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输出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部;多个控制模块,该多个控制模块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并通过通信线来传送输入信息,而且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及通过所述通信线而接受到的输入信息来输出用于驱动负荷的驱动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通信线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控制模块包含控制部,以用于响应所述输入信号而输出所述输入信息,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及所述输入信息而输出控制信号;驱动部,以用于响应所述控制信号而输出所述驱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有过电流防止单元,以防止因所述驱动信号而产生过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入部包含位于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输入部;位于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位于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输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控制模块包含位于所述发动机区域的第一控制模块;位于所述仪表板区域的第二控制模块;位于所述行李箱区域的第三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出的输入信号,并驱动位于所述发动机区域的负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二输入部输出的输入信号,并驱动位于所述仪表板区域的负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三输入部输出的输入信号,并驱动位于所述行李箱区域的负荷。
9.一种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位于发动机区域的第一输入部及第一控制模块;位于仪表板区域的第二输入部及第二控制模块;位于行李箱区域的第三输入部及第三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控制模块通过通信线而相连,并分别响应从第一、第二及第三输入部输入的输入信号并通过所述通信线而输出输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控制模块,包含控制部,该控制部响应所述输入信号而输出所述输入信息,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及所述输入信息而输出控制信号;驱动部,以用于响应所述控制信号而输出所述驱动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有过电流防止单元,以防止因所述驱动信号而产生过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控制模块分别驱动发动机区域、仪表板区域及行李箱区域的负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电控系统。该系统包含用于输出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部;多个控制模块,该多个控制模块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并通过通信线传送所输入信息,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及通过所述通信线而接受到的输入信息来输出用于驱动负荷的驱动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通信线而连接。因此,使构成汽车电控系统所需的配线变得简单,并减少其配线量。
文档编号B60W10/00GK2867416SQ20062000220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许贤镐 申请人:大星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