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52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
背景技术
汽车由于条件的限制临时停放基本都是在露天。烈日下,车内温度经常超过人的体表温度,特别是挡风玻璃下的仪表、方向盘和前排座椅更加炙热,用车时需要将空调开数十分钟才能达到较为舒适的状态,这在危害健康的同时对能源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目前公知的车用遮阳布使用时贴在挡风玻璃上,主要依靠反射太阳光来降低车内温度。由于反光布使用时贴在挡风玻璃上,当反光布被晒热后,热能由于辐射作用仍可通过挡风玻璃传递到车内,车内温度仍然很高,使用后折叠麻烦。另外,有一种车内使用的反光板虽然能反射部分阳光,但是由于反光板本身的吸热缺陷仍导致车内温度过高,折叠后体积过大不方便收藏,为克服上述反光布和反光板的不足,而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反射太阳光,又能增加遮阳板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特别是在反光布或反光板上形成空气通道而有效降低车内温度、可多次折叠、便于收藏和携带的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包括反光面料,其结构特点是,在该反光面料的内表面设有至少四列加强板且相邻两列加强板之间为纵向折叠区,从一侧加强板开始每两列加强板以相应纵向折叠区为折缝组成“∧”形结构并由多个连续的“∧”形结构构成展开状态的通风遮阳板,组成各“∧”形结构的两加强板之间及相邻两“∧”形结构之间分别形成纵向通槽,至少有一根控制线从所述展开状态的通风遮阳板的一侧至其另一侧分别与每一个“∧”形结构底端的结点成固定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光面料7,其结构特点是,在该反光面料7的内表面设有至少四列(图2中给出了十二列)加强板9且相邻两列加强板9之间为纵向折叠区6,从一侧加强板9(例如从图1或图2所示的左侧)开始每两列加强板9以相应的纵向折叠区6为折缝组成“∧”形结构并由多个连续的“∧”形结构构成展开(使用)状态的通风遮阳板(参见图3),组成各“∧”形结构的两加强板9之间及相邻两“∧”形结构之间分别形成纵向通槽3、15(参见图1、图3),如图4所示,至少有一根控制线(图4中为3根)1从所述展开状态的通风遮阳板的一侧(例如图4中的左侧)至其另一侧(如图4中的右侧)与每一个“∧”形结构底端的结点10成固定连接。所述结点10可以位于相应纵向折叠区内。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通风遮阳板,在不使用时,可按图3中箭头A的方向收折为一叠合体;为了进一步缩小该叠合体的长度,可将图2所示每一列的加强板9设计为如图5所示的至少由二段组成(图5中为3段),即所述折叠通风遮阳板的加强板至少由二排组成,而每相邻两排加强板9之间为横向折叠区2;当把本实用新型产品按图3所示箭头A方向折叠后,再以图5所示横向折叠区2为折缝而折叠为图6所示状态,则使其收折体积更紧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列”使指一个纵向(从上到下)的排列,如图2给出了十二列;所述“排”,是指一个从左至右的排列,如图5给出了三排。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还可在图3所示装置的顶部增设一层反光面料16而成为图7所示结构,该层反光面料16与纵向通槽15构成空气通道。此时所述反光面料7也可改用非反光面料。
此外,如图8所示,还可以增设一层基布8,将所述加强板9设置在所述反光面料7和基布8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是,按汽车挡风玻璃大小相应做成本实用新型产品,如图9所示,使用时将其展开后置于挡风玻璃12上,反光面料7(图3所示结构)或16(图7所示产品)可部分反射太阳光而减轻其对车内的热辐射;而所述纵向通槽3与挡风玻璃12之间,以及纵向通槽15与反光面料16之间均形成空气通道;由于挡风玻璃为倾斜的,所述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被太阳光辐射加热后会从高处逸出带走热量,则冷空气会自然从空气通道的下端口不断补充进去,形成循环,有效而大幅地降低车内温度。控制线1的作用是使产品展开时保持图3所示状态而不会成为平板。收藏时先沿其纵向折叠区收拢后再横向折叠即可。
本实用新型产品两侧(如图3所示的左侧与右侧)均做成“∧”形结构,但该两侧做成“V”形结构或其它结构形式,均属本实用新型范围。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它既能有效反射太阳光,又能增加遮阳板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特别是在反光布或反光板上形成空气通道而有效降低车内温度,可多次折叠、便于收藏和携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实施例水平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三种实施例产品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产品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四种实施例的水平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是图5所示产品,相应于图3中左侧A向逆时针旋转90°后的结构示意图。
1-控制线,2-横向折叠区, 3-纵向通槽,4-松紧带,5-固定钩, 6-纵向折叠区,7-反光面料, 8-基布, 9-加强板,10-结点, 12-挡风玻璃,13-车门把手,14-吸垫, 15-纵向通槽,16-反光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5、6、10所示,裁一块大小适中的反光布7和基布8,将裁好的加强板9分成十六列、三排均匀排列并固定在反光布7与基布8之间,根据面料的不同固定方法可以是缝制,亦可以是热合。在相邻的排与排之间留出适当的距离,而形成可以横向折叠的横向折叠区2,接下来将三根控制线1按照小于2倍加强板9的宽度,固定在相邻的反光面料7的各结点10上,控制线1的固定方法可以是缝制也可以用热合方法;将本实用新型遮阳板固定在挡风玻璃上的固定装置可以是设在两侧边的吸垫14或磁性材料,也可以是长度适中的松紧带4,松紧带4上连有一个固定钩5,松紧带4的两端分别接在遮阳板的侧边,本实用新型车用折叠遮阳板两侧边上分别接有一根这样的松紧带4。
使用时只要将车用折叠遮阳板放在挡风玻璃上,将固定钩5钩在车门把手13上,展开车用折叠遮阳板后将另一端固定钩5钩住另一车门把手13即可;收藏时只要松开固定钩5将车用折叠遮阳板沿纵向收拢后再沿横向折叠区2进行一顺一反的横向折叠,即能方便地完成收藏过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适当变更采用多个车用折叠遮阳板同时使用组合成车用折叠遮阳板车罩。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包括反光面料(7),其特征是,在该反光面料(7)的内表面设有至少四列加强板(9)且相邻两列加强板(9)之间为纵向折叠区(6),从一侧加强板(9)开始每两列加强板(9)以相应的纵向折叠区(6)为折缝组成“∧”形结构并由多个连续的“∧”形结构构成展开状态的通风遮阳板,组成各“∧”形结构的两加强板(9)之间及相邻两“∧”形结构之间分别形成纵向通槽(3、15),至少有一根控制线(1)从所述展开状态的通风遮阳板的一侧至其另一侧与每一个“∧”形结构底端的结点(10)成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板(9)至少为二排,且相邻两排加强板(9)之间为横向折叠区(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其特征是,它增设一层基布(8),将所述加强板(9)设置在所述反光面料(7)和基布(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其特征是,在它的顶部增设一层反光面料(16),该层反光面料(16)与纵向通槽(15)构成空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其特征是,在所述遮阳板两侧设有吸垫(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其特征是,连有一个固定钩(5)的松紧带(4)的两端连接在该遮阳板侧边,且所述遮阳板两侧均连有所述松紧带(4)。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折叠通风遮阳板,包括反光面料,在该反光面料的内表面设有至少四列加强板且相邻两列加强板之间为纵向折叠区,从一侧加强板开始每两列加强板以相应的纵向折叠区为折缝组成“∧”形结构并由多个连续的“∧”形结构构成展开状态的通风遮阳板,组成各“∧”形结构的两加强板之间及相邻两“∧”形结构之间分别形成纵向通槽,至少有一根控制线从所述展开状态的通风遮阳板的一侧至其另一侧与每一个“∧”形结构底端的结点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有效反射太阳光,又能增加遮阳板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特别是在反光布或反光板上形成空气通道而有效降低车内温度,可多次折叠、便于收藏和携带。
文档编号B60J1/20GK2933935SQ200620051688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9日
发明者周燕 申请人:周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