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021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上的座椅,特别是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
背景技术
一般大型长途机动车成排的座椅,多为硬质材料制成,且固定在车辆底板上。高速行驶中,若遇急刹车或碰撞时,乘员会因惯性而撞向前排椅背,造成伤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而易行的具有多级缓冲性能的机动车乘员安全防撞座椅,以减少急刹车或碰撞时所造成的伤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包括有座板、靠背和支脚,靠背的上部设有一个“枕形防撞软垫”2;软垫2两侧支柱3的下端与下方座板衬杆12之间设有弹簧或弹板7,其后部的座板衬杆12上设有瓦形导向板6;支脚10上方与座板9之间的两侧衬杆12上各设有前滑环11和后滑环13,两环套在支脚10上部的横梁上,在后滑环13下部的底档板15与支脚10之间设有一个压伸弹簧14。
上述的“枕形防撞软垫”2设在铁质衬板1上,衬板1下部两侧各设有连接爪及孔4,通过爪及孔4与螺钉将软垫2连接在靠背两侧的支柱3上。
上述的“枕形防撞软垫”2可向后倾斜至80度。
由于采用上述装置,当机动车急刹或受撞时,乘员首先被甩向前排座的防撞软垫2上,得到第一次缓冲。若乘员冲力较大,乘员将继而撞动椅靠背,使其整体前倾,在弹簧或弹板7的作用下,得到第二次缓冲。若人体冲力更大,乘员将进而撞动安全椅座板上部,使其整体前滑,从而得到第三次缓冲。以上三次缓冲总距离约可达500mm,使硬性碰撞变成弹性碰撞,从而有效地减轻或防止对于乘员的伤害。此外,“枕形防撞软垫”若竖起如图6,可给前排乘客做枕头;若斜放如图5,可供后排乘员当搁案;也可伏之小息。本设置投资不多,简单易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枕形防撞软垫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全椅的主视图。
图4是安全椅的后视图。
图5是软垫2向后倾斜时的示意图。
图6是软垫2竖直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附图所公开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中,1、铁质联接衬板;2、泡沫软垫;3、椅背支柱;4、联接爪(孔);5、前椅背;6、瓦形导向板;7、弹簧或弹板;9、座板;10、落地支脚;11、前滑环;12、座板衬杆;13、后滑环;14、压伸弹簧;15、后滑环底档板。
参阅图1、图2,本安全椅设有“枕形防撞软垫”、“可弹倾靠背支架”和“可滑动座板”等3个“软件”装置。
1、“枕形防撞软垫”是将一个用皮革包好了的厚泡沫软垫2固定在一个铁质联接衬板1上而制成的。把它的联接爪(孔)4与椅背支柱3用螺钉活动连接在座椅靠背后面。软垫2既可以贴紧椅背支柱竖起(图6);也可以与靠背柱成80度角而倾斜(图5)。
2、“可弹倾靠背支架”是将弹簧或弹板7串联在椅背柱下端,在其背后装上瓦形的导向板6,控制椅靠背只可前倾。
3、“可滑动座板”是在座板9下面的座板衬杆12上,焊有两滑环11和13,滑环套在“落地支脚”10的上横梁上,后滑环底档板15与支脚10之间设置一个压伸弹簧14,用于在正常情况下稳定座板不动。
当机动车发生急刹车或碰撞时,对被甩向前排靠背的乘员,可构成三级保护性缓冲,形成弹性碰撞,从而可减少伤亡。
权利要求1.一种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包括有座板、靠背和支脚,其特征在于靠背的上部设有一个“枕形防撞软垫”(2);软垫(2)两侧支柱(3)的下端与下方座板衬杆(12)之间设有弹簧或弹板(7),其后部的座板衬杆(12)上设有瓦形导向板(6);支脚(10)上方与座板(9)之间的两侧衬杆(12)上各设有前滑环(11)和后滑环(13),两环套在支脚(10)上部的横梁上,在后滑环(13)下部的底档板(15)与支脚(10)之间设有一个压伸弹簧(1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枕形防撞软垫”(2)设在铁质衬板(1)上,衬板(1)下部两侧各设有连接爪及孔(4),通过爪及孔(4)与螺钉将软垫(2)连接在靠背两侧的支柱(3)上。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枕形防撞软垫”(2)可向后倾斜至80度。
专利摘要一种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主要解决机动车急刹车或碰撞时造成乘员碰撞伤亡的问题。它是在原座椅上设置了三个防撞的缓冲结构靠背上部设有防撞软垫;软垫两侧支柱的下端与座板衬杆之间设有弹簧或弹板,其后部的座板衬杆上设有瓦形导向板;支脚上方与座板之间的两侧衬杆上各设有前后滑环,套在支脚上部的横梁上,在后滑环下部的底档板与支脚之间设有一个压伸弹簧。当发生碰撞时,对被甩向前排靠背的乘员,可构成三级保护性缓冲,形成弹性碰撞,以减少伤亡。
文档编号B60R21/055GK2920757SQ20062009561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5日
发明者孙家芳 申请人:孙家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