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021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分动箱和驱动桥产品,具体涉及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
背景技术
传统越野车的分动箱多为定轴轮系普通齿轮传动方式,为获得最多的驱动附着力,要求各车桥均为驱动桥,并千方百计的设法提高汽车的离地间隙,同时降低汽车重心高度。而传统越野车多桥驱动时动力经分动箱由各桥专属的传动轴传递,这样,传动轴的数量多,使总体布置困难,难以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分动箱体积小、承载能力高、传动轴数量少的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使其既提高车辆的离地间隙,又降低车辆的重心高度,能有效提高越野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其特征是所述分动箱壳体与驱动桥壳体连为一体,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的两根纵梁上,分动箱的输出轴直接与驱动桥的主减速器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动箱包括同轴设置的一轴和二轴以及轴间差速器,一轴与二轴之间设有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二轴与轴间差速器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级行星齿轮差速机构,轴间差速器位于二轴侧面,在轴间差速器上分别设有同轴的并与二轴平行的前桥输出轴和中桥输出轴,所述轴间差速器中桥输出轴即是中桥主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述一轴是分动箱的输入轴,二轴是分动箱的后桥输出轴,该分动箱的壳体与中桥壳体连为一体。
上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减速太阳轮5、减速行星轮6、减速齿圈7和减速行星架30构成,减速太阳轮5中心与一轴固连,与减速行星轮6一体的减速行星架30和二轴相连;上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差速太阳轮17、差速行星轮11和差速齿圈12构成,差速太阳轮17中心与二轴固连,差速行星轮11位于差速齿圈12内齿与差速太阳轮17外齿之间,差速齿圈12的外齿轮与惰轮29啮合;所述轴间差速器27的外输入齿轮28与上述惰轮29啮合。
在上述差速行星轮11上可以固连有差速行星架10,所述减速行星架30与二轴和差速行星架10之间可以由高低档换档接合套9相连。
在上述差速齿圈12与二轴15之间设有差速锁13。
本实用新型的分动箱和驱动桥合为一体,其壳体置于车架纵梁间,充当车架中部的一个横梁,从而加固了车架,提高了车架的扭转刚度。驱动桥的左右半轴从车架纵梁两侧伸出经球笼式等速万向节轴与左右轮边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分动箱采用两级行星轮系齿轮传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传递动力时可以进行功率分流。动力由分动箱一轴输入,经第一级行星式齿轮机构减速放大扭矩后传到第二级行星式齿轮机构实现功率分流。1/3的动力从分动箱二轴传递给后驱动桥。另外的2/3动力由差速齿圈12传到轴间差速器平均分配给前驱动桥(往前)和中驱动桥(往后直接连接主减速器),动力再经左右半轴输出给左右轮边减速器。同时,分动箱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具有同轴性。行星齿轮传动的分动箱既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又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行星机构中,把数个行星齿轮均匀的分布在中心太阳轮的周围共同分担载荷,从而可使各个构件受力互相平衡。所以运转平稳,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强,工作可靠。把分动箱直接坐在驱动桥上,实现一体化更使机构简单紧凑。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传动轴的数量,省去分动箱悬置等一些装置,方便了汽车总布置设计。它既提高车辆的离地间隙,又降低车辆的重心高度,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越野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分动箱及中桥的传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分动箱壳体与驱动桥壳体连为一体,由取力器壳体2、分动箱前壳体8、分动箱中体和中桥壳体14构成,中桥壳体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的两根纵梁上。
所述分动箱包括同轴设置的一轴3和二轴15以及轴间差速器27,一轴3与二轴15之间设有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二轴15与轴间差速器27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级行星齿轮差速机构。在轴间差速器27上分别设有同轴的并与二轴15平行的前桥输出轴33和中桥输出轴23,前桥输出轴33通过突缘叉24与前桥主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在前桥输出轴33上设有车速表蜗轮25和中桥到前桥差速锁26;轴间差速器中桥输出轴23是中桥主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述一轴3是分动箱的输入轴,通过突缘叉1与车辆变速箱的输出轴相连,分动箱的输入轴也可以直接与变速箱的输出轴相连,实现变速箱与分动箱的一体化。二轴15是分动箱的后桥输出轴,通过突缘叉16与后桥主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
在一轴3上装有取力器主动齿轮4,润滑油泵32通过油泵齿轮31与取力器主动齿轮4啮合。
上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减速太阳轮5、减速行星轮6、减速齿圈7和减速行星架30构成,减速太阳轮5中心与一轴3固连,与减速行星轮6一体的减速行星架30由高低档换档接合套9和二轴15相连,减速齿圈7固定在壳体上;上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差速机构由差速太阳轮17、差速行星轮11和差速齿圈12以及固连在差速行星轮11上的差速行星架10构成,差速太阳轮17中心与二轴固连,差速行星轮11位于差速齿圈12内齿与差速太阳轮17外齿之间,差速齿圈12的外齿与惰轮29啮合,差速行星架10可由高低档换档接合套9和二轴15相连,在上述差速齿圈12与二轴15之间设有差速锁13;所述轴间差速器27的外输入齿轮28与上述惰轮29啮合。
所述中桥由中桥主减速器的输入轴(轴间差速器中桥输出轴23)、中桥主减速器减速齿轮20、差速器21、左半轴22、轮间差速锁19和右半轴18组成。
尽管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了详尽的描述,但人们还可以对其作出不偏离中心的修改,这些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1.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其特征是所述分动箱壳体与驱动桥壳体连为一体,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的两根纵梁上,分动箱的输出轴直接与驱动桥的主减速器输入轴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其特征是所述分动箱包括同轴设置的一轴和二轴以及轴间差速器,一轴与二轴之间设有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二轴与轴间差速器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级行星齿轮差速机构,轴间差速器位于二轴侧面,在轴间差速器上分别设有同轴的并与二轴平行的前桥输出轴和中桥输出轴,所述轴间差速器中桥输出轴即是中桥主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述一轴是分动箱的输入轴,二轴是分动箱的后桥输出轴,该分动箱的壳体与中桥壳体连为一体。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减速太阳轮(5)、减速行星轮(6)、减速齿圈(7)和减速行星架(30)构成,减速太阳轮(5)中心与一轴固连,与减速行星轮(6)一体的减速行星架(30)和二轴相连;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差速太阳轮(17)、差速行星轮(11)和差速齿圈(12)构成,差速太阳轮(17)中心与二轴固连,差速行星轮(11)位于差速齿圈(12)内齿与差速太阳轮(17)外齿之间,差速齿圈(12)的外齿轮与惰轮(29)啮合;所述轴间差速器(27)的外输入齿轮(28)与上述惰轮(29)啮合。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其特征是在差速行星轮(11)上固连有差速行星架(10),所述减速行星架(30)与二轴和差速行星架(10)之间由高低档换档接合套(9)相连。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其特征是在差速齿圈(12)与二轴(15)之间设有差速锁(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越野汽车一体化的分动箱与驱动桥,其特征是所述分动箱壳体与驱动桥壳体连为一体,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的两根纵梁上,分动箱的输出轴直接与驱动桥的主减速器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既提高车辆的离地间隙,又降低车辆的重心高度,有效提高了车辆越野性能。
文档编号B60K17/344GK2887650SQ20062009563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朱柏山 申请人:朱柏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