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270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卸车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自卸车斗(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斗,特别是一种自卸车斗。(二) 背景技术传统的自卸车方式主要有后翻式和侧翻式,后翻式一般适用 于车斗比较短的运输车辆,侧翻式一般适用于车都比较长的运输 车辆,后翻式运输车辆技术成熟,造价相对便宜,所以被广泛采 用,侧翻式运输车辆虽然也常被采用,却存在以下明显的缺点1 安装比较复杂,2卸车不彻底,特别是一些比较潮湿的货物如煤炭,往往还需要人工再次卸车。3不适合长距离运输,4容易发生翻车。由于存在以上缺点,设计一种更简单更合理的自卸方式已 成为必然。传统的自卸车方式主要靠液压系统或其他方式产生的动力将 车斗抬高使物体自动下落,从而达到卸车的目的,由于整个车斗 抬高使一侧倾斜所以太容易造成翻车。(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卸车斗,在卸车操 作时车斗不用抬高,不会造成翻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斗和自卸装置,所述 的车斗内有沿车斗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自卸装置包括由液压或气压 驱动可沿导轨运行的挡板,挡板设置在导轨上。为了使货物能分批卸出,所述的挡板包括一个侧边相铰接、另一 侧通过气缸或液压缸连接的后挡板和前挡板,后挡板为一整板,前挡 板包括多块侧边相铰接的活动板,后挡板和中间活动板间设有气缸或 液压缸,前挡板完全展开的宽度比后挡板宽,所有的气缸或液压缸由 一个液压或气压控制系统控制。为了使卸车装置运行可靠,所述导轨为齿形导轨,共有四条,分别设计在车斗底部两侧边和车斗上方的支架的两内侧,车斗底部两侧 的导轨齿朝上,车斗上方的支架的两内侧的导轨齿朝内,所述的后挡 板和前挡板的四角设有卡在相应导轨齿内的弹性伸縮的板。为便于卸车装置回位,所述的自卸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导轨上的后 支架和设置在挡板上的自走装置,后支架包括两个竖架和两个横架, 两个竖架和两个横架排列成口字形,两个横架各设有抵在两个横架上 的弹簧,两个竖架各通过一个液压缸或气缸和后挡板连接。为了方便控制,所述的自走装置包括电机和通过电机带动转动的 滑轮,滑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后挡板上,滑轮与车斗底面滚动配合。为了便卸车装置在回位时不受导轨的约束,所述后挡板下边设有 弹簧,所述的导轨的尾端设向上的缺口。为了方便控制,所述的液压或气压控制系统采用气压控制系 统,所述的所有的液压缸或气缸采用气缸,气压控制系统的动力 元件采用汽车的气泵。为了便于控制系统的布置,所述的液压或气压控制系统采用液 压控制系统,所述的所有的液压缸或气缸采用液压缸,液压控制 系统的动力元件为液压泵和油箱。为了使车斗更加牢固,所述的车斗的竖架的内侧有两根交叉斜 撑,斜撑为液压缸或气缸,其一端铰接在竖架的内侧的上端,另 一端直接顶在竖架的内侧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卸车时要抬高车 斗的思路,在车斗内设置自卸装置,卸货时,车斗不抬高,通过自卸 装置的移动来推动货物一批批从车斗的一侧卸出,不会造成翻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斗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卸装置的后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 2、 3、 4、卡槽,5、齿板,6、车斗,7、 8、斜撑,9、 后挡板,10、前挡板,11、 12、 13、 14、板,15、 20、 21、轴,16、17、 18、 19、 22、 23、液压缸或气缸,24、后支架,25、自走装置, 26、弹簧,27、 28、竖架,29、 30、横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主要包括车斗6、自卸装置以及液 压或气压控制执行系统,车斗6底部两侧边上和车斗上方的支架 的内侧各有一排由底边和两个侧边组成的卡槽1、 2、 3、 4,如图 2所示,卡槽靠近车尾的地方各有一个向上的缺口,卡槽内有一 排等距离的齿板5,齿板由一块直板和一块斜板组成,两块板有 一个边焊接在一起,另外一个边分别焊接在卡槽内,齿板的方向 是在车斗底部的一排齿板方向向上,在两侧车架上的齿板方向向 内,卡槽1、 2、 3、 4和其内的齿板5形成四条齿形导轨。为了使 整个车斗更加牢固,在车斗的竖架的内侧有两根交叉的斜撑7、 8, 斜撑7、 8是两根独立的液压缸或气缸,其一端铰接在竖架的内侧 的上端,另一端直接顶在竖架的内侧上,当车斗内装满货物时缸 颈使斜撑的另一端顶到竖架内侧的根部,以使整个车斗更加牢固, 当自卸装置运行时,缸颈收縮使两根斜撑收縮到车斗竖架的上方, 成与车斗水平状态,以方便自卸装置能畅通无阻的在车斗内运行。 自卸装置包括前挡板10、后挡板9、后支架24和自走装置 25,如图3所示,后挡板9为一块固定挡板,其尺寸与车架横截 面基本相同,其上边两个角各有一个横向的可以收縮的板11、 12, 这两个板直接连接在车架上边的卡槽内,其下边有两个竖向的可 以收縮的板13、 14,这两个板直接连接在车底两边的卡槽内,自 卸装置的前挡板10由多块活动的板连接成,中间有多个轴可以自 由转动,前挡板10的一边与后挡板9通过轴15连接在一起,另 一边上端有一个横向的可以收縮的板,连接在车架上边的卡槽内, 下端有一个向下的可以收縮的板,连接在另一边车架的底部的卡 槽内,同时在两块挡板内有上下两组液压缸或气缸,每组又分别 有两个组成,分别是液压缸或气缸16、 17、 18、 19,液压缸或气 缸16、 18的底座分别固定在后挡板9的上下两端,其缸颈直接连 接在前挡板IO最外边的轴20的上下两端,液压缸或气缸17、 19的底座靠近液压缸或气缸16、 18铰接在后挡板9上,其缸颈连接 在前挡板IO最中间的轴21上。如图4所示,后支架24包括两个竖架27、 28和两个横架29、 30, 两个竖架27、 28和两个横架29、 30排列成口字形,两个横架29、 30 各设有抵在两个横架29、 30上的弹簧,后挡板9的后侧的中间位置 分别连接有一个液压缸或气缸22、 23,液压缸或气缸22、 23能 够向内自由转动,其缸颈的另一端固定在竖架27、 28上,横架 29的两端有两个可以横向伸縮的板,连接在车斗6车架的卡槽内, 横架30的两端有两个可以竖向伸縮的板,连接在车斗6底边的两 个卡槽内。另外在车斗6的后挡板9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自走装置25,自走 装置25由电机和滑轮组成,滑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后挡板9上,滑轮 与车斗6底面滚动配合,当自走装置电机运转时带动滑轮运转,并 带动整个自卸装置运动,另外挡板下边设有两个弹簧26。液压或气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和控制元 件,如果采用气压控制系统,其动力可以直接用载货汽车自带气 泵的作为自卸装置的动力,件7、 8、 16、 17、 18、 19、 22、 23 都采用气缸,同时各个气缸的出口和入口都设有电磁控制阀,另 外还设有一些信号开关。如果采用液压系统系统应在增加液压泵 和油箱,件7、 8、 16、 17、 18、 19、 22、 23都采用液压缸,同时 各个液压缸的出口和入口也设有电磁控制阀,另外还设有一些信 号开关。具体的使用方法在需要运输货物时,液压系统或气压系统 开始运行使液压缸或气缸16、 17、 18、 19、 22、 23开始收縮,自 卸装置的前后挡板逐渐合并,然后启动自走装置25使整个自卸装 置退到车斗6的最前边并作为车斗的前挡板,此时液压缸或气缸 22、 23的底座正好卡在四个卡槽的第一个齿板上,后挡板9正好 卡在四个卡槽的第二个齿板上,然后装满货物。当汽车将货物运 至目的地,需要卸车时,打开车斗6的侧挡板,然后液压或气压 系统开始运行,并使液压缸或气缸17、 19的缸颈开始伸出,使前后挡板逐渐张开,并推动部分货物从车斗上落下,当液压缸或气缸17、 19完全打开后,液压缸或气缸16、 18再开始伸出,并逐渐使前后挡板全部打开,又推动部分货物从车斗上落下,当液压缸或气缸16、 18完全打开后,液压缸或气缸22、 23的缸颈伸出, 同时液压缸或气缸16、 17、 18、 19开始收縮,液压缸或气缸22、 23完全打开后推动整个系统向前运行了一步,此时自卸装置后挡 板上的板ll、 12、 13、 14也跟着后挡板9向前运行,并收縮后正 好卡在四个卡槽的第三个齿板上,然后液压缸或气缸16、 17、 18、 19再次运行,并推动部分货物从车斗6上落下,同时液压缸或气 缸22、 23开始收縮,并带动后支架24向前运行,使后支架24 各个角上的板卡在四个卡槽的第二个齿板上,当液压缸或气缸 16、 18完全打开后,液压缸或气缸22、 23的缸颈再次伸出,同 时液压缸或气缸16、 17、 18、 19开始收縮,液压缸或气缸22、 23完全打开并推动整个系统向又前运行了一步,如此循环,直到 运行到车的尾部车架上边两个卡槽有缺口的地方时(此时车斗内 的货物已完全卸干净),弹簧26弹起,整个自卸装置中原来处在 卡槽内的板跳到相应卡槽的上方,自卸装置后启动自走装置25使整个系统再次推到车斗6的前边,并固定好。
权利要求1.一种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斗(6)和自卸装置,所述的车斗(6)内有沿车斗(6)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自卸装置包括由液压或气压驱动可沿导轨运行的挡板,挡板设置在导轨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包括 一个侧边相铰接、另一侧通过气缸或液压缸连接的后挡板(9)和前挡板(10),后挡板(9)为一整板,前挡板(10)包括多块 侧边相铰接的活动板,后挡板(9)和中间活动板间设有气缸或 液压缸,前挡板(10)完全展开的宽度比后挡板(9)宽,所有 的气缸或液压缸由一个液压或气压控制系统控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齿 形导轨,共有四条,分别设计在车斗(6)底部两侧边和车斗上 方的支架的两内侧,车斗(6)底部两侧的导轨齿朝上,车斗上 方的支架的两内侧的导轨齿朝内,所述的后挡板(9)和前挡板(10)的四角设有卡在相应导轨齿内的弹性伸縮的板(11)、(12)、 (13)、 (1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卸装 置包括有设置在导轨上的后支架(24)和设置在挡板上的自走装 置(25),后支架(24)包括两个竖架(27)、 (28)和两个横架(29) 、 (30),两个竖架(27)、 (28)和两个横架(29)、 (30) 排列成口字形,两个横架(29)、 (30)各设有抵在两个横架(29)、(30) 上的弹簧,两个竖架(27)、 (28)各通过一个液压缸或 气缸和后挡板(9)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走装 置包括电机和通过电机带动转动的滑轮,滑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后 挡板(9)上,滑轮与车斗(6)底面滚动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挡板(9)下边设有弹簧(26),所述的导轨的尾端设向上 的缺口。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 或气压控制系统采用气压控制系统,所述的所有的液压缸或 气缸采用气缸,气压控制系统的动力元件采用汽车的气泵。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 或气压控制系统采用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的所有的液压缸或 气缸采用液压缸,液压控制系统的动力元件为液压泵和油 箱。
9.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的自卸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斗(6)的竖架的内侧有两根交叉斜撑(7)、 (8),斜撑 (7)、 (8)为液压缸或气缸,其一端铰接在竖架的内侧的上 端,另一端直接顶在竖架的内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卸车斗,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斗和自卸装置,所述的车斗内有沿车斗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自卸装置包括由液压或气压驱动可沿导轨运行的挡板,挡板设置在导轨上。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卸车时要抬高车斗的思路,在车斗内设置自卸装置,卸货时,车斗不抬高,通过自卸装置的移动来推动货物一批批从车斗的一侧卸出,不会造成翻车。
文档编号B60P1/26GK201092278SQ20072002915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2日
发明者张传生 申请人:张传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