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驾驶席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88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副驾驶席用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在副驾驶席前方的仪表板的上表面侧的上 部安装型的副驾驶席用气囊装置的气囊。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副驾驶席用气囊,如特开2006—103654公报所示, 具有下述结构折叠在仪表板的上表面侧并被收容在收容部位中,在 膨胀用气体流入时,向上方凸出,同时以闭塞仪表板上表面与仪表板 上方的挡风玻璃之间的方式,向车辆的后方侧展开膨胀。另外,现有 的副驾驶席用气囊的结构为,使膨胀完成时的形状为在前端侧配置顶 部的大致四角锥状,在膨胀完成时成为前端侧下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 央附近的位置上,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的气体流入口,作为将该气 体流入口的周缘安装在收容部位上的部位,还在膨胀完成时的至少后
部侧的区域配置凹部,其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向前方侧凹陷,同时大 致沿上下方向形成;以及2个凸出部,它们在凹部的左右两侧相对地
向后方侧凸出,同时大致沿上下方向形成。并且,在该现有的副驾驶 席用气囊中,凸出部的凸出顶部由外侧结合部构成,该外侧结合部, 通过使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外周侧的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
右板状部、和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内周侧而弯曲为大致c
字形的带状的左右一对的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的、相对应的 左右各一侧的外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凹部的前端由使内侧左板状部 和内侧右板状部的内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内侧结合部构成。
但是,在现有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因为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 右板状部,在膨胀完成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处,除了配置气体流 入口的部位附近,构成从上方侧经由后方侧至下后方的部位,所以构
成为以较大的c字状弯曲。另外,在现有的气囊中,由于外侧左板
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由与展开的蝴蝶形状近似的左右对称形状的1 张基布构成,该基布从构成气体流入口周围的部位延伸,因此与内侧 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以较大的C字形弯曲的情况相互结合,材 料利用率较差,在提高材料利用率而降低制造成本的方面存在改善的
余地。此外,在现有的气囊中,因为使构成凹部前端的内侧左板状部 及内侧右板状部的内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内侧结合部,将端部配置 在成为气体流入口附近的膨胀完成时的前端附近,所以在气囊展开膨 胀时,在该内侧结合部的端部附近会产生应力集中。具体地说,在现 有的气囊中,由于在膨胀初期,在气体流入口周缘沿成为气囊的凸出 方向侧的前后方向作用较强的拉伸力,然后,在使气囊向左右较宽地 展开时,沿左右方向作用较强的拉伸力,因此,在位于气体流入口附 近的内侧结合部的端部附近,在前后左右方向上作用较强的拉伸力而 产生应力集中,在该内侧结合部的端部的部位上覆盖另外的加强布等 进行加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驾驶席用气囊,其材料利用率良 好,并且可以缓和应力集中而稳定地确保凹部的凹陷形状,顺利地保 护乘客。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利用下述结构的副驾驶席用气囊实现。 一种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结构为,在车辆的副驾驶席前方的仪 表板的上表面侧折叠,并收容在收容部位中,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 向上方凸出,同时以闭塞仪表板上表面与仪表板上方的挡风玻璃之间 的方式,向车辆的后方侧展开膨胀,该副驾驶席用气囊具有下述结构,
气囊,其膨胀完成时的形状为将顶部配置在前端侧的大致四角 锥状,同时具有
气体流入口,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前端侧下表面的成为左右 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位置上,使膨胀用气体流入;
凹部,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至少后部侧的区域,在左右方向 的中央向前方侧凹陷,同时大致沿上下方向形成;以及
2个凸出部,它们在该凹部的左右两侧相对地向后方侧凸出,同 时大致沿上下方向形成,
气囊利用气体流入口的周缘而安装在收容部位上,
气囊,是使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外周侧的外侧左板状 部及外侧右板状部、和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内周侧且以大致 C字形弯曲的带状的左右一对的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的周 缘相互结合而构成,
使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和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 状部的、相对应的左右各一侧的外周缘分别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外侧结 合部,分别构成凸出部的凸出顶部,
使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的内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内 侧结合部,构成凹部的前端,
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作为单独部件形成,以左右对称 的形状构成,
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构成为,使膨胀完成时的上前缘 侧或下前缘侧中的至少一侧,作为交叉缘部,该交叉缘部配置为使内 侧结合部的部位和外侧结合部的部位相连结,膨胀完成时沿大致左右 方向,
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构成为具有中央侧延伸设置部, 该中央侧延伸设置部构成为,在配置交叉缘部的上缘侧或下缘侧的至 少一侧上,在气囊膨胀完成时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延伸,同时具有与 交叉缘部结合的连结缘,
外侧左板状部和外侧右板状部之间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将除 了连结缘之外的外周缘相互结合。
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 的外周侧上的外侧左板状部和外侧右板状部,形成为单体,作为左右 对称形状而构成,同时在上缘侧或下缘侧的至少一侧上,具有在气囊 膨胀完成时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延伸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而构成。并 且,外侧左板状部和外侧右板状部之间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分别在 膨胀完成时的后端侧具有连结缘而构成,同时将除了连结缘之外的外
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该连结缘与弯曲为大致C字形的带状的左右 一对的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上形成的交叉缘部结合。即,在 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其状态为,将在现有的气囊中较大地弯 曲为大致C字形的带状的内侧左板状部和内侧右板状部在交叉缘部 的部位处分割,将在膨胀完成时位于外侧左交叉缘部的前方侧(上方 侧)或后方侧(下方侧)的部位,作为中央侧延伸设置部,配置在外 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侧。因此,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 与现有的气囊中的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相比,弯曲变小,换 句话说,可以使内周侧的凹陷深度变浅,同时减小前后的宽度尺寸。 另外,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由于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 状部也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的单体,所以构成气囊的各基布的大小与 现有的副驾驶席用气囊相比,可以分割得较小,可以使材料利用率良 好。
并且,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不仅减小内侧左板状部 及内侧右板状部的前后的宽度尺寸,还将在现有的气囊中将由内侧左 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构成的部位,仅由配置在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 右板状部侧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构成,在气囊膨胀完成时,配置该中 央侧延伸设置部的上端侧或下端侧的凹部的凹陷深度(凸出部的凸出 量)不会减少。因此,如果与车辆或乘客对应而将中央侧延伸设置部 形成在各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的上缘侧或下缘侧,则在膨胀 完成时的气囊的后部侧的区域中,可以使上端侧或下端侧较大地凹 陷,可以利用较大地凹陷的凹部和相对地较大地凸出的凸出部,可靠 地保护乘客。
另外,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由于构成凹部前端的内 侧结合部的端部位于交叉缘部上,与现有的气囊相比,配置在沿气囊 的凸出方向的方向侧(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远离气体流入口的位置 上,因此,在气囊展开膨胀时,在内侧结合部的端部的部位上,可以 减小膨胀初期的作用在气体流入口周缘上的沿凸出方向(上下方向或 前后方向)的拉伸力,难以在内侧结合部的端部产生应力集中,可以 减少或取消配置在该部位上的加强用的由其他部件构成的加强布。
因此,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材料利用率良好,并且 可以缓和应力集中,可以稳定地确保凹部的凹陷形状,可以顺利地保 护乘客。
并且,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如果构成为将中央侧延 伸设置部形成在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的上缘侧,则由于气囊 以在后部侧的区域中的上端侧使凸出部的凸出形状和凹部的凹陷形 状变大的方式完成膨胀,所以在乘客与膨胀完成时的气囊接触时,首 先左右的凸出部与乘客的左右肩部附近抵接,减小乘客前进移动的动 能,然后,左右肩部被左右凸出部限制的乘客的头部进入凹部,被限 制而抑制向前方侧的移动。因此,可以在利用左右的凸出部减小动能 的状态下,抑制来自气囊的反作用力,柔和地承受乘客的头部。
相反,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也可以构成为将中央侧 延伸设置部形成在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的下缘侧,在这种结 构的情况下,由于气囊以在后部侧的区域中的下端侧使左右的中央较 大地凹陷的方式完成膨胀,所以例如在将使头部侧配置在仪表板侧的 儿童座椅设置在副驾驶席上的状态下,即使气囊膨胀,儿童座椅的头 部侧也会成为进入凹部和仪表板之间的状态,可以尽量抑制完成膨胀 的气囊与儿童座椅接触。当然,在除了儿童座椅之外的干涉物,与儿 童座椅的头部相同地靠近仪表板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尽量抑制完成 膨胀的气囊与干涉物接触。
当然,在本发明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也可以构成为将中央侧 延伸设置部形成在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的上下两缘侧,在这 种气囊中,可以得到上述两者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交叉缘部形成为,在 气囊膨胀完成时,内周缘侧的端部比外周缘侧的端部向前方侧或后方 侧偏移,
优选构成为,将交叉缘部和连结缘结合而构成的交叉结合部,
以大致沿左右方向平滑连续的方式弯曲。
将交叉缘部和连结缘结合而构成的交叉结合部,在左右方向的 中央,与将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的内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的
内侧结合部相交叉,在上述结构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由于形成在内 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上的各个交叉缘部,形成为使内周缘侧的 端部比外周缘侧的端部向前方侧或后方侧偏移,所以交叉结合部构成 为,一边使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偏移至位于左右两端的前方侧或后方 侧, 一边大致沿左右方向平滑地弯曲。因此,在气囊展开膨胀时,作 用在交叉结合部和外侧结合部的交叉部位上的向左右方向侧的拉伸 力,难以直接作用在交叉结合部和内侧结合部的交叉部位即内侧结合 部的端部上,可以进一步减小内侧结合部的端部所承受的应力,可以 减少或取消由其他部件构成的加强布。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在气囊构成为使外侧 左板状部、外侧右板状部、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的周缘相 互缝制的情况下,如果内侧结合部由链缝构成,则由于链缝与通常制 造气囊时所使用的锁缝相比容易伸长,所以在气囊展开膨胀时,可以 减小内侧结合部周缘承受的应力,从而优选。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副驾驶席用气囊中,如果以从内侧结合部 连续的方式构成的、将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和中央侧延伸设 置部的上前缘或下前缘相互缝制而构成的缝合部位,利用链缝构成, 则即使在以从内侧结合部连续的方式形成的缝合部位上,也可以减小 周缘承受的应力,从而优选。


图1是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副驾驶席用气囊的 副驾驶席用气囊装置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剖面图。
图2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从前方侧观察的斜 视图。
图3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从后方侧观察的斜 视图。
图4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沿前后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的剖面图,与图4
的V—V部位相对应。
图6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基布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图IO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是表示图9
之后的工序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是表示图10 之后的工序的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的气囊中,并列表示外侧左板状部和内侧左 板状部的俯视图。
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气囊的使用状态的图,是表示膨胀完成 后的状态的从车辆后方侧观察的图。
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气囊的使用状态的图,是表示膨胀完成 后的状态的从车辆侧方侧观察的图。
图15是使其它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从后方侧观察 的斜视图。
图16是使图15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沿前后方向的剖面图。 图i7是表示构成图15的气囊的基布的俯视图。 图18是使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的从后方侧观 察的斜视图。
图19是使图18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的沿前后方向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构成图18的气囊的基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副驾 驶席用气囊(以下简称为"气囊")15如图l所示,在配置于仪表板1 的上表面2的内部的上部安装型的副驾驶席用气囊装置M中使用。
该副驾驶席用气囊装置M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被折叠的气囊15;
充气机8,其向气囊15供给膨胀用气体;外壳6,其收容保持气囊 15及充气机8;保持器ll,其用于将气囊15安装在外壳6上;以及 气囊罩10,其覆盖折叠后的气囊15。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前后及左右方向与车辆直线行驶 状态中的车辆的上下、前后及左右方向一致。
气囊罩10构成为,与合成树脂制的仪表板一体地形成,在气囊 15展开膨胀时,使前后两扇门部10a、 10b被气囊15推压而打开。 另外,在气囊罩IO的门部10a、 10b的周围,形成与外壳6连结的连 结壁部10c。
充气机8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大致圆柱状的主体部8a,其具 有多个气体喷出口8b;以及凸缘部8c,其用于将充气机8安装在外 壳6上。
外壳6形成为板金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其在上端侧具有长方 形的开口,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大致长方形板状的底壁部6a,其 使充气机8从下方插入而安装;以及周壁部6b,其从底壁部6a的外 周缘向上方延伸,与气囊罩10的连结壁部10c卡止。外壳6在底壁 部6a的部位上配置与车辆的车体侧连结的未图示的托架。
此外,气囊15和充气机8,通过配置在气囊15内的圆环状的保 持器11的多个螺栓lla,贯穿气囊15、壳体6的底壁部6a及充气机 8的凸缘部8c,由螺母12固定,从而安装在外壳6上。
气囊15如图2 7所示,使膨胀完成时的形状为以前端侧作为 顶部的大致四角锥状,其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上侧壁部15a、下侧 壁部15b,这些壁部在上下两侧沿大致左右方向配置;左侧壁部15c、 右侧壁部15d,这些壁部在左右两侧沿大致前后方向配置;以及后侧 壁部15e,其以在乘客侧连结上侧壁部15a和下侧壁部15b的方式, 沿大致左右方向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使膨胀完 成对成为乘客侧的后侧壁部15e的区域,为保护乘客MP的乘客保护 区域。另外,在气囊15的下侧壁部15b的前端侧、左右方向的中央 附近的部位上,配置气体流入口 18,其开口为圆形,以使膨胀用气 体流入,使周缘17安装在外壳6上。在气体流入口 18的周缘17上
形成多个安装孔19,其使保持器11的螺栓lla插入,用于将气体流 入口 18的周缘17安装在外壳6的底壁部6a上。另外,在气囊15 的左侧壁部15c和右侧壁部15d上,分别配置排出剩余的膨胀用气体 的通风孔20。
在气囊15中,在成为乘客保护区域的后侧壁部15e的区域中配 置凸出部22L、 22R,其并列设置在左右两侧上,在上下方向上连 续,向后方侧凸出;以及凹部23,其在凸出部22L、 22R之间向前方 侧凹陷。在乘客MP与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接触时,凸出部22L、 22R作为限制乘客MP的左右肩部MSL、 MSR的部位,凹部23作为 使左右肩部MSL、 MSR被凸出部22L、 22R限制的乘客MP的头部 MH进入而进行保护的部位(参照图1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 由于凸出部22L、 22R和凹部23,在后侧壁部15e上下的大致整个区 域内配置,所以具体地说,作为左右凸出部22L、 22R隆起的状态、 和凹部23凹陷的状态,形成后侧壁部15e的上端15ea侧最大,在下 端15eb侧使凹凸收敛的形状。另外,左右凸出部22L、 22R隆起的 状态和凹部23凹陷的状态,在从后侧壁部15e的上端15ea侧至上侧 壁部15a的前端侧,也形成使凹凸收敛的形状(参照图4)。在本实 施方式的气囊15中,将后述的内侧左板状部49L、内侧右板状部49R 的内周缘51L、 51R相互缝制而构成的内侧缝合部(内侧结合部)58, 构成凹部23的前端23a,使各个内侧左板状部49L、内侧右板状部 49R的外周缘50L、 50R,和各个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状部40 的后缘30c、 40c,在对应的左右各一侧上分别缝制而构成的外侧缝 合部(外侧结合部)62L、 62R,构成各个凸出部22L、 22R的凸出顶 部22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15构成为,使膨胀完成时的 形状以气体流入口 18为中心而成为左右对称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在内部设置整流布25,以覆盖气体 流入口18的上方侧。该整流布25覆盖气体流入口 18的上方,同时 形成使前后方向的两端开口的大致筒形,以可以将从气体流入口 18 流入的膨胀用气体G向前后两侧整流。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 中,从气体流入口 18流入的膨胀用气体G,从整流布25的前后开口
25a、 25b向前后整流,并流入气囊15内(参照图4)。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布25由图8所示的2张整流布用材料 26L、 26R构成。整流布用材料26L、 26R形成左右对称形状,分别 由构成气体流入口 18的周缘17的连结部27、和从连结部27向左侧 或右侧延伸的主体部28构成。在各个连结部27上,分别形成与气体 流入口 18及安装孔19对应的开口 (省略附图标号)。并且,在本 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整流布25构成为,在将各整流布用材料26L、 26R上的连结部27,以使开口一致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与后述的 加强布53 —起,将周缘沿整个圆周缝合在构成气囊15的后述的外侧 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40上,将主体部28的缘部相互缝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囊15使规定形状的基布的周缘相互 结合而构成,如图8所示,由下述4张基布构成膨胀完成时配置在 左右方向的外周侧上的外侧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40、和膨胀 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内周侧上的内侧左板状部49L及内侧右板 状部49R。
外侧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40,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 方向的外周侧,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体地说,分别单独构 成,以使得上侧壁部15a、下侧壁部15b、左侧壁部15c、右侧壁部 15d及后侧壁部15e的、从各个凸出部22L、 22R的凸出顶部22a的 开始左右方向的外周侧的部位的区域,左右分割为2份,形成以膨胀 完成时的后缘30c、40c侧向后方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左右对称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状部40分别 形成使后端侧展开的大致扇形状。
外侧左板状部30如图8所示,构成为,以构成左侧壁部15c的 左侧部位31为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心,在下方侧配置构成下侧壁部15b 的左侧部位的左下侧部位32,在左下侧部位32的前端下方侧配置构 成气体流入口 18的周缘17的大致半圆形的凸出部33。外侧左板状 部30中的从左侧部位31至左下侧部位32的后方侧的区域,构成位 于后侧壁部15e的凸出部22L的凸出顶部22a左侧的左后侧部位34。 另外,在外侧左板状部30的上方侧,配置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其
在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中,配置为从左侧部位31 (左侧壁部15c) 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延伸,构成上侧壁部15a的左侧部位。中央侧延 伸设置部35,使前下端侧与左侧部位31连结,形成从左侧部位31 部分凸出的大致三角形。由于该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从内侧左板状 部49L连续地,构成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中的从凸出部22L的凸出 顶部22a至凹部23的前端23a的部位,所以在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和左侧部位31之间配置折痕38,以使从内侧左板状部49L至中央侧 延伸设置部35的凸出部22L的凸出形状和凹部23的凹陷形状平滑。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以使后上 端侧与左侧部位31分离的方式,在作为内侧左板状部49L的与后述 的交叉缘部52L结合的连结缘部的后上缘37侧、和左侧部位31之 间,配置狭缝38a,以使其通过折痕38的中央。中央侧延伸设置部 35的后上缘37形成为,与内侧左板状部49L的交叉缘部52L对应, 以将成为前上缘36侧(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 的中央侧端部37a,与成为狭缝38a侧(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的左 右方向的左端侧)的一端侧端部37b相比,更靠近膨胀完成时的气囊 15的前方侧的方式,平滑地弯曲为大致圆弧状。
外侧右板状部40形成与外侧左板状部30左右对称的形状,如 图8所示,以构成右侧壁部15d的右侧部位41为上下方向的大致中 心,在下方侧配置构成下侧壁部15b的右侧部位的右下侧部位42, 在右下侧部位42的前端下方侧,配置构成气体流入口 18的周缘17 的大致半圆形的凸出部43。另外,在外侧右板状部40中,也与外侧 左板状部30相同地,在从右侧部位41至右下侧部位42的后方侧的 区域,构成位于后侧壁部15e的凸出部22R的凸出顶部22a右侧的 右后侧部位44。另外,在外侧右板状部40的上方侧,与外侧左板状 部30相同地,配置中央侧延伸设置部45,其在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 中,配置为从右侧部位41(右侧边部15d)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延伸, 构成上侧壁部15a的右侧部位。中央侧延伸设置部45是与外侧左板 状部30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相同的形状。由于该中央侧延伸设置 部45从内侧右板状部49R连续地,构成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中从
凸出部22R的凸出顶部22a至凹部23的前端23a的部位,所以在中 央侧延伸设置部45和右侧部位41之间设置折痕48,以使从内侧右 板状部49R至中央侧延伸设置部45的凸出部22R的凸出形状和凹部 23的凹陷形状平滑,具体地说,配置狭缝48a,以使作为内侧右板状 部49R的与后述的交叉缘部52R结合的连结缘部的后上缘47侦fj、和 右侧部位41之间,通过折痕48的中央。中央侧延伸设置部45的后 上缘47形成为,与外侧板状部30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相同地, 与内侧右板状部49R的后述交叉缘部52R对应,以将成为前上缘46 侧(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中央侧端部47a, 与成为狭缝48a侧(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的左右方向的右端侧)的 一端侧端部47b相比,更靠近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的前方侧的方式, 平滑地弯曲为大致圆弧状。
内侧左板状部49L和内侧右板状部49R,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 左右方向的内周侧,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 以将从后侧壁部15e的各个凸出部22L、 22R的凸出顶部22a至凹部 23的前端23a的区域分割为左右2部分的方式,形成弯曲为大致C 字形的带状的左右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内侧左板状部 49L、内侧右板状部49R形成为使外周缘50L、 50R及内周缘51L、 51R分别为向后方侧以凸状弯曲的带状。具体地说,各内侧左板状部 49L、内侧右板状部49R如图8所示,以使外周缘50L、 50R的下端 50a与内周缘51L、 51R的下端51a对齐的方式,使膨胀完成时的下 前缘49b侧在前端侧宽度较窄,在膨胀完成时的上前缘49a侧,配置 与外周缘50L、 50R及内周缘51L、 51R相交叉的交叉缘部52L、 52R, 其构成为使上前缘49a侧比下前缘49b侧宽。交叉缘部52L、 52R配 置为,在气囊15膨胀完成时沿大致左右方向。并且,各交叉缘部52L、 52R,以使成为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中的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 内周缘51L、 51R侧的中央侧端部52a,与作为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 中的位于左右方向的外周侧的外周缘50L、 50R侧的一端侧端部52b 相比,靠近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的前方侧的方式,平滑地弯曲为大 致圆弧状而形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中,将交叉缘部52L、
52R和外侧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40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的后上缘37、 47缝制而形成的后述的交叉缝合部61,以在气囊 15膨胀完成时沿左右方向,同时使左右方向的中央61a与左右端部 61b、 61b相比位于前方侧的方式,在偏移的同时平滑连续地弯曲而 形成(参照图2、 4、 6)。另外,各内侧左板状部49L、内侧右板状 部49R构成为,在平整地展开的状态下,使外周缘50L、 50R大致沿 外侧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40的后缘30c、 40c的弯曲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上,设置大致圆形的加强布55, 其对气体流入口 18的周缘17进行加强。该加强布55具有从气体流 入口 18向前方延伸的延伸设置部55a,该延伸设置部55a如图4所 示,在气囊15膨胀完成时,覆盖后述的缝合部位63的内周侧,防止 从气体流入口 18流入内部的膨胀用气体直接冲击位于气体流入口 18 附近的缝合部位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在通风孔20 的周围也配置加强布56 (参照图4)。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气囊15的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状 部40、内侧左板状部49L、内侧右板状部49R、加强布55、 56、及 构成整流布25的整流布用材料26L、 26R,以由聚酯线或聚酰胺线等 构成的具有可挠性的织布形成,作为未涂敷硅酮等涂料的无涂层布而构成。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的制造进行说明。预先将内侧左 板状部49L和内侧右板状部49R,以在平整地展开的状态下使周缘相 互一致的方式重叠,将内缘51L、 51R相互使用缝合线S缝制,形成 内侧缝合部58 (参照图11的A)。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该内侧 缝合部58利用链缝构成。另外,在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状部 40的通风孔20周缘上分别缝制加强布56。并且,如图9的A所示, 将外侧左板状部30和外侧右板状部40以在平整地展开的状态下使周 缘相互一致的方式重叠,将下缘30b、 40b相互使用缝合线S缝制, 形成缝合部位59。然后,如图9的B所示,使缝合部位59位于内侧, 将凸出部33、 43相互重叠,以使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分离的方 式将各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状部40打开,如图IO的A所示,
将整流布用材料26L、 26R及加强布55按顺序重叠,在气体流入口 18的周缘17的部位、和整流布用材料26L、 26R中的连结部27的周 缘的部位上,利用缝合线S进行缝制。然后,通过开孔加工形成气 体流入口 18及安装孔19 (参照图10的B)。
然后,如图11的A所示,将外侧左板状部30和外侧右板状部 40以使周缘相互一致的方式重叠,将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的 前上缘36、 46相互使用缝合线S进行缝制,形成缝合部位60。在本 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该缝合部位60也利用链缝构成。然后,将外侧 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状部40,以使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的后 上缘37、 47分离的方式打开。将内侧左板状部49L、内侧右板状部 49R,以使交叉缘部52L、 52R分离的方式打开,将打开的交叉缘部 52L、 52R重叠在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的后上缘37、 47上,将 交叉缘部52L、 52R和后上缘37、 47使用缝合线S缝制,形成交叉 缘部61 (参照图11的B)。然后,将外侧左板状部30的后缘30c 和内侧左板状部49L的外缘50L使用缝合线S缝制,形成外侧缝合 部62L,相同地,将外侧右板状部40的后缘40c和内侧右板状部49R 的外缘50R缝合,形成外侧缝合部62R (参照图11的C)。此外, 这些外侧缝合部62L、 62R形成为,使各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 状部40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和左侧部位31、右侧部位41的 周缘,以在狭缝38a、 48a周围的部位上缝制而设置折痕38、 48的方 式,分别进入各上侧壁部15a的区域内(参照图2、 6)。
然后,如图11的D所示,将整流布用材料26L、 26R的主体部 28的缘部相互缝制,形成整流布25。并且,利用外侧板状部30和外 侧右板状部40的未缝合部位(前缘30a、 40a),以使缘部的窝边不 露出外部的方式进行反转后,如图11的E所示,如果将外侧左板状 部30、外侧右板状部40的各自的前缘30a、 40a相互使用缝合线S 缝制,形成缝合部位63,则可以制造气囊1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 的气囊15中,内侧缝合部58及缝合部位60由链缝构成,其它缝合 部位59、 63、交叉缝合部61、及外侧缝合部62L、 62R,利用通常制 造气囊时使用的锁缝构成。
并且,在制造气囊15之后,使螺栓lla从各安装孔19凸出, 在将保持器11配置在内部的状态下,将气囊15折叠,利用可断裂的 包封片13 (参照图1)包裹折叠的气囊15的周围,以防止折叠散开。 然后, 一边将各个螺栓lla插入外壳6的底壁部6a中, 一边将折叠 后的气囊15载置在外壳6的底壁部6a上。然后,使充气机8的主体 部8a从底壁部6a的下方插入外壳6内,同时使从底壁部6a向下方 凸出的螺栓lla插入充气机8的凸缘部8c中。然后,如果使螺母12 与从充气机8的凸缘部8c凸出的各个螺栓Ua紧固,则可以将折叠 后的气囊15和充气机8安装到外壳6的底壁部6a上。
然后,如果使外壳6的周壁部6b卡止在搭载到车辆上的仪表板 1的气囊罩10的连结壁部10c上,将外壳6的未图示的规定的托架 固定在车辆的车体侧,则可以将副驾驶席用气囊装置M搭载到车辆 上。
在副驾驶席用气囊装置M搭载到车辆上之后,在车辆的前面碰 撞时,如果从充气机8的气体喷出口 8b喷出膨胀用气体,则气囊15 膨胀,使包封片13断裂,同时如图1的双点划线及图14所示,推压 气囊罩IO的门部10a、 10b而使其打开。然后,气囊15从气囊罩10 的门部10a、 10b打开而形成的开口向上方凸出,同时向车辆的后方 侧展开膨胀,如图1的双点划线及图13、 14所示,以闭塞仪表板1 的上表面2和仪表板1上方的挡风玻璃4之间的方式,完成膨胀。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 的外周侧上的外侧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40,作为单独部件, 以左右对称形状构成,同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构成为在上缘侧 具有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其在气囊15膨胀完成时向左右方向 的中央侧延伸。并且,该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构成为,在膨胀 完成时的后端侧,具有作为连结缘的后上缘37、 47,其与弯曲为大 致C字形的带状的左右一对的内侧左板状部49L及内侧右板状部49R 上形成的交叉缘部52L、 52R结合,同时,构成为使除了后上缘37、 47之外的前上缘36、 46相互结合。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 如图12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在现有的气囊中较大地弯曲为C字形的
带状的内侧右板状部49R'(内侧左板状部49L,),在交叉缘部52R (52L)的部位处分割,使膨胀完成时位于交叉缘部52R(52L)的 前方侧的部位49c,作为中央侧延伸设置部45 (35),配置在外侧右 板状部40 (外侧左板状部30)侦ij。因此,内侧右板状部49R (内侧 左板状部49L)与现有的气囊的内侧右板状部49R,(内侧左板状部 49L')的前后宽度尺寸WO相比,弯曲变小,换言之,可以使内周侧 的凹陷深度变浅,同时减小前后的宽度尺寸Wl (参照图12)。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由于外侧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 40也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的单独部件,构成气囊15的各个基布的尺 寸与现有的气囊相比,可以分割得较小,可以使材料利用率良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不仅减小内侧左板状部49L 及内侧右板状部49R的前后宽度尺寸,还将在现有的气囊中由内侧 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构成的部位,仅由配置在外侧左板状部30 及外侧右板状部40侧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构成,在气囊15 膨胀完成时,配置该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的后侧壁部15e的上 端15ea侧的凹部23的凹陷深度(凸出部22L、 22R的凸出量)不会 减少。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中央侧延伸设置部35、 45形成在外侧左板状部30及外侧右板状部40的上缘侧,将中央侧 延伸设置部35、 45的前上缘36、 46相互缝制而构成的缝合部位60, 如图4、 6所示,以从内侧缝合部58连续的方式形成,在上侧壁部 15a的区域内向前方侧延伸而在前端侧使凹陷变浅,同时与内侧缝合 部(内侧结合部)58相同地构成凹部23的前端23a侧。因此,在膨 胀完成时的气囊15的后部侧的区域(后侧壁部15e)中,不会减小 上端15ea的凹陷量,而可以使其较大地凹陷。并且,在后侧壁部15e 的上端15ea侧,在以凸出部22L、 22R的凸出形状和凹部23的凹陷 形状变大的方式,完成膨胀的气囊15与乘客MP接触时,首先,左 右的凸出部22L、 22R与乘客MP的左右肩部MSL、 MSR附近抵接, 减小乘客MP前进移动的动能,然后,左右肩部MSL、 MSR被左右 凸出部22L、 22R限制的乘客MP的头部MH进入凹部23,被限制而
抑制向前方侧的移动。因此,可以在利用左右凸出部22L、 22R减小 动能的状态下,抑制来自气囊15的反作用力,柔和地支承乘客MP 的头部MH。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由于构成凹部23的前端23a 的内侧缝合部(内侧结合部)58的上端(端部)58a (参照图4), 位于交叉缘部52L、 52R上、即交叉缝合部61上,与现有的气囊相 比,配置在相对于气体流入口 18,在沿气囊15的凸出方向的方向侧 (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远离的位置上,所以在气囊15展开膨胀时, 在该内侧结合部58的端部58a上,可以减小膨胀初期作用在气体流 入口 18周缘上的沿凸出方向(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拉伸力,难 以在内侧缝合部58的端部58a上产生应力集中,可以减少或取消配 置在该部位上的加强用的由其他部件构成的加强布。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材料利用率良好,并且可以 缓和应力集中,可以稳定地确保凹部23的凹陷形状,顺利地保护乘 客M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形成于内侧左板状部49L及 内侧右板状部49R的各交叉缘部52L、 52R,形成为使内周缘51L、 51R侧的中央侧端部5 2 a与外周缘5 0L 、 5 0R侧的端侧端部5 2b相比 向前方侧偏移。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将该交叉缘部52L、 52R,与各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板状部40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 35、 45的后上缘(连结缘)37、 47连结而构成的交叉缝合部(交叉 结合部)61,如图4、 6所示构成为,将左右方向的中央61a附近以 比左右端部61b、61b更位于前方侧的方式,偏移距离DL(参照图4), 同时以沿左右方向平滑连续的方式弯曲。因此,在气囊15展开膨胀 时,作用在交叉缝合部61和外侧缝合部(外侧结合部)62L、 62R 的交叉部位(交叉缝合部61的左右端部61b、 61b)上的朝向左右方 向侧的拉伸力,难以直接作用在交叉缝合部61和内侧缝合部58的交 叉部位、即内侧缝合部58的端部58a上,可以进一步减小内侧缝合 部58的端部58a承受的应力,可以减少或取消由其他部件构成的加 强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交叉缝合部61以使左右方向的中央
位于前方的方式弯曲,但当然,也可以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作为 交叉缝合部61',使用以使左右方向的中央位于左右端部的后方侧的
方式偏移的形状。此外,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如后述的气囊15A、 15B
所示,也可以使将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的交叉缘部和中央侧 延伸设置部的连结缘结合而构成的交叉缝合部,形成为在气囊膨胀完 成时沿大致左右方向的直线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使将内侧左板状部49L及内 侧右板状部49R的内周缘51L、 51R相互缝制而构成的内侧缝合部 58,利用链缝构成,由于链缝与通常制造气囊时使用的锁缝相比容易 伸长,因而在气囊15膨胀展开时,可以减小内侧缝合部58周边承受 的应力。因此,可以省略在现有的气囊中必需的配置在内侧缝合部 58的部位上的加强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以从内侧缝合 部58连续的方式形成而在上侧壁部15a的区域中构成凹部23的前端 23a的缝合部位60,也利用链缝构成,因而利用链缝构成的区域较大, 可以减小在限制乘客时等,缝合部位60和内侧缝合部58承受的应力。
另外,作为气囊15A,也可以使用图15、 16所示的结构。在气 囊15A中,外侧左板状部77L及外侧右板状部77R,将中央侧延伸 设置部78L、 78R配置在下缘侧而构成,内侧左板状部80L及内侧右 板状部80R,与中央侧延伸设置部78L、 78R的连结缘79L、 79R对 应,在下前缘侧配置交叉缘部81L、 81R。该气囊15A如图17所示, 由于除了外侧左板状部77L、外侧右板状部77R及内侧左板状部80L、 内侧右板状部80R的外形形状不同,膨胀完成形状略微不同之外, 是与前述气囊15相同的结构,所以在相同的部位上,在相同的附图 标号的末尾添加"A",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在该气囊15A中,内 侧左板状部80L及内侧右板状部80R的交叉缘部81L、 81R,和中央 侧延伸设置部78L、 78R的连结缘79L、 79R,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将交叉缘部81L、 81R和连结缘79L、 79R缝制而构成的交叉缝合部 61A,在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A中,形成大致沿左右方向的直线状(参 照图16)。并且,在这种结构的气囊15A中,由于气囊15A在后部 侧的区域中的下端侧,以使左右中央较大地凹陷的方式完成膨胀,因而,例如在设置使头部侧配置在仪表板侧的儿童座椅设置在副驾驶席 的状态下,即使气囊15A膨胀,儿童座椅的头部侧也会成为进入凹
部23A和仪表板之间的状态,可以尽量抑制完成膨胀的气囊15A与 儿童座椅接触。当然,在除了儿童座椅以外的干涉物与儿童座椅的头 部相同地靠近仪表板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尽量防止完成膨胀的气囊 15A与干涉物接触。
此外,作为气囊15B,可以使用图18、 19所示的结构。在气囊 15B中,如图20所示,外侧左板状部84L及外侧右板状部84R,将 中央侧延伸设置部85UL、 85UR、 85DL、 85DR配置在上下两缘侧而 构成,内侧左板状部87L及内侧右板状部87R,与中央侧延伸设置部 86UL、 86UR、 86DL、 86DR对应,在上前缘侧和下前缘侧中配置交 叉缘部88UL、 88UR、 88DL、 88DR。在该气囊15B中,除了外侧左 板状部84L、外侧右板状部84R及内侧左板状部87L、内侧右板状部 87R的外形形状不同,膨胀完成形状略微不同之外,是与前述气囊 15相同的结构,因而在相同的部位上,在相同的附图标号的末尾添 加"B",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在该气囊15B中,内侧左板状部87L 及内侧右板状部87R的交叉缘部88UL、 88UR、 88DL、 88DR,和中 央侧延伸设置部85UL、 85UR、 85DL、 85DR的连结缘86UL、 86UR、 86DL、 86DR,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将交叉缘部88UL、 88UR、 88DL、 88DR和连结缘86UL、 86UR、 86DL、 86DR分别缝制而构成的交叉 缝合部61BU、 61BD,在膨胀完成时的气囊15B中,形成大致沿左 右方向的直线状(参照图19)。并且,在这种结构的气囊15B中, 由于气囊15B在后部侧的区域中的上下两端侧,以左右的中央较大 地凹陷的方式完成膨胀,因而可以抑制来自气囊15的反作用力,柔 和地支承乘客的头部,并且,即使将儿童座椅等干涉物靠近仪表板配 置,也可以尽量防止完成膨胀的气囊15B与干涉物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5中,将外侧左板状部30、外侧右 板状部40、内侧左板状部49L、内侧右板状部49R的周缘相互使用 缝合线S缝制,但基布周缘相互的结合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 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将基布的周缘相互粘结,从而构成气囊。
权利要求
1. 一种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结构为,在车辆的副驾驶席前方的仪表板的上表面侧折叠,并收容在收容部位中,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向上方凸出,同时以闭塞前述仪表板上表面与前述仪表板上方的挡风玻璃之间的方式,向车辆的后方侧展开膨胀,该副驾驶席用气囊具有下述结构,前述气囊,其膨胀完成时的形状为将顶部配置在前端侧的大致四角锥状,同时具有气体流入口,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前端侧下表面的成为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位置上,使膨胀用气体流入;凹部,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至少后部侧的区域,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向前方侧凹陷,同时大致沿上下方向形成;以及2个凸出部,它们在该凹部的左右两侧相对地向后方侧凸出,同时大致沿上下方向形成,前述气囊利用前述气体流入口的周缘而安装在前述收容部位上,前述气囊,是使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外周侧的外侧左板状部及外侧右板状部、和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内周侧且以大致C字形弯曲的带状的左右一对的内侧左板状部及内侧右板状部的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使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外侧右板状部、和前述内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内侧右板状部的、相对应的左右各一侧的外周缘分别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外侧结合部,分别构成前述凸出部的凸出顶部,使前述内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内侧右板状部的内周缘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内侧结合部,构成前述凹部的前端,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外侧右板状部作为单独部件形成,以左右对称的形状构成,前述内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内侧右板状部构成为,使膨胀完成时的上前缘侧或下前缘侧中的至少一侧,作为交叉缘部,该交叉缘部配置为使前述内侧结合部的部位和前述外侧结合部的部位相连结,膨胀完成时沿大致左右方向,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外侧右板状部构成为具有中央侧延伸设置部,该中央侧延伸设置部构成为,在配置前述交叉缘部的上缘侧或下缘侧的至少一侧,在前述气囊膨胀完成时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延伸,同时具有与前述交叉缘部结合的连结缘,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和前述外侧右板状部之间的前述中央侧延伸设置部,使除了前述连结缘之外的外周缘相互结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央侧延伸设置部形成于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外侧右板状部的上缘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央侧延伸设置部形成于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外侧右板状部的下缘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央侧延伸设置部形成于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外侧右板状部的上下两缘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特征在于,前述交叉缘部形成为,在前述气囊膨胀完成时,使前述内周缘 侧的端部与前述外周缘侧的端部相比,向前方侧或后方侧偏移,使前述交叉缘部和前述连结缘结合而构成的交叉结合部,以大 致沿左右方向平滑连续的方式弯曲形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特征在于,前述气囊,是使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前述外侧右板状部、前述 内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内侧右板状部的周缘相互缝制而构成, 前述内侧结合部利用链缝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以从前述内侧结合部连续的方式构成而使前述外侧左板状部及前述外侧右板状部的中央侧延伸设置部的上前缘或下前缘相互缝制而构成的缝合部位,利用链缝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驾驶席用气囊,其由外侧左板状部和外侧右板状部、左右一对的内侧左板状部和内侧右板状部构成。外侧左板状部和外侧右板状部单独形成,作为左右对称形状而构成。内侧左板状部和内侧右板状部,将膨胀完成时的上前缘侧作为膨胀完成时沿大致左右方向配置的交叉缘部。外侧左板状部和外侧右板状部在上缘侧具有中央侧延伸设置部,其具有与交叉缘部结合的连结缘。中央侧延伸设置部使除了连结缘之外的外周缘相互结合。
文档编号B60R21/16GK101376379SQ20081014662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冈田靖, 古野刚士, 山田郁雄, 石田真一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