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29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农用车辆、工业车辆等的车辆用车轮。
背景技术
钢轮价格低廉且成本低,因此广泛普及,但是与铝轮相比存在外观设计性差的问 题。因此,近年来,正在开发具备细的辐条(spoke)部和大的装饰孔且呈现与铝轮相似外观 的钢轮(参照专利文献1 3)。其中,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将一体形成辐条并在整周上具有环部的冲 切轮盘(disc)焊接在轮辋(rim)上,环部上设置缺口,以便在将上述环部焊接在轮辋的轮 肩部上时,上述环部不与轮辋的空气轴(气孔)发生干涉。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对轮盘的装饰孔的周边进行挤压形成立壁 从而确保强度,由此装饰孔间的辐条宽度变细,并且将形成在圆周方向上的轮盘凸缘与轮 辋进行焊接。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内容由一体的金属板形成轮盘部,轮盘部具备多个辐 条装置和与各辐条装置的外端连接的环状的轮盘边缘。而且,在该文献中记载有如下的内 容,即,辐条装置由2个车轮辐条(spoke bar)(加强肋)形成,使轮盘边缘与轮辋凹槽(深 槽部(drop))的内周接合。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70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11935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欧州专利第1262333号说明书(权利要求的第1、3项)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由于在轮盘的环部上设置有缺口,所以生产率 方面存在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以安装车轮盖(装飾盖)为前提,存在进一步 改善车轮自身的外观设计的余地。另一方面,在使这样的细的辐条部与大的装饰孔形成为一体而构成轮盘的情况 下,由于在装饰孔部分上环部(轮盘凸缘、轮盘边缘)的宽度最窄而强度变低,所以该部分 在成形加工时发生变形,环部端缘变得弯曲。结果,在想要在装饰孔部分对环部进行焊接 时,会产生焊接缺陷,或不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其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该 车辆用车轮通过将辐条部与大的装饰孔形成为一体的轮盘焊接在轮辋上而形成,生产率 高,能够降低焊接缺陷,具备充分的接合强度。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通过将具备深槽部的轮辋和由板材一 体成形的轮盘进行焊接而形成,上述轮盘具备轮毂安装部;多个辐条部,从该轮毂安装部 朝向上述轮盘的外周边放射状地延伸;以及环状的轮盘凸缘,经由上述辐条部的外周端向 车轮轴向翻折而形成的曲面连接部与上述辐条部连接;上述轮盘凸缘沿着车轮的轴向延伸,在由相邻的上述辐条部、上述轮毂安装部、和上述轮盘凸缘所包围的部分区划形成装饰 孔,上述轮辋的内周面与上述轮盘凸缘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中的与上述辐条部的前端部 对置的部分被焊接。这样,由于在位于辐条部的延长部分的曲面连接部上材料的宽度大,强度也高,所 以端缘很少会因翻折加工而弯曲。因此,由于将与该部分相当的与辐条部的前端部对置的 嵌合面作为焊接位置,所以不会产生焊接缺陷,能够可靠地进行焊接。另外,轮辋与轮毂之 间的力传递主要经由辐条部进行,在与装饰孔相邻的轮盘凸缘上材料的宽度窄的情况下力 几乎不被传递,因而即使在该部分进行焊接,车轮强度也不会提高,造成浪费。因此,通过将 与辐条部的前端部对置的嵌合面焊接,能够使焊接不造成浪费,而提高生产率。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通过将具备深槽部的轮辋和由板材一体成形的轮盘进 行焊接而形成,上述轮盘具备轮毂安装部;多个辐条部,从该轮毂安装部朝向上述轮盘的 外周边放射状地延伸;以及环状的轮盘凸缘,经由上述辐条部的外周端向车轮轴向翻折而 形成的曲面连接部与上述辐条部连接;上述轮盘凸缘沿着车轮的轴向延伸,在由相邻的上 述辐条部、上述轮毂安装部、和上述轮盘凸缘所包围的部分区划形成装饰孔,上述轮辋的内 周面与上述轮盘凸缘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中的与装饰孔相邻的部分被焊接。通常,轮辋与轮毂之间的力传递的路径是从轮辋依次经焊接部、轮盘凸缘、辐条部 至轮毂安装部。因此,在辐条部的刚性过高等的情况下,通过避开与辐条部的前端部对置的 部分的轮盘凸缘来进行焊接,能够在轮盘凸缘中的刚性比辐条部的前端部低的部分上进行 焊接,从而能够缓和应力集中,提高焊接部附近的疲劳耐久性。与上述轮盘凸缘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可以是上述轮辋的深槽部的内周面。这样,与在轮辋的胎圈座(bead seat)上进行嵌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轮盘的外 形而实现轻型化,并且能够易于防止轮盘凸缘与气孔之间的干涉。也可以是,上述嵌合部的车轮轴向外侧部分被焊接。这样,由于旋转中的轮盘扭曲为椭圆状,所以在轮盘的径向上作用使轮盘与轮辋 之间的嵌合部变宽的应力,但是在对嵌合部的外侧进行焊接的情况下,该应力仅是直接作 用在嵌合部的外侧的焊接部上的应力,因此与对内侧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施加在焊接部 上的应力变低。也可以是,上述嵌合部的车轮轴向内侧部分被焊接。这样,由于不易从外部看见焊接部,所以美观。也可以是,与上述装饰孔相邻的上述轮盘凸缘的车轮轴向外侧端缘位于比上述深 槽部的车轮轴向外侧端缘靠车轮轴向的内侧。这样,轮盘凸缘比轮辋向车轮轴向内侧缩回,从外部不易看见轮盘凸缘的外侧端 缘,因此,看上去就像辐条部直接与轮辋连接,提高了外观设计性。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该车辆用车轮通过将辐条部与大的装饰孔一 体形成的轮盘焊接在轮辋上而形成,能够提高生产率,降低焊接缺陷,并且具备充分的接合 强度。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钢轮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轮盘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钢轮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轮盘与轮辋之间的嵌合部的形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轮辋与轮盘在深槽部以外的部分上进行嵌合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轮辋与轮盘之间的嵌合部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轮辋与轮盘之间的嵌合部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 轮辋2a外侧胎侧2b弯曲部2c (外侧)深槽部5、6焊接部10 轮盘10a中心部10b辐条部10c轮盘凸缘11加强部12辐条部的前端部16胎侧内周面20装饰孔R曲面连接部R2装饰孔的角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举例说明钢轮,但本发明除 了钢轮之外,还可以以能够通过挤压加工使圆盘状板材的外周翻折来形成凸缘从而成形轮 盘的材料(例如,钛、钛合金)为对象。另一方面,由于铝、镁等的材料强度低于钢等,所以一般情况下通过铸造一体地制 造厚壁的轮盘,从而轮盘与轮辋的焊接结构不成为问题。但是在本发明中不以这样的一体 成形为厚壁的铸造(锻造)轮盘作为对象。另外,优选本发明的车轮满足官方的疲劳强度的规定。但是,不具备官方的疲劳强 度的规定的工业车辆用(农用)车轮或应急用车轮(包括汽车用回火车轮)等也能够适用 本发明。
在此,官方的疲劳强度是指日本国的工业标准JIS D 4103 “汽车部件-幅板式 车轮_性能及表示”,但是在将来规格发生变化时,则是指当时的日本国的日本工业标准 JIS(及/或国际标准化机构ISO)所规定的车轮的官方的疲劳强度。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钢)车轮是使钢制的轮辋2和钢制的轮盘10与轮辋的深槽部2c嵌合, 进行焊接而形成的车轮。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的“外侧”是指在将车轮安装在车辆上时,从车轮的轴向观 察而成为外侧的部分,“内侧”是指成为内侧的部分。其中,在如卡车的双轮胎那样将2个车 轮在轴向上连接而使用的情况下,位于内侧的车轮的“外侧”和“内侧”如上所述,但是位于 外侧的车轮的“外侧”和“内侧”与上述相反。这是因为,在双轮胎的情况下,使位于外侧的 车轮的内外相反来与内侧车轮连接。例如,在内侧车轮的情况下,图2的上侧部分为外侧, 而在外侧车轮的情况下,图2的下侧部分为外侧。另外,对于轮辋以及轮盘的径向,表述为“内周”或“外周”。在图1中,轮辋2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形成在其两端的外侧凸缘以及内侧凸缘之间 容纳轮胎。轮盘10由钢板一体成形,在轮盘的中心开口形成轮毂孔10d,在比轮毂孔10d靠 外周侧的位置,用于安装轮毂的多个螺栓孔10e形成在同心圆上。将轮毂孔10d和螺栓孔 10e所形成的大致圆盘状部分称为轮毂安装部10a。5个长片状的辐条部10b从轮毂安装部10a朝向轮盘的外周边放射状地延伸。在 各辐条部10b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两侧形成2个加强部11、11,所述加强部11由第一加强部 11a以及第二加强部llb(参照图3)形成,并且在长边方向(外圆周方向)上延伸。此外, 第二加强部lib从辐条部10b的中央向外侧立起,并与第一加强部11a连接。第一加强部 11a与轮毂安装部10a大致平行地延伸,形成辐条部10b的端缘。各辐条部10b的外周端向车轮的内侧翻折而形成曲面连接部R,环状的轮盘凸缘10c 经由曲面连接部R与辐条部10b连接。轮盘凸缘10c沿着车轮的轴向延伸,在该轴向上形成 与轮辋2之间嵌合的嵌合面,并且轮盘凸缘10c具备与各辐条部10b连接来保持强度的功能。而且,在相邻的2个辐条部10b、10b、轮毂安装部10a的外周端、轮盘凸缘10c的外 侧端部之间,区划形成5个大致三角形的装饰孔20。装饰孔20通常用于使轮盘10轻型化 及散热。辐条部的前端部12通过辐条部10b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延长线L、L与轮辋2相接 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深槽部2c)进行规定,后述的轮辋2 (深槽部2c)的内周面与轮 盘凸缘10c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中的与前端部12对置的部分被焊接而形成焊接部5。此外,在轮辋2的胎侧(side wall)部(深槽部的外周侧)上形成有气孔15,但是 在图2的例子中,由于在深槽部对轮盘与轮辋进行焊接,所以气孔15与轮盘10不干涉,不 需要在轮盘10上形成缺口。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在图2中,在轮辋2的外侧凸缘的内侧形 成有用于承受轮胎的胎圈(bead)的外侧胎圈座。在外侧胎圈座的内侧形成直径最小的深 槽部2c,外侧胎圈座与(外侧的)深槽部2c经胎侧部2a平滑地连接。即,深槽部2c与胎 侧部2a经由剖面为半圆状的弯曲部2b被连接。在深槽部2c的内侧经由胎侧部形成内侧胎圈座,内侧胎圈座与内侧凸缘连接。在下面的说明中,“深槽部”是指深 槽部的外侧部分 (与外侧胎圈座连接的部分)。轮辋2例如能够通过使规定形状的轧制钢卷曲成圆筒形而进行制造,或者可以使 钢板在卷曲成圆筒形之后通过辊轧成形等成为规定的剖面形状,但不限于这些方法。另一方面,轮盘10的轮毂安装部10a形成为大致平面,辐条部10b从轮毂安装部 10a向外侧弯曲,之后与轮毂安装部10a大致平行地向车轮径向外侧延伸,在曲面连接部R 向内侧弯曲而与轮盘凸缘10c连接。此外,辐条部10b的由加强部11包围的辐条宽度方向 中央部13位于比加强部11靠车轮内侧的位置。轮盘10能够如下所示那样地进行制造,即,例如将正方形的钢板的四角冲切为圆 形,并开设装饰孔部分,然后进行挤压加工(冲压加工),进行翻折来成形轮盘凸缘部,从而 能够制造轮盘10。此外,如后所述,对于加工时轮盘凸缘10c的端缘弯曲变形的情况,可以 将预先考虑了材料的流动或变形的异形坯料用作轮盘材料。图3是轮盘10的立体图。在图3中,在轮盘的轮毂安装部10a的外周边,形成与 辐条部10b的第二加强部lib连续的立起部14以及与立起部14连接的连接部15,这些一 体化了的加强肋包围装饰孔20的2个边及其顶点。此外,连接部15与轮毂安装部10a大 致平行地延伸,对相邻的辐条部的第一加强部11a之间进行连接。另一方面,曲面连接部R的宽度从起始端朝向外周侧扩展,并且该曲面连接部R与 轮盘凸缘部10c连接,在斜视观察时,装饰孔20形成为大致五边形。在此,在与装饰孔20相邻的轮盘凸缘10c上,材料的宽度最窄,强度最低。因此, 在通过翻折加工形成轮盘凸缘10c时,该部分如图3的虚线所示那样向下方(翻折加工方 向)变形,有时轮盘凸缘10c端缘会弯曲。结果,如果在装饰孔部分对环部进行焊接,则会 产生焊接缺陷,或得不到充分的接合强度。另一方面,在位于辐条部10b的延长部分上的曲面连接部R附近,材料的宽度大, 强度也高,因此,轮盘凸缘10c端缘很少因翻折加工而弯曲。因此,在与该部分相当的辐条 部的前端部12付近对嵌合面进行焊接,能够不产生焊接缺陷,可靠地进行焊接。另外,轮辋与轮毂之间的力传递主要经由辐条部10b来进行,在与装饰孔20相邻 的轮盘凸缘10c的材料的宽度窄的情况下,力几乎不被传递,即使在该部分进行焊接,车轮 强度也不提高,造成浪费。如上述那样,对与辐条部的前端部12对置的嵌合面进行焊接,能够不产生焊接缺 陷,并且由于造成焊接浪费而使生产率提高。此外,焊接方法不被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激光焊接、等离子焊接、C02电弧焊 接、MAG焊接、潜弧焊接以及TIG焊接等。其中,在焊接部分为车轮外表面的情况下,考虑外 观,优选焊接胎圈表面平整的激光焊接、等离子焊接或TIG焊接。尤其,考虑成本、焊接强度 可靠性、外观,优选热线TIG焊接或潜弧焊接。另外,轮盘凸缘10c只要与轮辋的深槽部2c平行地在车轮的轴向上延伸即可,但 是为了使轮盘凸缘10c与深槽部2c紧密嵌合,也可以使轮盘凸缘10c的前端的稍稍扩径。接着,参照图2的局部放大图即图4说明轮辋2与轮盘10之间的嵌合以及焊接的 方式。在图4中,轮盘凸缘10c的外周面与轮辋2的深槽部2c的内周面嵌合而形成嵌合部。 而且,对嵌合部的外侧部分进行焊接,形成焊接部5,从而轮辋2与轮盘10接合。
在此,与对嵌合部的内侧(图4的焊接部5b)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在对嵌合部的 外侧部分进行焊接的情况下,焊接部的强度提高。作为理由可以考虑到以下的情况。首先, 由于旋转中的轮盘扭曲为椭圆状,所以在轮盘的径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作用有使轮盘 10与轮辋2之间的嵌合部扩展(左右打开)的应力。因此,在对嵌合部的内侧进行焊接的 情况下,使嵌合部扩展的应力从嵌合部的外侧传递至焊接部(图4的焊接部5b),此时,根据 杠杆原理,施加在焊接部上应力变大。另一方面,在对嵌合部的外侧进行焊接的情况下,使嵌合部扩展的应力只是直接 施加在嵌合部的外侧的焊接部上的应力,因此与对内侧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施加在焊接 部上的应力变低。此外,在对嵌合部的内侧进行焊接的情况下,为了使上述的杠杆原理难于发生,优 选使焊接部接近车轮外侧,并优选轮盘凸缘的内侧端缘10c (in)位于比深槽部2c的轴向中 央部CE靠外侧的位置。由此,还能够减轻材料重量。在此,深槽部2c的轴向中央部CE通过深槽部2c的外侧端缘2c (out 外侧)与内 侧端缘2c(in 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中点进行表示。另外,各端缘2c(out 外侧)、2c(in:内 侧)通过与车轮的轴向平行的深槽部2c的轮辋内周面弯曲结束而与胎侧内周面16、16连 接、曲率较大地发生变化的接点或变曲点进行表示。此外,如果使轮盘凸缘10c与轮辋2之间的嵌合长度(轴向的长度)过短,则整个 接头结构变短而强度降低,并且容易产生振摆。在轮盘凸缘的内侧端缘10c(in 内侧)具备弯曲处的情况下,将位于最内侧的部 分视为内侧端缘10c (in:内侧)。如果与装饰孔20相邻的轮盘凸缘10c的外侧端缘10c (out 外侧)位于深槽部2c 的外侧端缘2c (out 外侧)的内侧,则轮盘凸缘10c被引入轮辋2的内侧,如图5所示,从 外侧很难看见外侧端缘10c (out 外侧),因此辐条部看起来直接与轮辋连接,从而提高了 外观设计性。此外,根据轮盘外周端的翻折的程度的不同,有时在曲面连接部R与轮盘凸缘的 外侧端缘10c (out:外侧)之间,存在于车轮轴向平行的中间部分。此时,轮盘凸缘的外侧 端缘10c(out 外侧)被与装饰孔20相邻的部分规定,另外,深槽部的内周面与包括上述中 间部分的轮盘凸缘的外周面嵌合的嵌合部对深槽部的内周面与轮盘凸缘的外周面嵌合的 嵌合部进行规定。另外,在轮盘凸缘的外侧端缘10c(out 外侧)具备弯曲处的情况下,将位于最外 侧的部分作为外侧端缘10c (out 外侧)。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的主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 用(钢)车轮通过钢制的轮辋2和钢制的轮盘10与轮辋的深槽部2c嵌合并进行焊接而形 成。另外,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轮盘凸缘10c的宽度变大。在图6的例 子中,轮盘凸缘10c的车轮的轴向内侧端缘10c (in 内侧)超过深槽部2c的中央部CE,延 伸至深槽部的内侧端2c (in 内侧)附近。但是,只要能够充分地确保轮盘凸缘10c的宽度, 例如在深槽部2c自身的长度长的情况,轮盘凸缘的内侧端缘10c(in:内侧)可以不超过深 槽部的中央部CE。
8
上述深槽部2c的内周面与轮盘凸缘10c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中的与装饰孔相 邻的部分被焊接而形成焊接部6。在此,与装饰孔相邻(嵌合)的部分是指至少除了与上述 辐条部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以外的嵌合部分。此外,装饰孔的角部R2通过加工成为曲线, 角部R2上的轮盘凸缘10c的宽度大于装饰孔的中央部的轮盘凸缘10c的宽度。因此,如下 所述,从在轮盘凸缘中刚性低的部分进行焊接的观点出发,优选对嵌合部分中的除了与辐 条部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以及与装饰孔的角部R2对置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焊接。此外,装饰孔的角部R2的终点通过角部弯曲结束的点进行表示,优选对从角部R2 的终点经装饰孔的中央部至另一个角部R2的终点的嵌合部分进行焊接。通常,轮辋2与轮毂(图示略)之间的力传递的路径是从轮辋2依次经焊接部6、 轮盘凸缘10c、辐条部10b至轮毂安装部10a。因此,在辐条部的前端部12进行焊接的情况 下,由于辐条部的刚性过高而在焊接部产生应力集中。因此,通过在前端部12以外的嵌合 部分进行焊接,比辐条部10b的刚性小的轮盘凸缘10c部分被焊接,从而应力集中被缓和, 提高了焊接部附近的疲劳耐久性。接着,参照图6的局部放大图即图7说明轮辋2与轮盘10之间的嵌合以及焊接的 方式。在图7中,轮盘凸缘10c的外周面与轮辋2的深槽部2c的内周面嵌合而形成嵌合部。 而且,对嵌合部的外侧部分进行焊接而形成焊接部6,从而轮辋2与轮盘10接合。在此,与对嵌合部的内侧(图7的焊接部6b)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在对嵌合部的 外侧部分6进行焊接的情况下,焊接部的强度提高。其理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辐条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以外的嵌合部分没被焊接。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辐条的前端部对置的嵌合部分没被焊接。在本发明中,在嵌合部的外侧部分之外,还可以对嵌合部的内侧部分也进行焊接, 考虑提高强度以及刚性,优选这种情况。在图2以及图6的例子中,轮盘凸缘10c在轮辋2的深槽部嵌合,但是如图9所示, 也可以是轮盘凸缘10c在轮辋2的胎圈座部2f等深槽部以外的部分嵌合。在深槽部2c嵌 合的情况相比,在胎圈座部2f嵌合的情况下,能够使车轮的外观面变大,并且能够使用于 容纳制动器等的车轮的内部空间变大。另外,如图10所示,轮盘凸缘10c可以具备与对应的轮辋2的嵌合部分平行的嵌 合轮盘凸缘部10cp ;与辐条的加强部11以及装饰孔20连接的连接轮盘凸缘部10ct。此 时,连接轮盘凸缘部10ct的前端朝向辐条的加强部11以及装饰孔20扩径,在连接轮盘凸 缘部10ct的前端连接辐条的加强部11以及装饰孔20。如图11所示,轮盘凸缘10c可以具备与对应的轮辋2的嵌合部分平行的嵌合轮 盘凸缘部10cp ;与辐条的加强部11以及装饰孔20连接的连接轮盘凸缘部10ct2。此时,连 接轮盘凸缘部10ct2的前端朝向辐条的加强部11以及装饰孔20缩径,在连接轮盘凸缘部 10ct的前端连接辐条的加强部11以及装饰孔20。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不限定辐条部和装饰孔的形状,它们的个数只 要是多个即可,没有限制。另外,也不限定辐条部的加强部的形状和个数,也不限制加强部 的突出方向,例如,辐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3可以位于比加强部11靠车轮轴向外侧的位 置。而且,可以开设用于使辐条部轻型化的孔。
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用车轮,该车辆用车轮通过将具备深槽部的轮辋和由板材一体成形的轮盘进行焊接而形成,其中,上述轮盘具备轮毂安装部;多个辐条部,从该轮毂安装部朝向上述轮盘的外周边放射状地延伸;以及环状的轮盘凸缘,经由上述辐条部的外周端向车轮轴向翻折而形成的曲面连接部与上述辐条部连接;上述轮盘凸缘沿着车轮的轴向延伸,在由相邻的上述辐条部、上述轮毂安装部、和上述轮盘凸缘所包围的部分区划形成装饰孔,上述轮辋的内周面与上述轮盘凸缘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中的与上述辐条部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被焊接。
2.—种车辆用车轮,该车辆用车轮通过将具备深槽部的轮辋和由板材一体成形的轮盘 进行焊接而形成,其中,上述轮盘具备轮毂安装部;多个辐条部,从该轮毂安装部朝向上述轮盘的外周边放 射状地延伸;以及环状的轮盘凸缘,经由上述辐条部的外周端向车轮轴向翻折而形成的曲 面连接部与上述辐条部连接;上述轮盘凸缘沿着车轮的轴向延伸,在由相邻的上述辐条部、上述轮毂安装部、和上述 轮盘凸缘所包围的部分区划形成装饰孔,上述轮辋的内周面与上述轮盘凸缘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中的与装饰孔相邻的部分 被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与上述轮盘凸缘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是上述轮辋的深槽部的内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上述嵌合部的车轮轴向外侧部分被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上述嵌合部的车轮轴向内侧部分被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与上述装饰孔相邻的上述轮盘凸缘的车轮轴向外侧端缘位于比上述深槽部的车轮轴 向外侧端缘靠内侧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生产率高且能够降低焊接缺陷的具备充分的接合强度的车辆用车轮。该车辆用车轮通过将具备深槽部的轮辋(2)和由板材一体成形的轮盘(10)进行焊接而形成,轮盘具备轮毂安装部(10a)多个辐条部(10b),从轮毂安装部向轮盘的外周边放射状地延伸;以及环状的轮盘凸缘(10c),经由辐条部的外周端向车轮轴向翻折而形成的曲面连接部(R)与辐条部连接;轮盘凸缘沿着车轮的轴向延伸,在由相邻的辐条部、轮毂安装部、轮盘凸缘所包围的部分区划形成装饰孔(20),轮辋的内周面与轮盘凸缘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部中的与辐条部的前端部(12)对置的部分被焊接。
文档编号B60B3/04GK101827714SQ200880112128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9日
发明者伊藤喜久也, 佐野哲, 坂下善宣, 高木桂 申请人:都美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