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小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3321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陆两栖小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目属于运输机械领域。 技术背景现代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然而真正的水陆两栖汽车却屈指可 数。有人提出了水陆两用作业运输船、水陆两用车等方案,但都未能有效地解决较多地载客 问题。最近有报道出现了水陆两栖大客车,但其核心技术尚未公开。 本人已经申报了不会沉没的水陆两栖汽车船项目,专利申请号2008101381113。 该项目公开的内容是在船型外壳内安装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船型外壳下面安装前桥、后桥 及行走机构、转向机、螺旋桨;在船型外壳内有一个夹层船底;船底有一个外向洼陷用于安 装变速箱。船型外壳有十二个内向洼陷。前部底部一个洼陷安装转向机;船尾下部一个洼 陷安装螺旋桨;底部前后桥差速器上方各一个洼陷作为差速器振动的空间;底部四角各一 个洼陷是轮胎的位置;船玄下方四角各一个洼陷是车灯的位置。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 传给变速箱,变速箱有三个输出动力的轴,在陆地作为汽车使用时,只有后桥传动轴工作, 通过后桥驱动汽车前进;在水面作为汽船使用时,只有螺旋桨传动轴工作,通过螺旋桨驱动 汽船前进;出入水面时,后桥传动轴和前桥传动轴同时工作,使用双桥驱动以提高通行能 力。发动机后方是通风管道;在发动机及通风管道的两侧,有六个密封仓;在驾驶室前部船 玄以下,座位下面及后排靠背后面,有三个密封仓;有的密封仓有密封门,兼作储物仓。发动 机散热的空气由前部甲板上的进风口进入,由尾部的出风口排出,发动机排气管的末端安 装在出风口中;通风管道的上壁(加层船底)设有三个活门,以便发动机、变速箱和螺旋桨 传动轴的维修或拆装。转向机的轴杆通过船底处和变速箱的三个输出动力的轴在通过垂直 于船底的凹陷立面处,都重叠安装轴承和水封,水封在外侧;汽船转向是通过安装在刹车圆 盘上的舵片实现的。实施该项目,需要改造变速箱,使之具有三根输出动力的轴。


发明内容
本项目是为了拓展不会沉没的水陆两栖汽车船的使用领域,使之适合 水陆两栖小汽车而设计,其特征是,由发动机、变速及传动机构、行走机构、转向机构、外壳、 龙骨、夹层车底和由隔板分割成的发动机仓、车厢、车门、后备厢及多个密封仓构成。发动机 的动力通过变速及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及水上驱动机构转变为小汽车在陆地或水上行驶的 驱动力。水陆两栖小汽车在水上行驶时的转向是通过安装在前轮制动器卡钳上的舵片实现 的。 所述的发动机是安装在龙骨上的,龙骨上有固接的发动机座,发动机座穿过夹层 车底,龙骨与发动机座固接完成后,将夹层车底钢板与龙骨做严密焊接,不使漏水。
所述的车门采用圆角车门的设计方案,车门与门框的密封是采用环形气囊,环形 气囊位于车门与门框的缝隙中,环形气囊用强力胶粘贴在门框上,大客车下水前,关好车门 后为环形气囊充气,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所述的夹层车底有一个向下的洼陷,里面安装有变速箱、分动箱和排水泵;夹层车 底位于两排座位的部分有两个向上的凹陷,其中前面的向上的洼陷的前立面与安装有变速 箱、分动箱和排水泵的向下的洼陷的后立面和外壳车底作为安装后传动轴和排气管的洼陷 的立面是重合的;并且外壳车底作为安装后传动轴和排气管的洼陷的上部平面与夹层车底 是重合的;但是安装前传动轴的外壳车底的洼陷较浅,它与夹层车底是不重合的。
所述的发动机的排气管与夹层凹陷立面严密固接,排气管在夹层凹陷立面的两侧 各有一个连接盘,连接盘与排气管的前后两部分通过连接盘严密连接,不使车厢进水。发动 机的排气管通过夹层车底的凹陷立面处与凹陷立面做严密固接;排气管尾部成三通状,并 设有两个阀门。 所述的龙骨是用槽钢制作的与普通汽车的车架基本相同的一体结构,龙骨与外壳 车底牢固焊接在一起。龙骨的前后两端穿过外壳钢板与保险杠固接,固接完成后,将外壳钢 板与龙骨严密焊接成一体,不使漏水。 所述的发动机盖下面和车厢顶棚也设有密封仓。 所述的后备箱的盖设计成密封门,成为一个大型密封仓,同时兼作储物仓。 所述的车厢的顶棚上设有四个扶手;前后风挡都可以开启,前后风挡的左右两侧
都有挂钩,前后风挡开启后可以钩住棚顶上面的扶手。 本项目的有益效果是,水陆两栖小汽车可以象船一样在水上行驶,并且还能确保 乘员生命安全的。她必将会给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旅游业带来革命性进步!在水中即使倾 覆也不会沉没的特质,爬山涉水风雨无阻的彻底的两栖功能,为公务用车和小团体旅游提 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率。


图1为水陆两栖轿车的正视透视图;
图2为水陆两栖轿车的俯视图;
图3为水陆两栖轿车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发动机5的动力,通过变速箱11和分动箱12,由螺旋 桨传动轴18传递给螺旋桨28,由后桥传动轴17传递给后桥,由前桥传动轴10传递给前桥。 在水上行驶时的转向是通过安装在前轮制动器卡钳上的舵片7实现的。
发动机排气管16与夹层凹陷立面严密固接,排气管16在夹层凹陷立面的两侧各 有一个连接盘15,连接盘与排气管的前后两部分通过连接盘严密连接,不使车厢进水。发动 机排气管16的尾部成三通状,两个支管都有开关30,在陆地作为汽车使用时,开启下支管 的开关30,关闭上支管的开关,让尾气从下支管30排出;在下水前开启上支管的开关,关闭 下支管的开关30,废气由上支管排出。在水中倾覆时,关闭上支管的开关,防止水灌入发动 机。 螺旋桨28安装在外壳车底后部有后传动轴和排气管的洼陷中,螺旋桨轴承架25 固接在龙骨2后部的横梁24上。螺旋桨轴承架25与龙骨横梁24的固接,是穿过外壳车底 洼陷钢板的,在螺旋桨轴承架25与龙骨横梁24的固接完成后,将外壳车底洼陷钢板与龙骨 严密焊接成一体,不使漏水。螺旋桨轴承27有两个,前后两侧各有一个水封26,可以防止轴 承进水。 在水中行驶遇到风浪,车厢中有进水时,开启水泵13,让水从排水管口 1中排出, 图中排水管未画出,排水管末端是从甲板上的进风口中伸出的。 前后风挡都可以开启,前后风挡的左右两侧都有钩,风挡开启后钩住棚顶的扶手 30,以防偶然落下;驾驶室与发动机仓的隔板上部有挡风板6,挡风板6与隔板用铰链联结。 前风挡开启后,为避免乘员受到发动机热风袭扰,可将挡风板6向上扳起。
外壳车底与夹层车底之间左侧最后面的一个密封仓是油箱,加油管口 21下面是 加油管23,加油管23上端有开关22,紧急情况下可以关闭开关22,这样可以使油箱不丧失 密封仓的作用。 水陆两栖小汽车在水中倾覆时,乘员可以抓住棚顶的扶手19,避免溺水丧生。如图
2所示,甲板32上有进风口 31,水泵13的排水管口 1从甲板上的进风口 31中伸出。小汽
车尾部的后备厢门33采用与车门相同的密封技术,后备厢可以兼作储物仓。 如图3所示,在水上行驶时的转向是通过安装在前轮制动器卡钳34上的舵片7实
现的;保险杠35中部的方框是车牌;车牌上面的图案37是为了美观设计的装饰画;百叶窗
36有2/3位于甲板水平线以下。
权利要求
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由发动机、变速及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及水上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外壳、龙骨、夹层车底和由隔板分割成的发动机仓、车厢、车门、后备厢及多个密封仓构成。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变速及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及水上驱动机构转变为小汽车在陆地或水上行驶的驱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在水上行驶时的转向是通过安装在前轮制动器卡钳上的舵片实现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发动机是安装在龙骨上的,龙骨上有固接的发动机座,发动机座穿过夹层车底,龙骨与发动机座固接完成后,将夹层车底钢板与龙骨做严密焊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车门采用圆角车门的设计方案,车门与门框的密封是采用环形气囊,环形气囊位于车门与门框的缝隙中,环形气囊用强力胶粘贴在门框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夹层车底有一个向下的洼陷,里面安装有变速箱、分动箱利排水泵;夹层车底位于两排座位的部分有两个向上的洼陷,其中前面的向上的洼陷的前立面与安装有变速箱、分动箱和排水泵的向下的洼陷的后立面和外壳车底作为安装后传动轴、螺旋桨传动轴和排气管的洼陷的立面是重合的;并且外壳车底作为安装后传动轴、螺旋桨传动轴和排气管的洼陷的上部平面与夹层车底是重合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发动机的排气管与夹层向下的洼陷后立面严密固接,排气管在夹层向下的洼陷后立面的两侧各有一个连接盘,连接盘与排气管的前后两部分通过螺栓严密连接;排气管尾部成三通状,两个支管都有阀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龙骨是用槽钢制作的与普通汽车的车架基本相同的一体结构,龙骨与外壳车底牢固焊接在一起;龙骨的前后两端穿过外壳钢板与保险杠固接,固接完成后,将外壳钢板与龙骨严密焊接成一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发动机盖下面和车厢顶棚也设有密封仓。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后备箱的盖是密封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小汽车,其特征是,车厢的顶棚上设有四个扶手;前后风挡都可以开启,前后风挡的左右两侧都有挂钩,前后风挡开启后可以钩住棚顶上面的扶手。
全文摘要
水陆两栖小汽车,由发动机、变速及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及水上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外壳、龙骨、夹层车底和由隔板分割成的发动机仓、车厢、车门、后备厢及多个密封仓构成。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变速及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及水上驱动机构转变为小汽车在陆地或水上行驶的驱动力。水陆两栖小汽车在水上行驶时的转向是通过安装在前轮制动器卡钳上的舵片实现的。本项目的有益效果是,必将会给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旅游业带来革命性进步。在水上即使倾覆也不会沉没的特质,能够确保乘员的生命安全,爬山涉水风雨无阻的彻底的两栖功能,为公务用车和小团体旅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率。
文档编号B60F3/00GK101700728SQ200910018399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3日
发明者任树华 申请人:任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