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灯光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同步反映车辆加 /减速变化及加/减速幅度和刹车、转向、超车等行车趋/状态的灯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显示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信号,只有燃亮刹车灯显示刹 车、和用转向灯闪动的一种方式来显示转向、超车两种行车趋/状态的显示形式,这都并非 警示外界的最佳方式;在强光照射灯光信号或恶劣气象、长时驾车视觉迟钝等情况下极易 漏视或误判,是很多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车辆现有灯光显示方式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 本包含了各种行车趋/状态变化的灯光显示装置它充分利用了人视觉习惯、对连续移动 的光点/块比单一闪动的光点/块更具警觉,且对连续向两侧移动的光点/块潜意识感受 是变大接近、对连续向中间移动的光点/块潜意识感受是缩小远离、且移动速度的快慢会 认为是接近或远离的快慢现象,同时用两种显示形式将超车与转向的趋/状态明显区别开 来,赋予各种行车趋/状态更直接、更形象的灯光显示形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方框图所示,利用控制电路Sk (以下称电路Sk)经接 口电路Sj(以下称梓口 Si)控制发光点/块组件Sg(以下称纟目件Sg)来显示各种行车趋 /状态组件Ss输出的加/减速量值、组件Sx输出的换向电平Hs、左/右转向超车及刹车 信号依次经端口 CP、DO、L. ζ、R. ζ、L. C、R. C及See接入电路Sk,当采用双向输出形式组件 Ss时则需将组件Sx输出的减速电平Qs经端口 DO ‘接入电路Sk,如图中相关虚线所示;当 有左/右转向信号输入到L. z/R. ζ端口时,M^g转向侧组重复呈现从中间向 转向侧依次燃亮后全熄的显示形式;当有左/右超车信号输入到L. c/R. c端口时,纟目件Sg 超车侧组重复呈现从中间向超车侧依次呈蛇行燃亮后全熄的显示形式;当有减 速量值输入到CP端口时安装于车辆后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块组旱现从中间向两侧 连续移动、安装于车辆前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块组旱.现从两侧向中间连续移动、目.都 随输入量值大小相应加快移动速度的、间隔燃亮的光点/块的显示形式;当有加速量值输 入到CP端口、同时换向电平Hs输入到DO端口时安装于车辆后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 &组呈现从两侧向中间连续移动、安装于车辆前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块组旱现从中间 向两侧连续移动、且都随输入量值大小相应加快移动速度的、间隔燃亮的光点/块的显示 形式;当有刹车信号输入到Sce端口时,M^g两侧的m^Z^M呈现同时燃亮并保持 的显示形式等警示外界。后文所述的各电路、组件的使能控制除写明外,都按高电平有效为例叙述;将本装 置的初始化状态和没有转向、超车、刹车、加速、减速等趋/状态时,以及勻速行驶或停车时 表述为常态时;附图中集成电路除表明电位外的电源端、接地端省略未画。所沭的组件Sg,是由光源器件构成的左右镜像排列的两组发光点/块组,其中 “点”是指由光源器件构成最基本的发光单元,由最基本发光单元按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成 “块”,发光块内的发光单元可被分别控制燃亮或熄灭,发光块可以是文字/字母/图形/符 号。所沭的接口 Si,是为适配电路Sk与组件Sg的连接方式(单位驱动显示/多位扫描显示/矩阵控制显示)、|^£选用的光源器件类别、功率而搭接的电路。所沭的电路Sk,是由时钟单元、移位控制单元、形式切换单元三个分电路构成的、 系产生和切换各行车趋/状态灯光显示形式控制信号的总控制电路。所述的左/右转向信号、左/右超车信号、刹车信号,是各转向、超车、刹车开关输 出的电平经其各自适配电路取得的信号,所谓“适配电路”是为外部电平适合本装置输入 端口的电压及使能控制极性、消除干扰、限流稳压提供连续稳定的电信号而搭接的电路;所 谓“蛇行”即连续曲线或折线形状。所述的加/减速量值,是将车辆加/减速产生的惯性力或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 信号,经组件Ss转换而输出的、与加/减速的变速幅度相对应的变化电量值。所述的换向电平Hs,是将车辆加速时所产生的惯性力或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 号,经鉬件Sx转换而输出的电平信号;所述的减速电平Qs,是将车辆减速时所产生的惯性力或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 号,经鉬件Sx转换而输出的电平信号。所沭的鉬件Ss是由力/电转换组件和/或车速信号构成,其中的“力/电转换组 件”如附图4所示,由具有特定电气关联性的动部件d与静部件j、以及适配电路构成;当 车速变化的惯性力大于设定值时、动部件d能被惯性力推动其沿平行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轨 迹g前后移动/摆动,当车速变化的惯性力小于设定值或常态时,返回/停留在静止位置0 处;在静止位置0处设置一个/组静部件j、或者在静止位置0处和/或前后两侧沿轨迹g 设置一个和/或多个/组静部件j,当动部件d移动/摆动到相对静止位置0处静部件j的 不同位置时,或者移动/摆动到沿轨迹g设置的不同位置的静部件j时,该静部件j和/或 动部件d输出相应的变化电量值,该电量值可以是Vb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容量值或电感 量值;其中的“车速信号”是指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经适配电路转换为相应加/ 减速量值的Vb电压信号;所谓“车速传感器“是指将车辆行车速度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的传 感器;所谓“适配电路”是根据采用不同结构、不同器件、不同输出形式及不同输出信号 的组件Ss配接相应不同电路结构的时钟单元而搭接的电路;所谓“不同输出形式”一是单向输出形式、即车辆加速或减速时都是输出上升或 下降的单方向变化电量值,即其呈“ V,,型或“ Λ ”型;二是双向输出形式、即车辆加速时输 出上升或下降、减速时输出与加速时相反的下降或上升的两个方向变化电量值,即其呈“/” 型或“\”型;所述的组件Sx是由换向识别组件和/或换向识别电路构成,其中的换向识别组件 与力/电转换组件结构类同,如附图4所示,只是在静止位置0处前/后各设置一个/组静 部件jQ/jH、或在静止位置0处前/后一侧设置一个/组静部件jQ或jH ;根据所选用的元 器件和结构设置的不同,动部件d可以单独另设、或兼用力/电转换组件的动部件d,其静部 件jQ/jH可以兼用力/电转换组件在静止位置0处前/后设置的静部件j ;当动部件d移 动/摆动到静部件jH/jQ位置时其输出换向电平Hs/减速电平Qs,或其移动/摆动到静止 位置0处前/后设置的多个/组静部件j位置时,这些静部件j输出的电平信号兼作为Qs/ Hs电平信号;
5
其中的换向识别电路,是从双向输出形式组件Ss输出的Vb电压中剥离出换向 电 平Hs和减速电平Qs的电路。所谓“轨迹g”是指动部件d受变速惯性力推动、能沿其前后移动的支撑物,或动部 件d受变速惯性力推动前后摆动形成的虚拟迹线;所谓“特定电气关联性”是指所设置的动部件d与静部件j、jQ、JH相对不同位置 时,j、jQ、jH和/或d输出不同电量信号,诸如d为遮光体、重物、水银珠、永磁体、磁屏蔽体 等,j、jQ、jH对应为光电对管、光敏器件、光伏电池等光敏器件,微动开关,水银开关等触点 器件,舌簧开关、霍尔器件等磁敏器件等,通过其相对位置变化所产生的光通过量多少或照 射与否、触点的导通/切断、磁力通过量大小或有无等而产生的不同电量信号;或者将动部 件d和/或静部件j设置为电容或电感的极片,将该电容或电感直接作为时钟电路中谐振 回路的电容或电感(加/减速时变化的电容或电感量值也通称为加/减速量值);所谓“设定值”是指通过设置静止位置0处与相邻的静部件j、jQ、jH位置的距离、 动部件d和轨迹g的形状及其两者的材料和质量、摩擦系数,以及动部件d(如有)阻尼平 衡器件Zn的阻尼值等来设定的、动部件d能移动/摆动到与静止位置0处相邻静部件j或 jQ、jH位置所需惯性力最小值;所谓“静止位置0处”是指动部件d在常态时因自身质量和/或外加阻尼平衡力 作用下在轨迹g停留的位置处;使用数字IC搭接的电路Sk有两类电路结构,附图2、3所示为其实施例方框图;两 图中的接口 Si,包括左/右侧移位主路、左/右侧超车支路,和依据两类不同的电路Sk而取 舍的左/右侧全亮支路其中左/右侧移位主路是控制组件Sg各发光点/块燃亮或熄灭的主干控制电路, 是由电路Sk各输出端Ql Qn分别控制的两组电子开关电路;其中左/右侧超车支路是用来分别制组件Sg内同侧发光点/块组中蛇行排列光 源器件以外其他光源器件电源通/断的支干控制电路,其非控制状态为电源通、控制状态 为电源断;其中左/右侧全亮支路是与电路Sk各输出端Ql Qn并列设置可肓接控制同侧丨 移位主路中电子开关电路同时导通的支干控制电路,其非控制状杰对移位主路无影响、控 制状态为本侧移位主路全导通。所沭的由时钟单元、移位控制单元、形式切换单元三个分电路搭接的数字IC电路 Sk 其中时钟单元是为移位控制单元提供时钟信号的电路,随不同实施例适配相应电路结 构的时钟单元,当其不连接组件Ss时输出特定频点时钟信号当其连接组件Ss时、常态时 输出特定频段低端频率作为基准时钟频率,变速时随其输入的加/减速量值、输出特定频 段中相应上升的时钟频率;所谓“特定频点”即基准时钟频率,所谓“特定频段”频率范围为 0. IHz 18Hz,最佳范围为0. 8Hz 8Hz 当时钟单元输入双向输出形式组件Ss的Vb电平 时、其同时经端口 D0/D0'接入换向电平Hs/减速电平Qs,如图中虚线所示;其中移位控制单元为时序电路有两类电路结构、包括移位IC、数据支路、复位支 路、换向支路四个分支电路附图2为第一类是用一组移位IC同时控制接口 Si内两侧的趂 位主路;附图3为第二类是用左右两组移位IC分别控制接口 Si内同侧的移位主路,所谓数 字IC搭接的电路Sk有两类电路结构即因此所称其移位IC是由移位寄存器等电路构成,设置其常态时的移位方向是从输出端Ql — Qn移位;其数据支路是将移位IC某输出端的 反相电平接入Ql — Qn移位数据端口 DR的电路,两实施例中为输出端Q2的反相电平,其设 置有使能控制端Ks,该端由形式切换单元端口 Dl的实时电平控制,端口 Dl为控制电平一使 能一反馈数据、其输出反相的输出端Q2实时电平,端口 Dl为非控制电平一不能一断开反馈 数据、其输出高电平,设置其常态时为使能状态其复位路是将移位IC输出端Qn与其复 位端R少间设置的反馈电路,其设置有俥能控制端Kf,第一类电路Sk的该端由形式切换单 元端口 Dl控制,第二类电路Sk的该端由形式切换单元端口 D2/D3分别控制,端口 Dl或D2/ D3为控制电平一使能一当输出端Qn为高电平时、Ql Qn都复位为低电平,为非控制电平 —不能一Ql Qn依次输出数据端DR实时电平,设置其常态时为不能状态其换向1路梓 制移位IC转换移位方向,当有换向电平Hs经电路Sk端口 DO接入时、其控制移位IC转换 移位方向为从Qn — Ql其设置由端口 Dl实时电平控制的使能控制端Kh,端口 Dl为控制电 平一使能一其对有换向控制功能,为非控制电平一不能一切断Hs电平,设置其常态 时为使能状态; 其中形式切换单元是识别切换转向、超车、剎车显示形式的逻辑电路,根据电路Sk 的两类电路结构,第一类如附图2所示其设置有输出端口 D1、D4、D5、D6、D7,第二类如附图 3所示其设置有输出端口 Dl、D2、D3、D4、D5 两类移位控制单元都设置有相同的输入端口 L. z、R. z、L. c、R. c、See,其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逻辑关系见附表电路Sk还另设置有输入端 口 CP、DO 或和 DO'; 附表
目电平附图2所示第一类电路Sk,设置有一组输出端Ql Qn和D4、D5、D6、D7 ;常态时, 数据支路和换向支路处于使能状杰,复位支路处于不能状杰时钟单元输出的基准频率接 入移位IC的CP端,输出端Ql Qn以基准频率从Ql — Qn依次移位数据端DR的实时电 平,由于数据支路是反馈输出端Q2的反相电平,上电开始输出端Q2为低电平、数据端DR 为高电平,到第二个时钟信号时输出端Q2变高电平、数据支路输出低电平,到第四个时钟 信号时输出端Q2又变低电平、数据端DR为高电平,致使输出端Ql Qn依次输出1000···、 1100···、0110···、0011···、1001…状态的间隔高电平、该各组高电平依次接入接口 Si内两侧 移位主路,由于形式切换单元端口 D4/D5、D6/D7常杰时为非控制电平、其所控制的超车支 路和全亮支路都为非控制状态,所以接口 Si内两侧移位主路分别控制组件Sg内同侧的发 光/点块组按上述实时数据从中间向两侧依次燃亮、熄灭,呈现从中间向两侧依次连续移 动间隔燃亮的光/点块的显示形式;当有减速量倌接入到时钟单元时,时钟单元追随减速量倌大小、输出特定频段中 相应上升的时钟频率,使两侧发光点/块组随实时的上升时钟频率、相应加快间隔燃亮的光点/块的移动速度;当有加谏量倌接入到时钟单元时,时钟单元追随加谏量倌大小、输出特定频段中 相应上升的时钟频率,同时换向电平Hs经端口 DO输入到换向支路、控制移位IC转换移位 方向为从Qn — Ql移位,使两侧间隔燃亮的光点/块转换移位方向为从两侧向中间连续移 动、且随实时上升时钟频率、相应加快移动速度;当有左/右转向或超车信号经端口 L. z/R. ζ或L. c/R. c输入形式切换单元时,其 端口 Dl电平翻转、其控制的数据支路和换向支路处于不能状杰、数据端DR保持高电平,复 位支路处于使能状态,非转向或超车侧端口 D7/D6电平翻转使该侧处于控制状 态、超车侧端口 D4/D5电平翻转使该侧超车支路处于控制状杰,该情况下移位IC输出端 Ql Qn以实时时钟频速从Ql — Qn依次输出高电平至Qn,Qn的高电平经复位支路反馈一 复位电平至移位IC复位端R,其输出端Ql Qn复位而后重复上述过程,该各高电平经接口 Sj内两侧移位主路控制组件Sg内同侧发光/点块组、如是转向信号则重复旱现依次燃亮后 全熄的显示形式,如是超车信号则因该侧M^M已处于控制状态、致使该侧只有蛇行排 列的光点/块从中间向超车侧重复呈现依次蛇行燃亮后全熄的显示形式,而非转向/超车 侧的全亮支路控制接口 Si内同侧的移位主路全部导通、掩盖了转向/超车的显示形式,使 该侧mz^组呈现全亮的显示形式;当有刹车信号经端口 Sce输入形式切换单元时,其输出端D6、D7电平同时翻转、置 两侧全亮支路处于控制状杰、使两侧移位主路都导通,左右两侧发光点/块组旱.现同时燃 亮的显示形式;附图3所示第二类电路Sk,与附图2的区别在于其移位控制单元有镜像设置的左 右两组移位IC,相应设置有两组输出端Ql Qn分别控制接口 Si内同侧的移位主路、端口 D4、D5分别控制接口 Si内同侧丨超车支路,两侧移位IC各设置有一组复位支路,共用一组 数据支路、换向支路和时钟单元,常杰时,数据支路和换向支路处于使能状杰,复位支路处 于不能状态;端口 Dl同时控制数据支路和换向支路的使能控制端Ks和Kh,端口 D2、D3分 别控制同侧复位支路使能控制端Kf ;当有左/右转向、超车信号经其端口 L. z/R. z、L. c/R. c输入到形式切换单元时、端 口 Dl电平翻转置数据支路和换向支路于不能状杰、数据端DR保持高电平,转向/超车侧 端口 D2或D3电平翻转置该侧复位支路于使能状杰,非转向/超车侧的复位支路处于不能 状态,超车信号同时使超车侧端口 D4或D5电平翻转置该侧超车支路处于控制状杰,该情况 下转向或超车侧输出端Ql Qn以实时时钟频速从Ql — Qn依次输出高电平至Qn、Qn的高 电平经复位支路反馈一复位电平至该侧移位IC复位端R、输出端Ql Qn复位然后重复上 述过程,对侧输出端Ql Qn则依次输出并保持高电平,该各高电平经接口 Si内同侧移位 主路控制组件Sg内转向侧的发光点/块组重复旱现依次燃亮后全熄,超车侧发光点/块 组的发光点重复呈现依次蛇行燃亮后全熄,非转向/超车侧的发光/点块组则保持全亮的 显不形式;当有刹车信号经端口 Sce输入到形式切换单元时,端口 Dl电平翻转致数据支路和 换向支路处于不能状杰、数据端DR保持高电平,端口 D2、D3、D4、D5返回/保持常态时电平、 置超车支路、复位支路都为不能状态该情况下两组移位IC输出端从Ql — Qn依次输出高 电平至Qn并保持,经接口 Si控制组件Sg的两组发光/点块组旱现依次燃亮并保持全亮的
8显示形式;其他电路及工作过程与附图2的叙述类同。本发明使用数字IC搭接虫fck时、变动部分电路后构成另外几种显示装置①去 掉组件SsjH^Sx以及换向支路和与剎车端口 Sce相关电路后构成只显示转向、超车或和 常态时显示形式的装置②去掉形式切换单元、复位支路、超车支路、全亮支路及相关电路 和SM^M使能控制相关电路后、构成只显示常态时、加速、减速显示形式的装置;③去掉 复位支路、超车支路及相关电路、形式切换单元中与转向、超车端口 L. z、R. z、L. c、R. c相关 电路后构成只显示常态时、加速、减速、刹车显示形式的装置;④去掉与刹车端口 Sce相关 电路后构成只显示常态时、转向、超车、加速、减速显示形式的装置;⑤将前文所述的显示变 谏及包含显示变谏的各种灯光显示装置中,去掉组件Sx、换向支路,将时钟单元CP端配接 双向输出形式的构成变速时光点/块移动速度对应于车速变化的显示形式装置,即 车速越快光点/块移动越快、车速越慢光点/块移动越慢的显示形式;⑥将前文所述显示变 速及包含显示变速的各种灯光显示装置安装在机动车前方时,将端口 DO改为输入减速电 平Qs即可实现减速时发光点/块从两侧向中间连续移动的显示形式。本发明所述的各种灯光显示装置中虫fck的另一种搭接方式是使用单片机或定 制集成电路,将各种灯光显示装置中^fcLM备的功能,编制程序写入单片机内或集成 到定制集成电路内,单片机或定制集成电路设置有相应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所谓“定制 集成电路”是指专为上述各种灯光显示装置中电路Sk开发的专用集成电路;几种灯光显 示装置实施例流程图见说明书附图11。本发明所述的各种行车趋/状态的另一种灯光显示形式是电路Sk是设置有存储 和读取表述各种行车状态的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或三者选择组合的数据存储读取电路; 使所述各显示形式用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或三者的选择组合表述显示,或者用动态的光 点/块配合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或四者选择组合共同显示各行车趋/状态。本发明不增加操作程序及过程,其醒目的显示形式不用刻意解释或人为规定,人 们看到后本能、直觉地反应机动车是加速还是减速及其幅度大小,并且首次将转向和超车 的灯光显示形式区别开来,使各种行车趋/状态用全新的更直接、更明显的灯光显示形式 传达给外界,以减少或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1 本发明灯光显示装置方框图;图2 第一类电路Sk实施例方框图; 图3 第二类电路Sk实施例方框图图4 凡种组件Ss、组件Sx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 换向识别电路实施例原理图;图6 几种组件Ss适配电路实施例原理图;图7 几种时钟单 元实施例原理图图8 两种形式切换单元实施例原理图图9 第一类电路Sk实施例原理 图;图10 第二类电路Sk实施例原理图;图11 用单片机或定制集成电路搭接的电路Sk构 成的几种显示形式的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灯光显示装 置方框图是显示八种行车趋/状态的整体方框图,各电路、组件之间连接关系如前文所述。图2是使用数字IC的第一类电路Sk实施例方框图,其电路Sk电路结构以及各电 路、组件之间连接关系如前文所述。图3是使用数字IC的第二类电路Sk实施例方框图,其电路Sk电路结构以及各电 路、组件之间连接关系如前文所述。图4是几种组件Ss、组件Sx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A)小图中的动部件d能被
9变速的惯性力推动其在轨迹g上前后移动,常态时动部件d返回/停留在静止位置0处,沿 轨迹g设置有系列静部件j ;动部件d可以是遮光体、静部件j是光敏器件,动部件d也可 以是一定质量的重物、静部件j是微动开关,动部件d可以是水银珠、静部件j是每组两个 静触点,动部件d还可以是永磁体或磁屏蔽体、静部件j是磁敏器件或磁敏器件与永磁体, 当动部件d返回/停留在静止位置0处的静部件j位置时、或沿轨迹g前后移动到某静部 件j位置时,该静部件j输出变量电信号;在静止位置0处前/后设置的多个/组静部件j 输出的电平信号可以兼作为减速电平Qs/换向电平Hs ;其中B)小图中的动部件d是一片状遮挡体,常态时动部件d被其前后所设置的阻 尼器件Zn弹簧弹力作用下,返回/停留在静止位置0处,其中部横向设置有一窄长楔形通 孔、其下部横向设置有一窄长条形通孔,并且设置该两通孔的中心点在常态时对应于静止 位置0处;在垂直于静止位置0的ιΗ对楔形通孔位置设置有组件Ss的静部件j,在条形通 孔前后两侧设置有组件Sx的静部件jQ和jH ;动部件d设置为遮光体时,静部件j、jQ、jH 可以设置为光敏器件;动部件d设置为磁屏蔽体时,静部件j、jQ、jH可以设置为磁敏器件 与永磁体;当动部件d沿轨迹g前后移动时,静部件j因楔形通孔的宽度变化使光线或磁力 通过量变化使输出电量值变化,静部件jH、jQ因条形通孔的到来而输出换向电平HS、减速 电平QS ;其中C)小图中的动部件d是一永磁体,在静止位置0处设置一个线性型霍尔器件 为静部件j构成组件Ss,常态时静部件j输出基准Vb电压组件Sx兼用组件Ss的动部件 d,其静部件jH为静止位置0处后侧设置的舌簧开关,舌簧开关一端连接电源VDD、另一端输 出换向电平Hs ;当动部件d移动至相对霍尔器件静部件j不同位置时、霍尔器件j输出相 应上升或下降的Vb电压,当动部件d在加速时移动到舌簧开关静部件jH位置时,其输出换 向电平Hs ;其中D)小图中的动部件d是一扇形片状体,其扇柄尖处有轴悬挂于支撑物上,或 其水平设置时、其两轴尖置于支撑物轴尖窝内,当其被变速的惯性力推动其前后摆动时沿 其外缘形成虚拟轨迹g,常态时因自身质量和/或阻尼器件Zn游丝控制、使其垂直中心线返 回/停留于吻合静止位置0处;静部件j为两片半圆形体,以适当空隙置于动部件d的两侧 构成组件Ss,利用动部件d前后摆动而与静部件j重叠面积的变化可以将动部件d、静部 件j设置为电容的动片和定片构成变面积式可变电容,或者将静部件j设置为电容的两个 极片、动部件d作为介质插在其中间构成变介质式可变电容、肓接作为时钟单元的电容Ct ; 也可以将静部件j设置为一个线圈的两部分或两个线圈,动部件d作为介质插在其中间构 成变自感值式或变互感值式电感、直接作为电感式MIiH元的谐振电感;在动部件d最外 缘中间位置沿外缘设置一窄长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后侧设置有组件Sx的静部件jH,jH可以 设置为光敏器件或磁敏器件与永磁体;加速时动部件d向后摆动,静部件jH因条形通孔的 到来而输出换向电平Hs ;其中E)小图中的动部件d是一钟摆式悬挂物,其顶部有轴悬挂于支撑物上,或其 水平设置时、其两轴尖置于支撑物轴尖窝内,其被变速的惯性力推动其前后摆动时沿其外 缘形成虚拟轨迹g,常态时因自身质量和/或阻尼器件Zn游丝控制返回/停留在静止位置 0处,沿轨迹g设置有系列静部件i,构成组件Ss ;动部件d设置为遮光体时静部件j可以 设置为光敏器件,动部件d设置为永磁体时静部件j可以设置为磁敏器件,当动部件d前后摆动到相对静止位置0处静部件j的不同位置时、或前后摆动到沿轨迹g设置的某静部件 j位置时,该静部件j输出变量电信号;当设置的静部件j输出的是电平信号时,静止位置0 处两侧设置的静部件j输出的电平可兼作为组件Sx的换向电平Hs、减速电平Qs ;其中F)小图中的动部件d是一圆形金属介质物,常态时返回/停留在静止位置0 处,静部件j可设置为电容的两个极片,或设置为一个线圈的两部分或两个线圈构成
逛,其功能类同于D)小图的叙述,只是其静部件j输出的变量电信号为双向输出形式,当动 部件d前/后移动时、静部件j输出下降/上升的变量电信号,同时静止位置0处前/后侧 组件Sx的静部件jQ/JH相应输出减速电平Qs/换向电平Hs。图5是组件Sx中的换向识别电路实施例原理图,图中电阻Rl Rn构成串联分压 网络,从电阻Rl上端接入Vb电压到电阻Rn下端接地共有n-1个分压节点,将电压比较器 Bl Bn-2从第二个节点开始依次分别接入一个节点,从Bl开始其输出端依次分别连接2 输入端异或门Pl Pn-2同序号异或门和下一异或门各一输入端,Pl另一输入端连接第一 个分压节点;随加速时Vb电压持续上升、电压比较器朝Bn-2方向依次输出高电平;随减速 时Vb电压持续下降、电压比较器朝Bl方向依次输出低电平;由于异或门输入端电平不一 致才输出高电平,致使只有输出高电平与输出低电平的两个电压比较器所连接的那一异或 门才输出高电平,形成随着Vb电压持续上升或下降,只有一个输出高电平的异或门在Pl Pn-2中移动;按PI —Pn-2方向,上一异或门输出端经由二极管D、储压电容C、下拉电阻Rxl 组成的单向延时电路、和下一异或门输出端直接分别依次连接2输入端与门Yl Yn-3各 一输入端,由于与门输入端都为高电平才输出高电平,致使只有连接其输入端的两个异或 门上一异或门转为低电平后在其延时电路延时时长内下一异或门输出高电平时,该与门 才会输出高电平,这样只要机动车加速幅度足够大、Vb电压持续上升足够快、使该状况得到 延续时,Yl Yn-3输出端依次输出高电平,其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就会得到换向电平Hs ; 同理,按上述连接方式和次序从异或门Pn-2开始依次连接另一组非门Y' 1 Y' n-3的 输入端,这样只要机动车减速幅度足够大、Vb电压持续下降足够快、使下一异或门转为低电 平后在其延时时长内上一个异或门输出高电平的状况得到延续时,Y' 1 Y' n-3输出端 依次输出高电平,其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就会得到减速电平Qs ;使用换向识别电路时,其 设定值由相邻分压节点电压差和延时电路延时时长决定。图6是几种组件Ss适配电路实施例原理图,其中A)小图为一种车速信号适配电 路实施例原理图,是用时基电路555搭接的F/V电路,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接入in 端口经Cl耦合至555触发端TR,输出端Q输出高电平放电端DIS关闭,电源VDD经电阻Rt 向电容Ct充电期间触发端TR的脉冲信号被阻断,当电容Ct上电压上升至VDD2/3时触发 第二触发端TH、输出端Q翻转为低电平,放电端DIS开通电容Ct迅速放电,触发端TR再被 脉冲信号触发,输出端Q输出高电平、电容Ct充电,接着重复上述过程;输出端Q输出的高 电平向电容C2充电,脉冲信号的频率越高输出端Q输出高电平的次数越多,电容C2上充电 电压越高,反之则电容C2上充电电压越低,从而在电容C2上取得对应于车速变化的Vb电 压;其中B)小图为一种力/电转换组件的单向输出形式适配电路实施例原理图,其动 部件d是一永磁体,静部件j为系列舌簧开关,设置有电阻串联网络RzO Rz3 ;在静止位 置0处设置有舌簧开关S0,沿轨迹g在舌簧开关SO前后依次设置有舌簧开关Sl S3和Sl' S3',所有舌簧开关的下端连接在电源VDD上;舌簧开关SO的上端连接电阻RzO的 下端,其余左右对称位置上的舌簧开关上端两两依次连接在电阻RzO Rz3的串联节点上, Rz3的上端输出Vb电压;常态时舌簧开关SO吸合、此时总电阻Rtz为串联RzO Rz3的总 阻值,当动部件d前后移动到另外舌簧开关处时该开关吸合,其所连接串联节点处以下的 电阻被短接,总电阻Rtz相应减少,Rz3上端输出的Vb电压相应上升;其中C)小图为一种力/电转换组件的双向输出形式适配电路实施例原理图,其动 部件d、静部件j的设置与B)小图相同,其区别是其电阻串联网络是由RzO Rz6构成,按 舌簧开关S3 — SO — S3'顺序、S3的上端连接RzO的下端,其余舌簧开关的上端依次连接 在RzO Rz6各串联节点上,Rz6的上端输出Vb电压;常态时舌簧开关SO吸合、此时总电 阻Rtz为串联Rz3 Rz6的总阻值,当动部件d向舌簧开关S3方向移动时总电阻Rtz增加, 反之则总电阻Rtz减少,从而在电阻Rz6上端取得对应于车速变化的Vb电压。B)小图和C)小图所示适配电路实施例另一种用法、是将所有舌簧开关的下端连 接时钟单元电阻Rt下端,Rz3或Rz6上端连接电阻Rt上端,形成电阻串联网络一舌簧开关 与电阻Rt的并联关系。图7是/1J中时钟单元实施例原理图,其中A)小图为一种由非门Fa、Fb和电阻Rt、 电容Ct构成的、由cp端输,屮,某准时钟频率的时钟单元当在其电阻Rt的上端即a点连接 图6所示B)小图Rz3的上端、或C)小图Rz6的上端,在其电阻Rt的下端即b点连接图6 所示B)小图或C)小图中所有舌簧开关的下端,形成Rz3或Rz6上端一电阻串联网络一舌 簧开关与电阻Rt的并联关系、即构成由组件Ss加/减谏量倌控制改变输出频率的时钟单 JU ;其中B)小图为一种由非门Fa、Fb、电容Ct、电阻Rt和并联在Rt两端的晶体管Qn 构成的时钟单元,晶体管Qn栅极连接端口 CP,其输出端连接cp端口 ;设置常态时Rt与Qn 并联总电阻Rtz与电容Ct的数倌将组件Ss输入的基准Vb电压转换为基准时钟频率;当有 加/减速量值接入晶体管Qn栅极时、其上升的不同Vb电压使其源漏极间电阻相应减少,该 时钟单元输出相应上升的时钟频率;其中C)小图为一种由组件Ss输出的电压Vb实时量倌控制的双向压控结构时钟 单元,其基本电路结构与A)小图相同,只是改用在电阻Rt两端并联两个控制电压极性相反 的场效应晶体管QruQp作为电子电阻构成总电阻Rtz,两管控制极分别经电子开关KruKp接 入Vb电压,开关Kn由换向电平Hs控制其接通,开关Kp由减速电平Qs控制其接通;常态时 两个电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两个电子电阻与电阻Rt并联阻值为总阻值Rtz,设置Rtz和电 容Ct的数倌使时钟电路输出基准时钟频率;加速时,换向电平Hs接通开关Kn,使上升的实 时Vb电压接入正极性控制的Qn管、其漏源间电阻相应减小一Rtz减小一输出时钟频率相 应増高;减速时,减速电平Qs接通开关Κρ,使下降的实时Vb电压接入负极性控制的Qp管、 其漏源间电阻相应减小一Rtz减小一输出时钟频率相应増高。图8是两种形式切换单元实施例原理图,其中Α)小图为适配第一类电路Sk的 一种由二极管搭接的逻辑电路实施例,由隔离二极管Tl Τ8、NPN晶体管Qc和限流电阻 Rzl Rz3构成,设置有端口 Dl、D6、D7、D4、D5,在电路Sk整体电路中、常态时这些端口都 设为低电平;左超车端口 L. c经二极管Τ4连接左转向端口 L. ζ、该节点作为端口 D7的同时 还经二极管Τ2连接端口 Dl,右超车端口 R. c经二极管Τ3连接右转向端口 R. ζ、该节点作为端口 D6的同时还经二极管Tl也连接端口 D1,这样只要有转向或超车信号输入都会使端口 Dl输出高电平、同时左侧转向或超车信号使控制右侧全亮支路的端口 D7输出高电平、右侧 转向或超车信号使控制左侧全亮支路的端口 D6输出高电平;同时左/右超车端口 L. c/R. c 分别经电阻Rz2/Rz3连接端口 D4/D5,当有左或右超车信号输入时、同时端口 D4或D5翻转; 刹车端口 Sce经二极管T5、T6分别连接端口 D6、D7、并经电阻Rzl连接晶体管Qc基极,晶 体管Qc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二极管T7/T8分别连接端口 D4/D5,当有刹车信号输入时端 口 D6、D7输出高电平,同时经电阻Rzl触发晶体管Qc导通、Qc集电极连接的二极管T7、T8 将端口 D4/D5同时下拉至低电平;其中B)小图为适配第二类电路Sk的一种由或非门Hl Η5、与非门Yz、Yy、非门 Fc搭接的逻辑电路实施例,左转向/超车信号端口 L. z/L. c、右转向/超车信号端口 R. ζ/ R. c依次分别连接同侧HI、H2各一输入端,同时左/右超车信号端口 L. c/R. c还分别连接 Yz/Yy各一输入端,Fc输出端连接Yz、Yy余下输入端,Yz/Yy输出端即端口 D4/D5 ;H1/H2输 出端连接H3/H4 —输入端,H3/H4的输出端即端口 D2/D3、其输出端同时连接H5各一输入 端,H5输出端即端口 Dl ;刹车端口 Sce同时连接H3、H4、H5余下的输入端以及非门Fc输入 端;常态时,端口 L. z、L. c、R. z、R. (;、506都为低电平置!11、!12、卩(;输出端、端口 D4、D5为高 电平,由于或非门输入端全是低电平输出高电平、输入端有高电平即输出低电平,所以Hl/ H2所连接的H3/H4输出端D2/D3都为低电平,D2、D3和端口 Sce分别连接其输入端H5的 端口 Dl为高电平,Fc输出的高电平置Yz、Yy为准翻转状态、由其另一输入端所连接的端口 L. c、R. c是否有超车信号决定其是否翻转;当有任一转向或超车信号输入时、转向或超车 侧Hl或H2输出低电平、使同侧H3或H4输出端D2或D3为高电平、H5输出端Dl转为低电 平,超车信号同时致超车侧Yz或Yy转为低电平;当有刹车信号时,不管有无转向超车信号 都使Dl、D2、D3翻转/恢复为低电平、Yz、Yy输出端恢复/保持高电平。图9是一种使用数字IC的第一类电路Sk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原理图,其中组件 Sg中“〇”表示未燃亮的发光点/ ±夬,“来”表示燃亮的发光点/块图中,左侧发光点/块 组显示蛇行燃亮、右侧发光点/块组显示全亮、为左侧超车灯光显示形式;接口 Si中由NPN型晶体管Qzl Qz4/Qyl Qy4分别构成左/右侧移位主路,每 个晶体管集电极连接对应的发光点/块公共端、发射极接地,Qzl、Qyl的基极经各自隔离二 极管连接电路Sk输出端Q1、依此顺次连接至Qz4、Qy4 — Q4 ;PNP型晶体管QzO基极连接端 口 D4、集电极连接本侧发光点/块组内蛇行排列发光点以外其他发光点电源端构成左侧超 车支路,PNP型晶体管QyO基极连接端口 D5、发射极连接电源VDD、集电极连接本侧发光点/ 皿内蛇行排列发光点以外其他发光点电源端构成右侧超车支路,两侧蛇行排列发光点电 源端直接连接电源VDD ;二极管txl tz4的负极依次分别连接Qzl Qz4基极、正极共同 连接端口 D6构成左侧全亮支路;二极管tyl ty4的负极依次分别连接Qyl Qy4基极、 正极共同连接端口 D7构成右侧全亮支路;电路Sk其中的移位控制单元其移位IC为⑶40194 由于⑶40194带有Ql — Q4 方向数据端DR和Q4 — Ql方向数据端DL,其随改变移位方向自动开通相应数据端,数据支 盛由与非门Ys、非门Fl、Fs构成,与非门Ys输出端连接数据端DR、其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 Q2、另一输入端连接非门Fl输出端,Fl输入端为数据支路使能控制端Ks连接端口 Dl,非门 Fs输入端连接输出端Q3、Q3连接数据端DL ;其复位支路由与非门Yf、电容Cf构成,Yf输
13出端、电容Cf上端连接移位IC复位端R,Yf —输入端连接输出端Q4、另一输入端为复位支 路使能控制端Kf连接端口 Dl 其换向支路由非门Fh、PNP晶体管Qh、电阻Rxl、Rz构成,非 门Fh输出端连接Ql —Q4移位控制端口 Si、输入端连接Q4 —Ql移位控制端口 S2,端口 S2 同时连接晶体管Qh集电极和电阻Rxl上端,晶体管Qh发射极为电路Sk端口 D0,晶体管Qh 基极为换向支路使能控制端Kh、其经电阻Rz连接端口 D1,常态时、端口 S2被电阻Rxl置为 低电平、端口 Sl被非门Fh置为高电平,端口 Dl被电阻Rx2置为低电平其时钟单元(图中 用虚线框表示)输出端连接移位IC的cp端、输入端为端口 CP 其形式切换单元(图中用 虚线框表示)设置有输入端L. z、R. z、L. c、R. c、Sce和输出端Dl、D6、D7、D4、D5,其逻辑关 系见附表或前述实施例;上电伊始即初始化时移位IC因复位端R由电容Cf的瞬时低电平复位、随之复位 端R被与非门Yf置高电平,开通Ql — Q4移位端口 DR,移位IC随时钟单元输入的基准频谏 将端口 DR实时电平从Ql — Q4依次移位下去;常态时,因端口 Dl被电阻Rx2置为低电平致 使控制端Kf锁定与非门Yf输出高电平置复·路为不能状态;控制端Kh使晶体管Qh导 通致换向1路为俥能状杰;控制端Ks使非门Fl输出高电平置与非门Ys —输入端为高电平 使其处于准翻转状态、由其连接输出端Q2的另一输入端电平决定其是否翻转、SM^避为 使能状态;由于端口 DR输入的是输出端Q2的反相电平、其初始化状态是高电平,到第二个 时钟脉冲Q2翻转为高电平时其输入低电平,到第四个时钟脉冲Q2又翻转为低电平时其输 入高电平…这样重复下去,使输出端Q1 — Q4依次输出1000、1100、0110、0011、1001、1100... 这些依次输出的各组实时数据同时输入到Maii内左/右侧趁^iM各自控制的晶体管、 致其导通或截止,由于常态时端口 D4/D5、D6/D7为低电平,置左/右侧超车支路、全亮支路 都处于非控制状态,所以两侧移位主路各晶体管依据上沭实时数据、分别依次控制同侧发 光点/块组内相对应的发光点/块燃亮或熄灭,使组件Sg呈现从中间向两侧按基准时钟频 率连续移动间隔燃亮的光/点块的显示形式;当组件Ss有减速量值输入到CP端口时,时钟单元随其量倌大小输出相应上升的 时钟频率、移位IC随之加快移位谏度、致两侧发光点/块组连续移动间隔燃亮的光/点块 相应加快移动速度;当组件Ss有加速量倌输入到CP端口时,时钟单元随其量倌大小输出相应上升的 时钟频率、移位IC随之加快移位速度,同时组件Sx有换向电平Hs输入到端口 DO、经晶体管 Qh接入控制端S2和非门Fh输入端,非门Fh输出端置控制端Sl为低电平,移位IC转换移 位方向为从Q4 — Q1、随之两侧发光点/块组连续移动间隔燃亮的光点/块转换为从两侧向 中间移动并相应加快移动速度;当有转向或超车信号接入端口 L. z/R. ζ或L. c/R. c时,端口 Dl输出高电平、控制 端Ks使非门Fl输出低电平锁定与非门Ys 一盲输出高电平、置数据支路为不能状杰;控制 端Kh使晶体管Qh截止、置换向支路为不能状态;控制端Kf使与非门Yf —输入端为高电平 处于准翻转状态、由其连接Q4的另一输入端电平决定其是否翻转致复位支路为使能状杰, 同时非转向或超车侧的端口 D6或D7输出高电平置该侧全亮支路为控制状杰、致该侧发光 点/块组全部燃亮;转向或超车侧由于端口 DR保持高电平致输出端Q1 — Q4依次输出高电 平至Q4,Q4的高电平使与非门Yf翻转输出低电平接入复位端R置移位IC复位、Ql Q4 同时输出低电平,Q4的低电平使与非门Yf恢复输出高电平,移位IC重新开始移位并重ff
14上述过程;Ql Q4输出的实时电平控制转向或超车侧^iM各晶体管分别依次控制同 侧m^ZA组内相对应的发光点/块燃亮或熄灭,据而实现是转向信号时M^g转向 侧发光点/块重复呈现从中间向转向侧依次燃亮后同时熄灭,是超车信号时、由于超车侧 的超车支路为控制状杰、致使该侧发光点/块组中的发光点重复旱现从中间向转向侧依次 呈蛇行燃亮后同时熄灭,而非转向或超车侧发光点块保持全亮的显示形式;当有刹车信号接入端口 Sce时端口 D6、D7为高电平置两侧全亮支路为控制状杰, 置端口 D4/D5低电平锁定两侧超车支路为非控制状杰,两侧移位主路同时控制两组发光点 块组旱现同时全亮的显示形式。图10是一种使用数字IC的第二类虫^k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原理图,其中组 ^Sg中“〇”表示未燃亮的发光点/块,表示燃亮的发光点/块;图中,左侧发光点/ 块组显示蛇行燃亮、右侧发光点/块显示全亮、为左超车灯光显示形式;接口 Si中由NPN型晶体管Qzl Qz4/Qyl Qy4分别构成左/右侧移位主路,每 个晶体管集电极连接对应的发光点/块公共端、发射极接地,Qzl、Qyl的基极经各自隔离二 极管连接电路Sk中同侧输出端Q1、依此顺次连接至Qz4、Qy4 —同侧Ql ;NPN型晶体管QzO/ QyO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DD、各自发射极分别连接本侧m^M内蛇行排列发光点以外 其他发光点电源端、各自基极分别连接电路Sk本侧端口 D4/D5,构成左/右侧超车支路 两侧蛇行排列发光点电源端连接电源VDD ;电路Sk中移位控制单元其移位IC由镜像设置的两组⑶40194构成其数据支路 由非门Fs、Fs ’、电阻Rx、电子开关Kl构成,非门Fs输出端连接两组移位IC的端口 DR、输 入端经电子开关Kl连接任一输出端Q2,K1控制端为数据支路使能控制端Ks连接端口 D1, 非门Fs ‘输入端连接任一输出端Q3、输出端连接两组移位IC端口 DL,其左/右侧复位支路 分别由非门Fz、电子开关K3、电阻Rs、电容Cf/非门Fy、电子开关K2、电阻Rs、电容Cf构成, 左/右侧非门Fz/Fy输入端各自连接本侧输出端Q4、各自输出端连接开关K3/K2上端,K3/ K2下端与本侧电阻Rs下端、电容Cf上端连接于本侧复位端R,开关K3/K2控制端为本侧复 位支路使能控制端Kf/Kf'、分别连接端口 D2/D3 其换向支路由非门Fh、电子开关K4、电阻 Rx构成,非门Fh输出端连接两侧的控制端Si、输入端连接两侧的控制端S2和开关K4、电 阻Rx的上端,开关K4下端为端口 DO、控制端为换向支路使能控制端Kh连接端口 D1,常态 时控制端S2被电阻Rx置为低电平、控制端Sl被非门Fh置为高电平,端口 Dl为高电平置 数据支路、换向支路为使能状杰,端口 D2、D3为低电平分别置两侧复位支路为不能状杰;其 时钟单元(图中用虚线框表示)输出端连接两组移位IC的cp端、输入端为端口 CP -,MM 式切换单元(图中用虚线框表示)设置有输入端L. z、L. c、R. z、R. c、See和输出端D1、D2、 D3、D4、D5,其逻辑关系见附表或前述实施例;上电伊始即初始化时电路Sk内两侧移位IC因复位端R有本侧电容Cf的瞬间低 电平复位,随之复位端R被电阻Rs置为高电平开通端口 DR,移位IC随时钟单元输入的基 准频率将DR端实时电平从Ql — Q4依次移位下去;常态时,由于端口 DR输入的是输出端 Q2的反相电平、其初始化状态是高电平,到第二个时钟脉冲Q2翻转为高电平时其输入低电 平,到第四个时钟脉冲Q2又翻转为低电平时其输入高电平…这样重复下去,致两侧移位IC 输出端Ql —Q4依次输出1000、1100、0110、0011、1001···这些各组实时电平同时输入到接口 Si内同侧移位主路控制各自对应的Qzl Qz4/Qyl Qy4晶体管导通或截止,各晶体管依据上述实时数据、分别依次控制同侧^AZME内相对应的发光点/块燃亮或熄灭,使组 _呈现从中间向两侧按基准时钟频率连续移动间隔燃亮的光点/块显示形式;当组件Ss有减谏量倌输入到端口 CP时,时钟单元随其量倌大小输出相应上升的 时钟频率、两组随之加快移位速度、致两侧发iL^Z^Ii连续移动间隔燃亮的光点 /块相应加快移动速度;当组件Ss有加谏量倌输入到端口 CP时,时钟单元随其量倌大小输出相应上升的 时钟频率、两组移位IC随之加快移位速度,同时组件Sx有换向电平Hs输入到DO端口、经 开关K4接入控制端S2和非门Fh输入端,非门Fh输出端置控制端Sl为低电平,两侧趁位 IC转换移位方向为从Q4 — Q1、随之两侧^AZAM连续移动间隔燃亮的光点/块转换 为从两侧向中间移动并相应加快移动速度;当有左/右转向或左/右超车信号接入端口 L. z/R. ζ或L. c/R. c时,置端口 Dl为 低电平、使控制端Ks/Kh断开开关K1/K4、置数据t路/换向1路为不能状杰;转向/超车 侧端口 D2或D3输出高电平至其连接的控制端Kf或Kf ‘、使同侧开关K3或K2导通置该 侧I^M为使能状态,超车信号同时使超车侧D4或D5为低电平置该侧M^Jm为控制 状态,由于端口 DR保持高电平致转向或超车侧输出端Ql — Q4依次输出高电平至Q4,该Q4 的高电平使非门Fz或Fy输出低电平经K3或K2接入同侧复位端R置该侧移位IC复位、该 侧Q4输出低电平致非门Fz或Fy恢复输出高电平、该侧移位IC重新开始移位并重复上述 过程而非转向或超车侧复位支路仍为不能状态,Ql Q4依次输出高电平并持续输出高电 平两侧移位主路各晶体管桉本侧移位IC输出的实时电平分别依次控制同侧发光点/块组 内相对应的发光点/块燃亮或熄灭、据而实现转向信号致转向侧发光点/块组中的发光 点/块重复旱现从中间向转向侧依次燃亮后同时熄灭,超车信号致超车侧发光点/块组中 的发光点重复呈现从中间向超车侧依次呈蛇行燃亮后同时熄灭,非转向或超车侧发光点/ 块则保持全亮的显示形式;图中电子开关Kl K4所示为左超车显示形式的工作状态;当有刹车信号接入端口 Sce时,置端口 Dl为低电平、控制端Ks、Kh断开开关Kl、 K4使数据支路、换向支路为不能状态,置端口 D2、D3恢复/保持低电平、使两侧复位支路 为不能状态,置端口 D4、D5恢复/保持高电平、使两侧超车支路为非控制状态,由于端口 DR 保持高电平、两组移位IC输出端从Q1 — Q4依次输出高电平至Q4后持续输出高电平,两侧 移位主路桉本侧移位IC输出的实时电平依次控制两侧发光点块组燃亮、使组件Sg呈现同 时全亮并保持的显示形式。图11是用单片机或定制集成电路搭接的电路Sk构成的几种显 示形式的实施例流程图,其中A)小图为显示常态时,左/右超车、左/右转向、加/减速时 等七种显示形式的实施例流程图;其中B)小图为显示常态时,左/右超车、左/右转向时等 五种显示形式的实施例流程图;其中C)小图为显示常态时,加速、减速时等三种显示形式 的实施例流程图;其中D)小图为显示常态时,刹车、加速、减速时等四种显示形式的实施例 流程图。
1权利要求
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是电路Sk经接口Sj控制组件Sg来显示各种行车趋/状态,组件Ss输出的加/减速量值、组件Sx输出的换向电平(Hs)、左/右转向、超车及刹车信号依次经端口(CP)、(D0)、(L.z)、(R.z)、(L.c)、(R.c)及(Sce)接入电路Sk当有转向信号输入到(L.z)/(R.z)端口时、组件Sg转向侧发光点/块组重复呈现从中间向转向侧依次燃亮后全熄的显示形式;当有超车信号输入到(L.c)/(R.c)端口时、组件Sg超车侧发光点/块组重复呈现从中间向超车侧依次呈蛇行燃亮后全熄的显示形式;当有减速量值输入到(CP)端口时,安装于车辆后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块组呈现从中间向两侧连续移动、安装于车辆前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块组呈现从两侧向中间连续移动、且都随输入量值大小相应加快移动速度的、间隔然亮的光点/块显示形式;当有加速量值输入到(CP)端口、同时换向电平(Hs)输入到(D0)端口时、安装于车辆后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块组呈现从两侧向中间连续移动、安装于车辆前方的组件Sg两侧发光点/块组呈现从中间向两侧连续移动、且都随输入量值大小相应加快移动速度的、间隔燃亮的光点/块显示形式;当有刹车信号输入到(Sce)端口时、组件Sg两侧的发光点/块组呈现同时燃亮并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转置,其特征是电路Sk 是产生和切换各种行车状态灯光显示形式控制信号的总控制电路,其中由数字IC搭接的 电路Sk由时钟单元、移位控制单元、形式切换单元三个分电路构成,时钟单元是为移位控 制单元提供时钟信号的电路,移位控制单元为时序电路由移位IC、数据支路、复位支路、换 向支路四个分支电路构成,形式切换单元是识别切换转向、超车、剎车显示形式的逻辑电 路组件Sg是由光源器件构成的左右镜像设置的两组发光点/块组,其中“点”是指由光源 器件构成最基本的发光单元,由最基本发光单元按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块”,发光块内 的发光单元可被分别控制燃亮或熄灭,发光块可以是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接口 Si,是 为适配电路Sk与组件Sg的连接方式、组件Sg选用的光源器件类别、功率而搭接的电路,如 使用数字IC搭接的电路Sk时、还设置有左/右侧移位主路、左/右侧超车支路,和依据其 不同电路Sk而取舍的左/右侧全亮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是组 —是由力/电转换组件和/或车速信号构成,其中的力/电转换组件由具有特定电气关 联性的动部件(d)与静部件(j)、以及适配电路构成;当车速变化惯性力大于设定值时、动 部件(d)能被惯性力推动其沿平行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轨迹(g)前后移动/摆动,当车速变 化惯性力小于设定值或常态时,返回/停留在静止位置(0)处;在静止位置(0)处设置一个 /组静部件(j)、或在静止位置(0)处和/或前后两侧沿轨迹(g)设置一个和/或多个/组 静部件(j),当动部件(d)移动/摆动到相对静止位置(0)处静部件(j)不同位置时,或移 动/摆动到沿轨迹(g)设置的不同位置静部件(j)时,该静部件(j)和/或动部件(do输出 相应变化的电量值,该电量值可以是(Vb)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容量值或电感量值;其中 的车速信号是指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经适配电路转换为相应加/减速量值的(Vb) 电压信号组件Sx是由换向识别细件和/或换向识别电路构成,其中的换向识别组件与力 /电转换组件结构类同,只是在静止位置(0)处前/后各设置一个/组静部件(j Q)/(jH)、 或在静止位置(0)处前/后一侧设置一个/组静部件(jQ)或(jH);根据所选用的元器件 和结构设置的不同,动部件(d)可以单独另设、或兼用力/电转换组件的动部件(d),其静部件(jQ)/(jH)可以兼用力/电转换组件在静止位置(0)处前/后设置的静部件(j),当 动部件(d)移动/摆动到静部件(jH)/(jQ)位置时其输出换向电平(Hs)/减速电平(Qs), 或其移动/摆动到静止位置(0)处前/后设置的多个/组静部件(j)位置时,这些静部件 (j)输出的电平信号兼作为(Qs)/(Hs)电平信号;其中的换向识别电路,是从双向输出形式 组件Ss输出的(Vb)电压中剥离出换向电平(Hs)和减速电平(Qs)的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是使 用数字IC搭梓电路Sk时、夺动部分电路后构成另外JL种显示装置ffl去掉鉬件Ss、鉬件Sx 以及换向支路和与剎车端口 (See)相关电路后构成只显示转向、超车或和常态时显示形式 的装置②去掉形式切换单元、复位支路、超车支路、全亮支路及其相关电路和数据支路的 使能控制相关电路后、构成只显示常态时、加速、减速显示形式的装置;③去掉复^jm、超 车支路及相关电路、形式切换单元中与转向、超车端口 (L.z)、(R.z)、(L.C)、(R. c)相关电 路后构成只显示常态时、加速、减速、刹车显示形式的装置;④去掉与刹车端口(See)相关 电路后构成只显示常态时、转向、超车、加速、减速显示形式的装置;⑤将前文所述的显示变 谏及包含显示变谏的各种灯光显示装置中,去掉组件Sx、换向支路,将时钟单元(CP)端配 接双向输出形式的组^构成变速时光点/块移动速度对应于车速变化的显示形式装置, 即车速越快光点/块移动越快、车速越慢光点/块移动越慢的显示形式;⑥显示变速及包含 显示变速的各种灯光显示装置中、将其端口(DO)改为输入减速电平(Qs)即可实现减速时 发光点/块从两侧向中间连续移动的显示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是 电路Sk的另一种搭接方式是使用单片机或定制集成电路,将各种灯光显示装置中电路Sk的功能,编制程序写入单片机内或集成到定制集成电路内,单片机或定制集成电路 设置有相应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装置,其特 征是各种行车趋/状态的另一种灯光显示形式是电路Sk是设置有存储和读取表述各种 行车状态的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或三者选择组合的数据存储读取电路;使所述各显示形 式用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或三者的选择组合表述显示,或者用动态的光点/块配合文字 /字母/图形符号、或四者选择组合共同显示各行车趋/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行车状态的灯光显示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基本包含了各种行车状态的显示形式;其利用电路Sk经接口Sj控制组件Sg来显示各种行车状态,组件Sg设置有左右镜像排列的两组发光点/块,当有信号输入电路Sk时转向信号、转向侧那组发光点/块重复呈现从中间向转向侧依次燃亮后全熄形式,超车信号、超车侧那组发光点/块重复呈现从中间向超车侧依次呈蛇行燃亮后全熄形式,刹车信号、两组发光点/块呈现全亮并保持形式,变速信号、两组发光点/块呈现--加速量值从两侧向中间/减速量值从中间向两侧、且随变速幅度相应加速移动的间隔燃亮的光点/块形式,赋予各种行车状态更直接、更形象的显示形式。
文档编号B60Q1/50GK101920678SQ20101017848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1日
发明者窦宝善 申请人:窦宝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