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08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酒后驾车精浓度嗅探装置,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酒后驾车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国家和国民对酒后驾车危害的认识,已经是提 到了很高位置,公安部、交警部门也用尽一切手段杜绝酒后驾车。尽管国家花去大量的人力 物力,不惜动用刑法来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但酒后驾车的恶性事故还是不断发生,甚至越 演越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自动检测酒精浓度和报警、并能 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汽车启动的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信号采集模块、CPU、驱动模块、报警器和显示器,其中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 接CPU,CPU的输出端分别接驱动模块和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增设继电器J,驱动模块的输 出端接继电器J,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串接在报警器的电源电路中,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串 接在汽车发动机的电源电路中。所述的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多个酒精浓度传感器,分别 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不同位置,输出端接CPU。所述的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由电阻R2-3组成的分压 电路、运算放大器U和三极管T,其中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1接CPU的输出 端,运算放大器U的反相输入端经分压电路接电源VCC,输出端经电阻R4接三极管T的基 极,三极管T的发射极经继电器J接地,集电极经电阻R5接电源VCC。其工作原理为多个酒精浓度传感器安装在驾驶室内的不同位置,当驾驶员打开 车门进入车内,多个酒精浓度传感器即检测驾驶员的酒精浓度,并在显示器上显示测试结 果。若酒精浓度不超标,CPU无高电平信号输出,继电器J不动作,其串接在汽车发动机电 源电路中的常闭触点不断开,正常发动汽车行驶。若酒精浓度超标,CPU输出高电平信号, 运算放大器U输出高电平控制三极管T导通,继电器J动作,串接在报警器电源电路中的常 开触点闭合,报警器报警,同时串接在汽车发动机电源电路中的常闭触点断开,切断发动机 电源,汽车不能发动行驶,确保酒后无驾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多个酒精浓度传感器安装在驾驶室内的 不同位置,可以主动对驾驶员的酒精浓度进行检测,进而控制报警和汽车的发动行驶,变以 往的他人强行检测为自动检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有效杜绝了酒后驾车带来的 危害,结构简单,工作性能优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0010]图中1、酒精浓度传感器2、报警器3、显示器4、汽车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酒精浓度传感器1安装在驾驶室内的不同位置,输出 端接CPU,CPU接显示器3。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l接CPU的输出端,反相输 入端经电阻R2-3组成的分压电路接电源VCC,输出端经电阻R4接三极管T的基极,三极管 T的发射极经继电器J接地,集电极经电阻R5接电源VCC。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l-I串接 在报警器2的电源电路中,常闭触点J1-2串接在汽车发动机4的电源电路中。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模块、CPU、驱动模块、报警器(2)和显示器(3),其中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接CPU,CPU的输出端分别接驱动模块和显示器(3),其特征在于增设继电器J,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接继电器J,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串接在报警器(2)的电源电路中,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串接在汽车发动机(4)的电源电路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多 个酒精浓度传感器(1),分别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不同位置,输出端接CPU。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 由电阻R2-3组成的分压电路、运算放大器U和三极管T,其中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经 电阻Rl接CPU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的反相输入端经分压电路接电源VCC,输出端经电阻 R4接三极管T的基极,三极管T的发射极经继电器J接地,集电极经电阻R5接电源VCC。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酒后驾车嗅探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模块、CPU、驱动模块、报警器和显示器,其中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接CPU,CPU的输出端分别接驱动模块和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增设继电器J,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接继电器J,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串接在报警器的电源电路中,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串接在汽车发动机的电源电路中。本装置可以主动对驾驶员的酒精浓度进行检测,并能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报警和汽车的发动,行驶,变以往的他人强行检测为自动检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有效杜绝了酒后驾车带来的危害,结构简单,工作性能优良。
文档编号B60K28/06GK201633553SQ2010200155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9日
发明者沈亮, 沈广兴, 沈玉君, 沈颍 申请人:沈广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