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82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上车踏板,特别涉及一种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驾驶室由于离地位置较高,为方便驾乘人员上下车,一般设有两级或者三级上车踏板。固定的最下级踏板的设置一方面方便驾乘人员上下车,另一方面又减小了汽车的接近角,影响了汽车的通过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不仅能够为驾乘人员上下车提供方便,而且能提供汽车的通过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包括上连接板、踏板、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单元连接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一端,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动单元连接踏板的两端,上连接板、踏板、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构成一个框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单元包括第一转动轴、位于第一转动轴两端的第一转轴套I以及第一转轴套II和位于第一转轴套端部的第一挡圈,所述第一转轴套I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板前后两侧,第一转轴套II分别设置在前连接板以及后连接板上部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单元包括第二转动轴、位于第二转动轴两端的第二转轴套I以及第二转轴套II和位于第二转轴套端部的第二挡圈,所述第二转轴套I分别设置在踏板的前后两侧,第二转轴套II分别设置在前连接板以及后连接板下端部。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与前连接板之间的第一转动单元上设置有复位体。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体为双扭簧。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与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摆动限位体,且摆动限位体位于框体结构内侧。 进一步地,摆动限位体为圆管型材。进一步地,上连接板设置有两个安装挂钩。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采用非固定式结构,不仅能够为驾乘人员上下车提供方便,而且能提供汽车的通过性能;2、结构简单、元件数量少、单件加工制造方便,造型美观。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0018]图中1、上连接板,2、第一转轴套I,3、双扭簧,4、第一转动轴,5、第一转轴套11,6、 第一挡圈,7、前连接板,8、第二转轴套11,9、踏板,10、第二转轴套I,11、第二挡圈,12、第二转动轴,13、后连接板,14、摆动限位体,15、安装挂钩,16、第一转动单元,17、第二转动单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参考附图1、2,一种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包括上连接板1、踏板9、前连接板7 和后连接板13,所述上连接板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单元16连接前连接板7和后连接板13的一端,前连接板7和后连接板13另一端分别第二转动单元17连接踏板9的两端, 上连接板1、踏板9、前连接板7和后连接板13构成一个框体结构。所述第一转动单元16包括第一转动轴4、位于第一转动轴4两端的第一转轴套 I 2,以及第一转轴套II 5和位于第一转轴套I 2端部的第一挡圈6,所述第一转轴套I 2 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板1前后两侧,第一转轴套II 5分别设置在前连接板以及后连接板上部两侧。所述第二转动单元17均包括第二转动轴12、位于第二转动轴12两端的第二转轴套I 10以及第二转轴套II 8和位于第二转轴套I 10端部的第二挡圈11,所述第二转轴套 I 10分别设置在踏板4的前后两侧,第二转轴套II 8分别设置在前连接板以及后连接板下端部。所述上连接板1与前连接板7之间的第一转动单元16上设置有复位体,所述复位体为双扭簧3,扭力大、受力平衡。所述上连接板1与后连接板13之间设置有摆动限位体14,且摆动限位体14位于框体结构内侧,考虑都成本和控制方便,摆动限位体14为圆管型材,圆管型材可承受较大压力,变形小。上连接板1设置有两个安装挂钩15,这样工人安装上车柔性踏板时,可将上车柔性踏板预先悬挂在装配支架上,再进行螺栓螺母的装配,这样装配工作方便、省力。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上车柔性踏板装配之后,在双扭簧3和摆动限位体14的共同作用之下,使得上连接板1与后连接板13之间形成约96度的夹角,在这种情况下当驾乘人员上下车时,由于重力作用使后连接板13产生一种绕着转动单元旋转的趋势,在这种扭矩和摆动限位体14的限位作用之下,使得踏板更加稳定、可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碰到上车柔性踏板的前部或者下部,双扭簧3 就扭转一定角度,踏板9向上、向后进行摆动,顺利通过障碍物,并能避免踏板9被撞坏。同时,通过障碍踏板9后,在双扭簧3作用下又回到原位。使汽车的通过性能得以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连接板(1)、踏板(9)、前连接板(7)和后连接板(13),所述上连接板(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单元(16)连接前连接板(7) 和后连接板(13)的一端,前连接板(7)和后连接板(13)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动单元(17) 连接踏板(4)的两端,上连接板(1)、踏板(9)、前连接板(7)和后连接板(13)构成一个框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单元(16) 包括第一转动轴(4)、位于第一转动轴两端的第一转轴套I (2)、第一转轴套II (5)和位于第一转轴套I (2)端部的第一挡圈(6),所述第一转轴套I (2)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板(1)前后两侧,第一转轴套II (5)分别设置在前连接板(7)以及后连接板(13)上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17) 包括第二转动轴(12)、位于第二转动轴(12)两端的第二转轴套I (10)以及第二转轴套II(8)和位于第二转轴套I(10)端部的第二挡圈(11),所述第二转轴套I (10)分别设置在踏板(9)的前后两侧,第二转轴套II (8)分别设置在前连接板(7)以及后连接板(13)下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 与前连接板(7)之间的第一转动单元上设置有复位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体为双扭簧(3)。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 与后连接板(13)之间设置有摆动限位体(14),且摆动限位体(14)位于框体结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摆动限位体(14)为圆管型材。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1)设置有两个安装挂钩(15)。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上车柔性踏板,其包括上连接板、踏板、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单元连接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一端,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动单元连接踏板的两端,上连接板、踏板、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构成一个框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采用非固定式结构,不仅能够为驾乘人员上下车提供方便,而且能提供汽车的通过性能;2、结构简单、元件数量少、单件加工制造方便,造型美观。
文档编号B60R3/00GK201941675SQ20112002776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王志锋, 王晓伟, 王涛, 王秋生, 赵文星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