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431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后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在车辆的后门开口部的车辆用后门。
背景技术
如公知所示,货车型的车辆或SUV(运动型多用途车)类型的车辆,在车体后部具有后门。通常,这种后门具有将外面板或内板等凸缘接合而成的后门主体,在后门主体的车辆高度方向靠近上方的位置,形成窗户开口部。另外,在该窗户开口部处粘接固定作为后门窗的后门玻璃。在这里,已经公知一种为了提高车辆的外观性,在后门主体的外面板上安装树脂外装部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7660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为了提高车辆外观性,必须另外将外装部件安装在后门主体上,从而存在成本升高的问题。后门主体的外面板通常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但如果进行冲压加工以在外面板上形成保持车灯等的孔,则存在容易在外面板上产生变形的问题。另外,在洗车时等,因为人经由清洁布等与外面板接触,为了不损伤品质感,外面板需要一定程度的刚性。如上所述,需要提高外面板的刚性。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后门,其可以以低成本减少变形的产生,并提高刚性及外观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式中的车辆用门,其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在车辆的后门开口部处,其特征在于,具有后门主体,其开口有窗户开口部,并且在所述窗户开口部处设置后门窗;以及特征线,其在所述后门主体的外面板上,在与所述后门窗相比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区域,与所述外面板一体地形成,并沿所述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后门,可以以低成本减少变形的产生,并提高刚性及外观性。

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门的车辆的斜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车辆用后门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门的车辆的斜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车辆用后门的部分剖视图。
3[0014]如图1所示,车辆1是例如SUV(运动型多用途车)类型的车高较高的车辆。在车辆1中,在车体2的车辆1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部,从车辆1的前后方向Y上的前方开始, 分别设置前柱5、中柱6、后侧柱7、和后柱8。在前柱5和中柱6的前后方向Y之间,开口有前门开口部10,在该前门开口部10 处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前门12。具体地说,通过使前门12的前后方向Y的前端部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前柱5上, 使得前门12可自由开闭。另外,在前门12的车辆1的高度方向Z的上部,开口有前门窗开口部13,在该前门窗开口部13处设置前门窗14,其可以沿高度方向Z自由升降。在中柱6和后柱8的前后方向Y之间,开口有后门开口部15,在该后门开口部15 处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后门17。具体地说,通过将后门17前后方向Y的前端部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中柱6上,使后门17可自由开闭。另外,在后门17的高度方向Z的上部,开口有后门窗开口部18,在该后门窗开口部 18处设置后门窗19,其可以沿高度方向Z自由升降。在后侧柱7和后柱8的前后方向Y之间,设置后侧窗24。具体地说,在后侧柱7和后柱8的前后方向Y之间,在车体2的高度方向Z的上部开口有窗开口部22,在窗开口部 22经由未图示的树脂粘接剂等粘接固定后侧窗M。另外,在车体2两侧部的外面板,具体地说,构成两侧部的翼子板3、前门12、后门 17、后柱8的外面板上,沿前门窗14、后门窗19、后侧窗M的高度方向Z的下边缘,形成具有大致直线状的连续特征线50,其沿前后方向Y从车辆1的前后方向Y的前端直至后端。在车体2的前后方向Y的后部,在车辆宽度方向X的左右后柱8之间开口有后门开口部30,在该后门开口部30处可自由开闭地设置车辆用后门(以下简称为后门),其具有后门主体35和后门窗42。具体地说,后门31通过将后门主体35的高度方向Z的上端部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后门开口部30的高度方向Z的上边缘部,而使后门31自由开闭。另外,在后门主体35的高度方向Z的上部开口有窗开口部35k,在窗开口部35上经由树脂粘接剂43粘接固定后门窗42。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后门主体35主要由外面板36和内板37接合而成的封闭剖面构造构成,在该外面板36和内板37之间安装加强部38。另外,在这些面板36、37及加强部38的高度方向Z的靠近上部的区域,分别形成开口部36a、37a、38a,通过使该开口部36a、37a、38a的周部相互凸缘结合,在后门主体35上形成上述窗开口部35k。此外,闭塞窗开口部35k的后门窗42经由树脂粘接剂43粘接固定在外面板36的与窗开口部3 相对的开口边缘部附近的前后方向Y的后表面,在窗开口部3 处固定后门窗42。在这里,如图1、图2所示,在后门主体35的外面板36的外表面,在与后门窗42相比为高度方向Z的下方的区域,与外面板36 —体地形成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X的大致直线状的特征线阳。[0030]具体地说,特征线35相对于外面板36,沿后门窗42的高度方向Z的下边缘,与后门窗43相比向前后方向Y的后方突出,从车辆宽度方向X的左端至右端,通过冲压加工等一体地形成。另外,特征线55与在车体2的两侧部形成的上述特征线50,连续地形成。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通过在后门主体35的外面板36的外表面形成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X的大致直线状的特征线55,可以利用特征线55提高后门31的外观性。此外,特征线55因为与车辆1的两侧部的特征线50连续地形成,所以特征线产生整体感,进一步提高车辆1的外观性。另外,特征线55通过利用冲压加工与外面板36—体地形成,所以不需要为了在后门31处设置特征线而另外设置外装部件,从而可以以低成本地在后门31上设置特征线55。另外,通过在后门31上形成特征线55,后门主体35上的特征线55附近的刚性提高,所以在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后门主体35的外面板36时,即使进行冲压加工以在外面板36 上形成保持车灯等的孔,在冲压加工后也不易在外面板36上产生由孔的形成引起的变形, 所以可以高尺寸精度地形成外面板36。此外,因为后门主体35上的特征线55附近的刚性提高,所以在洗车时等,即使洗车刷直接与外面板36接触,也可以充分确保外面板36的特征线55附近的强度。另外,在车辆1行驶在恶劣的道路等上,后侧的轮胎卷起水或砂石等时,因为特征线55减少水或砂石等碰撞后门主体35时的振动,所以可以降低相对于后门主体35的水或
砂石等的碰撞声。此外,利用特征线55可以提高相对于后门31的空气流动。如上所述,可以提供一种车辆用后门,其可以以低成本减少变形的产生,并提高刚性及外观性。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用后门,其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在车辆的后门开口部处, 其特征在于,具有后门主体,其开口有窗户开口部,并且在所述窗户开口部处设置后门窗;以及特征线,其在所述后门主体的外面板上,在与所述后门窗相比的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区域,与所述外面板一体地形成,并沿所述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线形成为,与所述后门窗相比,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方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后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侧部的外面板上,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形成特征线, 在所述后门主体的所述外面板上形成的所述特征线,与在所述两侧面的所述外面板上形成的所述特征线连续地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后门,其可以以低成本减少变形的产生,并提高刚性及外观性。其特征在于,具有后门主体(35),其开口有窗户开口部(35k),并且在窗户开口部(35k)上设置后门窗(42);以及特征线(55),其在后门主体(35)的外面板上,在与后门窗(42)相比的高度方向Z的下方区域,与外面板一体地形成,并沿车辆宽度方向X。
文档编号B60J1/18GK202046183SQ20112008991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吹野优, 日野悦充, 铃木隆, 长屋广树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