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1642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残疾人公交车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我国各个城市都在蓬勃发展中,争做现代文明的大都市,而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枢纽。据调查,中国的老龄人口和残疾人口已达到很大比例,中国有一亿以上的残疾人, 占世界残疾人总数的五分之一,还有2. 5亿的残疾人家属,他们对无障碍产品有很强烈的期待。公交系统作为公共出行设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无障碍设计是其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权,也被越来越看重。发展残疾人无障碍公交车不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无障碍交通是无障碍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残疾人口的存在和人口老年化的趋势使无障碍交通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无障碍公交系统在国外比较成熟,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都没有无障碍设施,只有在一些举办国际上影响力很大的盛会的城市,才会有,比如北京、广州等,这对于我国庞大的残疾人群来讲简直是杯水车薪,投资力度严重不够。但是,现有的无障碍公共汽车为坐轮椅者最常提供的无障碍设施是升降机或斜道。这种结构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有的汽车底盘较低,不易推广,有些导板会与站台边缘发生卡住的现象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该装置更加方便残疾人上下公交车。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踏板、第二连接板、公交车地板、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踏板之间通过导轨滑轮连接,所述踏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公交车地板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上。前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 第二连接板与公交车地板之间通过销钉活动连接。前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动力装置、第二连接板和第一动力装置之间分别通过球头销连接。前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液压动力装置。前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了导板会卡在站台边缘的问题,而且可以把第一连接板直接放在站台上, 这样更利于残疾人的上下车。2、在导板的回收阶段,是两个动力装置共同作用,节省了时间,有利于公路客(车) 流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缓解道路的负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水平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第二连接板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到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回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连接板,2、踏板,3、第二连接板,4、公交车地板,5、第一动力装置,6、
第二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水平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第二连接板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到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回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踏板2、第二连接板3、公交车地板4、第一动力装置5和第二动力装置6等,所述第一动力装置5和动力装置6分别固定在公交车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动力装置6活动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球头销或者其他形式。第一连接板1与踏板2通过导轨滑轮连接,第一连接板1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踏板2上与第二连接板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3的另一端与公交车地板4之间活动连接,踏板2上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第二连接板3的另一端与公交车地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销钉或其他形式连接。第二动力装置6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板3上。将本实用新型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安装在车门处,其工作过程是图1所示为正常状态下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的示意图,当有残疾人上车时,司机按动相关按钮,使第一动力装置5和第二动力装置6进行工作。如图2中所示,第二动力装置6工作,推动第一连接板1水平移动,此时第一动力装置5先不工作,此设计考虑到有时候由于公交车停靠位置离站台较近,用一般导向机构会发生导板卡在站台边缘的情况, 故优化设计,使得第一连接板1 (即导板)水平运动,这样只要第一连接板1初始高度大于站台高度,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此时由于第二动力装置6对第一连接板1的力的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板1外移,带动踏板2和第二连接板3拉长,如图3所示。由于踏板2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第二连接板3与公交车地板之间采用的活动连接,所以在第一连接板1的力的作用下,会对第二连接板3与公交车地板4之间的销钉A、踏板2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的销钉 B处有一个力矩,从而会使踏板2、第二连接板3分别绕销钉发生旋转。这个时候,第一动力装置5依然没有工作,但由于与第二连接板3连接,无偶一会受到第二连接板3的拉力,使其变长。当第一连接板1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由于失去了导轨的支撑作用,第一连接板1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运动,其自由端会触地,最后是第一连接板1形成一个坡度。此时,由于第二动力装置6继续给第一连接板1 一个力的作用,其最终的形态必然是踏板2、第二连接板3形成一条直线。一旦第一连接板1、踏板2、第二连接板3形成一个坡度,第一动力装置5开始工作,给第二连接板3 —个支撑力,但其作用并非使第二连接板3向上运动,而是支撑第二连接板3,使整个坡面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以保证残疾车的正常上下,如图4所示。图中的导轨滑轮等由于画图需要,表现较大,故造成形成的坡面较为不平整,不过在实际的装置中病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图5所示为第一连接板1的回收过程,此过程中,第一动力装置5和第二动力装置6共同向后工作,从而大大的缩短了第一连接板1的回收时间,对于高峰期公路的汽车流动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踏板、第二连接板、 公交车地板、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踏板之间通过导轨滑轮连接,所述踏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公交车地板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第二连接板与公交车地板之间通过销钉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动力装置、第二连接板和第一动力装置之间分别通过球头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液压动力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通行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踏板、第二连接板、公交车地板、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踏板之间通过导轨滑轮连接,所述踏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公交车地板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第一连接板会卡在站台边缘的问题,而且可以把连接板直接放在站台上,这样更利于残疾人的上下车同时在导板的回收阶段,是两个动力装置共同作用,节省了时间,有利于公路客流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缓解道路的负荷。
文档编号B60R3/02GK202294533SQ20112038130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0日
发明者李 权, 杨鲲, 王腾, 薛金林, 赵静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