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989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四驱两栖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栖汽车车轮通常是采用二驱驱动,电控操作,由此导致其驱动时速度较低,油耗高,通过能力低,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能力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车厢,车厢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水密封车门,车厢的前侧面的上部设有水密封玻璃窗,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发动机,发动机的驱动轴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传动相连,变速箱安装在位于发动机后侧的车架上,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与分动箱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分动箱安装在车架的中部,分动箱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左前动力输出轴、右前动力输出轴、左后动力输出轴、右后动力输出轴和中后动力输出轴,左前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分动箱的箱体, 右前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左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右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的中部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与水上传动轴的前端相连,水上传动轴沿前后水平水方向设置,水上传动轴的后端与喷水推进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喷水推进器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车架上的左前部、右前部、 左后部、右后部处分别设有一个减速器,每个减速器分别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动力输入轴, 位于左前部、右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的水平方向向后伸出,位于左后部、 右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的水平方向向前伸出,位于所述车架左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后传动轴与左后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位于车架右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后传动轴与右后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位于车架左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前传动轴与左前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位于车架右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前传动轴与右前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四个所述减速器的壳体分别以自己的动力输入轴的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每个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分别沿左右方向向外伸出,每个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的外端的端面处分别设有插装孔,每个插装孔分别与一个可伸缩驱动轴的里端轴段采用花键配合能滑动地插装相连,每个可伸缩驱动轴的外端分别与一个球笼安装相连,四个球笼对应安装在左前车轮、左后车轮、右前车轮、右后车轮的中心部位;所述车架中部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驱动装置,二个驱动装置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每个驱动装置的前后二端分别具有驱动轴,位于车架左侧的驱动装置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左侧的驱动装置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位于车架右侧的驱动装置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有侧的驱动装置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左前扭矩传递杆、左后扭矩传递杆、右前扭矩传递杆和右后扭矩传递杆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前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前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左前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左前上支撑架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前上支撑架的外端与左前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左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前横下臂,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前转销轴与左前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前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前卡板,每个左前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左前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前卡轴槽,当左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前转销轴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前卡板上的左前卡轴槽中,所述左前横下臂的外端与所述左前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前转向节安装在左前车轮的中部;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后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后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左后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左后上支撑架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后上支撑架的外端与左后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左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后横下臂,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后转销轴与左后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后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后卡板,每个左后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左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后卡轴槽,当左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后转销轴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后卡板上的左后卡轴槽中,所述左后横下臂的外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左后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后转向节安装在左后车轮的中部;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前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前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右前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右前上支撑架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前上支撑架的外端与右前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右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前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右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右前横下臂,二个右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前转销轴与右前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前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右前卡板,每个右前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右前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前卡轴槽,当右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前提升小臂下端的右前转销轴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前卡板上的右前卡轴槽中,所述右前横下臂的外端与所述右前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前转向节安装在右前车轮的中部;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后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后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右后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右后上支撑架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后上支撑架的外端与右后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右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右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右后横下臂,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后转销轴与右后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后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右后卡板,每个右后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右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后卡轴槽,当右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右后转销轴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后卡板上的右后卡轴槽中,所述右后横下臂的外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右后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后转向节安装在右后车轮的中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其中每个所述壳体的动力输入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前支撑套,前支撑套与所在减速器上的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每个前支撑套分别通过滚动轴承座或滑动轴承座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其中每个所述壳体上与动力输入端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轴,支撑轴与所在减速器上的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轴分别通过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座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其中所述左前横下臂的外端与左前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左前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前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左前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 左前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左后横下臂的外端与左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左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左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左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 所述右前横下臂的外端与右前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前减震器的上端与右前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前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前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右后横下臂的外端与右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右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其中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前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后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前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后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在使用时,设置在车架前部的发动机的驱动轴可拖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转动,从而使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转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则带动分动箱的动力输入轴转动,分动箱的左前动力输出轴、右前动力输出轴、左后动力输出轴、右后动力输出轴或者中后动力输出轴也会被带着转动,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行驶时,通过分动箱的控制装置让左前动力输出轴、右前动力输出轴、左后动力输出轴和右后动力输出轴脱离受驱动状态,让分动箱的中后动力输出轴拖动水上传动轴转动,通过水上传动轴驱动喷水推进器工作,从而可让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在水中运动;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陆地上行驶时,可通过分动箱的控制装置让左前动力输出轴、右前动力输出轴、左后动力输出轴和右后动力输出轴转动,让分动箱的中后动力输出轴脱离受驱动状态,位于车架左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后传动轴被左后动力输出轴带动转动,位于车架右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后传动轴被右后动力输出轴带动转动,位于车架左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前传动轴倍左前动力输出轴带动转动,位于车架右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前传动轴被右前动力输出轴带动转动,于是,车架上的左前部、右前部、左后部、右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也会转动,并分别驱动一个可伸缩驱动轴转动,每个可伸缩驱动轴的则分别通过一个球笼带动一个车轮转动,从而可让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在陆地上运动;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在水中运动时,可通过车轮收放装置让每个车轮的底端以球笼为转动中心向外、向上摆动,从而让每个车轮不与水面接触,以减少四驱两栖汽车在水中行驶时的阻力,在每个车轮摆动的过程中,每个可伸缩驱动轴整体会做向上、向外的运动,此时每个可伸缩驱动轴的里端会从每个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的外端端面上的插装孔中向外滑动一段距离,但在每个车轮摆动到位后,每个可伸缩驱动轴的里端依然还要插在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的外端端面上的插装孔中,在每个可伸缩驱动轴整体做向上、向外运动的过程中,四个减速器的壳体会分别以自己的动力输入轴的轴线为中心,在每个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的作用下随之发生摆动。因此,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具有通过能力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水陆四驱两栖车作进一步说明。


图I为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轮处于收起状态下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右后车轮处于放下状态下的放大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水陆两栖四驱车车轮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右前车轮部分去掉车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包括车架I,车架I上设有车厢 (图中未画出),车厢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水密封车门(图中未画出),车厢的前侧面的上部设有水密封玻璃窗,车架I的前部设有发动机2,发动机2的驱动轴与变速箱 3的动力输入轴传动相连,变速箱3安装在位于发动机2后侧的车架I上,变速箱3的动力输出轴与分动箱4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分动箱4安装在车架I的中部,分动箱4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左前动力输出轴5、右前动力输出轴6、左后动力输出轴7、右后动力输出轴8和中后动力输出轴9,左前动力输出轴5由分动箱4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右前动力输出轴6由分动箱4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左后动力输出轴7由分动箱4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右后动力输出轴8由分动箱4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9由分动箱4的中部向后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9与水上传动轴10的前端相连,水上传动轴10沿前后水平水方向设置,水上传动轴10的后端与喷水推进器11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喷水推进器11安装在车架I的后部,车架I上的左前部、右前部、左后部、右后部处分别设有一个减速器22,每个减速器22 分别包括一个壳体23和一个动力输入轴,位于左前部、右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I的水平方向向后伸出,位于左后部、右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I的水平方向向前伸出,位于车架I左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后传动轴12与左后动力输出轴7传动相连,位于车架I右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后传动轴13与右后动力输出轴8传动相连,位于车架I左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前传动轴14与左前动力输出轴5 传动相连,位于车架I右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前传动轴 15与右前动力输出轴6传动相连,四个减速器22的壳体23分别以自己的动力输入轴的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安装在车架I上,每个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20分别沿左右方向向外伸出,每个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20的外端的端面处分别设有插装孔,每个插装孔分别与一个可伸缩驱动轴18的里端轴段采用花键配合能滑动地插装相连,每个可伸缩驱动轴18 的外端分别与一个球笼17安装相连,四个球笼17对应安装在左前车轮24、左后车轮16、右前车轮25、右后车轮26的中心部位;如图3所示,上述每个壳体23的动力输入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前支撑套19,前支撑套19与所在减速器22上的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每个前支撑套19的外侧壁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在一个摆动导向套(图中未画出)中,每个摆动导向套分别与车架I固定相连; 每个壳体23上与动力输入端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轴21,支撑轴21与所在减速器22上的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每个支撑轴10分别通过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座(图中未画出)安装在车架I上。如图4所示,在车架I中部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27,二个驱动装置27 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每个驱动装置27的前后二端分别具有驱动轴,位于车架I左侧的驱动装置27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I左侧的驱动装置27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前端相连,位于车架I右侧的驱动装置27 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I有侧的驱动装置27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前端相连,左前扭矩传递杆28、左后扭矩传递杆29、右前扭矩传递杆30和右后扭矩传递杆31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车架I上;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前提升肘(图中未画出)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前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杆段分别与左前上支撑架33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前上支撑架33的外端与左前转向节(图中未画出)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前提升小臂(图中未画出)的上端采用左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前横下臂34,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前转销轴35与左前横下臂34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前转销轴35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前卡板(图中未画出),每个左前卡板分别固定在车架I上,每个左前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前卡轴槽,当左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前转销轴35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前卡板上的左前卡轴槽中,左前横下臂34的外端与左前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前转向节安装在左前车轮24的中部;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后提升肘(图中未画出)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后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杆段分别与左后上支撑架43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后上支撑架43的外端与左后转向节(图中未画出)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左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后提升小臂(图中未画出)的上端采用左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后横下臂44,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后转销轴45与左后横下臂44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后转销轴45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后卡板(图中未画出),每个左后卡板分别固定在车架I上,每个左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后卡轴槽,当左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后转销轴45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后卡板上的左后卡轴槽中,左后横下臂44的外端通过销轴与左后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后转向节安装在左后车轮16的中部;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前提升肘31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前提升肘31外侧或内侧的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杆段分别与右前上支撑架48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前上支撑架48的外端与右前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右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前提升小臂52的上端采用右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前提升小臂52的下端处设有右前横下臂49,二个右前提升小臂52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前转销轴 40与右前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前转销轴40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右前卡板30,每个右前卡板30分别固定在车架I上,每个右前卡板30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前卡轴槽,当右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前提升小臂52下端的右前转销轴40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前卡板30上的右前卡轴槽中,右前横下臂49的外端与右前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前转向节安装在右前车轮25的中部;如图4所示,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后提升肘(图中未画出)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后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右后扭矩传递杆 31的杆段分别与右后上支撑架37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后上支撑架37的外端与右后转向节(图中未画出)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右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后提升小臂(图中未画出)的上端采用右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右后横下臂38,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后转销轴39与右后横下臂38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后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右后卡板(图中未画出),每个右后卡板分别固定在车架I上,每个右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后卡轴槽,当右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右后转销轴39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后卡板上的右后卡轴槽中,右后横下臂38的外端通过销轴与右后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后转向节安装在右后车轮26的中部。
上述左前横下臂34的外端与左前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左前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前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左前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左前减震器臂的里端与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外侧壁固定相连;左后横下臂44的外端与左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 左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左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左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外侧壁固定相连;如图I、图2和图3所示,右前横下臂49的外端与右前减震器50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前减震器50的上端与右前减震器臂51 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前减震器臂51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前减震器臂51的里端与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外侧壁固定相连;右后横下臂38的外端与右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右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外侧壁固定相连。上述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前滑动轴承座32 与车架I安装相连,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后滑动轴承座42与车架I安装相连,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前滑动轴承座47与车架I安装相连,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后滑动轴承座36与车架I安装相连。上述每个左前转销轴35、每个左后转销轴45、每个右前转销轴40和每个右后转销轴39的中部分别套装有采用橡胶制成的用于缓冲减震的减震衬套。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在使用时,设置在车架I前部的发动机2的驱动轴可拖动变速箱3的动力输入轴转动,从而使变速箱3的动力输出轴转动,变速箱3的动力输出轴则带动分动箱4的动力输入轴转动,分动箱4的左前动力输出轴5、右前动力输出轴6、左后动力输出轴7、右后动力输出轴8或者中后动力输出轴9也会被带着转动,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行驶时,通过分动箱4的控制装置让左前动力输出轴5、右前动力输出轴6、左后动力输出轴7和右后动力输出轴8脱离受驱动状态,让分动箱4的中后动力输出轴9拖动水上传动轴10转动,通过水上传动轴10驱动喷水推进器 11工作,从而可让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在水中运动。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陆地上行驶时,可通过分动箱4的控制装置让左前动力输出轴5、右前动力输出轴6、左后动力输出轴7和右后动力输出轴8转动,让分动箱4的中后动力输出轴9脱离受驱动状态,位于车架I左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后传动轴12被左后动力输出轴7带动转动, 位于车架I右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后传动轴13被右后动力输出轴8带动转动,位于车架I左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前传动轴14倍左前动力输出轴5带动转动,位于车架I右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前传动轴15被右前动力输出轴6带动转动,于是,车架I上的左前部、右前部、左后部、右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20也会转动,并分别驱动一个可伸缩驱动轴18转动,每个可伸缩驱动轴18的则分别通过一个球笼17带动一个车轮16 转动,从而可让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在陆地上运动。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的四驱两栖汽车在水中运动时,可通过车轮收放装置让每个车轮16的底端以球笼17为转动中心向外、向上摆动,从而让每个车轮16不与水面接触,以减少四驱两栖汽车在水中行驶时的阻力,在每个车轮16摆动的过程中,每个可伸缩驱动轴18整体会做向上、向外的运动,此时每个可伸缩驱动轴18的里端会从每个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20的外端端面上的插装孔中向外滑动一段距离,但在每个车轮16摆动到位后,每个可伸缩驱动轴18的里端依然还要插在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20的外端端面上的插装孔中,在每个可伸缩驱动轴18整体做向上、向外运动的过程中,四个减速器22 的壳体23会分别以自己的动力输入轴的轴线为中心,在每个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的作用下随之发生摆动,从而可保证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始终保持传动相连状态。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两栖四驱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车需要在水中运动时,可让设置在车架I中部左侧的驱动装置27前后二端的驱动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左前扭矩传递杆28和左后扭矩传递杆2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让设置在车架I中部右侧的驱动装置 27前后二端的驱动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右前扭矩传递杆30和右后扭矩传递杆31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左前扭矩传递杆28就会让二个左前提升肘的下端朝着车架I的外侧向上转动,二个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则会向上、向外拉动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上端,让二个左前提升小臂向上、向外运动,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则会带着二个左前转销轴35脱离对应的左前卡板上的左前卡轴槽,随着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一起向上、向外运动,同时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会向上、向外推动左前横下臂34的里端,让左前横下臂34随着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一起向上、向外运动,左前横下臂34的外端则会通过左前转向节向上、向外推动左前车轮24,让左前车轮24的下部向上、向外运动,并被提升起来,在左前车轮24被提升起来的过程中,左前上支撑架33的外端会随着左前转向节的上部一起运动,左前上支撑架33的里端则相对于左前扭矩传递杆28产生一定的滑动,左前上支撑架33的里端并没有与左前扭矩传递杆28固定相连。同样地,左后扭矩传递杆29、右前扭矩传递杆30和右后扭矩传递杆31也会同时按照上述动作过程对应地将左后车轮16、右前车轮25和右后车轮26提升起来,从而将左前车轮24、左后车轮16、右前车轮25和右后车轮26全部提升离开水面,以降低使用本发明的水陆两栖四驱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车在水中行走的阻力。当使用本发明的水陆两栖四驱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车需要回到陆地上行驶时, 可让设置在车架I中部左侧的驱动装置27前后二端的驱动轴沿逆时针方向向回转动,带动左前扭矩传递杆28和左后扭矩传递杆2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让设置在车架I中部右侧的驱动装置27前后二端的驱动轴沿顺时针方向向回转动,带动右前扭矩传递杆30和右后扭矩传递杆31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左前扭矩传递杆28就会让二个左前提升肘的下端朝着车架I的外侧向下转动,二个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则会向下、向里拉动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上端,让二个左前提升小臂向下、向里运动,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则会带着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一起向下、向里运动,二个左前转销轴35重新插入对应的左前卡板上的左前卡轴槽,同时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会向下、向里拉动左前横下臂34的里端,让左前横下臂 34随着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一起向下、向里运动,左前横下臂34的外端则会通过左前转向节向下、向里拉动左前车轮24,让左前车轮24的下部向下、向里运动,并被放下来,在左前车轮24被放下来的过程中,左前上支撑架33的外端会随着左前转向节的上部一起运动。同样地,左后扭矩传递杆29、右前扭矩传递杆30和右后扭矩传递杆31也会同时按照上述动作过程对应地将左后车轮16、右前车轮25和右后车轮26放下来,从而将左前车轮24、左后车轮16、右前车轮25和右后车轮26全部放下来,从而可让使用本发明的水陆两栖四驱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车在陆地上运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水陆四驱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车架(I)上设有车厢,车厢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水密封车门,车厢的前侧面的上部设有水密封玻璃窗,所述车架(I) 的前部设有发动机(2),发动机(2)的驱动轴与变速箱(3)的动力输入轴传动相连,变速箱(3)安装在位于发动机(2)后侧的车架(I)上,变速箱(3)的动力输出轴与分动箱(4)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分动箱(4)安装在车架(I)的中部,分动箱(4)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左前动力输出轴(5)、右前动力输出轴¢)、左后动力输出轴(7)、右后动力输出轴(8)和中后动力输出轴(9),左前动力输出轴(5)由分动箱(4)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 右前动力输出轴出)由分动箱(4)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左后动力输出轴(7)由分动箱(4)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右后动力输出轴(8)由分动箱 ⑷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分动箱⑷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9)由分动箱⑷的中部向后伸出分动箱(4)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9)与水上传动轴(10)的前端相连,水上传动轴 (10)沿前后水平水方向设置,水上传动轴(10)的后端与喷水推进器(11)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喷水推进器(11)安装在所述车架(I)的后部,所述车架(I)上的左前部、右前部、 左后部、右后部处分别设有一个减速器(22),每个减速器(22)分别包括一个壳体(23)和一个动力输入轴,位于左前部、右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I)的水平方向向后伸出,位于左后部、右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I)的水平方向向前伸出,位于所述车架(I)左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后传动轴(12)与左后动力输出轴(7)传动相连,位于车架(I)右后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后传动轴(13)与右后动力输出轴(8)传动相连,位于车架(I)左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前传动轴(14)与左前动力输出轴(5)传动相连,位于车架(I)右前部的减速器(2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前传动轴(15)与右前动力输出轴(6)传动相连,四个所述减速器(22)的壳体 (23)分别以自己的动力输入轴的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I)上,每个所述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20)分别沿左右方向向外伸出,每个所述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20)的外端的端面处分别设有插装孔,每个插装孔分别与一个可伸缩驱动轴(18)的里端轴段采用花键配合能滑动地插装相连,每个可伸缩驱动轴(18)的外端分别与一个球笼 (17)安装相连,四个球笼(17)对应安装在左前车轮(24)、左后车轮(16)、右前车轮(25)、 右后车轮(26)的中心部位;所述车架(I)中部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驱动装置(27),二个驱动装置(27)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每个驱动装置(27)的前后二端分别具有驱动轴,位于车架(I)左侧的驱动装置(27)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I)左侧的驱动装置(27)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前端相连,位于车架(I)右侧的驱动装置(27)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I)有侧的驱动装置(27)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前端相连,左前扭矩传递杆(28)、 左后扭矩传递杆(29)、右前扭矩传递杆(30)和右后扭矩传递杆(31)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I)上;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前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前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杆段分别与左前上支撑架(33)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前上支撑架(33)的外端与左前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左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前横下臂(34),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前转销轴(35)与左前横下臂 (34)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前转销轴(35)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前卡板,每个左前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I)上,每个左前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前卡轴槽,当左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前转销轴(35)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前卡板上的左前卡轴槽中,所述左前横下臂(34)的外端与所述左前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前转向节安装在左前车轮(24)的中部;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后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后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杆段分别与左后上支撑架(43)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后上支撑架(43)的外端与左后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左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后横下臂(44),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后转销轴(45)与左后横下臂 (44)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后转销轴(45)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后卡板,每个左后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I)上,每个左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后卡轴槽,当左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后转销轴(45)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后卡板上的左后卡轴槽中,所述左后横下臂(44)的外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左后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 左后转向节安装在左后车轮(16)的中部;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前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前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杆段分别与右前上支撑架(48)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前上支撑架(48)的外端与右前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右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前提升小臂(52)的上端采用右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前提升小臂(52)的下端处设有右前横下臂(49),二个右前提升小臂(52)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前转销轴(40) 与右前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前转销轴(40)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右前卡板(30),每个右前卡板(30)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I) 上,每个右前卡板(30)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前卡轴槽,当右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前提升小臂 (52)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前提升小臂(52)下端的右前转销轴(40)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前卡板(30)上的右前卡轴槽中,所述右前横下臂(49)的外端与所述右前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前转向节安装在右前车轮(25)的中部;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后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后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杆段分别与右后上支撑架(37)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后上支撑架(37)的外端与右后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右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右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右后横下臂(38),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后转销轴(39)与右后横下臂(38)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后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右后卡板,每个右后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I)上,每个右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后卡轴槽,当右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右后转销轴(39)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后卡板上的右后卡轴槽中,所述右后横下臂(38)的外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右后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后转向节安装在右后车轮(26)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壳体(23)的动力输入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前支撑套(19),前支撑套(19)与所在减速器(22)上的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每个前支撑套(19)分别通过滚动轴承座或滑动轴承座安装在所述车架(I)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壳体(23)上与动力输入端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轴(21),支撑轴(21)与所在减速器(22)上的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轴(10)分别通过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座安装在所述车架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四驱车车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横下臂(34)的外端与左前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左前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前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左前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左前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 (28)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左后横下臂(44)的外端与左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左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左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左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右前横下臂(49)的外端与右前减震器(50)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前减震器(50)的上端与右前减震器臂(51)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前减震器臂(51)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前减震器臂(51)的里端与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右后横下臂(38)的外端与右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右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外侧壁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栖四驱车车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28)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前滑动轴承座(32)与所述车架(I)安装相连,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29)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后滑动轴承座 (42)与所述车架(I)安装相连,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30)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前滑动轴承座(47)与所述车架(I)安装相连,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31)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后滑动轴承座(36)与所述车架(I)安装相连。
全文摘要
水陆四驱两栖车,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的驱动轴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与分动箱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分动箱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左前动力输出轴、右前动力输出轴、左后动力输出轴、右后动力输出轴和中后动力输出轴,左前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右前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左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右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的中部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能力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
文档编号B60K17/34GK102582384SQ20121005553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于魁龙, 张磊, 李军, 李晓明, 李炯, 杨静波, 贾小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