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312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由坐在座椅上的乘员固定的安全带和用于卷绕该安全带的卷收 器的多用途车。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昭61-2464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现有多用途车的示例。在该多用途车中, 安全带的端部通过安装装置与车身的侧梁、横梁、和其他构件连接。因此,安装装置很有可 能会对进出多用途车的乘员(即,乘客)造成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定位安装装置以使其 不会对进出多用途车的乘员造成干扰。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用途车,包括车身;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座椅;配置为由坐在所述座 椅上的乘员固定的安全带;用于卷绕所述安全带的卷收器;及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卷收器 安装装置。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包括卷收器支架,和相对于所述卷收器支架设置在外侧以 从外侧覆盖所述卷收器支架的盖,且所述卷收器安装至所述卷收器支架的内表面上。
在该配置中,由于卷收器安装至卷收器支架的内表面上,且卷收器支架由盖从外 侧覆盖,因此卷收器支架和卷收器不会对进出多用途车的乘员(乘客)造成干扰。此外,当多 用途车在树林等中行驶时,树木、树枝或其他外部物体不太可能会与卷收器支架和卷收器 接触。
根据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考附图,本发明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晰。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多用途车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安全带、卷收器和卷收器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车身的结构的右视图。
图4是示出抓杆和卷收器安装装置安装于车身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用于左前座椅的卷收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左右方向上的车身和卷收器安装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叙述的方向参考自乘骑该多用途车的驾 驶员的观看的方向,且左右方向与多用途车的车宽方向一致。假定该多用途车在与水平面 大致平行的路面上处于停止的状态。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多用途车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安全带16、 卷收器18和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部分安全带16。
参见图1,多用途车10包括车身12,安装于车身12上的四个座椅S1-S4,配置为由 坐在各后座椅S3和S4上的乘员抓持的抓杆14。在本实施形态中,前座椅SI和S2在左右 方向上并排地配置,且后座椅S3和S4分别在前座椅SI和S2后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配置。 前侧的左座椅SI是驾驶员座椅。参见图2,多用途车10包括由坐在各前座椅SI和S2 (图 O上的乘员固定,即紧固以允许将乘员保持在座椅SI和S2中的安全带16,用于卷绕安全 带16的卷收器18,以及安装于车身12上的卷收器安装装置20。
图3是示出车身12的结构的右视图。图4是示出抓杆14和卷收器安装装置20 安装于车身12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车身12包括主框架22和舱室框架(cabin frame,ROPS)24。主框架 22配置为支持发动机(未图示),四个座椅S1-S4,前门23,后门25等。参见图3,主框架22 包括面对路面或地面的底梁(未图示),从底梁(未图示)的左右侧部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的 侧管元件26,从各侧管元件26的前端部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一下柱管元件28a,从各侧管元 件26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二下柱管元件28b,以及从各侧管元件26的后端 部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三下柱管元件28c。连接构件30a分别设置在下柱管元件28a-28c的 上端部上,且分别与舱室框架(ROPS) 24的连接构件30b连接。
如图1所示,舱室框架(R0PS)24包括分别与主框架22的侧管元件26相对的左右 一对侧管元件32,以及用于连接各侧管元件32的多个连接管元件34。参见图3,舱室框架 (R0PS)24进一步包括从各侧管元件32的前端部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上柱管元件36a,从各 侧管元件3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二上柱管元件36b,以及从各侧管元件32 的后端部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三上柱管元件36c。各第二上柱管元件36b具有以预定角度弯 曲的弯曲部37。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比弯曲部37高的部分向与各座椅SI和S2 (图1) 的靠背42倾斜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倾斜。连接构件30b分别设置在上柱管元件36a-36c 的下端部上。主框架22的连接构件30a通过螺栓和螺母(未图示)与舱室框架(ROPS)24的 连接构件30b连接。
参见图1,各座椅S1-S4包括用于支持乘员的臀部的座部40,用于支持乘员的背部 的靠背42,以及用于支持座部40和靠背42的座椅框架44。参见图3,座椅框架44包括用 于支持座部40的第一支持构件44a,用于支持靠背42的第二支持构件44b,以及用于以预 定角度连接第一支持构件44a和第二支持构件44b的连接机构44c。各后座椅S3和S4(图 O上设有卷收器安装机构46,通过该卷收器安装机构46,卷收器18 (图2)安装于座椅框 架44的连接机构44c上。
如图3所示,在座椅S1-S4 (图1)安装于车身12上的状态中,车身12中的第二 下柱管元件28b和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相对于各前座椅SI和S2 (图1)配置在车宽方向 侧方,而车身12中的第三下柱管元件28c和第三上柱管元件36c相对于各后座椅S3和S4 (图1)配置在车宽方向侧方。
参见图4,抓杆14包括由坐在后座椅S3和S4 (图1)上的各乘员抓持的抓持构件 50,和设置于抓持构件50的两端部上以将抓持构件50安装于舱室框架(R0PS)24上的两个 安装构件52。抓持构件50是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杆状构件。抓持构件50的左右端部以 大致90度向前弯曲。安装构件52是配置为分别与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表面接触的大致 板状构件或大致棒状构件。安装构件52分别具有插通有螺栓(未图示)的孔(未图示)。插通于孔中的螺栓拧入到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螺纹孔(未图示)中,从而允许抓杆14安装于 舱室框架(ROPS) 24上。
参见图3,抓杆14位于座部40的上方。当各后座椅S3和S4 (图1)的座部40的 表面40a (支持乘员的臀部的表面)的最高点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而抓杆14的抓持构件 50的最低点的高度为第二高度H2时,抓杆14的垂直位置设计为使第二高度H2大于第一高 度Hl。这允许坐在后座椅S3和S4上的各乘员容易地抓持抓持构件50。
参见图2,用于各前座椅SI和S2 (图1)的安全带16是由坐在前座椅SI和S2 (图1)上的各乘员固定或紧固的大致带状构件。在本实施形态中,安全带16是包括肩带和腰带 的通常的三点式安全带。如图2所示,驾驶员座椅SI (图1)的安全带16的一端安装于设 置在驾驶员座椅SI (图1)的左侧的卷收器18上,而安全带16的另一端(未图示)安装于 在驾驶员座椅SI (图1)的左侧的主框架22 (图1)或座椅框架44 (图1)上。舌板(未图 示)可滑动地安装于安全带16的中间部。当坐在驾驶员座椅SI (图1)上的乘员由安全带16(图2)固定时,安全带16从卷收器18 (图2)拉出,且舌板(未图示)插入到设置在驾驶 员座椅SI的右侧的带扣(未图示)中。
如同用于各后座椅S3和S4 (图1)的安全带,用于各前座椅SI和S2 (图1)的安 全带16 (图2)可以是通常的二点式安全带或其他适合的安全带。
参见图2,卷收器18包括卷收器主体(未图示),壳体60,螺栓62和突起64。虽然 未示出,但是卷收器主体包括用于卷绕安全带16的机构,用于根据安全带16的拉力向外输 送安全带16的机构,以及当对安全带16施加快速拉力时使安全带16的向外输送停止的机 构。如图2所示,卷收器主体的旋转轴18a例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2所示,当从后方 观看各左座椅SI和S3 (图1)的卷收器18时,安全带16例如围绕旋转轴18a径向向外顺 时针卷起。虽然未示出,当从后方观看各右座椅S2和S4 (图1)的卷收器18时,安全带16 例如围绕旋转轴18a径向向外逆时针卷起。
如图2所示,安全带16以围绕卷收器主体(未图示)卷起的状态装载于壳体60中。 壳体60的车宽方向的外表面60a是平坦的,以允许外表面60a与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车 宽方向的内表面70a接触。在包括壳体6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壳体60的上表面的车宽方 向的外端部中,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插通有安全带16的缝状开口 60b。
如图2所示,螺栓62是使壳体60安装于卷收器安装装置20上的安装构件。壳体 60在其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插通有螺栓62的孔(未图示)。插通于壳体60的孔中的螺栓 62从壳体60的外表面60a向垂直于旋转轴18a的方向突出。
如图2所示,突起64与卷收器支架70的孔70c接合,以阻止壳体60围绕螺栓62 旋转。突起64从壳体60的外表面60a向与螺栓62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图5是示出用于左前座椅SI的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结构的立体图。用于右前座 椅S2的卷收器安装装置与用于左前座椅SI的卷收器安装装置20在左右方向上对称。
如图2所示,卷收器安装装置20是通过螺栓62和螺母74安装有卷收器18的装 置,且包括卷收器支架70,和相对于卷收器支架70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以从外侧覆盖卷收 器支架70的盖72。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卷收器安装装置20是通过将单 一的板材(未图示)在弯曲部20a折叠成两个而形成以具有两个板部的装置。两个板部中 的一个是卷收器支架70,而另一个是盖72。因此,不需要分别制造卷收器支架70和盖72。因而,可以容易地制造卷收器安装装置20。
参见图5,卷收器支架70是其上直接安装有卷收器18(图2)的大致板状构件。卷 收器支架70的下部具有插通有卷收器18的螺栓62 (图2)的孔70b。卷收器支架70的垂 直中央部具有插通有卷收器18 (图2)的突起64 (图2)的孔70c。卷收器支架70的下部 的与孔70b远离的区域中具有开口 70d。卷收器支架70的上部的与孔70c远离的区域中具 有开口 70e。开口 70d和70e允许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内侧空间Ul和外侧空间U2之间相 互连通。作为“安装构件”的螺母74通过焊接等固定至卷收器支架70的外表面70f上。
如图5所示,盖72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卷收器支架70,且包括盖主体76,上加强 部78a,和下加强部78b。盖主体76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卷收器支架70的大致板状部。 盖主体76设置为在离开卷收器支架7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处大致面对卷收器支架70。 上加强部78a是用于增强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上部的强度的大致板状部,且从盖主体76 的上边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下加强部78b是用于增强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下部的强 度的大致板状部,且从盖主体76的下边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
如图5所示,盖主体76的下部在对应于螺母74的位置处具有开口 76a。盖主体 76的上部在面对卷收器支架70的开口 70e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开口 76b。请注意 “对应于螺母74的位置”意味着包括在盖主体76具有开口 76a的状态中容易接触螺母74 的位置,以及与螺母74相对的位置。如果螺母74可通过开口 76a目测检查,或74螺母可 由通过开口 76a插入的手抓持,则可以说,开口 76a在“对应于螺母74的位置”处形成。因 此,无论是否存在盖72,螺母74可通过开口 76a容易地安装于卷收器支架70上。当制造卷 收器安装装置20时,不需要在将单一的板材折叠成两个之前将螺母74安装至单一的板材 上。因而,可以容易地制造卷收器安装装置20。
如图5所示,卷收器支架70的与弯曲部20a侧相反侧的端部上具有凹部80,下固 定部82a,和上固定部82b,且盖72的与弯曲部20a侧相反侧的端部上具有凹部80,下固定 部82a,和上固定部82b。如图2所示,凹部80用于避免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弯曲部37 与卷收器安装装置20之间的干扰。凹部80分别在卷收器支架70的垂直中央部和盖72的 垂直中央部中形成,以使凹部80在向着离开弯曲部37的方向凹陷。下固定部82a在卷收 器支架70和盖72上形成,以分别位于各凹部80的下方。下固定部82a通过焊接等固定至 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弯曲部37下方的部分。上固定部82b在卷收器支架70和盖72上 形成,以分别位于各凹部80的上方。上固定部82b通过焊接等固定至第二上柱管元件36b 的弯曲部37上方的部分。在下固定部82a和上固定部82b固定至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 状态中,卷收器支架70、盖72和第二上柱管元件36b形成大致箱形或大致管形的三维结构。 这允许卷收器安装装置20具有高强度。
如图2所示,当卷收器18安装于卷收器安装装置20上时,卷收器18中的壳体60 的车宽方向外表面60a与卷收器支架70的车宽方向内表面70a接触,且卷收器18的突起 64插通至卷收器支架70的孔70c中。然后,用于卷收器18的安装螺栓62从车身内侧插 通至壳体60的孔(未图示)和卷收器支架70的孔70b (图5)中,且与固定至卷收器支架70 的外表面70f上的螺母74螺纹接合。
卷收器安装装置20位于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后方。因此,如果卷收器安装装置 20设置在极低的位置处,则卷收器安装装置20和卷收器18很有可能会对坐在后座椅S3和S4 (图1)上的乘员的腿造成干扰。另一方面,如果卷收器安装装置20设置在极高的位置 处,则卷收器安装装置20和卷收器18很有可能会与乘员的手等接触。为了避免这些情况, 如图3所示,卷收器安装装置20在各后座椅S3和S4 (图1)的座部40的上方和抓杆14的 下方的位置处安装于第二上柱管元件36b。当各后座椅S3和S4 (图1)的座部40的表面 40a (支持乘员的臀部的表面)的最高点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而抓杆14的抓持构件50的 最低点的高度为第二高度H2时,卷收器安装装置20设置为比第一高度Hl高且比第二高度 H2低。
如图6所示,当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位于车宽方向最外侧的部分为第一部分P1, 而在安装有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区域Q中第二上柱管元件36b的 位于车宽方向最外侧的部分为第二部分P2时,第一部分Pl相对于第二部分P2在车宽方向 内侧。以此方式,卷收器安装装置20相对于车身12的轮廓设置于车宽方向内侧。这允许 紧凑地配置多用途车10。此外,由于卷收器安装装置20不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因此,例如 在树林中行驶时,树枝等不太可能会与卷收器支架70和卷收器18接触。
回到图2,在卷收器18安装于卷收器安装装置20上的状态中,壳体60的缝状开口 60b设置为紧挨着卷收器安装装置20。安全带16从紧挨着卷收器安装装置20的位置朝上 向外输送。因此,即使在对安全带16施加快速拉力时,该力也可以由卷收器安装装置20有 效地吸收。此外,由于卷收器18的突起64与孔70c接合,因此可阻止壳体60围绕螺栓62 旋转。
如图3所示,当从车宽方向的侧面观看前座椅S1、卷收器安装装置20和卷收器18 (图2)时,卷收器安装装置20和卷收器18 (图2)设置于由靠背42的轮廓(即、靠背42的 厚度)界定的区域内。由于该结构,卷收器安装装置20和卷收器18 (图2)不会从靠背42 向后突出,且因此它们不会对进出多用途车10的乘员造成干扰。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卷 收器支架70、螺母74和卷收器18由盖72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因此它们不会对进出多用 途车10的乘员造成干扰。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卷收器18的突起64接合至在卷收器支架70中形 成的孔70c中,以阻止壳体60围绕螺栓62旋转。或者,卷收器支架70的突起(未图示)可 接合至在卷收器18中形成的孔(未图示)中,以阻止壳体60围绕螺栓62旋转。还可以是, 替代突起插通的孔,卷收器支架70或卷收器18可设有突起嵌入的凹部。
如图5所示,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安装构件”的螺母74通过焊接等固定至 卷收器支架70上,但是,也可以是螺母74不需要固定至卷收器支架70。换言之,卷收器支 架70和卷收器18可通过通常的方法,例如,通过将螺栓拧入至螺母中而固定在一起。还可 以是,替代螺母74,还可使用其他安装构件。例如,当卷收器支架70和卷收器18通过卷收 器支架70和卷收器18的嵌合结构连接在一起时,作为“安装构件”的嵌合结构的一部分可 安装于卷收器支架70的外表面70f上。此外,作为“安装构件”的螺栓可安装至卷收器支 架70的外表面70f上,且与螺栓螺纹接合的螺母可安装至卷收器18上。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宗旨下,本发明可体现为多种形式,因此本发明中 的实施形态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由于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非由说明书限定, 而且落在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或其界定的范围的等价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应理解为包括 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ー种多用途车,包括 车身; 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座椅; 配置为由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固定的安全带; 用于卷绕所述安全带的卷收器;及 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卷收器安装装置; 其中,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包括卷收器支架,和相对于所述卷收器支架设置在外侧以从外侧覆盖所述卷收器支架的盖,且所述卷收器安装至所述卷收器支架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干, 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是通过将单ー的板材在弯曲部折叠成两个而形成以具有两个板部的装置;且 所述两个板部中的一个是所述卷收器支架,而另ー个是所述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器支架的与所述弯曲部相反侧的端部固定至所述车身上,且所述盖的与所述弯曲部相反侧的端部固定至所述车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卷收器支架的外表面上的安装构件,其中所述卷收器通过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卷收器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在对应于所述安装构件的位置处具有开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干,所述卷收器和所述卷收器支架中的ー个具有突起,所述卷收器和所述卷收器支架中的另ー个具有可接合所述突起的孔或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座椅; 位于所述前座椅的后方且具有座部的后座椅;及 配置为由坐在所述后座椅上的乘员抓持的抓杆, 其中,所述车身具有配置在所述前座椅车宽方向侧方的柱管元件; 所述抓杆位于所述座部的上方;且 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在所述座部的上方和所述抓杆的下方的位置处安装至所述柱管元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干, 所述前座椅包括靠背,当从所述车宽方向侧面观看所述前座椅、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和所述卷收器时,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和所述卷收器设置于由所述靠背的轮廓界定的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的车宽方向最外侧的端部,相对于在安装有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的所述柱管元件的区域的车宽方向最外侧的部分,设置在所述车宽方向内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车,包括车身;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座椅;配置为由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固定的安全带;用于卷绕所述安全带的卷收器;及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卷收器安装装置。所述卷收器安装装置包括卷收器支架,和相对于所述卷收器支架设置在外侧以从外侧覆盖所述卷收器支架的盖,且所述卷收器安装至所述卷收器支架的车宽方向内表面上。
文档编号B60R22/34GK103029677SQ2012102981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7日
发明者加来英俊, 泰勒·弗曼, 布莱恩·巴特勒, 积山喜规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