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式随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824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动式随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动式随动机构,涉及一种车尾板承载平台的升降随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车尾板承载平台控制机构在控制尾板升降和翻转动作时有以下几种方式1、五缸布置式,由两个升降油缸控制尾板承载平台的升降,两个关门油缸控制尾板承载平台的翻转,一个增压缸协调升降油缸和关门油缸的动作;2、三缸布置方式,原理同第一种,只是升降油缸和关门油缸各为一个;3、两缸布置方式,即一个升降油缸、一个关门油缸,利用随动架协调两缸的动作。前述几种车尾板承载平台有整体式的,也有折叠式的,但液压系统都较复杂,成本相应也较高。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液压系统较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液压系统更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车尾板承载平台控制装置用的随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动式随动机构,是由主支座、举升臂、升降油缸及承载平台所组成;举升臂的一端与主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左端上部铰接;其特征在于举升臂与主支座铰接处的轴套上焊接有扇形块,在举升臂的的弯曲处装有着地轮;主支座的中部与腰形支架的中部的主支座连接孔铰接;主支座的下部装有限位螺栓抵在腰形支架的下部;腰形支架的上部靠轮安装孔上装有靠轮,升降油缸的底部与腰形支架下部的油缸连接孔相铰接,活塞杆与举升臂的中部铰接;支杆的一端与腰形支架中上部的支杆连接孔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左端下部铰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扇形块的圆弧面与举升臂同主支架相铰接处的轴套的轴孔同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轮与扇形块的圆弧面接触相抵。升/降动作时平动的实现进行上升操作时,油缸活塞杆伸出,将腰形支架紧紧顶在限位螺栓上,因而腰形支架相对于主支座位置保持不变;当进行下降操作时,承载平台在重力的作用下施力于举升臂使油缸活塞杆回缩,使得承载平台下降,同时亦施力于支杆,使腰形支架有逆时针转动的可能,而这时靠轮靠在扇形块的圆弧面上,使腰形支架不能做逆时针转动,即相对于主支座位置保持不变。这样,主支座、举升臂、支杆、承载平台和相关的四个铰接点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使承载平台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从而确保了承载平台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倾斜动作的实现进行下降操作时,当承载平台落到地面时,着地轮首先接触地面,这时靠轮与扇形块已脱离接触,在承载平台重力的作用下,支杆左端推动腰形支架逆时针转动,同时使支杆右端绕举升臂与承载平台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承载平台倾斜直到前端接触地面,以便上下货物。[0010]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腰形支架、扇形块、靠轮、限位螺栓所构成的双动式随动机构,确保了在承载平台升降过程中主支座、举升臂、支杆、承载平台和各相关铰接点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状态,即确保了承载平台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并且下降到地面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倾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承载平台控制装置若采用上述随动机构,则动力部分只需升降油缸即可。这样,液压系统更简单,操作更方便(承载平台的翻转动作靠人工来完成),适于中、小型货车的安装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加工简便、成本低廉、便于安装、易于操作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共有7幅附图,其中附图I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I的A部放大;附图3本实用新型拆分图;附图4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附图5腰形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6腰形支架立体图;附图7举升臂与扇形块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主支座2、举升臂3、支杆4、升降油缸5、承载平台6、限位螺栓
7、腰形支架8、扇形块9、靠轮10、着地轮A、主支座连接孔B、油缸连接孔C、靠轮安装孔D、支杆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是由主支座I、举升臂2、升降油缸4及承载平台5所组成;举升臂2的一端与主支座I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5左端上部铰接;其特征在于举升臂2与主支座I铰接一端的轴套上焊接有扇形块8,举升臂2的弯曲处装有着地轮10 ;主支座I的中部与腰形支架7的中部的主支座连接孔A铰接;主支座I的下部装有限位螺栓6抵在腰形支架7的下部;腰形支架7的上部靠轮安装孔C上装有靠轮9 ;升降油缸4的底部与腰形支架7下部的油缸连接孔B相铰接,活塞杆与举升臂2的中部铰接;支杆3的一端与腰形支架7中上部的支杆连接孔D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5左端下部铰接。扇形块8的圆弧面与举升臂2同主支架I相铰接处的轴套的轴孔同轴。靠轮9与扇形块8的圆弧面接触相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动式随动机构,是由主支座(I)、举升臂(2)、升降油缸(4)及承载平台(5)所组成;举升臂(2)的一端与主支座(I)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5)左端上部铰接;其特征在于举升臂(2)与主支座(I)铰接一端的轴套上焊接有扇形块(8),举升臂(2)的弯曲处装有着地轮(10);主支座(I)的中部与腰形支架(7)的中部的主支座连接孔(A)铰接;主支座(I)的下部装有限位螺栓(6)抵在腰形支架(7)的下部;腰形支架(7)的上部靠轮安装孔(C)上装有靠轮(9);升降油缸(4)的底部与腰形支架(7)下部的油缸连接孔(B)相铰接,活塞杆与举升臂(2)的中部铰接;支杆(3)的一端与腰形支架(7)中上部的支杆连接孔(D)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5)左端下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动式随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块(8)的圆弧面与举升臂(2)同主支架(I)相铰接处的轴套的轴孔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动式随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轮(9)与扇形块(8)的圆弧面接触相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动式随动机构,涉及一种车尾板承载平台的升降随动结构。举升臂的一端与主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左端上部铰接;其特征在于举升臂与主支座铰接一端的轴套上焊接有扇形块,举升臂的弯曲处装有着地轮;主支座的中部与腰形支架的中部的铰接;主支座的下部装有限位螺栓抵在腰形支架的下部;腰形支架的上部装有靠轮;升降油缸的底部与腰形支架下部相铰接,活塞杆与举升臂的中部铰接;支杆的一端与腰形支架中上部铰接,另一端与承载平台左端下部铰接。车尾板承载平台的控制装置若采用该双动式随动机构可以简化液压系统、易制作、降低成本、方便操作。
文档编号B60P1/44GK202480947SQ20122007906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5日
发明者杨明, 滕文光, 王世永, 王亚妮 申请人:大连通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