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844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安装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背景技术
汽车拥有很多电子设备,例如胎压监控系统、倒车雷达系统、全球导航终端系统、路面监测系统等,这些设备均需借助显示器、扬声电路、震动电路等对外输出信息,也需借助按键、声控系统等接收外部控制信息,汽车内部密密麻麻布满多个显示器和/或输入控制部件,导致有限的驾驶室仪表台变得更加凌乱,对用户的便利控制起反作用。对应的,当下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已经广泛普及,然而这些终端设备并不能直接无缝地与汽车中的电子设备连接。本申请人从事汽车电子设备领域研发多年,针对上述现象,为业内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提出一种车载移动通信终端集成系统,使得汽车电子设备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终端实现更为高度的集成。与此同时,车载移动通信终端集成系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S卩,如何在物理结构上为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稳固的支撑,并且解决其中的电路容纳以及便利性操作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与移动通信终端建立电气和物理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包括供固定在车窗玻璃上的固定座和与该固定座万向连接的容纳座,其中所述容纳座包括相盖合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腔体和盖体;所述腔体设有容纳槽孔,该容纳槽孔处装有与所述固定座万向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盖体的一对相对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直延伸并形成相向围护状的侧翼,盖体的一个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立延伸的支撑件,盖体的该对侧翼与所述支撑件共同支承移动通信终端,所述支撑件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容纳空间设有接口控制电路,用于实现移动通信终端与车载电子设备的电性连接,包括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插置于所述凹槽以供与移动通信终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为适应不同移动通信终端的不同尺寸,或者为适应相同移动通信终端的外套的变化,所述容纳座还包括辅助件,该辅助件一对相对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直延伸并形成相向围护状的侧翼,辅助件卡固于盖体的两个侧翼之间,并且,盖体的侧翼与辅助件的侧翼
——对应同侧设置。为形成对移动通信终端的有力支撑,所述盖体的两个侧翼与所述支撑件分别形成于盖体的三个不同的侧边。[0015]具体的,所述腔体的连接组件包括内梯形柱件,其呈柱状,并且形成截面呈梯形的内部通孔,其以孔径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座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孔中;连接件,具有球头和杆体,其杆体穿过所述内梯形柱件的通孔与固定座相固定,其球头受内梯形柱件的通孔卡掣;帽状件,其具有与所述连接件的球头相配合的半球形凹面,置于所述容纳槽孔处并罩设所述球头;护板,其与所述腔体相固定并与容纳槽孔相配合以封装所述内梯形柱件、连接件以及帽状件。较佳的,所述帽状件为胶质帽状件。所述内梯形柱件的柱壁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槽,所述帽状件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凸出件,帽状件以其凸出件与内梯形柱件的缺口槽对应卡设安装。所述固定座设有与腔体的连接组件相配合锁固的球头。较佳的,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为胎压计或倒车雷达系统的探测组件。所述接口组件中设有发光元件以便在移动通信终端安装其上时通过发光元件示警。较佳的,所述接口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与车载电子设备通信的信号收发电路,该信号收发电路与所述接口组件相连接以实现与移动通信终端相连接。或者,对于配备有无线模块的车载电子设备而言,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设有与车载电子设备实现通信的对应的无线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的座架实现了将移动通信终端与车载电子设备进行电气和物理层面上的集成,即插即用,使移动通信终端成为可拆卸、可操作的车载电子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对于依赖于无线传统且数据量不大的车载电子设备,例如胎压系统和倒车雷达系统等,尤其适用;2、本实用新型的座架的容纳座与固定座之间,具有更为稳固的连接结构,尤其其中采用胶质帽状件与万向接头的连接,能够利用胶质材料的摩擦系数巩固彼此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容纳座与固定座相对转动时,可以起到降噪消音等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座架,通过为移动通信终端提供标准接口,得以使移动通信终端成为多种车载电子设备的综合管理平台,可以省去为每个车载电子设备提供独立的控制单元的步骤,显然可以帮助用户大大节约成本和节约汽车室内空间。

图I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移动通信终端集成系统的电气原理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与移动通信终端相组装的效果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纳座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纳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固定座被部分省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用于辅助实现一种车载移动通信终端集成系统,该集成系统包括车载电子设备I、移动通信终端2以及座架4(参阅图2),座架4装设有接口控制电路3,接口控制电路3包括接口组件31和信号收发电路32。所述的车载电子设备1,以胎压监控系统(TPMS)的胎压计和倒车雷达系统为例进行分别介绍。胎压监控系统一般包括若干胎压计,每个胎压计配置于一个汽车轮胎中,并且,胎压计设有与汽车轮胎的气门嘴相连通的气路,使得胎压计内部气压同于其所在轮胎的胎压,借助一个公知的压力感应电路,即可检测到当前轮胎的当前气压。然后将该轮胎压力以数据信号的形式,通过胎压计上的信号收发电路10向空中辐射,提供给所述接口控制电路3中的信号收发装置32以便最终提供给所述移动通信终端2。 倒车雷达系统中,通常通过其探测组件中布置在汽车外侧面的距离传感器检测汽车与前方(后退时为后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该距离以数据信号的形式经倒车雷达系统的一个信号收发电路10向空中辐射。可见,无论车载电子设备I用于完成何种具体功能,其必能用于采集汽车某一参数,也必须借助于一个信号收发电路10将该采集而得的参数以数据信号的形式向外界传输。而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10,如后所述,也具备将外部控制信号接收后提供给车载电子设备I进行自身参数设备的功能。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2,通常指手机或移动终端,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HTC品牌的智能手机、苹果公司的IPHONE系列手机以及IPAD、三星公司的GALAXY等等。这些移动通信终端2,均内置有移动通信模块(未图示),平时用于通话,但由于其集成有智能操作系统,因此,可以通过加载软件辅助实现对车载电子设备I的监控。为此,在移动通信终端2中加载一专门开发的软件,通过该软件实现对车载电子设备I的协议,并且驱动所述接口控制电路3中的信号收发电路32,即可辅助实现移动通信终端2与车载电子设备I之间的信号交互。移动通信终端2提供人机交互接口给用户对车载电子设备I的功能进行设置,并将用户设置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以便提供给车载电子设备I对其自身进行设置。所述接口控制电路3中的信号收发装置32,通过接口组件31与移动通信终端2建立电性连接,用于实现信号的收发,具体的,其将移动通信终端2生成的所述控制信号向空中辐射,以便被车载电子设备I的信号收发电路10所接收,并最终被车载电子设备I利用以设置自身参数;逆向地,接口控制电路3的信号收发电路32接收车载电子设备I所辐射的数据信号,并将其中的表征胎压和/或距离等数据提供给移动通信终端2,移动通信终端2的专用软件据此将该数据格式化后,在其固有的显示组件上显示。请参阅图2,为了实现物理结构上的合理集成以及将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系统以较合理的方式安排在汽车内部有限的空间中,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4,该座架4的主体由相连接的固定座41和容纳座42构成,其中的固定座41用于固定在汽车驾驶室内部的任意表面上,例如,可以固定在车窗玻璃或者仪表台上。而所述的容纳座42则提供空间用于放置或卡固所述移动通信终端2,同时,容纳座42还设置有一容纳空间420,用于固定所述接口控制电路3的信号收发电路32。在容纳座42上还装设所述接口控制电路3的接口组件31,以便实现移动通信终端2与信号收发电路32之间的连接。藉此,移动通信终端2与座架4实现组装,并且,移动通信终端2可被从座架4上便利地拆卸。而由于移动通信终端2与车载电子设备I之间是以无线的方式耦合连接,因而,不必考虑复杂的接线关系,而使得在电气层面上,移动通信终端2与车载电子设备I也实现了很好的集成。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终端2的电池续航能力,在所述接口组件31上扩展一用于通过该接口组件31对移动通信终端2进行电源供应的供电接口(未图示)。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系统工作时,通过电缆接入所述供电接口,即可为插置在该接口组件31上的移动通信终端2持续供电。显然,对于移动通信终端2而言,其所加载的专用软件可以同时提供两种以上的功能,用于与两种以上的车载电子设备I同时进行集成。例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胎压计和 倒车雷达系统探测组件可以同时与移动通信终端2集成,只要移动通信终端2所加载的专 用软件支持与两种车载电子设备I同时建立协议关系即可。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信号收发电路32和信号收发电路10,本质上具有类似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故涉及其具体结构部分将不再赘述。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收发装置3与移动通信终端2之间的连接通过接口组件420实现,由于移动通信终端2数据接口尺寸的多样化,使得该接口组件420的类型一旦确定,便只能与一类移动通信终端2相匹配(具有对应的数据接口),显然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普遍适应范围。为了解决此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实施例,利用移动通信终端2通常自带的蓝牙功能,本身具有实现蓝牙通信的无线模块,因此,在所述信号收发装置3中设置蓝牙收发模块,使信号收发装置3与移动通信终端2之间建立基于蓝牙技术的数据通信,而接口组件420仅用于实现电源传输,由此,信号收发装置3与移动通信终端2之间的数据连接不再受接口的限制,而接口组件420也采用可灵活拆卸的模块化设计,由此,便可扩大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通用范围。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复用座架分别为带蓝牙和不带蓝牙的移动通信终端2提供了与车载电子设备I进行通信的解决方案。当然,要求车载电子设备I与移动通信终端2之间具有一致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终端2与车载电子设备I之间以上述的结构集成之后,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系统便可实现信号交互,其信号交互方法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情况的若干步骤其一,正常工作状态下,按以下的步骤执行(I)移动通信终端2初始化检测其与信号收发装置3以及车载电子设备I的连接,确认无故障后执行后续步骤;(2)车载电子设备I实施检测并获得至少一个监控数据,例如胎压数据或车与障碍物间距离,将该监控数据转换为数据信号经其信号收发电路10向空中辐射;(3)信号收发装置3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为移动通信终端2提供数据信号中的数据;(4)移动通信终端2将该数据信号的数据格式化输出显示。[0054]其二、如果用户实施管理操作,对移动通信终端2提供的人机交互平台进行设置操作,则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5)移动通信终端2接受用户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给信号收发装置3 ;(6)信号收发装置3将该控制信号向空中辐射;(7)车载电子设备I的信号收发电路10接收该控制信号并解析出其中的指令以对车载电子设备I进行设置。具体到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复用座架的内部结构,本实用新型对其各部位的连接做出改进,如下请参阅图3、图4及图5予以揭示所述容纳座42包括相盖合以形成容纳空间420的腔体81和盖体82。 所述腔体81设有容纳槽孔810,该容纳槽孔810呈带通孔的槽状,容纳槽孔810处装有与所述固定座41万向连接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内梯形柱件91,其呈柱状,并且形成截面呈梯形的内部通孔910,其以孔径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座41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孔810中;连接件92,具有球头921和杆体923,其杆体923穿过所述内梯形柱件91的通孔910与固定座41相固定,其球头921受内梯形柱件91的通孔910卡掣而限位。帽状件93,为胶质材料制成,其具有与所述连接件92的球头921相配合的半球形凹面,置于所述容纳槽孔810处并以该凹面罩设所述球头921。护板94,其与所述腔体81相固定并与容纳槽孔810相配合以封装所述内梯形柱件91、连接件92以及帽状件93。所述内梯形柱件91的柱壁设有两个缺口槽918,所述帽状件93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凸出件938,帽状件93以其凸出件938与内梯形柱件91的缺口槽918对应卡设安装。为了确保连接组件的连接件92与固定座41的稳固连接,并所述固定座41设有与腔体81的连接组件相类似的连接结构,并且,其提供一个与所述连接件92的杆体923相螺锁的部件92’。所述盖体82的一对相对侧边设有朝向盖体82外侧竖直延伸并形成相向围护状的侧翼820,盖体82的另一对侧边中的一个侧边设有朝向盖体82外侧竖立延伸的支撑件821,盖体82的该对侧翼820与所述支撑件821共同支承移动通信终端2,所述支撑件821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420相连通的凹槽822 ;如前所述,所述接口控制电路3用于实现移动通信终端2与车载电子设备I的电性连接,包括信号收发电路32和接口组件31,所述信号收发电路32集成在电路板88上并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420中,所述接口组件31插置于所述凹槽822以供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数据接口(未图示)相连接,且接口组件31还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32相连接,接口组件31上设有发光元件89,在移动通信终端2与接口组件31导通时,发光元件89被导通发光警示。为了适应移动通信终端2的不同宽度,容纳座42设有可选用的辅助件83,该辅助件83 —对相对侧边设有朝向盖体82外侧竖直延伸并形成相向围护状的侧翼831,辅助件83卡固于盖体82的两个侧翼831之间,并且,盖体82的侧翼820与辅助件的侧翼831——对应同侧设置。当移动通信终端2的尺寸较大时,不必装设该辅助件83,反之,可以通过该辅助件调整盖体82所提供的围护结构的大小,从而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尺寸相匹配。由此,容纳座42借助其内置的连接组件与固定座41的连接结构形成稳固又灵活的万向连接,移动通信终端2插置在盖体82的三个侧边所提供的围护结构中,并在底部与所述连接组件建立电性连接,移动通信终端2得以经过连接组件与接口控制电路3中的信号收发电路32建立连接,以此进一步借助信号收发电路32实现与车载电子设备的无线耦合连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 只需将移动通信终端插置于座架所提供的围护结构中,即可物理地与座架实现集成,同时,借助座架内部的接口控制电路,可进一步与车载电子设备电性集成,简化了汽车内部布置多个车载电子设备监控前台的复杂性,并且,也进一步地大大节省了车主的车载电子设备的配置成本。概而言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包括供固定在车窗玻璃上的固定座和与该固定座万向连接的容纳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座包括相盖合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腔体和盖体; 所述腔体设有容纳槽孔,该容纳槽孔处装有与所述固定座万向连接的连接组件; 所述盖体的一对相对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直延伸并形成相向围护状的侧翼,盖体的一个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立延伸的支撑件,盖体的该对侧翼与所述支撑件共同支承移动通信终端,所述支撑件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凹槽; 所述容纳空间设有接口控制电路,用于实现移动通信终端与车载电子设备的电性连接,包括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插置于所述凹槽以供与移动通信终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座还包括辅助件,该辅助件一对相对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直延伸并形成相向围护状的侧翼,辅助件卡固于盖体的两个侧翼之间,并且,盖体的侧翼与辅助件的侧翼一一对应同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两个侧翼与所述支撑件分别形成于盖体的三个不同的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连接组件包括 内梯形柱件,其呈柱状,并且形成截面呈梯形的内部通孔,其以孔径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座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孔中; 连接件,具有球头和杆体,其杆体穿过所述内梯形柱件的通孔与固定座相固定,其球头受内梯形柱件的通孔卡掣; 帽状件,其具有与所述连接件的球头相配合的半球形凹面,置于所述容纳槽孔处并以该凹面罩设所述球头; 护板,其与所述腔体相固定并与容纳槽孔相配合以封装所述内梯形柱件、连接件以及帽状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状件为胶质帽状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梯形柱件的柱壁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槽,所述帽状件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凸出件,帽状件以其凸出件与内梯形柱件的缺口槽对应卡设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有与腔体的连接组件相配合锁固的球头。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为胎压计或倒车雷达系统的探测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组件中设有发光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与车载电子设备通信的信号收发电路,该信号收发电路与所述接口组件相连接以实现与移动通信终端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设有与车载电子设备实现通信的无线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车载复用座架,包括固定座和与之万向连接的容纳座,容纳座包括相盖合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腔体和盖体;所述腔体设有容纳槽孔,该容纳槽孔处装有与固定座万向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盖体的一对相对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直延伸并形成相向围护状的侧翼,盖体的一个侧边设有朝向盖体外侧竖立延伸的支撑件,盖体的该对侧翼与支撑件共同支承移动通信终端,所述支撑件形成有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容纳空间设有接口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收发电路和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插置于所述凹槽以供与移动通信终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且接口组件还与信号收发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实现移动通信终端与车载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
文档编号B60R11/02GK202499082SQ20122008851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李植滔 申请人: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