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56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栖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通常涉及一种两栖摩托车,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调悬挂装置、浮筒收放机构和伸缩浮筒结构的两栖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水陆两栖摩托车已有多种结构形式出现,但其改进措施都是单纯的为车辆加装支持水陆运行的相关独立装置如;1)水、陆行驶驱动的传动装置;2)水、陆行驶驱动形式的分切与转换装置;3)车轮升降以及支持装置;4)浮体装置,然而,由于这些装置比较复杂且独立存在,影响了车体的空间和布置,使摩托车变的结构复杂,体积、重量及成本大增,使用比较笨重,失去了摩托车体积小巧、行动灵活、方便、经济等优点特征,也不利于车辆的推广和使用。而且对于摩托车来说,其两栖化最大的矛盾是车体结构既要保证适合陆 地驾驶和行驶,还要保证在水里要有足够的浮力和稳定以及上下岸的顺利,这就要求车辆在设计上要克服体积与浮力以及结构和重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两栖摩托车,其能减少装置加装,释放车体空间,方便车辆结构布置,减小车辆体积,降低车辆重量及成本,既解决了摩托车顺利涉水运行,也保留了摩托车的优点特征,在水陆交错的地区,无论做为交通代步,休闲娱乐,还是抗洪自救,其实用性都将发挥明显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栖车辆,包括车体,驱动车轮,船用推进装置,接合传动机构,其中,接合传动机构设于车体上并与船用推进装置连接;可调悬挂机构,与车体和驱动车轮相连,驱动车轮通过所述可调悬挂装置相对于车体在支撑位置和缩进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撑位置时,所述驱动车轮用于与地面接合,而在缩进位置时,驱动车轮与接合传动机构接合并通过接合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船用推进装置,以对该两栖车辆进行水中驱动。进一步地,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为齿轮式传动机构,包括与船用推进装置相连的输出轮、能与驱动车轮接合的传动轮和在传动轮和输出轮之间传递动力的齿轮传动系;其中,在缩进位置中时所述传动轮通过齿轮传动系带动所述输出轮运动,从而带动船用推进装置运转。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为链轮式船用传动机构,包括与船用推进装置相连的输出轮和能与驱动车轮接合的一个或多个传动轮,在所述缩进位置中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链带动所述输出轮运动,从而带动船用推进装置运转。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传动轮包括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所述传动链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其中,该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链连接,所述后传动轮还通过第二传动链与输出轮连接,且在缩进位置中,所述前传动轮和所述后传动轮均与驱动车轮接合,以将动力从驱动车轮经由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以及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传递到输出轮。[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车轮的接合包括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驱动车轮的轮胎通过摩擦方式接合,或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驱动车轮的轮毂通过卡合的方式接合。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栖车辆,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车体左侧和右侧的左浮筒和筒,设置在车体下部的底浮筒,分别用于左浮筒和右浮筒的浮筒收放机构,左浮筒和右浮筒分别通过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且经由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在远离车体的展出位置和靠近车体的纳入位置之间运动。进一步地,浮筒收放机构包括收放支架,与车体相连;连接臂,一端铰接在收放支架上,而另一端与相应的浮筒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枢转以使浮筒在所述展出位置和纳入位置之间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可调悬挂机构包括调整臂,调整臂设有蜗杆和蜗轮;驱动装置,与蜗杆相连接以驱动蜗杆转动;与蜗轮固定连接的枢轴;与所述枢轴 固定连接的悬臂,其中所述驱动车轮与悬臂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带动蜗杆正向或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枢轴以及悬臂转动,将驱动车轮转到缩进位置或支撑位置;其中,所述可调悬挂机构还包括减震器,调整臂经由枢轴和减震器安装于车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悬挂装置控制车轮在接合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运动,并与接合传动机构接合或脱离的同时便完成了车辆两栖驱动模式的动力切换,并使得车轮的动力传动机构全部得以利用,避免了再单独为船用推进装置设置动力传动机构以及切换机构,从而降低了两栖车辆的整车重量并释放了车体空间,解决了两栖车辆部件繁多,车体难以布置的问题。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I是根据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栖摩托车的示意图,其中接合传动机构为链轮式传动机构;图2和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浮筒及其收放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轮的可调悬挂机构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简要介绍后轮作为驱动车轮的两栖车辆及其可采用的后轮驱动模式。如图I所示,后轮13可以采用轮毂一体式后轮或其它任何形式的后轮。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包括带动后轮升降的可调悬挂机构2 (将在后文详述)和用于与能后轮13接合并带动船用推进装置12运转的接合传动机构3。所述船用推进装置12可以例如是喷水式推进装置,但在图I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采用螺旋桨推进装置。该后轮13上方的车体I可设置有用于容纳该后轮13的容纳空间14,该容纳空间14内设置有所述接合传动机构3,所述接合传动机构3可以实施为齿轮传动机构和链轮传动机构以及任何适当构造的动力传动机构。用作接合传动机构3的一种链轮接合传动机构3包括,能与后轮13接合的传动轮和与螺旋桨推进装置32相连的输出轮(或驱动轮)3135。作为优选实施例,传动轮例如包括在容纳空间14内设置的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在所述缩进位置,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均与纳入容纳空间14的后轮13相接合(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接合方式,如仅摩擦接合或与后轮13的轮毂咬合接合的方式接合),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通过第一传动链3140相连接,后传动轮3139通过第二传动链3141与螺旋桨推进装置32的输出轮3135相连接。通过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并经由第一传动链3140和第二传动链3141向输出轮3135传递来自后轮13的动力。根据本发明,这种用驱动船用推进装置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动力传递效率以及传动稳定性。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设置多个传动轮和/或输出轮以及多个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链,在此不再赘述。用作接合传动机构的另一变化例可实施为齿轮传动机构(未示出),包括用于与纳入容纳空间14的后轮13相接合的至少一个从动轮(即传动轮),该至少一个从动轮与后轮13摩擦接合或与后轮13的轮毂咬合接合的方式接合。在从动轮与螺旋桨推进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传动系,其可以按照需要并根据车辆的具体结构以任何适当方式设置。从动轮上还具有与齿轮传动系啮合的齿和与后轮接合的接合部分。在后轮13通过可调悬挂机构2运动到缩进位置中时车轮13的转动通过从动轮并进而通过齿轮传动系传 递到螺旋桨推进装置2,以实现在水中运行。在陆地运行时后轮13处于支撑位置,其在与其它车轮在地面上推进车辆,此时后轮13不与接合传动机构3接合。而车辆在水中运行时,该后轮13通过可调悬挂装置2升起并纳入车体中的容纳空间14中,从而该后轮13进入与该接合传动机构3相接合的缩进位置,带动接合传动机构3运行,且接合传动机构3将后轮13的动力传输到螺旋桨推进装置12,即后轮13兼做螺旋桨推进装置12的动力源以使螺旋桨推进装置12上的螺旋桨旋转,实现在水中推动车体I运行。该结构使得可调悬挂装置不仅可以控制车轮升降,还使得可调悬挂装置成为了车辆两栖驱动模式的动力切换装置,并使得陆地动力传动机构全部得以利用,避免了再单独为船用推进装置设置动力传动机构以及切换机构,从而降低了两栖车辆的整车重量并释放了车体空间。浮筒的收放机构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如图2和图3所示的,车体I的车体左右两侧设置有能展开的左浮筒51与右浮筒52。车辆还包括分别用于左浮筒和右浮筒的浮筒收放机构,从而左浮筒和右浮筒分别通过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并在远离车体的展出位置和靠近车体的纳入位置之间运动。当然可以按照需要在所需位置设置多于两个的浮筒。另外,车体I的下部(例如脚踏板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底浮筒53,该底浮筒沿车体的前后方向设置且延伸至后轮。与左浮筒51、右浮筒52对应的车体侧均设置有用于放置对应浮筒的容纳槽或支撑结构。以容纳槽为例,容纳槽可以沿车体前后方向设置,其槽型与对应浮筒的外轮廓相适配。且以后轮驱动模式为例,当后轮13处于纳入容纳空间14状态时,左浮筒51、右浮筒52展开,使车辆在水域内运行更稳定。当后轮13处于陆地运行状态时,左浮筒51、右浮筒52均收纳在对应容纳槽内,以与车体I相融合(即感官上不会显著地感觉到浮筒的存在),从而降低了车辆在路上运行的阻力。下面介绍通过本文所述的可调悬挂机构与左右浮筒的展开与收纳相结合并同时实现对船用推进装置的收放。应注意,尽管这里介绍的浮筒收放机构是与上文所述的后轮升降机构和船用推进装置收放机构相结合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浮筒收放机构可以单独地实施。具体说,左浮筒51与右浮筒52均设置有一收放支架521,该收放支架与车体相连。收放支架例如是车体的一部分或与车体相连的额外结构。为了描述方便仅以右浮筒52的收放支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收放支架521上铰接有一连接臂522,该连接臂522另一端设置对应浮筒(未示出)上,连接臂522在单独的驱动装置(未示出)的驱动下自车体内向车体外枢转,以将对应浮筒展开,反之驱动装置使连接臂522自车体外向车体内枢转,以将对应浮筒收入对应容纳槽内。所述驱动装置例如是设置在连接臂与收放支架铰接部的枢轴上的驱动电机,其能带动连接臂旋转。可调悬挂装置后轮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悬挂机构2而在缩进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运动。如图4所示的,可调悬挂机构2包括通过枢轴28和减震器214安装到车体I上的调整臂213, 该调整臂213的一端设置有该枢轴(又称为横杆或横轴)28,该枢轴28上连接有蜗轮29,从而该蜗轮29随枢轴28转动。该蜗轮29与一蜗杆210相啮合,该蜗杆210还可以与一驱动装置211的动力输出部相连接,从而随该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部一起转动(该驱动装置211例如是车辆驾驶员可手动操作的机构,或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马达)。所述驱动装置优选设置在调整臂上。后轮13上设置有悬臂(又称为平叉)212,悬臂212 —端刚性连接在该枢轴28上(例如通过键或齿轮结构固定,从而与枢轴28 —起转动),悬臂212的另一端设置在后轮13的轮轴上(通常后轮13上设置有两个悬臂212,即左悬臂与右悬臂,以提高两轮两栖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所述可调悬挂机构以如下方式工作,当在陆地运行时,驱动装置211未启动,且蜗杆210不转动,并同时将蜗轮29锁住,进而将悬臂212锁住,此时可以将后轮13固定在支撑位置,使车辆在陆地上平稳行驶。当车辆的司机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命令可调悬挂机构2动作时,驱动装置211开始工作,蜗杆10在驱动装置211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蜗轮29旋转,进而带动枢轴28旋转,枢轴28又带动悬臂212顺时针旋转从而将后轮13旋转升起进入容纳空间14,即进而后轮13进入与接合传动机构3接合的缩进位置。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轮13采用顺时针旋转升起、逆时针旋转降下的方式运动,当然可以按照需要采用任何以任何旋转方向旋转。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蜗轮29与蜗杆210组成的调整臂经由减震器214和枢轴28安装于车体的可调悬挂机构能实现后轮13的平稳升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后轮13的高度位置,同时利用了蜗轮29与蜗杆210的自锁功能,可使两轮两栖车辆操控性更稳定、更优越,尤其是其结构简单,运动幅度大,成本低,容易维护,避免了在有限的空间再增加用于车轮升降的致动器、锁止结构的支持装置,降低了两栖车辆的整车重量并释放了车体空间,这对两栖摩托车来说尤为重要。并且无论是旋转运动方式还是平移运动方式,可调悬挂机构的主要部件(例如蜗轮29、蜗杆210、驱动装置211等及其连结构件)均可设置在密封结构内,提高了其在水域中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水或其它物质影响各个部件的机械性能。应注意,尽管第一实施例描述为用于车辆的后轮,但是当车辆的前轮需要升降或作为接合驱动时,根据车辆结构的需要,可以将可调悬挂机构2做适当改进而使其用于调整前轮,如通过将悬臂连接于车辆的前轮,并相应调整调整臂、驱动装置等的连接结构和位 置等,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再次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两栖车辆,包括车体;驱动车轮;船用推进装置;接合传动机构,设于车体上并与船用推进装置连接;可调悬挂装置,与车体和驱动车轮相连,驱动车轮通过所述可调悬挂机构相对于车体在支撑位置和缩进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撑位置时,所述驱动车轮用于与地面接合,而在缩进位置时,驱动车轮与接合传动机构接合并通过接合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船用推进装置,以对该两栖车辆进行水中驱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为齿轮式传动机构,包括与船用推进装置相连的输出轮、能与驱动车轮接合的传动轮和在传动轮和输出轮之间传递动力的齿轮传动系; 其中,在缩进位置中时所述传动轮通过齿轮传动系带动所述输出轮运动,从而带动船用推进装置运转。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为链轮式接合传动机构,包括与船用推进装置相连的输出轮和能与驱动车轮接合的一个或多个传动轮,在所述缩进位置中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链带动所述输出轮运动,从而带动船用推进装置运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传动轮包括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所述传动链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其中,该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链连接,所述后传动轮还通过第二传动链与输出轮连接,且在缩进位置中,所述前传动轮和所述后传动轮均与驱动车轮接合,以将动力从驱动车轮经由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以及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传递到输出轮。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车轮的接合包括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驱动车轮的轮胎通过摩擦方式接合,或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驱动车轮的轮毂通过卡合的方式接合。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两栖车辆,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车体左侧和右侧的左浮筒和右浮筒,设置在车体下部的底浮筒,分别用于左浮筒和右浮筒的浮筒收放机构,左浮筒和右浮筒分别通过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且经由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在远离车体的展出位置和靠近车体的纳入位置之间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浮筒收放机构包括收放支架,与车体相连;连接臂,一端铰接在收放支架上,而另一端与相应的浮筒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枢转以使浮筒在所述展出位置和纳入位置之间运动。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两栖车辆,其中,所述可调悬挂机构包括调整臂,调整臂设有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驱动装置,与蜗杆相连接以驱动蜗杆转动;与蜗轮固定连接的枢轴; 与所述枢轴固定连接的悬臂,其中所述驱动车轮与悬臂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带动蜗杆正向或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枢轴以及悬臂转动,将驱动车轮转到缩进位置或支撑位置; 其中,所述可调悬挂机构还包括减震器,调整臂经由枢轴和减震器安装于车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栖车辆,包括车体、驱动车轮、船用推进装置、接合传动机构,设于车体上并与船用推进装置连接;可调悬挂装置,与车体和驱动车轮相连,驱动车轮通过所述可调悬挂机构相对于车体在支撑位置和缩进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撑位置时,所述驱动车轮用于与地面接合,而在缩进位置时,驱动车轮与接合传动机构接合并通过接合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船用推进装置,以对该两栖车辆进行水中驱动。
文档编号B60F3/00GK202623823SQ20122017826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党远林 申请人:党远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