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200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架,具有用于使追尾的能量高效集中并将其变形吸收的能量吸收部。该座椅架包括:座垫架,其由沿左右隔开间隔且相对配置的一对侧架构成,其中,该一对侧架由板状部件构成;和座椅靠背架,其与一对侧架的各自的后部连结,在一对侧架中,至少一方的侧架具有从其后端部的一部分向前方延伸的能量吸收部,该能量吸收部由使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或朝向其相反侧凹陷而成的凹部构成,凹部的周缘通过以下部分划分而成:在一方的侧架的后端部上的上端与后端部上的位于该上端的下方的下端之间延伸的后缘;从上端向凹部的前端延伸的上缘;和从下端向前端延伸的下缘。
【专利说明】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骨架即座椅架,尤其涉及对于来自后方的冲击具有安全性的座椅架。
【背景技术】
[0002]图1示出安装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座椅的以往的座椅架10。如图1所示,座椅架10由用于安装座垫(未图示)的座垫架20、和用于安装座椅靠背(未图示)的座椅靠背架40构成。
[0003]座垫架20—般具有沿左右方向空出间隔且相对地配置的侧托架21、22。这些侧托架21、22通过连结部件25、26等而相互连结,并安装在公知的滑动机构S1、S2上。在侧托架21、22的后部通过连结金属件27、28而连结有下臂23、24。上臂32、33经由公知的倾转机构30、31能够枢转地与下臂23、24连结。
[0004]座椅靠背架40具有:经由上臂32、33而安装在座垫架20上的左右一对的侧板41、42 ;和与左右一对的侧板41、42的顶部连结的倒U字形的座椅靠背主架43。在座椅靠背主架43上设有供头枕(未图示)的支架插入而安装的安装部44、45。
[0005]图2示出将以往的座椅架10的座垫架20和座椅靠背架40连结后的状态。
[0006]图3示出从侧面观察座椅架10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图。在具备在骨架中具有座椅架10的座椅的车辆中,当由于从后方受到碰撞(以下称作追尾)等而从后方作用有强烈冲击时,如图3所示,在座椅靠背架40上产生朝向后方的力F,并产生以座椅靠背架40下方的固定端为中心的弯矩M。可以考虑到由于大的弯矩M会使连结上臂32与下臂23的倾转机构30和连结下臂23与侧托架21的铆接件等连结金属件27被毁坏。
[0007]另外,近年来,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等环保车的需求增加,在以往的汽油车中也谋求低油耗,因此,谋求汽车用部件更轻质化。由于倾转机构等连结部件也轻质化、小型化,所以在由于追尾而作用有大的弯矩的情况下,倾转机构等连结部件很可能被毁坏。
[0008]若倾转机构30或连结金属件27损坏、断裂,则座椅靠背架40可能会向后方倾倒。若为了防止该情况而提高倾转机构30和侧托架21的刚度,则无法实现轻质化。因此,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架构造中,谋求在实现轻质化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0009]为了确保追尾时的安全性,以往,提出有日本特开2009-154693公报(专利文献I)所记载那样的吸收碰撞能量的座椅架。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的座垫架由具有加强筋部(凹部)的下臂构成。在该下臂的周缘的后侧形成有从侧方观察时呈大致〈字状的弯曲点,在下臂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有加强筋部,该加强筋部具有以弯曲点为基点的上侧缘。通过这些结构,当座椅靠背架朝向后侧受到大的力而在倾转机构上作用有弯矩时,下臂的后侧沿上下方向压缩来吸收碰撞能量。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00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4693公报
【发明内容】

[0013]在上述以往的下臂中,能量吸收部相对于下臂的周缘凹状地形成,因此,当下臂的后侧以该凹状的弯曲点为中心沿上下方向压缩时,下臂自身为截面〈字状地折曲的状态。即,由于追尾而产生的能量未必集中于能量吸收部,而是分散至下臂的能量吸收部以外的部分。像这样,在以往提出的下臂中,由于能量没有充分集中于能量吸收部,所以存在无法高效地吸收追尾所产生的能量的问题。
[0014]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地集中并吸收碰撞能量的能量吸收部的、对于追尾具有安全性的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架。
[0015]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构成部件的轻质化的同时对于追尾具有安全性的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架。
[0016]而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追尾时的座椅架的变形而能够可靠地保持乘员的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架。
[0017]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座椅架包括:座垫架,其用于安装座垫,由沿左右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一对例架构成,其中,该一对侧架由板状部件构成;和座椅靠背架,其用于安装座椅靠背并与一对侧架的各自的后部连结,该座椅架的特征在于,在一对侧架中,至少一方的侧架具有从侧架的后端部的一部分向前方延伸的能量吸收部,该能量吸收部由使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或朝向相对的侧架的相反侧凹陷而成的凹部构成,凹部的周缘通过以下部分划分而成:在一方的侧架的后端部上的上端与后端部上的位于该上端的下方的下端之间延伸的后缘;从上端向凹部的前端延伸的上缘;和从下端向前端延伸的下缘。
[0018]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座椅架具有能量吸收部,该能量吸收部是使由板状部件构成的侧架的从后端部的一部分到前方的范围内的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或朝向其相反侧凹陷而成。该凹部的周缘通过分别包含前端的上缘及下缘、和后缘划分而成,因此,能够通过能量吸收部的前端截留追尾时的能量,从而使能量集中于能量吸收部。
[0019]另外,本发明的座椅架的特征在于,能量吸收部的凹部的纵截面的面积从前端朝向侧架的后端部逐渐增大。通过使凹部的纵截面的面积从前端朝向侧架的后端部(能量吸收部的后缘)逐渐增大,能量吸收部的变形平稳,能够在能量吸收部处高效地吸收所集中的追尾的能量。
[0020]而且,本发明的座椅架的特征在于,凹部具有从前端延伸至后缘上的后端的凹部棱线。像这样,通过使能量吸收部的凹部具有凹部棱线,能够充分整合能量吸收部的上下方向的变形和左右方向的变形,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吸收追尾的能量。
[0021]本发明的座椅架的特征在于,一对侧架双方具有能量吸收部,该能量吸收部由使板状部件的一部分分别朝向相对的侧架或分别朝向相对的侧架的相反例凹陷而成的凹部构成。像这样,通过使左右的侧架所具有的能量吸收部的凹部均为使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凹陷而成的凹部,或均为使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的相反侧凹陷而成的凹部,在左右的侧架的能量吸收部发生变形时,侧架能够保持平衡地沿上下方向压缩,不会产生横向的变位。[0022]另外,本发明的座椅架的特征在于,座椅靠背架包含沿左右隔开间隔且相对配置的一对侧板,经由倾转机构将该一对侧板和一对侧架连结起来,由此座椅靠背架与一对侧架的各自的后部连结,能量吸收部位于上述倾转机构的下方。通过这样构成座椅架,能够可靠地吸收追尾时在倾转机构附近作用的弯矩的下方成分,另外,使座椅靠背架的变形在更下方处产生,由此,不会对乘员的腰部等产生负担,能够安全地保持乘员。
[0023]发明效果
[0024]本发明的座椅架在由于追尾等而在座椅靠背中产生大的后方载荷、并在连结座椅靠背架和座垫架的连结部件等上作用有大的弯矩时,能够使座垫架的侧架的能量吸收部集中变形来高效地吸收弯矩的能量,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的座椅架,侧架的后部沿上下方向压缩,连结部件不会损坏、断裂,乘员不会向上方滑动,能够得到更安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25]而且,本发明的座椅架能够使作用于连结座椅靠背架和座垫架的连结部件的追尾能量集中而高效地吸收追尾能量,因此,能够防止轻质化后的连结部件的损坏、断裂。另外,本发明的侧架能够经由连结部件与座椅靠背架连结,并且能够安装在现有的滑动机构等上,因此,能够通过较少的部件构成具有足够刚度的座椅架。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的座椅架,能够得到在维持针对追尾的安全性的同时被轻质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26]另外,在本发明的座椅架中,通过使左右一对的侧架具有左右对称的能量吸收部,侧架沿上下方向保持平衡地压缩变形,不会产生横向的变位。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的座椅架,可得到能够更可靠地保持乘员的更安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表示由座垫架和座椅靠背架构成的以往的座椅架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2是表示将座垫架和座椅靠背架连结起来的以往的座椅架的立体图。
[0029]图3是表不以往的座椅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30]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座椅架和滑动机构的从前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003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与滑动机构连结的座椅架的从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0032]图6是表不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座椅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33]图7的(a)、(b)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能量吸收部的局部剖视图、局部侧视图。
[0034]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侧架的从后方观察到的放大端面图。
[0035]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与滑动机构连结的座椅架的从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0036]图10是表不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座椅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37]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侧架的从后方观察到的放大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此外,为了实现说明目的而将附图简化,其比例未必一致。[0039]图4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座椅架50的分解图。座椅架50由座垫架60和座椅靠背架70构成,其中,座垫架60由左右一对的侧架61、62构成,该侧架61、62由板状部件构成。侧架61、62分别具有在从后端部到前方的范围内延伸的能量吸收部EA1、EA2。
[0040]侧架61、62由板状部件构成。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能量吸收部EA1、EA2具有使上述那样的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彼此相对的侧架凹陷而成的凹部。换言之,该凹部形成在侧架61、62各自的、与面向相对的侧架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座垫架的外侧面)上。侧架61、62各自的位于凹部的相反侧的、面向相对的侧架的面(座垫架的内侧面)呈凸部。这样的能量吸收部EA1、EA2优选通过冲压加工等与侧架61、62的主体一体成型。
[0041]为了实现轻质化,侧架61、62兼有以往的下臂及侧托架(图1等)的功能。S卩,在侧架61、62的后部连结有座椅靠背架70,另外,侧架61、62安装在现有的滑动机构(座椅调节器)S3、S4的可动部即上部件92、93上。
[0042]通过上述那样的侧架61、62的结构,能够使座垫架60轻质化。
[0043]另外,也可以使座垫架60由以往那样的下臂和侧托架构成,并在侧托架上设置能量吸收部。
[0044]座椅靠背架70具有左右一对的侧板71、72。为了实现轻质化,座椅靠背架70的侧板71、72兼有以往的上臂及侧板(图1等)的功能。座椅靠背主架73、头枕安装部74、75的结构与以往的座椅靠背架10(图1等)相同。
[0045]侧板71、72经由现有的倾转机构80、81而与侧架62、61连结。通过倾转机构80、81,能够使侧板71、72相对于侧架61、62倾斜。
[0046]也可以取代倾转机构80、81而通过其他连结部件或焊接等使侧板71、72与侧架61,62连结。座椅靠背架70也可以包含以往那样的上臂和侧板(图1等)而构成。另外,也可以使座椅靠背架70不具有上臂和侧板,而使座椅靠背主架73的下端与侧架61、62连结。
[0047]图5示出安装在滑动机构S3、S4上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座椅架50。
[0048]图6示出座椅架50的局部侧视图。能量吸收部EAl构成为位于将侧架61和侧板71连结起来的倾转机构80等连结部件的下方。通过这样的结构,能量吸收部EAl能够高效地变形吸收弯矩M的下方成分。
[0049]能量吸收部EAl的形状构成为能够充分整合变形的方向性。例如,整合上下方向的变形和左右方向的变形以使得能量吸收部EAl在沿上下方向压溃的同时沿左右方向扩展。
[0050]图7示出具有能量吸收部EAl的侧架61的局部剖视图及局部侧视图。
[0051]如图7的(b)所示,在侧架61的与相对的侧架62(图4)为相反侧(外侧)的面110上形成的能量吸收部EAl的凹部的周缘通过以下部分划分而成:在侧架61的后端部120上的上端100与后端部120上的位于上端100下方的下端102之间延伸的后缘104 ;从上述上端100向凹部的前端101延伸的上缘105 ;和从下端102向前端101延伸的下缘106。凹部的前端101位于侧架61的(座垫架60的)外侧的面上。通过使能量吸收部EAl具有这样的周缘,能够在变形吸收追尾的能量时通过前端101来阻止变形,从而能够使追尾的能量集中于能量吸收部EAl。
[0052]如图7的(b)所示,当从侧方观察形成在面110上的能量吸收部EAl的凹部时,呈大致三角形。一般在面110的相反侧的面111上形成有凸部,该凸部的从侧方观察到的形状与凹部大致相同。
[0053]图7的(a)示出能量吸收部EAl的纵截面。如图所示,能量吸收部EAl的凹部的纵截面的面积随着从前端101趋向于后缘104而增大。通过构成这样的结构,在能量吸收部EAl以折叠的方式变形时,能够充分整合上下方向的变形和左右方向的变形。
[0054]另外,凹部优选具有从前端101延伸至后缘104上的后端103的凹部棱线107。在从前端101连接到后缘104的能量吸收部EAl的凹部的纵截面中,在从前端101到后缘104的范围内连接朝向相对的侧架最凹陷的点,从而形成凹部棱线107。凹部棱线107优选为直线。
[0055]与能量吸收部的变形模式相应地,将凹部棱线107设置成折曲线,由此,能量吸收部能够更高效地吸收能量。
[0056]在凹部中,通过凹部的表面112和从上缘105向下缘106延伸的平面划分而成的形状可以是以前端101为上顶点的三角锥状或其他多边锥状,也可以是半圆锥状。
[0057]当能量吸收部EAl以折叠的方式压溃时,上缘105以前端101为中心向下方移动。此时,凹部的表面112成为朝向相对的侧架进一步凹陷的形状。在凹部的表面112具有凹部棱线107的情况下,该凹部棱线107以前端101为中心向更内侧移动。通过形成能量吸收部来整合上缘105和凹部棱线107的移动,能够更高效地变形吸收能量。前端101不会移动,能够将追尾的能量截留并集中于能量吸收部EA1。由于追尾的能量不会分散至侧板61的主体,所以侧板61通过能量吸收部EAl的变形而沿上下方向压缩,不会向座椅架的左右方向折曲。
[0058]图8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侧架61的放大端面。侧架61的能量吸收部EAl是使构成侧架61的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凹陷而成。与侧架61相对的侧架62的端面是将侧架61左右翻转而得到的,因此将其省略。
[0059]能量吸收部EAl的形状和在侧板61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侧板61的主体形状等能够进行适当调整。另外,为了主要提高强度,侧板61的周缘优选具有图示那样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伸出部(凸缘)。侧板61的后端部也具有凸缘,但在包含能量吸收部的后缘(图7的(b))的部分处不具有凸缘,或者,在具有凸缘的情况下,优选使其不会妨碍变形。
[0060]图9示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座椅架50’。座椅架50’具有其他方式的能量吸收部 EA3、EA4。
[0061]S卩,能量吸收部EA3、EA4具有使构成侧架61’、62’的各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的相反侧凹陷而成的凹部。换言之,该凹部形成在侧架61’、62’各自的相对的侧架侧(内侧)的面上。侧架61’、62’各自的位于凹部的相反侧的、与相对的侧架侧为相反侧(外侧)的面呈凸部。
[0062]图10示出座椅架50’的局部侧视图。在由于追尾而向后方施加有大的力F时,侧架61’的能量吸收部EA3在吸收追尾的能量的同时发生变形。
[0063]图11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侧架61’的放大端面。侧架61’的能量吸收部EA3是使构成侧架61’的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的相反侧凹陷而成。相对的侧架62’的端面是将侧架61’左右翻转而得到的,因此将其省略。
[0064]只要在上述公开范围内,就可以根据构成侧板的板状部件的材料或强度、所期望的变形模式等适当调节本发明的能量吸收部的形状、大小等。另外,也可以使能量吸收部根据规定的后方载荷开始变形。例如,能量吸收部可以根据倾转机构等连结部件的强度,以该倾转机构被损坏的能量的一半开始变形。
[006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方式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修正。因此,毫无疑问,本发明的方式仅为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66]附图标记说明
[0067]10座椅架I
[0068]20座垫架I
[0069]21、22 侧托架
[0070]23、24 下臂
[0071]25,26连结部件(加强材料)
[0072]27,28连结金属件
[0073]30、31 倾转机构I
[0074]32、33 上臂
[0075]40座椅靠背架I
[0076]41、42 侧板 I
[0077]43座椅靠背 主架I
[0078]44,45 头枕安装部I
[0079]50、50,座椅架 2、3
[0080]60、60,座垫架 2、3
[0081]61、62 侧架 I
[0082]61,、62,侧架 2
[0083]70座椅靠背架2
[0084]71、72 侧板 2
[0085]73座椅靠背主架2
[0086]74、75 头枕安装部2
[0087]80、81 倾转机构2
[0088]90、91 下部件
[0089]92、93 上部件
[0090]100上端
[0091]101前端
[0092]102下端
[0093]103后端
[0094]104后缘
[0095]105上缘
[0096]106下缘
[0097]107凹部棱线
[0098]110与相对的侧架侧为相反侧的面
[0099]111相对的侧架侧的面 [0100] 120 侧架的后端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架,包括:座垫架,其用于安装座垫,由沿左右隔开间隔且相对配置的一对侧架构成,其中,该一对侧架由板状部件构成;和座椅靠背架,其用于安装座椅靠背并与所述一对侧架的各自的后部连结, 所述座椅架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侧架中,至少一方的侧架具有从侧架的后端部的一部分向前方延伸的能量吸收部, 所述能量吸收部由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侧架或朝向相对的侧架的相反侧凹陷而成的凹部构成, 所述凹部的周缘通过以下部分划分而成:在所述后端部上的上端与所述后端部上的位于该上端的下方的下端之间延伸的后缘;从所述上端向所述凹部的前端延伸的上缘;和从所述下端向所述前端延伸的下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纵截面的面积从所述前端向所述后端部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从所述前端延伸至所述后缘上的后端的凹部棱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架双方具有所述能量吸收部,所述能量吸收部由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别朝向相对的侧架或分别朝向相对的侧架的相反侧凹陷而成的凹部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架包含沿左右隔开间隔且相对配置的一对侧板,经由倾转机构将该一对侧板和所述一对侧架连结起来,由此所述座椅靠背架与所述一对侧架的各自的后部连结, 所述能量吸收部位于所述倾转机构的下方。
【文档编号】B60N2/68GK103429461SQ201280011392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小松原孝夫, 高田充树 申请人:难波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