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固定于其上的带钮的可充气式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230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具有固定于其上的带钮的可充气式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气式安全带,该可充气式安全带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叠加设置的绑带层;在激活时产生能够导入到两个绑带层之间的气流的高压气体源;以及固定在其中一个绑带层上的带钮;其特征在于,带钮(12)由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至少两件式地构造成,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设置在其中一个绑带层(13)的不同侧上并且将该绑带层(13)夹持,至少一个穿透该绑带层(13)的连接销(18)固定在所述的设置于两个绑带层(13、14)之间的第一夹持件(16)上,连接销以构造在其外周上的锯齿外形(19)接合到构造在第二夹持件(17)上的凹陷部(21)中并且固定在该凹陷部中,该凹陷部的直径小于锯齿外形(19)的外直径。
【专利说明】具有固定于其上的带钮的可充气式安全带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气式安全带,该可充气式安全带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叠加设置的绑带层;在激活时产生能够导入到这两个绑带层之间的气流的高压气体源;以及固定在其中一个绑带层上的带钮。
[0002]文献DE102005058343B4公开一种具有前述特征的可充气式安全带。通常,在这种可充气式安全带上还设置有带钮,该带钮限制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可充气式安全带上的带扣的运动距离,在公知的可充气式安全带中带钮以力配合或材料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两个绑带层之一的外侧上,例如以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在带钮如此固定在可充气式安全带上的情况下,仍伴随存在着这样的缺点:在安全带充气至“软管状”的过程中,两个在初始状态下呈平面式的绑带层以弯曲的形状变形,使得带钮在绑带层上的接触面的平面式贴靠不再得以保持,由此导致的风险是带钮从承载该带钮的绑带脱离。
[000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带钮在具有这种特征的可充气式安全带上的固定,以防止在充气过程中带钮从可充气式安全带上脱落。
[0004]上述目的的实现、包括本发明的有利的结构方案和改进方案从附在说明书之后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中得出。
[0005]本发明的主导思想是,带钮由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至少两件式地构造成,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绑带层的不同侧上并且将该绑带层夹持,至少一个穿透该绑带层的连接销固定在所述的设置于所述两个绑带层之间的第一夹持件上,所述连接销以构造在其外周上的锯齿外形接合到构造在第二夹持件上的凹陷部中并且固定在该凹陷部中,所述凹陷部的直径小于所述锯齿外形的外直径。
[0006]与本发明相关的优势在于,借助于连接销的接合到第二夹持件的凹陷部中的锯齿外形连同设定的压配合,两个夹持件相互产生很高的分离力,以至于由于充气而产生于夹持件上的力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可能使连接自动释放。在一种有利的方式中,仅需要很少的零件用于将带钮固定到绑带层上,而且装配过程简单,且不需要大量的器械消耗,这是因为将连接销压入到构造在第二夹持件上的凹陷部中例如可以借助于手压来实现。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知,连接销是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固定组成部分。例如,连接销可以喷注到由塑料制成的第一夹持件中。
[0008]还可以替换地,连接销作为另外的部件固定在第一夹持件上,例如以螺纹连接这种固定方式。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知,连接销由金属制成,优选由钢或由诸如特别是铝的轻金属制成,其中,连接销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制成。
[0010]若在压配合范围内锯齿外形的外端能够接合到第二夹持件的限定凹陷部的壁中,那么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知,构造在第二夹持件中的、用于容纳所述连接销的凹陷部由固定在第二夹持件中的套筒形成。
[0011]在此可以了解到,套筒又是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固定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可以喷注到由塑料制成的第二夹持件中。还可以替换地,套筒以适宜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夹持件上。
[0012]与连接销的构成相对应地可以了解到,套筒由金属制成,优选由诸如特别是铝的轻金属制成。
[0013]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知,第二夹持件是设置在所述的被夹持在所述两个夹持件之间的绑带层的外侧上的覆盖罩,与此相关的优点是,连接销在装配时被作为第二夹持件起作用的覆盖罩完全容纳并由此不可见,因此在带钮上不需要额外的用于连接销的
覆盖件。
[0014]接下来,对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示出:
[0015]图1示出了一种可充气式安全带,该安全带具有可移动地布置在其上的带扣和一个带钮;
[0016]图2示出了图1的目标物的截面图;以及
[0017]图3示出了固定在一个绑带层上的、由两个相互连接的夹持件构成的带钮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1示出了一种可充气式安全带10的示意图,该安全带具有可移动地布置在其上的带扣11和固定在安全带10上的带钮12,该带钮防止带扣11沿着安全带10下滑,从而使带扣11在安全带10的放置位置(Ablegeposition)上处于乘客最易拿到的状态。
[0019]由图2可以了解到具有带钮12以及与该带钮贴靠的带扣11的可充气式安全带
10。在此,该可充气式安全带由第一绑带层13和第二绑带层14这两层构成,由此,在这两个绑带层13、14之间形成空腔15,在触发状态下,由未示出的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流可以导入该空腔中。在此,带钮12仅与第一绑带层13连接,使得带钮12与可充气式安全带10的连接故意不牵扯到第二绑带层14。通过可导入空腔15中的气流,使可充气式安全带10通过相应变大的空腔15而被充成软管状,其中,带钮12从第一绑带层13的向外指向的表面突出,该第一绑带层的表面在安全带10处于放置位置时朝向车辆结构,从而使带钮12在所述位置处对乘客是不可见的。若带钮12固定在所述的于受力状态下不与乘客贴靠的第一绑带层13上时,带钮12在已受力的安全带10中不可见,并且此外也不会影响到安全带10在乘客身体上的滑动运动。
[0020]如具体在图3中所示,带钮12由两个将第一绑带层13夹持在中间的夹持件16和17构成,其中,位于绑带层13、14之间的第一夹持件13构造成板状。设置在第一绑带层13的外侧上的第二夹持件17同时还构成相应成型的覆盖罩。
[0021]为了使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连接,在呈板状的第一夹持件16上安装有连接销18,该连接销穿透第一绑带层13进入到相应配设的通孔中,并且接合到设置在第一绑带层13的外侧上的、作为第二夹持件17的覆盖罩中。为了实现经由连接销18的两个夹持件16、17的连接,一方面连接销18在其外周上设有锯齿外形19,而另一方面第二夹持件17具有用于容纳连接销18的凹陷部21,其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凹陷部21构造在套筒20的内部,该套筒嵌入到第二夹持件17中、优选喷注到塑料覆盖罩中。就连接销18在其外周上设有锯齿外形19而言,该锯齿外形19随着连接销18的限定的压配合而在凹陷部21中建立成两个夹持件16、17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该凹陷部的直径小于锯齿外形19的外直径。
[0022]只要连接销原理上足以建立两个夹持件16、17之间的连接,那么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含多个连接销的设置方案。
[0023]在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相关的连接销18可以是第一夹持件16的固定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例如同样喷注到第一夹持件中;或者,连接销18可以作为附加的部件来使用,并且以适宜的方式与第一夹持件16连接。
[0024]上述方案相应地还适用于设置在第二夹持件17中的套筒20,然而该套筒同样形成本发明的结构方案的非必不可少部分,因为连接销也可以接合到直接构造在第二夹持件17中的凹陷部21中。
[0025]在前述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本申请的主题的特征既可以单独地、也可以任意相互组合地以本发明不同的实施方式应用在本发明的实现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充气式安全带,所述可充气式安全带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叠加设置的绑带层;在激活时产生能够导入到所述两个绑带层之间的气流的高压气体源;以及固定在其中一个绑带层上的带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钮(12)由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至少两件式地构造成,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绑带层(13)的不同侧上并且将该绑带层(13)夹持,至少一个穿透该绑带层(13)的连接销(18)固定在所述的设置于所述两个绑带层(13、14)之间的第一夹持件(16)上,所述连接销以构造在其外周上的锯齿外形(19)接合到构造在第二夹持件(17)上的凹陷部(21)中并且固定在该凹陷部中,所述凹陷部的直径小于所述锯齿外形(19)的外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18)是所述第一夹持件(16)的固定组成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18)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18)由金属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构造在第二夹持件(17)中的、用于容纳所述连接销(18)的所述凹陷部(21)由固定在第二夹持件(17)中的套筒(20)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是所述第二夹持件(17)的固定组成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件(17)上。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由金属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17)是设置在所述的被夹持在所述两个夹持件(16、17)之间的绑带层(13)的外侧上的覆茔1S
【文档编号】B60R22/12GK103502060SQ20128002190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7日
【发明者】J·施托希, J·布兰克 申请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