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473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车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支架,适于安装一移动装置。此移动装置具有一扬声器位于移动装置的背部,且扬声器具有一出音面。前述的车用支架包括一固定组件以及一支撑座。固定组件适于安装于一车体内,支撑座连接至固定组件,并具有一承靠面及凹陷于承靠面的一全开口。当移动装置安装至支撑座时,移动装置的背部承靠于承靠面,且全开口的一部分被移动装置遮蔽。扬声器的出音面连通于全开口,且扬声器由出音面所发出的声波经过全开口反射后在远离承靠面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本发明的车用支架藉由凹陷于承靠面的全开口来反射安装于其上的移动装置所发出的声波,使驾驶人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
【专利说明】车用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支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安装在车体内的车用支架,此车用支架适于安装一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各种移动装置所具备的功能日益增加,所以移动装置开始与日常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使用者在开车驾驶途中为例,驾驶人逐渐依赖移动装置的通话或定位追踪功能,以期能在驾驶的同时仍保持与外界沟通或传达消息。因此,具有将移动装置相对固定于车体的车用支架便成为驾驶人不可或缺的车用配备。然而,由于移动装置的扬声器是位于移动装置的背部,所以当驾驶人将移动装置的显示面朝向自己而将移动装置固定在车用支架之后,位于背部的扬声器的出音位置会被车用支架遮蔽,使移动装置发出的声音质量不佳。
[0003]或者,为了使移动装置中的扬声器的出音位置不被遮蔽,车用支架的承靠面会具有传音的通孔,使声音可以由通孔中传出。然而,此种通孔的设计中,扬声器的声音由通孔传出时是背向驾驶人传递,如此一来,同样会有声音质量不佳以及不清晰的结果,并造成驾驶人在行车途中使用移动装置的通话或其它语音功能时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支架,适于安装一移动装置,当驾驶人在车内使用移动装置时能接收到具有良好质量的声音。
[0005]本发明提出一种车用支架,适于安装一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具有一扬声器位于移动装置的背部,且扬声器具有一出音面。前述的车用支架包括一固定组件,适于安装于一车体内,以及一连接至固定组件的支撑座。前述的固定组件具有一承靠面及凹陷于承靠面的一全开口。当移动装置安装至支撑座时,移动装置的背部承靠于承靠面,全开口的一部分被移动装置遮蔽,且扬声器的出音面连通于全开口。此时扬声器由出音面所发出的声波经过全开口反射后,在远离承靠面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
[000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座具有多个夹持部,适于夹持移动装置。
[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全开口具有一凹陷部,扬声器发出的声波先经由凹陷部集中,再经过全开口反射后在远离承靠面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移动装置放置在车用支架时,出音面位于全开口的范围内。
[0009]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车用支架藉由凹陷于承靠面的全开口来反射安装于其上的移动装置所发出的声波,使驾驶人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
[001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的车用支架与尚未组装在车用支架上的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移动装置组装在车用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3是图2的车用支架以及移动装置沿线1-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用支架与尚未组装在车用支架上的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5是图4的移动装置组装在车用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6是图4的车用支架以及移动装置沿线A-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7]图7是图4的实施例的虚拟AC电路示意图。
[0018]图8是图4的实施例的仿真频率响应图。
[0019][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20]100,200:车用支架50:移动装置
[0021]50a:背部52:扬声器
[0022]52a:出音面110:固定组件
[0023]112:吸附元件1·20:支撑座
[0024]120a:承靠面120b:全开口
[0025]120c:凹陷部122:夹持部
[0026]G:间隙W、H、h、L、d: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是本发明的车用支架与尚未组装在车用支架上的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移动装置组装在车用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车用支架100适于安装一移动装置50。此移动装置50,例如是具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智能型手机。接着请参考图2,经由将移动装置50安装在车用支架100上,驾驶人可利用移动装置50上的全球定位系统来帮助了解行驶时可选择的路线,并且在行驶的途中使用移动装置50的通话功能。
[0028]图3是图2的车用支架以及移动装置沿线1-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3,移动装置50具有一扬声器52位于其背部50a,且扬声器52具有一出音面52a,移动装置50适于通过扬声器52的出音面52a发出声音,例如是一般的通话或是语音路况等。
[0029]接着请参考图1,前述的车用支架100包括一固定组件110以及一支撑座120。固定组件110适于安装于一车体内,支撑座120连接至固定组件110,并具有一承靠面120a及凹陷于承靠面120a的一全开口 120b。接着请再参考图3,当移动装置50安装至支撑座120时,移动装置50的背部50a承靠于承靠面120a,使移动装置50被良好地支撑于车用支架100上。此时,全开口 120b的一部分被移动装置50遮蔽。移动装置50的扬声器52的出音面52a会连通于全开口 120b,且扬声器52由出音面52a所发出的声波经过全开口 120b反射后,在远离承靠面120a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 120b。
[0030]当驾驶人在车上使用移动装置50时,由于出音面52a是连通于全开口 120b,所以移动装置50的扬声器52所发出的声波可以通过车用支架100的全开口 120b传递,并且因为全开口 120b具有斜面可以反射音波,所以扬声器52所发出的声波在全开口 120b是反射后在远离承靠面120a的方向上传递。这个方向实质上是朝向驾驶人传递。所以对驾驶人而言,虽然移动装置50的扬声器52是位于背侧,但由于声音的传递方式是先被全开口 120b反射,再由远离承靠面120a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 120b,所以实际上声波最终会朝向驾驶人传递,使驾驶人在行车当中使用移动装置50时仍然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50安装在车用支架100时,出音面52a实质上位于全开口 120b的范围内。如此一来,能确保移动装置50的扬声器52由出音面52a发出的音波,皆可通过全开口 120b进行反射,再由远离承靠面120a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 120b。
[0031]请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20具有多个夹持部122,在移动装置50安装在车用支架100时适于夹持移动装置50,使移动装置50能更加稳固地安装在车用支架100上。另外,本实施例的车用支架100中,支撑座120是枢接于固定组件110。举例而言,两者之间包括一万向接头,支撑座120是利用万向接头枢接于固定组件110,所以支撑座120可以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驾驶人可以藉由将支撑座120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的方式来调整安装于车用支架100上的移动装置50,使其位于一个适宜驾驶人观看或收听的位置。
[003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10具有一吸附元件112,车用支架100可以藉由吸附元件112吸附在车体内,例如是车子的挡风玻璃或是驾驶座前上,使车用支架100可以固定于车上。当使用者要将车用支架100与车体分离时,则可以直接将吸附元件112拔离车体,使车用支架100脱离车体。
[0033]如图1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车用支架100的支撑座120包括两个全开口120b为例。这两个全开口 120b分别位于车用支架100的相对的两侧。因此,当移动装置50安装于车用支架100时,可以选择将扬声器52的出音面52a对着其中任意一个全开口 120b来安装,提供驾驶人在具有良好的安装弹性。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这两个全开口 120b在车用支架100上的位置。
[0034]此外,在移动装置50安装于车用支架100后,出音面52a会位于全开口 120b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绘示,出音面52a的边缘与全开口 120b的边缘还有一段距离。这样的优点在于,车用支架100可以适用于扬声器52位于移动装置50的背部50a各不同位置的情形。例如当扬声器52的位置往图2中的图面下方移动时,扬声器52仍然位于全开口 120b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全开口 120b的尺寸可以设计而适用于各种不同款式的移动装置。
[0035]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用支架与尚未组装在车用支架上的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4,车用支架200适于安装一移动装置50。图5是图4的移动装置组装在车用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接着请参考图5,经由将移动装置50安装在车用支架200上,驾驶人可利用移动装置50上的全球定位系统来帮助了解行驶时可选择的路线,并且在行驶的途中使用移动装置50的通话功能。
[0036]图6是图4的车用支架以及移动装置沿线A-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以及图6,本实施例的车用支架200实质上与前述的车用支架100相似,因此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本实施例的车用支架200与前述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全开口 120b具有一凹陷部120c。移动装置50的扬声器52所发出的声波是先经由凹陷部120c集中,再经过全开口 120b反射后于远离承靠面120a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 120b。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50所发出的音波除了能藉由全开口 120b反射而使音波朝向驾驶人传递之外,音波更会先在凹陷部120c集中,使声波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散逸。当声波经由凹陷部120c集中后,会再由全开口 120b反射朝向驾驶人的方向,使驾驶人能听到更良好的声
音质量。
[0037]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皆是以车用支架200包括两个全开口 120b为例说明,且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全开口 120b具有一个凹陷部120c。这两个全开口 120b分别位于车用支架200相对的两侧,其优点如前述,驾驶人可以选择将扬声器52的出音面52a对着其中任意一个全开口 120b来安装。
[0038]在图4的实施例中,全开口 120b的尺寸,可由仿真找出特定的数值,并以此特定的尺寸数值做设计以达到加强扬声器52中,某特定频宽的声波的效果。以下将举例来说明仿真的限制条件、采用的变量以及结果。
[0039]在仿真中的参数请参考图4中的标示。本仿真的限制条件如下:
[0040]1.本仿真中并未限制扬声器52的种类,扬声器52可以是磁线圈型式或是压电型式。
[0041]2.扬声器52的位置必须位于全开口 120b的范围内以传递声波。
[0042]3.全开口 120b的形状必须要与扬声器52的开口一致,且全开口 120b需面对扬声器52并距离扬声器52的薄膜至少0.1cc的体积。
[0043]4.在仿真中使用的间隙G指的是移动装置50外壳到车用支架100之间的空间。
[0044]5.前述间隙G的宽度w必须要和扬声器52的宽度一致,且间隙G的高度必须大于 0.5mmο
[0045]图7是图4的实施例的虚拟AC电路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52、全开口 120b以及间隙G可以转换成一个虚拟AC电路。间隙G的长度d可以被调整以使扬声器52在中间频率范围产生声压的增加。在实验里,这个产生中间频率范围中,以共鸣频率在4kHz时可以提供最佳的声音以及音乐的表现。根据前述的限制条件,全开口 120b的尺寸以及间隙G的尺寸可以被调整以符合使频率4=(1/2 ) X (1/2LXC) 1/20
[0046]在上述的方程式中,&是声压产生增加时的频率,L是间隙G的感应系数,且L=(l.21Xh)/(WXd) o C 是全开口 120b 的电容,且 C=(WXLXH)/(1.21X343)。W、H、h、L、d如图7A与图7B中所标示。
[0047]图8是图4的实施例的仿真频率响应图。由图标中可了解,当声波的频率范围在3KHz?6KHz间,扬声器52的声压会有一峰值。因此,当设计者决定了声压产生增加时所对应的频率fo,便可以反推找出W、H、h、L、d等设计尺寸。
[004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车用支架的支撑座包括一凹陷于承靠面的全开口,在移动装置安装在车用支架之后,移动装置的扬声器所发出的音波会经由全开口反射之后在远离承靠面的方向上传递自全开口。由于在音波由全开口反射之后,声波的传播方向是朝着驾驶人,所以驾驶人可以听到更清晰的声音。此外,声波可以先在凹陷部中集中后再利用全开口反射,使驾驶人所听到的声音质量更为良好。
[0049]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支架,适于安装一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具有一扬声器位于该移动装置的背部,且该扬声器具有一出音面,该车用支架包括: 一固定组件,适于安装于一车体内;以及 一支撑座,连接至该固定组件,并具有一承靠面及凹陷于该承靠面的一全开口,其中当该移动装置安装至该支撑座时,该移动装置的背部承靠于该承靠面,该全开口的一部分被该移动装置遮蔽,该扬声器的该出音面连通于该全开口,且该扬声器由该出音面所发出的声波经过该全开口反射后在远离该承靠面的方向上传递自该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支架,其中该支撑座具有多个夹持部,以适于夹持该移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支架,其中该全开口具有一凹陷部,该扬声器发出的声波先经由该凹陷部集中,再经过该全开口反射后在远离该承靠面的方向上传递自该全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支架,其中在该移动装置放置在该车用支架时,该出音面位于该全开口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B60R11/02GK103863202SQ20131009327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唐汉熙, 黄志玮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