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636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坐垫及三个靠背,三个靠背依次并排且独立的设置在坐垫上,三个靠背的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为3:4:3,三个靠背均可独立的相对于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上,其中被放倒的靠背适于作为乘员的扶手使用。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可形成3人坐、2人坐、1人坐等各种功能组合形式,在各种功能组合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将放倒在坐垫上靠背作为扶手,由于放倒靠背的整个背面都可以用来作为扶手,使可供扶手的面积大大增加,且1人乘坐时,在放倒两侧靠背的前提下,乘员可以享受两侧扶手的功能,加之中间面积占40%,宽大舒适,大大提高了汽车后排座椅的舒适性。
【专利说明】汽车后排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ー种汽车后排座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在生活、工作、休闲旅游时花在汽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对汽车提出了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车内装载高品质音箱、DVD显示屏等以增加娱乐性,在后排座椅内置冰箱以提升生活品质等等。
[0003]目前市场上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形式及功能较为单一。有些座椅的靠背为连体式结构,即靠背制成ー个整体,靠背要放倒时,必须整体式放倒;有些座椅的靠背虽然分开,但数量一般为两个,且为50%/50%结构,为增加行李箱空间,当靠背放倒后,50%/50%结构的后排座椅仅能乘坐一人;有些座椅设有中间扶手,供两侧乘员使用,但扶手体积较小,一般仅供一人使用。现有座椅中,若后排座椅需乘坐三人,则中间乘员的乘坐位置小,舒适性不好,需要挤占两侧乘员的乘坐面积;另外,无论后排座椅乘坐几人,乘员都无法享有两侧扶手功
[0004]座椅作为车内与人体接触最紧密的零部件,如果座椅的功能能更加多样化,则可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座椅方面的个性化功能却相对平庸而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的汽车后排座椅,可实现3人坐、2人坐、I人坐等多种功能组合,并可以提高汽车后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0006]ー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坐垫及三个靠背,所述三个靠背依次并排且独立的设置在坐垫上,所述三个靠背的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为3:4:3,所述三个靠背均可独立的相对于所述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所述坐垫上,其中被放倒的靠背适于作为乘员的扶手使用。
[0007]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靠近车厢两侧壁的两个靠背分别通过ー个第一铰链结构与车厢侧壁连接,所述三个靠背中相邻的每两个靠背之间通过ー个第二铰链结构与车厢底板连接,以使位于两侧的每ー个靠背分别通过ー个第一铰链结构及ー个第二铰链结构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上,位于中间的靠背通过两个第二铰链结构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上。
[0008]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一端与对应的靠背的背面上的靠近车厢侧壁的ー侧连接,所述第ー铰链结构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车厢侧壁连接。
[0009]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二铰链结构包括固定架、两个铰链片及销钉,所述固定架固定在车厢底板上且位于三个靠背中相邻的两个靠背之间,相邻的两个靠背的背面分别固定在两个铰链片上,两个铰链片通过销钉铰接在固定架上。
[0010]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三个靠背上均设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靠背挂钩及靠背锁,所述靠背挂钩固定在车厢背板上,所述靠背锁设置在对应的靠背内,并且所述靠背锁可以在对应的靠背处于展开位置时与所述靠背挂钩锁止。
[0011]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靠背挂钩包括固定于车厢背板的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靠背锁配合锁止的锁钩。
[0012]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靠背锁包括与所述锁钩配合锁止且在与所述锁钩配合时可以转动的锁舌,以及与所述锁舌连接且可以使所述锁舌回位与所述锁钩锁止的回位件。
[0013]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解锁开关,以及连接所述解锁开关与所述回位件的拉杆,所述拉杆将所述解锁开关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回位件以使所述锁舌相对所述锁钩转动继而与所述锁钩解锁。
[0014]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坐垫的一侧设置有两侧翼,所述三个靠背位于所述两侧翼之间,且靠近车厢两侧壁的两个靠背在位于使用状态时与所述两侧翼平行且接触。
[0015]在本发明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三个靠背的背面均为由塑料制成的背板。
[0016]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三个靠背依次并排且设置于坐垫上,三个靠背的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为3:4:3,三个靠背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放倒于坐垫上,使得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可形成3人坐、2人坐、I人坐等各种功能组合形式。另外,在各种功能组合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将放倒在坐垫上靠背作为扶手,由于放倒的靠背的整个背面都可以用来作为扶手,使可供扶手的面积大大増加。由于后排座椅乘坐I?2人的几率非常高,当I人乘坐时,在放倒两侧靠背的前提下,乘员可以享受两侧扶手的功能,加之中间面积占40%,宽大舒适;当2人乘坐时,可以选择乘坐在两侧位置而放倒中间靠背,并把中间靠背作为两侧乘客共用的扶手,由于整个中间靠背的面积均可以作为扶手用,比现有座椅仅在中间设置小扶手而言,大大增加扶手面积,完全可供两侧乘员共同作为扶手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另,靠背放倒在坐垫上后,还可以増大行李舱的储物空间,便于存放大件行李和物件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三人坐的状态图。
[0019]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一人坐的状态图。
[0020]图5-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两人坐的状态图。
[0021]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的无人坐的状态图。
[0022]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的三个靠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靠近车厢侧壁的ー个靠背的侧视图。
[0024]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0中的XI处的放大图。[0025]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的第二铰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靠近车厢侧壁的一个靠背的后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00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8]请參考图1,本发明ー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坐垫10及三个靠背20a、20b、20c。其中,三个靠背20a、20b、20c依次并排且独立的设置在坐垫10上,并且三个靠背20a、20b,20c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依次为3:4:3,也就是说,中间座位的靠背20b的面积占全部靠背面积的40%,而左侧座位或右侧座位的靠背20b或20c的面积占全部靠背面积的30%,換言之,中间乘坐位置相对两侧更加宽大。三个靠背20a、20b、20c均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10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10上。三个靠背20a、20b、20c放倒后均可作为扶手,三个靠背20a、20b、20c的背面均为由塑料制成的背板28,放倒后还可作为桌板。
[0029]请參考图1,当三个靠背20a、20b、20c均相对坐垫10展开至使用状态时,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可以同时满足3人同坐。
[0030]请參考图2-4,当三个靠背20a、20b、20c中的任意两个靠背放倒在坐垫10上时,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可以满足I人乘坐,放倒在坐垫10上的靠背可以作为扶手使用,同时靠背放倒后,増大了汽车的行李箱的储物空间,便于存放大件行李与物件。正常情况下,乘员会选择乘坐于中间位置,放倒两侧的靠背20a、20c,作为乘员两侧的两个扶手,并且中间面积占40%,中间乘坐位置相对两侧更加宽大,增加了乘坐乘员的舒适性,如图2所示;在其他特殊情况下,例如需要同时放倒两个连续靠背以便于存放大件行李与物件吋,该乘员也可选择乘坐于两侧的任一位置,放倒的中间靠背20b可以作为扶手,如图3或图4所示。
[0031]请參考图5-7,当三个靠背20a、20b、20c中的任意一个靠背放倒在坐垫10上时,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可以满足2人同坐,并且放倒在坐垫10上的靠背可以作为扶手使用或者増大汽车的行李箱的储物空间。例如,该两个乘员可选择乘坐于两侧的位置,放倒中间位置的靠背20b作为扶手,由两侧乘员共享,如图5所示;该两个乘员也可选择乘坐于中间和任意侧边的位置,放倒另ー侧无人乘坐位置的靠背20a或20c,作为中间乘员的ー侧扶手,如图6或图7所示。
[0032]请參考图8,当三个靠背20a、20b、20c均放倒在坐垫10上时,放倒在坐垫10上的靠背20a、20b、20c与行李舱平齐,增大汽车的储物空间,便于存放大件行李与物件。
[0033]具体的,请參阅图9,位于两侧的两个靠背20a、20c,其靠近车厢侧壁(图未示)的一侧分别通过ー个第一铰链结构30与车厢侧壁连接,三个靠背20a、20b、20c中相邻的每两个靠背之间通过ー个第二铰链结构40与车厢底板(图未示)连接,以使位于两侧的每ー个靠背20a或20c可以通过其两侧的ー个第一铰链结构30及ー个第二铰链结构40独立的相对坐垫10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10上,而位于中间的靠背20b可以通过其两侧的两个第二铰链结构40独立的相对坐垫10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10上。
[0034]请參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链结构30的一端通过例如螺钉等固定件固定在靠背20a或20c的背面上,该第一铰链结构30的另一端通过例如螺钉等固定件固定于对应的车厢侧壁。具体的,该第一铰链结构30的一端固定在靠背20a或20c的背面上的靠近车厢侧壁的ー侧,以便于该第一铰链结构30与车厢侧壁固定连接。
[0035]请结合參照图12-13,各第二铰链结构40包括固定架42、两个铰链片44及销钉45。固定架42固定在车厢底板上且位于三个靠背20a、20b、20c相邻的两个靠背之间,相邻的两个靠背的背面分别固定在两个铰链片44上。两个铰链片44通过销钉45铰接在固定架42上,使每个靠背和与该靠背固定连接的铰链片44可以一起相对于固定架42独立翻转。具体地,固定架42和两个铰链片44上设有与销钉45对应的销孔(图未标),销钉45穿设固定架42的销孔以及两个铰链片44的销孔,以使两个铰链片44通过销钉45与固定架42铰接,从而使两个铰链片44可以相对固定架42独立翻转。
[0036]也就是说,每ー个靠近车厢侧壁的靠背20a(或20c)可以通过其ー侧的第一铰链结构30与其另ー侧的第二铰链结构40中的ー个铰链片44独立的相对于坐垫10翻转,位于中间的靠背20b可以通过其两侧的两个第二铰链结构40中的另ー个铰链片44独立的相对于坐垫10翻转。
[0037]请參考图9-11,三个靠背20a、20b、20c均设有锁止结构22。锁止结构22包括靠背挂钩24、靠背锁25及解锁件26。靠背挂钩24固定在车厢背板上,并且靠背挂钩24可以在靠背20a、20b、20c处于使用状态时与靠背锁25锁止,以避免靠背20a、20b、20c过度向后翻转。解锁件26与靠背锁25连接,并可以驱动靠背锁25使靠背锁25与靠背挂钩24解锁,从而使靠背20a、20b、20c与车厢解除锁止,以便于靠背20a、20b、20c可以相对坐垫10翻转。
[0038]靠背挂钩24包括与车厢背板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40,以及设置固定部240并与靠背锁25配合锁止的锁钩242。在本实施例中,靠背挂钩24的固定部240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厢背板上。
[0039]靠背锁25设置在靠背20a、20b、20c内且靠近靠背20a、20b、20c的顶部位置。更具体的,设置在靠背20a、20c内部的靠背锁25位于与靠背20a、20c连接的第一铰链结构30正上方,设置在靠背20b内的靠背锁25位于连接靠背20b、20c的第二铰链结构40的正上方。靠背锁25包括锁舌250及回位件(图未示出)。锁舌250与回位件连接,用于收容锁钩242并与锁钩242锁止。回位件例如为弹性元件。在锁钩242插入锁舌250时,锁钩242驱动锁舌250转动,锁舌250转动带动回位件发生形变,使锁舌250与锁钩242锁止。
[0040]解锁件26包括解锁开关260及拉杆262。解锁开关260设于各靠背20的顶部位置。拉杆262的两端分别与解锁开关260及回位件连接,以将解锁开关260的驱动カ传送至回位件以带动锁舌250相对锁钩242转动,使锁舌250与锁钩242解锁,从而使靠背20a、20b、20c能够相对坐垫10翻转。
[0041]请再次參考图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坐垫10上还设有两侧翼12。三个靠背20a、20b、20c位于两侧翼12之间,并且靠近车厢两侧壁的两个靠背20a、20c在位于使用状态时与两侧翼12平行且接触,可以增加位于靠近车厢两侧壁的两个靠背20a、20c的倚
靠面积。
[004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43]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三个靠背20a、20b、20c依次并排且设置于坐垫10上,三个靠背20a、20b、20c的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为3:4:3,并且三个靠背20a、20b、20c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10从使用状态翻转放倒于坐垫10上,反之亦然,使得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可形成3人坐、2人坐、I人坐等各种功能组合形式。
[0044]另外,在各种功能组合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将放倒在坐垫10上靠背20a、20b或20c作为扶手,由于放倒的靠背的整个背面都可以用来作为扶手,使可供扶手的面积大大增カロ。由于后排座椅乘坐I?2人的几率非常高,当I人乘坐时,在放倒两侧靠背20a、20c的前提下,乘员可以享受两侧扶手的功能,加之中间面积占40%,宽大舒适;当2人乘坐吋,可以选择乘坐在两侧位置而放倒中间靠背20b,并把中间靠背20b作为两侧乘客共用的扶手,由于整个中间靠背20b的面积均可以作为扶手用,比现有座椅仅在中间设置小扶手而言,大大增加扶手面积,完全可供两侧乘员共同作为扶手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另,靠背放倒在坐垫10上后,还可以増大行李舱的储物空间,便于存放大件行李和物件。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掲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ー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坐垫(10)及三个靠背(20a、20b,20c),所述三个靠背(20a、20b,20c)依次并排且独立的设置在坐垫(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靠背(20a、20b、20c)的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为3:4:3,所述三个靠背(20a、20b、20c)均可独立的相对于所述坐垫(10)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所述坐垫(10)上,其中被放倒的靠背适于作为乘员的扶手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干,靠近车厢两侧壁的两个靠背(20a、20c)分别通过ー个第一铰链结构(30)与车厢侧壁连接,所述三个靠背(20a、20b、20c)中相邻的每两个靠背之间通过ー个第二铰链结构(40)与车厢底板连接,以使位于两侧的每ー个靠背(20a或20c)通过ー个第一铰链结构(30)及ー个第二铰链结构(40)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10)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10)上,位于中间的靠背(20b)通过两个第二铰链结构(40)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10)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1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结构(30)的一端与对应的靠背(20a或20c)的背面上的靠近车厢侧壁的ー侧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3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车厢侧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干,各第二铰链结构(40)包括固定架(42)、两个铰链片(44)及销钉(45),所述固定架(42)固定在车厢底板上且位于三个靠背(20a、20b、20c)中相邻的两个靠背之间,相邻的两个靠背的背面分别固定在两个铰链片(44)上,两个铰链片(44)通过销钉(45)铰接在固定架(4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靠背(20a、20b、20c)上均设有锁止结构(22),所述锁止结构(22)包括靠背挂钩(24)及靠背锁(25),所述靠背挂钩(24)固定在车厢背板上,所述靠背锁(25)设置在对应的靠背内,并且所述靠背锁(25)可以在对应的靠背处于展开位置时与所述靠背挂钩(24)锁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挂钩(24)包括固定于车厢背板的固定部(240),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40)并与所述靠背锁(25)配合锁止的锁钩(24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锁(25)包括与所述锁钩(242)配合锁止且在与所述锁钩(242)配合时可以转动的锁舌(250),以及与所述锁舌(250)连接且可以使所述锁舌(250)回位与所述锁钩(242)锁止的回位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22)还包括解锁件(26),所述解锁件(26)包括解锁开关(260),以及连接所述解锁开关(260)与所述回位件的拉杆(262),所述拉杆(262)将所述解锁开关(260)的驱动カ传递给所述回位件以使所述锁舌(250)相对所述锁钩(242)转动继而与所述锁钩(242)解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10)的一侧设置有两侧翼(12),所述三个靠背(20a、20b、20c)位于所述两侧翼(12)之间,且靠近车厢两侧壁的两个靠背(20)在位于使用状态时与所述两侧翼(12)平行且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靠背(20a、20b、20c)的背面均为由塑料制成的背板(28 )。
【文档编号】B60N2/30GK103448580SQ201310371521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3日
【发明者】李书福,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