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778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包括安装在副驾座椅的靠背左侧的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通过连接器与汽车电插口相连;所述调节开关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副驾座椅的靠背和底座的交汇处。本实用新型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将副驾座椅调节开关设置在副驾靠背的左侧,在副驾无人的情况下,可由后排乘客调节座椅的前进后退、前仰或后仰来增加后排乘坐空间,以达到后排乘坐舒适的目的。
【专利说明】副驾座椅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调节系统,尤其是一种副驾座椅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绝大多数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都设在座椅右下方,必须在副驾位置才能实现调节功能。尤其是后排无法完成此操作功能。并且现有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不便。在现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车企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包括安装在副驾座椅的靠背左侧的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通过连接器与汽车电插口相连;所述调节开关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副驾座椅的靠背和底座的交汇处。
[0005]所述调节开关包括两组按钮,一组按钮为靠背倾斜角度按钮,另一组按钮为底座移动按钮。
[0006]所述靠背倾斜度按钮和底座移动按钮均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上的底盖,位于底盖上的导线盒和开关支架,固定在开关支架上的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与导线盒电连接;所述复位开关上设有按钮。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将副驾座椅调节开关设置在副驾靠背的左侧,在副驾无人的情况下可由后排乘客调节座椅的前进或后退、座椅靠背的前仰或后仰来增加后排乘坐空间,使后排乘坐更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的结构不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的调节开关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靠背倾斜度按钮和底座移动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包括安装在副驾座椅的靠背2左侧的调节开关1,所述调节开关I通过连接器4与汽车电插口相连;所述调节开关I与驱动电机3相连,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在副驾座椅的靠背2和底座的交汇处。
[0012]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开关I包括两组按钮,一组按钮为靠背倾斜角度按钮11,另一组按钮为底座移动按钮12。[0013]如图3所示,所述靠背倾斜度按钮和底座移动按钮均包括支架18,位于支架18上的底盖17,位于底盖17上的导线盒16和开关支架15,固定在开关支架15上的复位开关14,所述复位开关14与导线盒16电连接;所述复位开关14上设有按钮13。
[0014]本实用新型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调节开关I安装在副驾座椅的靠背2左侧面,通过连接器4连接到乘用车对应专用插口。就能在不影响驾驶的情况下由后排乘坐人员按下按调节开关I来驱动驱动电机3,调节座椅的前进或后退、前仰或后仰来增加后排乘坐空间,使后排乘坐更舒适。
[0015]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副驾座椅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副驾座椅的靠背左侧的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通过连接器与汽车电插口相连;所述调节开关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副驾座椅的靠背和底座的交汇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开关包括两组按钮,一组按钮为靠背倾斜角度按钮,另一组按钮为底座移动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驾座椅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倾斜度按钮和底座移动按钮均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上的底盖,位于底盖上的导线盒和开关支架,固定在开关支架上的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与导线盒电连接;所述复位开关上设有按钮。
【文档编号】B60N2/22GK203438889SQ20132044819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发明者】朱国荣, 周本智 申请人:随州市万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