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5599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包括车架,车架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两个车轮,车架外侧设有车壳,车架上设有位于车壳的座椅、位于座椅前方的方向机和位于座椅后侧的可充电电池,车壳前部设有位于座椅和方向机上方的开口,车架前部的两个车轮同轴分别设有驱动电机,可充电电池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座椅通过滑动定位机构设置在车架上,座椅和方向机的上方车壳的开口处设有上开式车盖门,车架前侧设有用于控制车盖门开合的动力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上班族一个人驾乘,造价低,舒适度好,适应恶劣天气出行,确保车盖门开启时不会占用道路的空间,确保行车的安全可靠性。
【专利说明】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代步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0002]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蓄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0003]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为: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一驱动汽车行驶。
[0004]电动汽车的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0005]电动汽车的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使用价格比汽车贵,有些价格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0006]燃油汽车的技术相当完善,但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油价一直攀升,导致燃油汽车的运行成本也一直上升。众所周知,燃油汽车最大的缺点就是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这一点是燃油汽车发展的瓶颈。
[0007]通过对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结构、使用成本、使用方便性、综合性能的对比,表明电动汽车具有节能、零排放、使用费用低的突出优点。通过对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发现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在于电池。得出“近年来由于电池技术的制约使得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有所缓慢,在车载电源得到解决后,电动汽车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一个选择,电动汽车必会迅速地发展。”的结论。
[0008]传统的燃油汽车体积庞大,价格较贵,污染严重,虽然能容纳4-5人,然而上班族通常一个人乘坐,造成能源和空间大量浪费;同时使电动汽车要延长续航里程显得比较困难,普通电动车轻巧,价格相对便宜,舒适度差,不适应恶劣天气出行。另外,对于目前的电动汽车,其门体向外开启仍然是采用水平向外的开启方式,这种开启方式在城市的道路上尤其是较窄的街道上,容易碰撞到路边行驶的自行车或行人,比较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造价低、安全可靠的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包括车架,车架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两个车轮,车架外侧设有车壳,车架上设有位于车壳的座椅、位于座椅前方的方向机和位于座椅后侧的可充电电池,车壳前部设有位于座椅和方向机上方的开口,车架前部的两个车轮同轴分别设有驱动电机,可充电电池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座椅通过滑动定位机构设置在车架上,座椅和方向机的上方车壳的开口处设有上开式车盖门,车架前侧设有用于控制车盖门开合的动力驱动机构。
[0011]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支架、带液压马达的液压泵、液压缸、两根前连杆和两根后连杆,支架和液压泵固定设在车架上,液压缸下端铰接在车架上,液压泵与液压缸通过高压油管连接,两根前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车盖门的前部两侧,两根前连杆的下端均铰接在支架上,两根前连杆的中部通过水平设置的一根铰接轴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端与铰接轴的中部连接,两根后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车盖门的后部两侧,两根后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车架上。
[0012]所述车盖门包括顶部的盖体和下部透明的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沿盖体下边沿设有一周,盖体由金属表层和隔热层构成。
[0013]所述滑动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架、导柱、限位架和两条导轨,导柱竖向设置,导柱上端固定连接在座椅的底部中央,支撑架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架的内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导柱上部,两条导轨设在座椅下方的车架上,限位架设在支撑板下表面,每根导轨上均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导向孔,支撑板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销轴穿设在导轨的导向孔中,每根导轨上均设有一条与导向孔平行并位于导向孔外侧的滑槽,导柱下端穿过支撑板和限位架,导柱上穿设有位于支撑架和限位架之间的弹簧,导柱下端设有与限位架下表面顶压配合的挡板,每个支撑架的外端均连接有可沿滑槽前后滑动的第三销轴,导轨上设有与滑槽连通的一排半圆形的定位槽,两根导轨上所有的定位槽均左右对称设置,第三销轴上端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壳和车盖门构成外形如同一只憨态可掬的卡通熊猫,采用单座设计使得整个电动汽车小巧紧凑,节省停车空间,由于整车轻便,就使延长续航里程成为可能。车盖门的开合采用液压系统驱动四连杆机构并与可转角度方向机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车盖门打开的同时,驾驶员从座椅上站立起来下车时,可以将座椅向后推,腾出较大的下车空间,在驾驶员上车后,先将座椅向前拉,坐到座椅上后,由于人的重力将座椅定位,这种结构使本车的体积相对较小,并且与靓丽的外观的相结合,使整个车型更大方,美观。车盖门的设计四周采用有机玻璃材料,盖体由金属表层和隔热层组成,使车盖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特别在夏季可以阻挡太阳直射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钢化玻璃位于盖体的下部,这种设计可以实现360°范围内无视觉障碍。
[0015]车盖门的开合过程为:当要打开车盖门时,启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液压泵工作,液压泵向液压缸供油,活塞杆通过铰接轴带动两根前连杆向前转动,同时车盖门也拉动后连杆向前转动,这样就实现车盖门的开启,关闭车盖门时,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各部件回到原来位置。
[0016]座椅的前后调节及固定的过程为:在座椅上没有人的状态,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导柱向上顶座椅,支撑架向上收合,卡在导轨的定位槽内的两个支撑架外端的第三销轴上的定位块被拉出来,这样滑块就可以沿滑槽前后自由移动;当有人坐在上面时,弹簧被压缩,支撑架上的第三销轴受力向外移动,座椅稍微前后晃动,第三销轴上的定位块就卡在导轨上的定位槽内,这时座椅被固定。导轨固定在电动车底盘上。在座椅前后滑动过程中支撑板上的第二销轴也跟着座椅沿导向孔前后滑动。为了减小摩擦,可以在支撑板和导轨之间铺设滑道或者设置滚珠。
[0017]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上班族一个人驾乘,造价低,舒适度好,适应恶劣天气出行,特别是上开式车盖门以及座椅前后滑动调节的结构,确保车盖门开启时不会占用道路的空间,确保行车的安全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车壳和车轮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滑动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0021 ]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包括车架I,车架I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两个车轮2,车架I外侧设有车壳3,车架I上设有位于车壳3的座椅4、位于座椅4前方的方向机5 (包括方向盘)和位于座椅4后侧的可充电电池6,车壳3前部设有位于座椅4和方向机5上方的开口,车架I前部的两个车轮2同轴分别设有驱动电机7,即本实用新型采用前轮驱动的方式,可充电电池6与驱动电机7电连接,所述座椅4通过滑动定位机构8设置在车架I上,座椅4和方向机5的上方车壳3的开口处设有上开式车盖门9,车架I前侧设有用于控制车盖门9开合的动力驱动机构。车架I上在可充电电池6后方为储物部位。
[0023]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支架10、带液压马达的液压泵11、液压缸12、两根前连杆13和两根后连杆14,支架10和液压泵11固定设在车架I上,液压缸12下端铰接在车架I上,液压泵11与液压缸12通过高压油管连接,两根前连杆13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车盖门9的前部两侧,两根前连杆13的下端均铰接在支架10上,两根前连杆13的中部通过水平设置的一根铰接轴15连接,液压缸12的活塞杆16上端与铰接轴15的中部连接,两根后连杆14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车盖门9的后部两侧,两根后连杆14的下端分别铰接在车架I上。
[0024]车盖门9包括顶部的盖体17和下部透明的钢化玻璃18,钢化玻璃18沿盖体17下边沿设有一周,盖体17由金属表层和隔热层构成。
[0025]滑动定位机构8包括支撑板19、支撑架20、导柱21、限位架22和两条导轨23,导柱21竖向设置,导柱21上端固定连接在座椅4的底部中央,支撑架20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架20的内端通过第一销轴24铰接在导柱21上部,两条导轨23设在座椅4下方的车架I上,限位架22设在支撑板19下表面,每根导轨23上均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导向孔25,支撑板19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销轴29穿设在导轨23的导向孔25中,每根导轨23上均设有一条与导向孔25平行并位于导向孔25外侧的滑槽26,导柱21下端穿过支撑板19和限位架22,导柱21上穿设有位于支撑架20和限位架22之间的弹簧27,导柱21下端设有与限位架22下表面顶压配合的挡板28,每个支撑架20的外端均连接有可沿滑槽26前后滑动的第三销轴30,导轨23上设有与滑槽26连通的一排半圆形的定位槽32,两根导轨23上的所有的定位槽32均左右对称设置,第三销轴30上端设有与定位槽32配合的定位块33,定位块33为圆柱形结构。
[0026]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诸如制动系统、车灯、转向系统、控制系统等等,由于此为现有成熟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赘述。[00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壳3和车盖门9构成的外形如同一只憨态可掬的卡通熊猫,采用单座设计使得整个电动汽车小巧紧凑,节省停车空间,由于整车轻便,就使延长续航里程成为可能。车盖门9的开合采用液压系统驱动四连杆机构并与可转角度方向机5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车盖门9打开的同时,驾驶员从座椅4上站立起来下车时,可以将座椅4向后推,腾出较大的下车空间,在驾驶员上车后,先将座椅4向前拉,坐到座椅4上后,由于人的重力将座椅4定位,这种结构使本车的体积相对较小,并且与靓丽的外观的相结合,使整个车型更大方,美观。车盖门9的设计四周采用有机玻璃材料,盖体17由金属表层和隔热层组成,使车盖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特别在夏季可以阻挡太阳直射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钢化玻璃18位于盖体17的下部,这种设计可以实现360°范围内无视觉障碍。
[0028]车盖门9的开合过程为:当要打开车盖门9时,启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液压泵11工作,液压泵11向液压缸12供油,活塞杆16通过铰接轴15带动两根前连杆13向前转动,同时车盖门9也拉动后连杆14向前转动,这样就实现车盖门9的开启,关闭车盖门9时,液压缸12的活塞杆16收缩,各部件回到原来位置。
[0029]座椅4的如后调节及固定的过程为:在座椅4上没有人的状态,在弹黃27的作用下,推动导柱21向上顶座椅4,支撑架20向上收合,卡在导轨23的定位槽32内的两个支撑架20外端的第三销轴30上的定位块33被拉出来,这样第三销轴30就可以沿滑槽26前后自由移动;当有人坐在上面时,弹簧27被压缩,支撑架20上的第三销轴30受力向外移动,座椅4稍微前后晃动,第三销轴30上的定位块33就卡在导轨23上的定位槽32内,这时座椅4被固定。导轨23固定在电动车底盘上。在座椅4前后滑动过程中支撑板19上的第二销轴29也跟着座椅4沿导向孔25前后滑动。为了减小摩擦,可以在支撑板19和导轨23之间铺设滑道或者设置滚珠。
[0030]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包括车架,车架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两个车轮,车架外侧设有车壳,车架上设有位于车壳的座椅、位于座椅前方的方向机和位于座椅后侧的可充电电池,车壳前部设有位于座椅和方向机上方的开口,车架前部的两个车轮同轴分别设有驱动电机,可充电电池与驱动电机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通过滑动定位机构设置在车架上,座椅和方向机的上方车壳的开口处设有上开式车盖门,车架前侧设有用于控制车盖门开合的动力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支架、带液压马达的液压泵、液压缸、两根前连杆和两根后连杆,支架和液压泵固定设在车架上,液压缸下端铰接在车架上,液压泵与液压缸通过高压油管连接,两根前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车盖门的前部两侧,两根前连杆的下端均铰接在支架上,两根前连杆的中部通过水平设置的一根铰接轴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端与铰接轴的中部连接,两根后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车盖门的后部两侧,两根后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盖门包括顶部的盖体和下部透明的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沿盖体下边沿设有一周,盖体由金属表层和隔热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驾乘车门上开式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架、导柱、限位架和两条导轨,导柱竖向设置,导柱上端固定连接在座椅的底部中央,支撑架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架的内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导柱上部,两条导轨设在座椅下方的车架上,限位架设在支撑板下表面,每根导轨上均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导向孔,支撑板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销轴穿设在导轨的导向孔中,每根导轨上均设有一条与导向孔平行并位于导向孔外侧的滑槽,导柱下端穿过支撑板和限位架,导柱上穿设有位于支撑架和限位架之间的弹簧,导柱下端设有与限位架下表面顶压配合的挡板,每个支撑架的外端均连接有可沿滑槽前后滑动的第三销轴,导轨上设有与滑槽连通的一排半圆形的定位槽,两根导轨上所有的定位槽均左右对称设置,第三销轴上端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
【文档编号】B60J5/00GK203528318SQ20132065868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陈帮军, 王震虎 申请人:黄河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