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以及采用该拖行装置的电动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991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以及采用该拖行装置的电动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独轮车领域,公开了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以及采用该种拖行装置的电动独轮车,拖行装置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电动独轮车车壳内且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通过设置所述的滚轮配合车轮形成便于拖动的三轮车结构,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便于手动拖行电动独轮车前行,所述的联动装置便于通过操作伸缩拉管装置即可同时驱动滚轮展开以支撑地面或者收起至车壳内,使用便捷且不影响电动独轮车的正常骑行。
【专利说明】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以及采用该拖行装置的电动独轮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独轮车结构领域,具体涉及电动独轮车的一种手动拖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动独轮车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也成了最终现象,电动独轮车代替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是时尚潮流的发展。电动独轮车的兴起,即将引发一场新的交通革命。现有的电动独轮车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车壳和车轮,控制电路及电池也均安装在车壳内。为了具有较轻的重量,其携带的电池也较小,续航能力较差,当电池电量耗尽之后无法使用,携带麻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电动独轮车电池用完后,能方便省力携带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并提供使用了该种拖行装置的电动独轮车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电动独轮车车壳内且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下拉管设置在外套管上部,外套管下部滑动连接有一个轮杆,轮杆的下端部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有转动连接在外套管中部的联动齿轮,固定连接在轮杆上端部的第一联动齿条以及固定连接在下拉管下端部的第二联动齿条,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分别与联动齿轮啮合传动。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所述滚轮安装在一个轮杆下端,轮杆滑动连接在一个轮杆外套管内,外套管与轮杆外套管位于电动独轮车的同侧且外套管的下端部与轮杆外套管的上端部相靠近;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有安装在车壳内壁的联动齿轮,固定连接在轮杆上端部的第一联动齿条以及固定连接在下拉管下端部的第二联动齿条,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分别与联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处于不同平面上。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所述滚轮安装在一个滚轮安装杆下端,滚轮安装杆铰接在车壳内壁上,滚轮与拉手杆处于同侧;所述联动装置连接在滚轮安装杆的上端与下拉管之间,联动装置包括有一个滚轮拉杆,滚轮拉杆上端与下拉管下端部固定连接,滚轮拉杆下端与滚轮安装杆上端转动连接。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滚轮拉杆至少包括有滑动套接的内拉杆和外拉杆,外拉杆下端与与滚轮安装杆上端转动连接,内拉杆上端与下拉管下端部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杆,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杆端部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杆端部配合卡定的下定位孔;定位卡件上卡杆所在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或者使卡杆端部与下定位孔卡定。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上拉管由相铰接的固定上拉管和转动上拉管构成,拉手杆与两侧的转动上拉管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了上述的拖行装置的电动独轮车,包括有安装在一个车架上的车轮和车壳,车壳处于车轮的上部并罩住车轮上方,所述车壳内安装有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的滚轮配合车轮形成便于拖动的三轮车结构,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便于手动拖行电动独轮车前行,所述的联动装置便于通过操作伸缩拉管装置即可同时驱动滚轮展开以支撑地面或者收起至车壳内,使用便捷且不影响电动独轮车的正常骑行。【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的普通电动独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1拖行装置展开状态电动独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1拖行装置收起状态电动独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定位卡件的卡头与外套管上的上定位孔配合卡定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中拉管上端部与上拉管下端部配合以使两个管体处于不脱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另一种定位卡件的卡头与外套管上的上定位孔配合卡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定位卡件的卡杆与外套管上的下定位孔配合卡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上拉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伸缩拉管装置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实施例3拖行装置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是实施例5拖行装置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是实施例5拖行装置的收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7]P、车壳;Q、车轮;1、滚轮;2、轮杆;20、轮杆外套管;21、第一联动齿条;3、外套管;301、上定位孔;302、下定位孔;31、联动齿轮;4、下拉管;41、第二联动齿条;42、定位卡件;421、卡头;422、导向弯折部;423、卡杆;43、弹黃;5、中拉管;51、上限位部;6、上拉管;6a ;固定上拉管;6b、转动上拉管;61、下限位部;7、拉手杆;8、滚轮安装杆;9、滚轮拉杆;91、外拉杆;92、内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结合图2、3、4、5、8、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电动独轮车车壳P内且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1,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所述的车壳P由两个半体通过螺栓连接在车壳内的金属支架上,车轮Q安装在车壳内的支架上。由于电动独轮车可以根据用户的控制前进或倒退,故所述的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只是相对的说法,如图2所示,假定左侧为电动独轮车前方,则伸缩拉管装置上端从电动独轮车后上方伸出,滚轮从电动独轮车前下方伸出。
[0031]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四个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3,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6,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7。
[0032]所述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4,下拉管设置在外套管上部,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中拉管5,外套管下部滑动连接有一个轮杆2,轮杆的下端部与所述滚轮I连接;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有转动连接在外套管中部的联动齿轮31,固定连接在轮杆2上端部的第一联动齿条21以及固定连接在下拉管4下端部的第二联动齿条41,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分别与联动齿轮啮合传动。
[0033]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42,所述定位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422,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421,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301 ;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43 ;所述中拉管5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
[0034]如图5所示,所述的中拉管5上端部可设置内凹的上限位部与上拉管下端部设置的下限位部配合,以确保中拉管与上拉管不脱离。中拉管5内也可设置定位卡件与下拉管配合。
[0035]所述的上拉管6由相铰接的固定上拉管6a和转动上拉管6b构成,拉手杆7与两侧的转动上拉管6b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0036]所述的中拉管可根据伸缩拉管的整体长度需要设置1-2节,也可省去中拉管,SP伸缩拉管由三个伸缩管构成,相应的上述的中拉管可由上拉管代替。
[0037]使用时,通过向上拉动拉手杆7,将上拉管、中拉管、下拉管依次拉出,与下拉管固定连接的第二联动齿条驱动联动齿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一联动齿条相对第二联动齿条反向运动,与第一联动齿条连接的轮杆沿着外套管向斜下方伸出,至下拉管下部的定位卡件的卡头与外套管上部的上定位孔配合卡定,滚轮也到达极限位置,此时,滚轮处于稳定的状态,两个滚轮与车轮Q配合,即可通过拉手杆拖动电动独轮车前行。不需要使用滚轮时,推压拉手杆7向下使上拉管、中拉管、下拉管缩回外套管内,当中拉管的下端部与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触碰后,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下拉管沿着外套管向下滑动,滚轮及轮杆在联动装置驱动下也缩回到原始状态。
[0038]实施例2
[0039]结合图2、3、5、6、7、8、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422,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421,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301 ;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杆423,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杆端部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杆端部配合卡定的下定位孔302 ;定位卡件上卡杆所在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43 ;所述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或者使卡杆端部与下定位孔卡定。
[0040]相对实施例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了卡杆,使滚轮及伸缩拉管装置收起状态得到固定,当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后,中拉管推着下拉管向下移动,下拉管到达极限位置后,中拉管继续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中拉管下端的侧壁卡在定位卡件设有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内侧壁之间,迫使卡杆端部卡入下定位孔之中,这样滚轮就不会由于重力作用产生向下移动的可能。当再次上拉手拉杆7使中拉管上移之后,卡杆才会与下定位孔脱离。
[0041]实施例3
[0042]结合图4、5、8、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电动独轮车车壳内且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三个或四个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3,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4,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6,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7 ;所述滚轮I安装在一个轮杆2下端,轮杆滑动连接在一个轮杆外套管20内,外套管与轮杆外套管位于电动独轮车的同侧且外套管的下端部与轮杆外套管的上端部相靠近;轮杆外套管同样固定连接在车壳内壁上;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有安装在车壳内壁的联动齿轮31,固定连接在轮杆上端部的第一联动齿条21以及固定连接在下拉管下端部的第二联动齿条41,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分别与联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处于不同平面上。
[0043]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42,所述定位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422,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421,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301 ;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43 ;所述中拉管5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
[0044]如图5所示,所述的中拉管5上端部可设置内凹的上限位部与上拉管下端部设置的下限位部配合,以确保中拉管与上拉管不脱离。中拉管5内也可设置定位卡件与下拉管配合。
[0045]所述的上拉管6由相铰接的固定上拉管6a和转动上拉管6b构成,拉手杆7与两侧的转动上拉管6b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0046]所述的中拉管可根据伸缩拉管的整体长度需要设置1-2节,也可省去中拉管,SP伸缩拉管由三个伸缩管构成,相应的上述的中拉管可由上拉管代替。
[00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相比,由于滚轮与伸缩拉管装置同侧,且电动独轮车的重心在远离滚轮的一侧,这样通过拉手杆拖动电动独轮车行进时,三个轮子都着地良好,不易产生倾倒的情况。
[0048]实施例4
[0049]结合图5、6、7、8、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422,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421,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301 ;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杆423,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杆端部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杆端部配合卡定的下定位孔302 ;定位卡件上卡杆所在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43;所述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或者使卡杆端部与下定位孔卡定。
[0050]相对实施例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了卡杆,使滚轮及伸缩拉管装置收起状态得到固定,当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后,中拉管推着下拉管向下移动,下拉管到达极限位置后,中拉管继续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中拉管下端的侧壁卡在定位卡件设有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内侧壁之间,迫使卡杆端部卡入下定位孔之中,这样滚轮就不会由于重力作用产生向下移动的可能。当再次上拉手拉杆7使中拉管上移之后,卡杆才会与下定位孔脱离。
[0051]实施例5
[0052]结合图4、5、8、11、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电动独轮车车壳内且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三个或四个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3,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4,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6,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7 ;所述滚轮I安装在一个滚轮安装杆2下端,滚轮安装杆铰接在车壳内壁上,滚轮与拉手杆处于同侧;所述联动装置连接在滚轮安装杆8的上端与下拉管4之间,联动装置包括有一个滚轮拉杆9,滚轮拉杆9上端与下拉管4下端部固定连接,滚轮拉杆下端与滚轮安装杆8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滚轮拉杆至少包括有滑动套接的内拉杆92和外拉杆91,外拉杆下端与与滚轮安装杆上端转动连接,内拉杆上端与下拉管下端部固定连接。
[0053]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42,所述定位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422,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421,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301 ;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43 ;所述中拉管5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
[0054]如图5所示,所述的中拉管5上端部可设置内凹的上限位部与上拉管下端部设置的下限位部配合,以确保中拉管与上拉管不脱离。中拉管5内也可设置定位卡件与下拉管配合。
[0055]所述的上拉管6由相铰接的固定上拉管6a和转动上拉管6b构成,拉手杆7与两侧的转动上拉管6b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0056]所述的中拉管可根据伸缩拉管的整体长度需要设置1-2节,也可省去中拉管,SP伸缩拉管由三个伸缩管构成,相应的上述的中拉管可由上拉管代替。
[0057]使用时,通过向上拉动拉手杆7,将上拉管、中拉管、下拉管依次拉出,与下拉管固定连接的内拉杆随之向上移动,内拉杆与外拉杆伸长至极限位置后,外拉杆拉动滚轮安装杆顺时针转动,至下拉管上定位卡件的卡头与外套管的上定位孔配合卡定后,滚轮安装杆受到滚轮拉杆的限制无法逆时针转动,从而与车轮Q—并支撑在地面上,通过拉手杆7即可拖动电动独轮车行进。下压拉手杆驱动上拉管、中拉管、下拉管退回外套管内的过程中,下拉管驱动内拉杆下移,内拉杆完全收入外拉杆之后,外拉杆继而驱动滚轮安装杆逆时针转动回到初始位置。
[0058]所述的滚轮拉杆有内拉杆、外拉杆组成是为了减少滚轮安装杆与车壳铰接处左侧杆段的长度,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减小了力臂,那么拉动滚轮安装杆转动时相对较为费力。当车壳内的空间足够时,滚轮拉杆也可以采用单根杆体。
[005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3、4相比,其优点还包括滚轮安装杆8及各节伸缩管的长度及倾斜角度能够灵活地进行调整,能够根据车壳内其它部件的布置情况,更好地选择伸缩拉管装置及滚轮安装杆的安装位置。
[0060]实施例6
[0061]结合图5、6、7、8、11、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422,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421,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301 ;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杆423,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杆端部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杆端部配合卡定的下定位孔302 ;定位卡件上卡杆所在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43 ;所述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或者使卡杆端部与下定位孔卡定。
[0062]相对实施例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了卡杆,使滚轮及伸缩拉管装置收起状态得到固定,当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后,中拉管推着下拉管向下移动,下拉管到达极限位置后,中拉管继续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中拉管下端的侧壁卡在定位卡件设有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内侧壁之间,迫使卡杆端部卡入下定位孔之中,这样滚轮就不会由于重力作用产生向下转动的可能。当再次上拉手拉杆7使中拉管上移之后,卡杆才会与下定位孔脱离。
[0063]实施例7
[006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独轮车,包括有安装在一个车架上的车轮Q和车壳P,车壳处于车轮的上部并罩住车轮上方,所述车壳内安装有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1,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该独轮车可采用实施例1-6任一种形式安装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和滚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电动独轮车车壳内且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下拉管设置在外套管上部,外套管下部滑动连接有一个轮杆,轮杆的下端部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有转动连接在外套管中部的联动齿轮,固定连接在轮杆上端部的第一联动齿条以及固定连接在下拉管下端部的第二联动齿条,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分别与联动齿轮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所述滚轮安装在一个轮杆下端,轮杆滑动连接在一个轮杆外套管内,外套管与轮杆外套管位于电动独轮车的同侧且外套管的下端部与轮杆外套管的上端部相靠近;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有安装在车壳内壁的联动齿轮,固定连接在轮杆上端部的第一联动齿条以及固定连接在下拉管下端部的第二联动齿条,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分别与联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联动齿条和第二联动齿条处于不同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拉管装置包括有两组伸缩拉管,每组伸缩拉管包括依次滑动套接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伸缩管,两组伸缩拉管对称安装在车壳两侧内壁;最外一层伸缩管为外套管,外套管固定连接在车壳内侧壁上,外套管内一层的伸缩管为下拉管,最内一层伸缩管为上拉管,两组伸缩拉管的上拉管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拉手杆;所述滚轮安装在一个滚轮安装杆下端,滚轮安装杆铰接在车壳内壁上,滚轮与拉手杆处于同侧;所述联动装置连接在滚轮安装杆的上端与下拉管之间,联动装置包括有一个滚轮拉杆,滚轮拉杆上端与下拉管下端部固定连接,滚轮拉杆下端与滚轮安装杆上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拉杆至少包括有滑动套接的内拉杆和外拉杆,外拉杆下端与与滚轮安装杆上端转动连接,内拉杆上端与下拉管下端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4、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3、4、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管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与外套管上部配合定位的具有弹性的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拉管的内侧壁,定位卡件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朝向下拉管另一侧内侧壁延伸的导向弯折部,定位卡件与下拉管贴合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头,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头配合卡定的上定位孔;定位卡件异于卡头一侧的壁面上一体设有卡杆,下拉管侧壁上开设有供卡杆端部穿出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杆端部配合卡定的下定位孔;定位卡件上卡杆所在的壁面与下拉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下拉管内一层的伸缩管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下端部挤压定位卡件的导向弯折部使卡头与上定位孔脱离,或者使卡杆端部与下定位孔卡定。
9.根据权利要求2、3、4、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动独轮车的拖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拉管由相铰接的固定上拉管和转动上拉管构成,拉手杆与两侧的转动上拉管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10.一种采用了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拖行装置的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在一个车架上的车轮和车壳,车壳处于车轮的上部并罩住车轮上方,所述车壳内安装有能够从电动独轮车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伸缩拉管装置,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伸缩拉管装置连接的位于车壳两侧的两个滚轮,所述伸缩拉管装置向前上方或后上方伸出的同时使联动装置驱动滚轮向电动 独轮车后下方或前下方伸出,滚轮伸出至极限位置与地面接触。
【文档编号】B60S13/00GK203651737SQ20132089395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陈 申请人:李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