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888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遮阳帘,属于遮阳用品【技术领域】,该遮阳帘可以电动打开和关闭,且适于形状不规则的窗户使用,其结构包括四个首尾顺次插接的框架,框架内设有遮阳部,所述的遮阳部包括多个单片的遮阳单元,每个遮阳单元包括上下端部的连接部和中间的弹性部,每相邻的两个遮阳单元的连接部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遮阳部的左侧的第一个遮阳单元与左框架固定连接,右侧最后一个遮阳单元的上下端分别通过上拉杆和下拉杆与传送带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连接线路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组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本发明的一种电动遮阳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多种场所。
【专利说明】—种电动遮阳帘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遮阳用品,涉及一种遮阳帘,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居家和建筑幕墙的电动遮阳帘。

【背景技术】
[0002]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遮阳帘,比如汽车、居家和建筑幕墙等,用于遮阳和隐私。通常情况下,遮阳帘的结构都是包括简单的一个遮阳布,遮阳布通过上端的滑轮设置于滑道中,该种结构的遮阳帘,在打开或者关闭时,需要通过手动拨开或者通过拉绳拉开。
[0003]上述结构的遮阳帘,通常都是用在形状比较规则的窗户上,而汽车、居家和建筑幕墙的窗户很多都是不规则的形状,该种遮阳帘不适合安装使用,而且,该遮阳帘需要手动拉开和关闭,比较麻烦,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利用。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遮阳帘,该遮阳帘可以电动打开和关闭,且适于形状不规则的窗户使用。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电动遮阳帘,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四个首尾顺次插接的框架,称之为:上框架、右框架、下框架和左框架;
[0006]所述的上框架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上框架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滑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减速箱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滑轮上套置有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在上方通过吊环和支棒固定于上框架的内表面,在下方通过吊环与上滑块相连接,所述的上滑块底部设有上拉杆,上拉杆在上框架的下端开口处伸出,在末端与遮阳部的上端相连接;
[0007]所述的下框架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下框架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的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减速箱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第二皮带轮和第二滑轮上套置有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在下方通过吊环和支棒固定于下框架的内表面,在上方通过吊环与下滑块相连接,所述的下滑块上部设有下拉杆,下拉杆在下框架的上端开口处伸出,在末端与遮阳部的下端相连接;
[0008]所述的遮阳部包括多个单片的遮阳单元,每个遮阳单元包括上下端部的连接部和中间的弹性部,每相邻的两个遮阳单元的连接部通过铰链相连接;
[0009]所述的遮阳部的左侧的第一个遮阳单元与左框架固定连接,右侧最后一个遮阳单元的上下端分别通过上拉杆和下拉杆与传送带固定连接;
[0010]所述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连接线路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组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的上滑块包括一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方通过连接杆与上部吊环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板底部通过支杆设有一横杆,所述的横杆两端设有滚轮,所述的横杆底部与上拉杆相连接。
[0012]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13]1、由于其结构包括四个首尾顺次插接的框架,所述的上框架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上框架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滑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减速箱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的下框架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下框架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二滑轮,所以该遮阳帘可以通过四个框架互相插接在一起,并固定在汽车窗框或者其它建筑的窗框上,同时可通过上下的电机驱动机构打开和关闭,具有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
[0014]2、由于所述的遮阳部包括多个单片的遮阳单元,每个遮阳单元包括上下端部的连接部和中间的弹性部,每相邻的两个遮阳单元的连接部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连接线路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组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所以该遮阳帘平时为折叠状态,打开后为伸张状态,打开和关闭时可通过单片机控制上下电机的转速实现遮阳布上下端的同步滑动,它结构独特,设计巧妙,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0015]3、由于所述的上滑块包括一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方通过连接杆与上部吊环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板底部通过支杆设有一横杆,所述的横杆两端设有滚轮,所述的横杆底部与上拉杆相连接,所以遮阳单元可以通过滚轮轻易地左右滑动,方便上下电机的驱动,节省电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本发明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是本发明的组合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是本发明安装在车窗框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是本发明中遮阳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5是本发明中上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6是本发明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7是本发明的控制过程的线性分布示意图;
[0023]附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拐角连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三个框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分区域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1是本发明的一种齿轮传递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12是本发明的一种分体式遮阳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上框架,2第一滑轮,3支棒,4吊环,5传送带,6上拉杆,7上滑块,8第一皮带轮,9右框架,10弹性部,11连接部,12铰链,13固定腔,14第二皮带轮,15下拉杆,16下框架,17下滑块,18第二滑轮,19左框架,20紧固螺栓,21车窗框,22后视镜,23上部吊环,24固定板,25滚轮,26横杆,27立杆,28连接杆,29电池组,30导线,31太阳能电池板,32单片机,33第一电机,34第一皮带轮,35第一减速箱,36第二皮带轮,37第二减速箱,38第二电机,39第二连接线路,40第一连接线路,41拐角连块,42铰接轴,43铰接座,44销棒,45辅助支柱,46第一区域,47第二区域,48第二齿轮,49变向齿轮,50第一齿轮,51齿条,52上遮阳部,53皮筋,54缺口,55下遮阳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2所示,该种电动遮阳帘,其结构包括四个首尾顺次插接的框架,称之为:上框架1、右框架9、下框架16和左框架19,具体的,每个框架的一个端部均设有一个固定腔13,另一个端部设有插接部(图中未标记),插接部插进固定腔13中,可通过紧固螺栓20锁紧固定,且可以通过紧固螺栓20对整个框架的结构进行微调。
[0030]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上框架I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上框架I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皮带轮8和第一滑轮2,所述的第一皮带轮34通过第一减速箱35与第一电机33的电机轴相连接,第一皮带轮8和第一滑轮2上套置有传送带5 ;所述的传送带5在上方通过吊环4和支棒3固定于上框架I的内表面,吊环4和支棒3主要对传送带5起到牵拉和悬挂的作用,防止传送带5的下垂。在下方通过吊环与上滑块7相连接,所述的上滑块7底部设有上拉杆6,上拉杆6在上框架的下端开口处伸出,在末端与遮阳部的上端相连接。
[0031]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下框架16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下框架16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皮带轮14和第二滑轮18,所述的第二皮带轮14通过第二减速箱37与第二电机38的电机轴相连接,第二皮带轮14和第二滑轮18上套置有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在下方通过吊环和支棒固定于下框架的内表面(图中未示出),在上方通过吊环与下滑块17相连接,所述的下滑块17上部设有下拉杆15,下拉杆15在下框架16的上端开口处伸出,在末端与遮阳部的下端相连接。
[0032]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1、2、4所示,所述的遮阳部包括多个单片的遮阳单元,每个遮阳单元包括上下端部的连接部11和中间的弹性部10,每相邻的两个遮阳单元的连接部10通过铰链12相连接。所述的弹性部10可以为软质的织物、皮革等材料。
[0033]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的遮阳部的左侧的第一个遮阳单元与左框架19固定连接,右侧最后一个遮阳单元的上下端分别通过上拉杆6和下拉杆15与传送带固定连接,具体的上拉杆通过上滑块与传送带固定连接,下连杆通过下滑块与床送带固定连接。该种结构的作用在于,打开和关闭遮阳帘时,有利于传送带带动遮阳部,从而完成开关动作。
[0034]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电机33和第二电机38分别通过连接线路与单片机32相连接,具体的,第一电机33和第二电机38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路40和第二连接线路39与单片机32相连接,单片机32与电池组29相连接,电池组29通过导线30与太阳能电池板31相连接。使用时,可将太阳能电池板31安装在汽车车顶。如图7所示,为单片机控制两个电机转速的线性图,图中曲线A表示第一电机的转速,B表示第二电机的转速,以车窗框为例,上方的第一电机转速要比下方的第二电机转速快,才可以实现上下传送带的同步传输。
[0035]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上滑块7包括一固定板24,所述的固定板24上方通过连接杆28与上部吊环23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板24底部通过支杆27设有一横杆26,所述的横杆26两端设有滚轮25,所述的横杆26底部与上拉杆6相连接。下滑块17与上滑块7结构相同。
[0036]使用时,如图3、10所示,可将四个框架贴紧车窗框21内表面,通过双面胶或者其它方式固定住,然后再将框架分别通过各自的紧固螺栓20固定住,最后在四个框架上盖上一个罩体,使得四个框架具有整体感,同时增加了本发明的美观性。使用时遮阳帘可以拉到图3中的虚线位置,将后视镜22的位置留出来,方便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情况。
[0037]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四个框架的另外一种连接方式,具体的,四个框架可以通过拐角连接块41进行连接,增大了每个框架的调节幅度,方便人们使用。
[0038]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9所示,对于车窗框前部比较窄的情况,可以去掉右框架,在上框架I的端部设置铰接轴42,在下框架16相同的端部设置铰接座43,通过销轴44铰接在一起。
[0039]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10所示,对于内部有辅助支柱45的车窗框,可以分为第一区域46和第二区域47,在第一区域46和第二区域47中分别安装一套该遮阳帘,相背而开即即可。
[0040]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11所示,本发明还可以采用齿轮传递的形式进行带动窗帘,具体的,包括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48,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48之间设有变向齿轮49,在第一齿轮50底部与一块齿条相啮合51,齿条51与外侧的遮阳单元顶部相连接;第一齿轮50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48后面还可以连接多个齿轮,因此它可以通过传递齿条的方式打开和关闭遮阳帘。
[0041]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12所示,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分体式遮阳部的遮阳方式,具体的,遮阳部包括上遮阳部52和下遮阳部55,所述的上遮阳部52下方和下遮阳部55上方设有相互插接的缺口 54,上遮阳部52和下遮阳部55之间还设有皮筋53,皮筋53的两端可以固定于上遮阳部52和下遮阳部55的夹层中;上遮阳部52与上拉杆6相连接,下遮阳部55与下拉杆15相连接。所述的遮阳部52和下遮阳部55由硬质的碳纤维、PVC,铝片、竹片等材料制成。该种结构的遮阳机构,可以随着电机的工作,上遮阳部52和下遮阳部55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但是始终为重叠状态,皮筋可以对上遮阳部52和下遮阳部55起到牵拉作用。
[0042]本发明在实际应用时,比如在车内,可以在每个车窗上安装一套该遮阳帘,而且还可以配备一个可控制每个车窗遮阳机构的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实现对遮阳机构的控制,方便了驾驶员的操作。另外,在驾驶员位置还可以设置总开关,在每个车窗上设置分体开关,方便乘车人员和驾驶员的操作。
[0043]本实施例主要通过车窗框内的实施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当然本发明也适用于居家和建筑幕墙,它同样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遮阳帘,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四个首尾顺次插接的框架,称之为:上框架、右框架、下框架和左框架; 所述的上框架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上框架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滑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减速箱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滑轮上套置有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在上方通过吊环和支棒固定于上框架的内表面,在下方通过吊环与上滑块相连接,所述的上滑块底部设有上拉杆,上拉杆在上框架的下端开口处伸出,在末端与遮阳部的上端相连接; 所述的下框架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下框架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的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减速箱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第二皮带轮和第二滑轮上套置有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在下方通过吊环和支棒固定于下框架的内表面,在上方通过吊环与下滑块相连接,所述的下滑块上部设有下拉杆,下拉杆在下框架的上端开口处伸出,在末端与遮阳部的下端相连接; 所述的遮阳部包括多个单片的遮阳单元,每个遮阳单元包括上下端部的连接部和中间的弹性部,每相邻的两个遮阳单元的连接部通过铰链相连接; 所述的遮阳部的左侧的第一个遮阳单元与左框架固定连接,右侧最后一个遮阳单元的上下端分别通过上拉杆和下拉杆与传送带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连接线路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组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帘,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滑块包括一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方通过连接杆与上部吊环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板底部通过支杆设有一横杆,所述的横杆两端设有滚轮,所述的横杆底部与上拉杆相连接。
【文档编号】B60J3/02GK104325866SQ20141071803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孙大光, 刘振鹏 申请人:孙大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