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272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其包括面板主体和罩在所述面板主体上的面罩,所述面板主体上设置有按键;所述面罩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键穿过的按键安装孔;用于限制所述按键行程的行程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上。所述行程导向结构具有对应所述按键的行程导向槽,所述按键与所述行程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面板主体与所述行程导向结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面罩独立于行程导向结构单独设置,作为一个独立的零部件单独制造,大大扩展了面罩形状和构造上的改进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面板主体本身的通用性,面罩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需要进行单独设计。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包括面板主体以及罩在所述面板主体表面上的面罩,其中,在所述面板主体上设置有按键和按钮;所述面罩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按钮穿过的按钮安装孔和用于供所述按键穿过的按键安装孔。
[0003]一般来说,为保证按键在被按下的过程中不左右晃动,所述汽车空调控制面板还包括用于限制按键行程路径的行程导向结构,所述行程导向结构上设置有对应各个按键的行程导向槽,所述按键在与其相对应的行程导向槽的限制作用下运动。在现有技术中,所述行程导向结构与所述面罩一体冲压成型,即两者通过同一模具制造而成。
[0004]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缺陷在于:由于行程导向槽的长度方向需要与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上的按键的运动方向一致,所以要求所述面罩的出模方向与所述按键的运动方向也要一致,也就要求设置在面罩边缘的、与面罩一体成型的卡脚的长度方向与要与所述按键的运动方向一致,此种结构严重限制了所述面罩的结构与形状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面罩的出模方向与按键运行方向一致,导致的限制面罩的结构和形状的改进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和罩在所述面板主体上的面罩,所述面板主体上设置有按键;所述面罩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键穿过的按键安装孔;用于限制所述按键行程的行程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上。
[0008]优选的是,所述行程导向结构具有对应所述按键的行程导向槽,所述按键与所述行程导向槽滑动配合。
[0009]优选的是,所述面板主体与所述行程导向结构一体成型。
[0010]优选的是,所述面罩上还设置有多个卡脚,所述卡脚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程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O。
[0011]优选的是,所述面罩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面板主体上。
[0012]优选的是,所述面板主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固定孔的固定部,所述面罩朝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螺栓的杆体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后与相应的第二固定孔的孔壁螺纹配合连接。
[0013]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还设置有定位销,所述面罩朝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对应所述定位销的定位销孔。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
[0015](I)面罩独立于行程导向结构单独设置,作为一个独立的零部件单独制造,大大扩展了面罩形状和构造上的改进空间;
[0016](2)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面板主体本身的通用性,面罩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需要进行单独设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面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不出了图2中所不的面罩的后视图;
[0020]图4示出了由图1中所示的面板主体与图2中所示的面罩组合而成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 面罩21 按键
[0023]11 卡脚22 按钮
[0024]12 按键安装孔23 固定部
[0025]13 按钮安装孔231第一固定孔
[0026]14 第二固定孔24 定位销
[0027]15 定位销孔25 行程导向结构
[0028]20 面板主体251行程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包括面板主体20和罩在所述面板主体20上的面罩10。其中,所述面板主体20上设置有按键21和按钮22 ;所述面罩10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钮22穿过的按钮安装孔13和供所述按键21穿过的按键安装孔12。特别地,用于限制所述按键21行程的行程导向结构25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20上,所述行程导向结构25具有对应所述按键21的行程导向槽251,所述按键21与所述行程导向槽251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将行程导向结构25设置在面板主体20上,而不是与面罩10 —体成型地制造出来,使得面罩10的出模方向不必与行程导向槽251的长度方向(即按键21的运动方向)相一致,大大扩展了面罩10在形状和构造上的改进空间。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20与所述行程导向结构25 —体成型。一方面,由于面板主体20的出模方向和行程导向槽25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个模具同时制造所述面板主体20和行程导向结构25 ;另一方面,两者一体成型,增加了行程导向结构25与面板主体20的连接强度。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4,既然面罩10可以利用单独的模具制造,面罩10的出模方向就可以不同于面板主体20的出模方向,于是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设置卡脚11:所述面罩10上还设置有多个长度方向相同的卡脚11,在本实施例中为6个,所述卡脚11的长度方向Pl与所述行程导向槽251的长度方向P2的夹角Θ大于O。
[0033]下面结合图1和图3,说明面罩10和面板主体20的连接关系:所述面罩10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面板主体20上。具体地,所述面板主体20的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各设置一个固定部23,所述面板主体20的下端的左右两端各设置一个固定部23,所述固定部23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31。相对应地,在所述面罩10朝向所述面板主体20的一侧表面设置对应各个第一固定孔231的第二固定孔14,在本实施例中,在面罩10上共设置4个第二固定孔14,所述第二固定孔14的孔壁加工有螺纹,连接所述面罩10和面板主体20时,螺栓的杆体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231后与相应的第二固定孔14的孔壁螺纹配合连接。
[0034]为了方便安装,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23还设置有定位销24,所述面罩10朝向所述面板主体2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对应所述定位销24的定位销24孔。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两组定位销24和定位销孔15,其中一个定位销24设置在面板主体20上端面左端的固定部23上,依据该定位销24的设置位置在面罩10上设置所述定位销孔15 ;另一个定位销24设置在面板主体20下端面右端的固定部23上,依据该定位销24的设置位置在面罩10上设置所述定位销孔15。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
[0036](I)面罩10作为独立的零部件单独制造,大大扩展了面罩10形状和构造上的改进空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面罩10上设置的卡脚11不必与行程导向槽251的长度方向一致;
[0037](2)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面板主体20本身的通用性,面罩10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需要进行单独设计。
[0038]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和罩在所述面板主体上的面罩,所述面板主体上设置有按键;所述面罩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键穿过的按键安装孔;其特征在于,用于限制所述按键行程的行程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导向结构具有对应所述按键的行程导向槽,所述按键与所述行程导向槽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与所述行程导向结构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上还设置有多个卡脚,所述卡脚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程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O。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面板主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固定孔的固定部,所述面罩朝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螺栓的杆体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后与相应的第二固定孔的孔壁螺纹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还设置有定位销,所述面罩朝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对应所述定位销的定位销孔。
【文档编号】B60H1/00GK203766438SQ20142017055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胡世健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