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932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包括车辆主体、中空层与碳纤维层所构成,该车辆主体的定位件能贯穿通过一中空层及一碳纤维层,而中空层,设置在壳板与碳纤维层之间,而中空层的二外层体本身为大量蜂巢状网格的通风孔隙所形成,且二外层体之间夹设有纤维绒体,令二外层体之间形成有大量隔热通道,而碳纤维层,结合在中空层表面,其结构藉由壳板与碳纤维层之间设有中空层,具有阻隔热能及不助燃的作用,以有效的降低车内空间的温度的功效,进而减少热废气的排放及车辆的耗油量,达到节能减碳效果,继以诚为一相当符合其进步性的产品。
【专利说明】
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该结构一种用于安装在车辆上的隔热、防火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代人的代步工具,大都以机、汽车为主,而汽车更可在遮风避雨之下,让行驶间更为舒适,但,在行使的过程中,汽车受到阳光长时间曝晒,汽车外壳吸收大量的辐射热能后,热能则会传导至车内空间,而提高车内空间的温度,为了降低车内空间的温度,则有了汽车隔热板的诞生,习知的汽车隔热板直接利用绒布或垫体铺盖在汽车隔热板表面,达到美观、隔热的效果,但,汽车的外壳吸收大量的辐射热能后,亦会直接将热能传导至汽车隔热板,汽车隔热板大都属实心的材质,因此,隔热效果则较不显著。
[0003]有鉴于上述缺失弊端,本实用新型创作人认为其有急待改正的必要,遂以其从事相关产品设计制造的多年经验,及其一贯秉持具有的优良设计理念,针对以上不良处加以研究创作,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后,终乃推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以更正优良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能令车辆能达到隔热、防火及节能减碳效果。
[0005]为达到前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车辆主体,由壳板、接合孔与定位件组成,该壳板为车体的外壳,所述壳板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件嵌插固定的接合孔,且所述定位件贯穿通过一中空层及一碳纤维层;
[0007]该中空层设置在壳板与碳纤维层之间,由二外层体、通风孔隙、纤维绒体与散热通道所组成,二外层体上形成有由多个蜂巢状网格构成的通风孔隙,且二外层体之间夹设有令二外层体之间形成有多条隔热通道的多个纤维绒体,而其中一外层体与碳纤维层相结合;
[0008]该碳纤维层结合在中空层表面以覆盖中空层,且碳纤维层为碳纤维材质或碳纤维混合材质制成。
[0009]其中,该车辆主体的壳板为车辆二侧的前后车门、引擎室、引擎盖、车顶、底盘及行李箱盖。
[0010]其中,该中空层的其中另一外层体上设有粘合体,该粘合体夹设在外层体与壳板之间。
[0011]其中,该中空层的其中一外层体以粘胶与碳纤维层相结合。
[0012]其中,该中空层的其中一外层体以针线缝合与碳纤维层相结合。
[0013]其中,该碳纤维层由垫体与通孔所组成,该垫体上开设有多个与各接合孔相对应以供定位件通过的通孔。
[0014]其中,该垫体的侧边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0015]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藉由壳板与碳纤维层之间设有中空层,具有阻隔热能及不助燃的作用,以有效的降低车内空间的温度的功效,进而减少热废气的排放及车辆的耗油量,达到节能减碳效果,继以诚为一相当符合其进步性的产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实用新型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本实用新型通风孔隙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本实用新型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4:本实用新型壳板受到阳光长时间曝晒的作动示意图。
[0020]图5: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层开设有通风孔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6:本实用新型车内空间的热空气经由通风孔进入隔热通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请参阅图1]其包括:
[0023]车辆主体I,主要由壳板11、接合孔12与定位件13所组成,该壳板11属车体的外壳,壳板11可设为车辆二侧的前后车门、引擎室、引擎盖、车顶、底盘及行李箱盖等,壳板11上开设有多个接合孔12,各接合孔12则供定位件13嵌插固定,并且定位件13能贯穿通过一中空层2及一碳纤维层3;
[0024]中空层2,设置在壳板11与碳纤维层3之间,主要由二外层体21、通风孔隙22、纤维绒体23、散热通道24与黏合体25所组成,[请参阅图2] 二外层体21上形成有由多个蜂巢状网格构成的通风孔隙22,[请参阅图1、3]且二外层体21之间夹设有多个纤维绒体23,令二外层体21之间形成有多个隔热通道24,并且在其中一外层体21上设有黏合体25,黏合体25则夹设在外层体21与壳板11之间,而另一外层体21则以粘胶固合或针线缝合的方式与碳纤维层3的垫体31相结合;
[0025]碳纤维层3,结合在中空层2表面,以用于覆盖中空层2,且碳纤维层3为碳纤维或碳纤维混合的材质所制成,令碳纤维层3具有阻热、阻燃的特性,主要由垫体31与通孔32所组成,该垫体3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2,各通孔32则与各接合孔12相对应,且通孔32则供定位件13通过。
[0026]本实用新型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使用实施,[请参阅图4]使用时,当车辆主体I停靠或行驶于户外,受到阳光长时间曝晒,而壳板11吸收大量的辐射热能后,由于中空层2的外层体21中蜂巢状网格的通风孔隙22,因此,外层体21与壳板11间的接触面积较少,进而大幅降低热能传导的速率,并且二外层体21之间具有隔热通道24,使壳板11所产生的热能具有立即性的疏散热能效果,以间接达到阻隔热能的作用,而碳纤维层3为碳纤维材质所制成,因此,该碳纤维层3在材质的特性下,具有不易导热、不易燃烧的效果,可避免壳板11及中空层2的热能继续向下传导,进而有效的降低车内空间的温度,自然地不必将空调温度设定在较低的温度,令压缩机不必一直保持在运转的状态,以减少热废气的排放及车辆的耗油量,达到节能减碳效果。
[0027][请参阅图5]而本实用新型另有一实施例,主要在碳纤维层3的垫体31侧边开设有多个通风孔4,[请参阅图6]假设本实施例的中空层2及碳纤维层3安装在车辆主体I的车顶壳板11上时,由于热空气具有向上散发的特性,据此,车内空间的热空气则会经由通风孔4而进入壳板11与碳纤维层3之间的隔热通道24,有助降低车内空间的温度。
[0028]本实用新型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优点在于,该结构藉由壳板与碳纤维层之间设有中空层,具有阻隔热能及不助燃的作用,以有效的降低车内空间的温度的功效,进而减少热废气的排放及车辆的耗油量,达到节能减碳效果,继以诚为一相当符合其进步性的产品。
[0029]综上所述,当知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何刊物,当符合专利法的规定。
[0030]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大凡依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辆主体,由壳板、接合孔与定位件组成,该壳板为车体的外壳,所述壳板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件嵌插固定的接合孔,且所述定位件贯穿通过一中空层及一碳纤维层; 该中空层设置在壳板与碳纤维层之间,由二外层体、通风孔隙、纤维绒体与散热通道所组成,二外层体上形成有由多个蜂巢状网格构成的通风孔隙,且二外层体之间夹设有令二外层体之间形成有多条隔热通道的多个纤维绒体,而其中一外层体与碳纤维层相结合; 该碳纤维层结合在中空层表面以覆盖中空层,且碳纤维层为碳纤维材质或碳纤维混合材质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主体的壳板为车辆二侧的前后车门、引擎室、引擎盖、车顶、底盘及行李箱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层的其中另一外层体上设有粘合体,该粘合体夹设在外层体与壳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层的其中一外层体以粘胶与碳纤维层相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层的其中一外层体以针线缝合与碳纤维层相结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层由垫体与通孔所组成,该垫体上开设有多个与各接合孔相对应以供定位件通过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体隔热板阻燃阻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垫体的侧边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文档编号】B60R13/08GK204222772SQ20142047403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1日
【发明者】王明同 申请人:王明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