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075发布日期:2019-02-10 22:3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风向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冷暖气设备、空调设备等中经由翅片而使朝向前侧开口部的空气的流动可变的风向调节装置,尤其涉及翅片经由连杆机构而可变的风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图16(a)与图16(b)示出了专利文献1的图1以及图2所公开的车辆用风向调节装置。在该构造中,具备:设定为使空气从前侧开口部向外侧排出的壳体(框架)10、相对于壳体10内的对置的支承部(第二连结元件)44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位于左右的两侧面且经由销42将板宽方向的一端侧枢轴支承为能够分别转动的五个翅片12、14、16、18、20、使上述翅片中的四个翅片12、14、18、20连动的连杆机构、以及作为与连杆机构协作的开关的按钮54或动作元件52等,能够调节切换成上述翅片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图16(a)的平行送风模式以及使隔着上述翅片中的中间翅片16的第一翅片14和18、第二翅片12和20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图16(b)的扩散送风模式。

此处,连杆机构夹设于以克服复位弹簧40的作用力的方式配置为能够向前方移动的第一连结元件24和各翅片12、14、16、18、20之间。即,在该例中,连杆机构包括:位于上述各翅片的一侧面并设置于板宽方向的大致中间的销22、设置于第一连结元件24并与该销22嵌合的插槽状连杆26、28、30、32、34。连杆26以及28与连杆32以及34形成为反向倾斜的圆弧槽。而且,为了从图16(a)的平行送风模式切换成图16(b)的扩散送风模式,若按压按钮54,则通过动作元件52使第一连结元件24克服弹簧40的作用力地向前方移动,从而经由锁定机构56维持其移动后的状态。在该过程中,各翅片12、14、16、18、20被引导为各销22对应的连杆26、28、30、32、34的槽形状,并切换成扩散送风模式。若再次按压按钮54,则锁定机构56释放按钮,其结果,第一连结元件24通过弹簧40的作用力而返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各翅片被各销22对应的连杆26、28、30、32、34引导,因此被切换成平行送风模式。

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在以上的构造中,变更上述连杆机构的两个变形例。其中,专利文献1的图3以及图4所公开的连杆机构虽未图示,但下侧的翅片12以及14经由被共通销62枢轴支承于第一连结元件24的各臂而转动自如地连结,上侧的翅片18以及20经由被共通销62枢轴支承于第一连结元件24的各臂而转动自如地连结,中间的翅片16经由销22而与设置于第一连结元件24的插槽状连杆30嵌合。

就专利文献1的图5以及图6所公开的连杆机构而言,下侧的翅片12以及14经由连杆60以及70而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连结元件24,将上侧的翅片18以及20经由连杆60以及70而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连结元件24,两个结构的中间翅片16被连杆连结,并且经由销22而与设置于第一连结元件24的插槽状连杆30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70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从具有各翅片经由连杆机构被连结的比较大的第一连结元件且该第一连结元件相对于框架能够移动的地装入这点、还需要使第一连结元件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地向前方移动的按钮以及动作元件、更需要保持移动后的状态的锁定机构这点来看,较为复杂,也难以实现轻型化。

另外,连杆机构即便为任意的结构,也是将第一连结元件和各翅片连结的结构,当在专利文献1的图1以及图2的第一连结元件形成多个插槽状连杆的情况下,难以维持良好的动作,在为专利文献1的图3以及图4的结构和专利文献1的图5以及图6的结构的情况下,除了第一连结元件之外,专用连杆的个数也较多,复杂且重量方面也变重。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但风向调节优秀,而且容易实现简易结构以及轻型化。其他的目的在以下的内容说明中变得清楚。

解决课题所用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风向调节装置,具备:设定为使空气从前侧开口部向外部排出的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内的对置的支承部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位于左右的两侧面的板宽方向的一端侧能够转动地被枢轴支承的多个翅片;以及使所述翅片的两个以上连动的连杆机构以及与所述连杆机构协作的开关,且,能够经由所述开关而调节切换为所述翅片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和使所述翅片的两个以上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多个翅片中配置于中间的中间翅片,并且所述连杆机构具有两个第一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与配置于所述中间翅片的两旁的第一翅片的板宽方向的另一端侧对应的一端侧,并且将对应的另一端侧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开关。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风向调节装置,具备:设定为使空气从前侧开口部向外部排出的壳体;将上下的两端侧相对于所述壳体内的对置的支承部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的多个翅片;以及使所述翅片的两个以上连动的连杆机构以及操作用按钮,能够经由所述按钮而调节切换为所述翅片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和使所述翅片的两个以上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以连结于所述多个翅片中配置于中间的中间翅片的状态能够沿前后以及左右移动地被支承,并且所述连杆机构具有两个第一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与配置于所述中间翅片的两旁的第一翅片对应的一端侧,并且将对应的另一端侧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中间翅片。

在以上的结构中,“中间翅片”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是指除了最上下层的翅片之外的翅片,例如,在四块结构的情况下,是指在最上下层以外的翅片换句话说从下数第二个或者第三个翅片,在五块结构的情况下,是指在最上下层以外的翅片换句话说从下数第二个~第四个翅片的任一个的意味下被使用,在六块结构的情况下,是指在最上下层以外的翅片换句话说从下数第二个~第五个翅片的任一个。该中间翅片也能够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以及图6由两块结构。另外,“一端侧”、“另一端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端、另一端,也在包含比一端、另一端更位于中间侧的结构。

以上的本发明更加优选如下被具体化。

(1)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所述多个翅片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翅片的两旁中与所述中间翅片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翅片,并且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在所述第二翅片的板宽方向的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一翅片的板宽方向的另一端侧将不同的端部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的两个第二连杆。根据该优选的方式,翅片在每个实施例中至少为五块,在该情况下,只要进一步追加两个连杆即可,因此能够由合计五个部件实施。此外,也不需要专利文献1那样的在壳体内以克服弹簧的作用力的方式移动的部件、锁定机构等,因此能够实现简易构成带来的良好的动作,从而容易实现轻型化。

(2)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所述开关通过按压操作来进行所述中间翅片的板宽方向的后方移动从而经由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翅片、或者所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从平行送风模式切换成扩散送风模式。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将开关组装为能够向中间翅片的板宽方向前后移动,因此容易使开关本身小型化,进一步能够将开关用配置空间抑制为最小限度。

(3)在上述(2)的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开关在进行所述后方移动的状态下,通过利用拉引操作来进行所述中间翅片的板宽方向的前方移动或者通过使所述第一翅片或者所述第二翅片直接转动,均能够从扩散送风模式切换成平行送风模式。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在按压开关而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下,换句话说在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的扩散送风模式下,拉引操作开关或者即使使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立即转动,也能够切换成平行送风模式,因此使用的便利性优越。

(4)在上述(1)至(3)的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翅片以及所述第二翅片形成有与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轴孔嵌合的轴部,并且所述中间翅片代替所述轴部而形成有将所述第一连杆的对应的端部能够移动地配置的切口部。根据该优选的方式,例如,在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开关的连结部配置于中间翅片的切口部的状态下形成水平送风模式,从而能够将连结部用的配置空间抑制为最小限度。

(5)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所述多个翅片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翅片的两旁中与所述中间翅片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翅片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翅片的两旁中与所述第一翅片相反的一侧的第三翅片,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将所述第一翅片、所述第二翅片、所述第三翅片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的两个第二连杆。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在翅片为七块的情况下,只要进一步追加两个连杆即可,因此能够由合计五个部件进行实施。此外,也不需要专利文献1那样的在壳体内以克服弹簧的作用力的方式移动的部件、锁定机构等,因此能够实现简易构成带来的良好的动作,从而也容易实现轻型化。

(6)在上述(5)的优选的方式中,具有左右两端侧相对于所述壳体内的对置的第二支承部能够转动地被枢轴支承的横式翅片,所述按钮能够相对于所述横式翅片沿前后以及左右移动地被支撑,并通过进行前方移动操作而经由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翅片、或者所述第一翅片以及所述第二翅片、或者所述第一翅片至所述第三翅片从平行送风模式切换成扩散送风模式。根据该优选的方式,按钮能够沿前后以及左右移动地被支承于横式翅片,因此能够使按钮的支承构造简化,从而仅通过将横式翅片支承为能够转动,能够与横式翅片的姿势对应地进一步变化送风方式。

(7)在上述(5)或者(6)的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按钮在进行所述前方移动的状态下,通过向后方的按压操作而经由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翅片、或者所述第一翅片以及所述第二翅片、或者所述第一翅片至所述第三翅片从扩散送风模式切换成与所述支承部成为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向左侧或者右侧的移动操作而使所述各翅片向大致相同方向转动而切换成与所述支承部非平行的倾斜送风模式。根据该优选的方式中,通过按钮的前后移动操作能够切换平行送风模式与扩散送风模式,并且通过按钮的横向移动操作能够切换平行送风模式和倾斜送风模式,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部件实现多样的送风模式。

发明的效果

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具备使多个翅片中的两个以上的翅片连动的连杆机构以及与连杆机构协作的开关,作为能够对翅片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以及使两个以上的翅片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进行调节切换的构造,能够通过将开关能够移动地组装于中间翅片的结构、以及作为连杆机构而将与配置于中间翅片的两旁的第一翅片对应的一端侧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并且将对应的另一端侧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于开关的两个第一连杆的结构来实施。另一方面,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具备使多个翅片中的两个以上的翅片连动的连杆机构及操作用按钮,作为能够将翅片调节切换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以及使两个以上的翅片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的构造,能够通过将按钮连结于中间翅片的结构、以及作为连杆机构而将与配置于中间翅片的两旁的第一翅片对应的一端侧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并且将对应的另一端侧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于中间翅片的两个第一连杆的结构来实施。

即,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例如,若在翅片为三块的情况下,只要在单一的开关能够转动地连结构成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即可,因此能够由合计三个部件来实施。另一方面,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风向调节装置中,例如,若在翅片为三块的情况下,只要通过构成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将连结于中间翅片的单一的按钮、中间翅片、以及中间翅片的两旁的翅片连结即可,因此能够由合计三个部件来实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风向调节装置的概要,其中图1(a)是平行送风模式状态下的外观图,图1(b)是扩散送风模式状态下的外观图。

图2表示上述平行送风模式状态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详细,其中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主视图。

图3表示上述扩散送风模式状态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详细,其中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主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上述风向调节装置的驱动部的部件彼此的关系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图2(b)的A-A线示意剖视图,图5(b)是表示图5(a)的翅片与连杆机构以及开关的关系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c)是表示构成该连杆机构的四个连杆的侧视图。

图6(a)是图3(b)的A1-A1线示意剖视图,图6(b)是表示图6(a)的翅片与连杆机构以及开关的关系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c)是表示构成连杆机构的四个连杆的侧视图。

图7是从图5(b)的C箭头方向观察风向调节装置的(另外,点划线的翅片30、31、33、34是从图6(b)的C1箭头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构成上述风向调节装置的各翅片的形状等的图。

图9表示构成上述风向调节装置的各连杆,其中图9(a)是图5(c)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9(b)与图9(c)是在该状态下连结开关的方式下的主视图与侧视图,图9(d)是图9(c)的D-D线示意剖视图。

图10是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风向调节装置进行了分解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构成图10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主要部件彼此的关系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12表示平行送风模式状态下图10的风向调节装置,其中图12(a)是主视图,图12(b)是图12(a)的A-A线示意剖视图,图12(c)以及图12(d)是图12(a)的B-B线示意剖视图与C-C线示意剖视图。

图13表示扩散送风模式状态下图10的风向调节装置,其中图13(a)是主视图,图13(b)是图13(a)的A-A线示意剖视图,图13(c)以及图13(d)是图13(a)的B-B线示意剖视图与C-C线示意剖视图。

图14表示倾斜送风模式状态下图10的风向调节装置,其中图14(a)是主视图,图14(b)是图14(a)的A-A线示意剖视图,图14(c)以及图14(d)是图14(a)的B-B线示意剖视图与C-C线示意剖视图。

图15(a)是图13(b)的放大图,图15(b)以及图15(c)是表示经由按钮使横式翅片从图15(a)的状态向不同的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6(a)与图16(b)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图1以及图2所公开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在明确也包含风向调节装置的构造的组装的情况后,言及主要的动作。此外,在附图中,省略、简化除了发明主要部分之外的结构。

(构造1)如图1(a)~图3(b)所示的那样,实施例1的风向调节装置1具备:设定为使空气从内部向外部排出的壳体2;相对于在壳体2内与前侧开口附近的左右对置的轴承用托架7A、7B(7)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位于左右的两侧30a~34a以及30b~34b面(参照图8)且板宽方向的一端侧能够转动地被枢轴支承的多个(在该例中为五块)横式翅片30~34(3);使两个以上的翅片连动的连杆机构4以及与连杆机构4协作的开关5;相对于在壳体2内与前侧开口里侧的上下对置的轴承用托架9A、9B(9)大致平行地置并且位于上下的两侧面且将大致中间枢轴能够转动地支承的多个(在该例中为五块)纵式翅片6A~6E(6);以及使各翅片6A~6E连动的连结部件9C(参照图4)以及操作用操作部件8。

而且,作为动作特征,针对纵式翅片6,能够经由操作部件8使各翅片6A~6E向左右转动规定角来对风向进行调节切换。横式翅片3能够经由开关5而将各翅片30~34调节切换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以及使两个以上的翅片(在该例中,是作为第一翅片的翅片31、33以及作为第二翅片的翅片30、34。若为翅片3为三块结构的例子,则成为作为第一翅片的翅片31、33)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

在以上的风向调节装置1中,主要部分在于,将开关5能够移动地组装于多个翅片3中配置于中间的中间翅片32这点、具有将连杆机构4的与配置于中间翅片32的两旁的第一翅片31、33的板宽方向的另一端侧对应的一端42a、41a侧(参照图9(b))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并且将对应的另一端42b、41b侧(参照图9(a))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于开关5的两个第一连杆41、42这点、以及进一步具有配置在作为多个翅片3的第一翅片31、33的两旁中与中间翅片32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翅片30、34以及用于使翅片30和第一翅片31连动或者同步并使翅片34和第一翅片33连动或者同步的两个第二连杆40、43这点。在以下的说明中,由于能够变更主要部分以外的构造,因此简单叙述。

此外,构成壳体2的主体20以及前框25、构成横式翅片3的各翅片30~34、构成连杆机构4的各连杆40~44、操作用开关5、构成纵式翅片6的各翅片6A~6E、构成操作部件8的按钮8A、基座8B、托架7、9或者各托架7A、7B、9A、9B以及连结部件9C全部为树脂品,但也可以为树脂以外。

如图1(a)~图3(b)以及图5(a)~图5(c)所示,在主体20的前侧安装作为装饰框的前框25的状态下壳体2划分形成内空间24。主体20在外表面具有设置于后部侧的卡合部21a、21b、设置于前后部的定位部22a、22b以及安装部23等,并利用这些部件安装于车辆等的设置部。内空间24向前后方向开口,前框25侧作为空气排出口,将后端侧设定为空气吸入口。前框25具有在框周围被一体化的凸缘部26,经由设置于该凸缘部26的卡合孔27、卡合片部28a、28b等而安装于主体20。

在内空间24的主体上下的内表面安装有纵式翅片用的托架9A、9B,在主体左右的内侧面安装有横式翅片用的托架7A、7B。如图4所示,托架9A、9B对置地形成五个轴孔9a。翅片6A~6E具有向上下端部分别突出的轴部6a,并在使其各轴部6a与对应的轴孔9a嵌合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托架9A、9B。另外,各翅片6A~6E具有设置于上端侧的阶部并配置于比轴部6a更靠下侧的轴部6b,这些轴部6b分别转动自如地与设置于臂状的连结部件9C的对应的轴孔9b嵌合。因此,各翅片6A~6E若经由操作部件8换句话说安装于中间翅片6C的基座8B以及在能够左右滑动地组装于后述的中间翅片32的状态下连结于基座8B的按钮8A而向左右移动,则全部经由连结部件9C而一体地连动。

与此相对,如图4、图7以及图8所示,托架7A、7B对置地形成五个轴孔7a。翅片30~34具有向右端部30a~34a以及左端部30b~34b的各侧面分别突出的轴部35a~39a,在相对于托架7A、7B使这些各轴部35a~39a与对应的轴孔7a嵌合的状态下,大致平行地配置于该托架之间,并且转动自如地被支承。

另外,各翅片30~34具有设置于左端部30b~34b的切口部30c~34c。在切口部30c~34c中的切口部30c与31c以及切口部33c与34c设置有和轴部35a与36a以及轴部38a与39a大致平行且稍小的轴部35b与36b以及轴部38b与39b。另一方面,中间翅片32的切口部32c与切口部30c、31c、33c、34c相比,形成得较大,并且未设置有与轴部35b、36b、38b、39b对应的轴部。换句话说,切口部32c用作将后述的第一连杆41、42的对应的端部41b、42b(以及与它们的端部41b、42b连结的开关5的连结部51)能够移动地配置的位置。

另外,如图8所示,中间翅片32具有位于左端部32b并设置于与切口部32c对应的周围部分的凹部32d、位于左右中间部并设置于接近连结两侧的轴部37a的线上的一侧的引导槽32e以及设置于另一侧并与引导槽32对置的引导槽32f。其中,凹部32d与开关5侧的突起部56(参照图9(d))嵌合而构成使后述的开关5沿前后方向滑动时的引导单元。引导槽32e、32f被利用为将图4的按钮8A组装为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规定距离。按钮8A在经由引导槽32e、32f而组装于中间翅片32的状态下,连结于上述的基座8B。

如图5(a)~图5(c)以及图9(a)~图9(d)所示,上述连杆机构4具有第一连杆41、42和第二连杆40、43的合计四个连杆。其中,作为连杆机构4,相对于实施例,若装置构造为三块翅片31~33的结构则省略第二连杆40、43,相反若为七块翅片的结构则追加两个连杆。

在图9(a)~图9(d)中,最下层的连杆40为第一个连杆,具有设置于一端部40a的轴孔45a和设置于另一端部40b的台阶部的轴孔45b。连杆41为第二个连杆,具有设置于一端部41a并与轴孔45b连通的轴孔46a和设置于另一端部41b的台阶部的轴部49b。连杆42为第三个连杆,具有设置于一端部42a的轴孔47a和设置于另一端部42b的台阶部并配置为与轴部49b背对背的轴部49a。最上层的连杆43为第四个连杆,具有设置于一端部43a的轴孔48a和设置于另一端部41b的台阶部并与轴孔47a连通的轴孔48b。

而且,若装置构造为上述的三块翅片31~33的情况,则第一连杆41与42将构成第一翅片的翅片31的轴部36b转动自如地嵌合至轴孔46a,在将构成第一翅片的翅片33的轴部38b转动自如地嵌合至轴孔47a的状态下,将相互的另一端部41b、42b能够转动地连结于后述的开关5的连结部51。由此,翅片31和33能够经由开关5而调节切换成相对于中间翅片32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平行送风模式和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

装置构造若如该例那样为五块翅片30~34的情况,则除了上述之外,将构成第一翅片的翅片31的轴部36b转动自如地嵌合于轴孔45a、46a,将构成第一翅片的翅片33的轴部38b转动自如地嵌合于轴孔48b、47a,进一步将构成第二翅片的翅片30的轴部35b转动自如地嵌合于轴孔45a,将构成第二翅片的翅片34的轴部39b转动自如地嵌合于轴孔48a。由此,翅片30、31与翅片33、34能够经由开关5而调节切换成相对于中间翅片32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平行送风模式与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

如图4、图5(a)~图5(c)以及图9(a)~图9(d)所示,以上的开关5呈大致U形状,由在内侧配置中间翅片32的左端部32b的主体50和一体化于主体50的前侧的连结部51构成。其中,主体50分别设置于U形的对置的内表面,具有与中间翅片32的凹部32d嵌合的凸部56。该凸部56和凹部32d构成用于使开关5前后移动的引导单元。

如图9(d)那样,连结部51形成经由左右中间的纵槽52而两分割的连杆用夹持片部53、54。在各夹持片部53、54设置有在同轴线上横置的轴孔53a、54a。而且,在以上的轴孔53a、54a嵌合有上述的连杆41与42在将相互的另一端41b、42b重叠的状态下对应的轴部49a、49b。由此,在该构造中,通过第一翅片31与33相互经由开关5而被连结的第一连杆41与42(第二个连杆41与第三个连杆42),能够切换成图5(a)~图5(c)的平行送风模式和图6(a)~图6(c)的扩散送风模式。

(动作)以下,言及如以上那样制成的风向调节装置1的主要的动作。

(1),图1(a)、图2(a)、图2(b)以及图5(a)~图5(c)是各翅片30~34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各连杆40~43被配置为直线状,并且开关5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向移动。在该构造中,在平行送风模式下,开关5考虑安全性而被设定为比按钮8A的突出量小。

(2),图1(b)、图3(a)、图3(b)以及图6(a)~图6(c)是从平行送风模式的状态开始,将开关5向图5(a)的箭头方向按压至最大,使翅片30、31和翅片33、34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首先,使相对于开关5通过轴孔54a、53a与轴部49a、49b的嵌合而被动作连结的第一连杆41、42向描绘于图6(c)的中间的箭头方向换句话说向后方水平移动,使动作连结于连杆41或者42的第二连杆40、43向描绘于该图的上下的箭头方向垂直移动。当然,翅片30、31、翅片33、34的转动角成为与开关5的移动量成比例的角度,从而能够获得多样的扩散送风方式。

(3),在从扩散送风模式再次返回水平送风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抓住开关5进行拉引操作换句话说进行作为中间翅片32的板宽方向的前方移动,从而再次返回水平送风模式。其他的方法只要抓住翅片30、31、翅片33、34的一个而使该翅片立即转动,也能够从扩散送风模式切换成平行送风模式。因此,在以上的构造中,使用的便利性也优越。

(4),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d)所示,使上述的开关的凸部56的形状形成为从连结部51侧朝向后端部50a逐渐降低、在凸部56的长边方向的中间形成小凸部58,从而能够设计为不使开关5在图5(a)~图5(c)的初始位置以及图6(a)~图6(c)的移动后的压入位置相对于中间翅片32松动。然而,这些动作能够省略、变更。

(5),在该实施例中,开关5被组装为能够沿中间翅片32的板宽方向前后移动,因此开关本身偏平且容易小型化,并且能够将配置开关5的空间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在上述的开关5和中间翅片32之间容易追加凹凸32d、56等的简易的引导单元这点也优越。

(6),在该实施例中,中间翅片32具有将第一连杆41、42的对应的端部41b、42b彼此配置为能够移动的比较大的切口部32c,因此,例如,在将第一连杆41、42的另一端41b、42b与开关5的连结部51配置于该切口部32c的图5(b)的状态下形成水平送风模式,从而能够将连结部用的配置空间抑制为最小限度。

(构造2)如图10~图15(c)所示,实施例2的风向调节装置10具备:设定为使空气从内部向外部排出的壳体12、相对于与壳体12内的前开口附近的左右对置的轴承用托架17A、17B(17)能够转动地被枢轴支承的横式翅片13、相对于壳体12内与前开口里侧的上下对置的轴承用托架19A、19B(19)能够上下转动地被枢轴支承的多个(在该例中为七块)纵式翅片16A~16G(16)、使各翅片16中的两个以上的翅片连动的连杆机构14、以及操作用按钮18。

而且,作为动作特征,针对横式翅片13,如图15(a)~图15(c)那样,能够以板宽的前侧为支点使后侧上下转动规定角从而对风向进行调节切换。纵式翅片16A~16G(16)能够经由按钮18而调节切换成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参照图12(a)~图12(d))和使两个以上的翅片(在该例中,为作为第一翅片的翅片16C、16E、作为第二翅片的翅片16B、16F以及作为第三翅片的翅片16A、16G。作为变形例,若是翅片16为五块结构的例子,则能够省略作为第三翅片的翅片16A、16G)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参照图13(a)~图13(d))。此外,各纵式翅片16A~16G在平行送风模式的状态下通过使按钮18向横向换句话说左侧或者右侧的移动操作而被切换成向同方向转动并与作为支承部的托架17A、17B成为非平行的倾斜送风模式。

在以上的风向调节装置10中,主要部分在于,将按钮18支承于横式翅片13并且在与纵式翅片16中中间翅片16D连结的状态下能够沿前后以及左右移动这点,以及连杆机构14具有:中间翅片16D;将配置于中间翅片16D的两旁的第一翅片16C、16E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的两个第一连杆14B、14C;进一步配置在作为多个翅片16的第一翅片16C、16E的两旁中与中间翅片16D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翅片16B、16F以及配置于第二翅片16B、16F的外侧的第三翅片16A、16G;以及用于使第二翅片16B、16F以及第三翅片16A、16G与第一翅片16C、16E连动或者同步的两个第二连杆14A、14D这点。即便在以下的说明中,也能够变更主要部分以外的构造,因此简单叙述。

此外,构成壳体12的主体12A以及前框12B、横式翅片13、构成纵式翅片16的各翅片16A~16G、构成连杆机构14的各连杆14A~14D、构成按钮18的上按钮18A以及下按钮18B、作为支承部的左右的托架17A、17B(17)以及作为第二支承部的上下的托架19A、19B(19)全部为树脂品,但也可以为树脂以外。

壳体12通过大致筒形的主体12A和安装于主体12A的前侧的作为装饰框的前框12B来划分形成内空间12C。主体12A以及前框12B通过前框侧的片部12b卡合于主体侧的承载部12a而被定位,另外,前框侧的连结片12d卡合于主体侧的卡定部12c而成为一体物的壳体12。而且,壳体12利用设置于前框12B的安装部12e等而安装于车辆等的设置部。内空间12C沿前后方向开口,前框12B侧设定为空气排出口,后端侧设定为空气吸入口。

在内空间12C的主体左右的内侧面安装有横式翅片用的托架17A、17B,在主体上下的内表面安装有纵式翅片用的托架19A、19B。在托架17A、17B分别对置地设置有前侧(使空气向外侧排出的一侧)的轴孔17a与后侧(内空间的里侧)的圆弧槽17b(参照图11)。圆弧槽17b成为以轴孔17为中心的平缓的圆弧状。另一方面,在托架19A、19B以上下对置的状态形成有七个轴孔19a~19g。各轴孔19a~19b设置为大致等间隔。轴孔19a~19c以及轴孔19e~19g为单纯的贯通孔。与此相对,中间的轴孔19d形成为大致凹状的槽形,换句话说能够使后述的中间翅片16D的轴部16a沿托架板宽方向移动的燕尾槽形状。

翅片16A~16G具有:位于上下的端面且向板宽方向的大致中间分别在同轴线上突出的轴部16a;以及位于上端面且将轴部16a不突出的后侧形成为更低的阶梯差并突出地设置于该阶梯差的轴部16b。各轴部16a中的翅片16A~16C以及16E~16G的上下的轴部16a形成为单纯的凸形状。与此相对,中间翅片16D的上下的各轴部16a成为能够沿着上述的轴孔19d的燕尾槽形状移动的小径颈部。翅片16A~16C以及16E~16G在上下的轴部16a嵌合于与托架19A、19B的对应的圆形状的轴孔19a~19g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中间翅片16D将上下的各轴部16a转动自如且前后移动自如地支承于托架19A、19B的燕尾槽形状的轴孔19d。

另外,翅片16A~16G通过构成连杆机构14的四个连杆14A~14D而动作连结。在该例中,位于左右中间的中间翅片16D和配置于中间翅片16D的两旁的第一翅片16C、16E能够转动地被两个第一连杆14B、14C连结。一方的第一翅片16C、位于第一翅片16C的外侧的第二翅片16B、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6B的外侧的第三翅片16A能够转动地被第二连杆14A连结。另一方的第一翅片16E、位于第一翅片16E的外侧的第二翅片16F、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6F的外侧的第三翅片16G能够转动地被第二连杆14D连结。另外,在中间翅片16D的板宽方向的前侧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圆弧槽16d,圆弧槽16d和前边缘部分之间成为能够把持的片部16c。此外,第一翅片16C、16E以及片部16c的前缘侧形成为圆弧状。

若详细叙述,则第一连杆14B、14C具有设置于两端侧的轴孔14a、14a。而且,对于一方的第一连杆14B而言,一端侧的轴孔14a与第一翅片16C的轴部16b嵌合,另一端侧的轴孔14a与中间翅片16D的轴部16b嵌合。对于另一方的第一连杆14C而言,一端侧的轴孔14a与中间翅片16D的轴部16b嵌合,另一端侧的轴孔14a与第一翅片16E的轴部16b嵌合。另外,第二连杆14A、14D比第一连杆14B、14C长,从而具有分别设置于两端侧以及中间的三个轴孔14a。而且,对于一方的第二连杆14A而言,一端侧的轴孔14a与第三翅片16A的轴部16b嵌合,另一端侧的轴孔14a与第一翅片16C的轴部16b嵌合,中间的轴孔14a与第二翅片16B的轴部16b嵌合。对于另一方的第二连杆14D而言,一端侧的轴孔14a与第三翅片16G的轴部16b嵌合,另一端侧的轴孔14a与第一翅片16E的轴部16b嵌合,中间的轴孔14a与第二翅片16F的轴部16b嵌合。

上述的横式翅片13在托架17A以及17B之间能够转动地被支承。换句话说,横式翅片13具有分别突出地设置于左右的各侧面的轴部13a以及轴部13b、位于左右的中间部并设置于后侧的退避用开口13c、包含开口13c的缘部并将近前侧形成为更壁厚的限制部13d、以及设置于限制部13d的中间的孔部13e。而且,横式翅片13相对于托架17A、17B在将两侧的轴部13a嵌合于对应的轴孔17a的状态下,大致平行地配置于该托架之间,并且将两侧的轴部13b嵌合于圆弧状的引导孔17b。因此,对于横式翅片13而言,板宽方向的后侧以轴部13a为支点与圆弧状的引导孔17b对应地被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规定角。此外,在孔部13e根据需要安装未图示的弹性体。该弹性体是用于与后述的操作用按钮18适当地压接来防止按钮18在振动等中无意地移动的部件。

换句话说,在横式翅片13以能够前后移动规定尺寸并且在最前方位置能够左右横向移动规定尺寸的方式组装有按钮18。按钮18由从上下夹持翅片13的上按钮18A以及下按钮18B以及位于两按钮18A、18B之间并安装于前侧的装饰按钮18C构成。上下按钮18A、18B具有:突出地设置于后缘的左右中间的大致L形的片部18a、设置于对置内表面并使限制部13d退避并且限制按钮18的移动范围的台阶部18b、分别设置于下按钮18B的内表面前侧并对装饰按钮18C进行定位的壁部18c、设置于壁部18c的后侧并对装饰按钮18C的两端侧进行卡定的卡定壁18d、设置于壁部18c的两侧并卡合于上按钮侧的卡定部(未图示)的爪部18e、以及设置于下按钮18B的内表面后侧并卡合于上按钮侧的对应部的卡合部18f等。

就以上的按钮18而言,例如装饰按钮18C相对于下按钮18B将两端部卡定在卡定壁18c而被安装。然后,上下按钮18A、18B若重叠为从上下夹持翅片13,则下按钮侧的爪部18e以及卡合部18f与上按钮18A的对应部分别卡合,从而被一体化。在该按钮组装时,如图12(c)所示,上下按钮的各片部18a被配置于中间翅片16D的圆弧槽16d。因此,按钮18在上下按钮18A、18B被一体化的状态下,在各片部18a的内侧约束中间翅片16D的片部16c,通过该约束方式,与中间翅片16D连结或者协作。

(动作)以下,言及如以上那样制成的风向调节装置10的主要的动作。

(1),图12(a)~图12(d)以及图15(a)~图15(c)是各翅片16A~16G与托架17大致平行,并且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送风模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各连杆14A~14D配置为直线状,并且按钮18被配置于横式翅片13的大致左右中间。换言之,在平行送风模式下,按钮18成为相对于横式翅片13在图12(a)~(d)的通常位置,换句话说沿台阶部18b的横向增长的中间位置存在限制部13d的操作侧横向部分的状态。

(2),图13(a)~图13(d)是从平行送风模式的状态开始,将按钮18向图13(b)的箭头方向拉伸至最大,使翅片16A~16C和翅片16E~16G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的状态。换言之,按钮18若相对于横式翅片13从图12(a)~图12(d)的通常位置向作为近前侧的图13(b)的最前方位置移动换句话说移动至台阶部18b的后侧端面与限制部13d的近前侧对应端面抵碰,则中间翅片16D被按钮18拉伸而沿着轴孔19d的燕尾槽形状前方移动。中间翅片16D通过该前方移动,维持与托架17大致平行的状态,使片部16c或者前侧进入开口13c内而退避。与此同步地,其他的翅片16A~16C经由第一连杆14B以及第二连杆14A而被切换成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翅片16E~16G经由第一连杆14C以及第二连杆14E而被切换成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扩散送风模式。当然,翅片16A~16C、翅片16E~16G的转动角成为与按钮18的拉伸量成比例的角度,从而能够获得多样的扩散送风方式。

(3),在从扩散送风模式再次返回水平送风模式的情况下,若抓住按钮18进行按压操作,则中间翅片16D移动至原来的通常位置。与此同步地,其他的翅片16A~16G也经由对应的连杆14A~14D而被切换成作为与托架17大致平行的状态的水平送风模式。其他的方法只要抓住翅片16A~16C、翅片16E~16G的一个而使该翅片立即转动,也能够从扩散送风模式切换成平行送风模式。因此,在以上的构造中,使用的便利性也优越。

(4),图14(a)~图14(d)是如下状态,从平行送风模式的状态开始,将按钮18向图14(c)的箭头方向横向移动至最大,使全部的翅片16A~16G与托架17成为非平行,且向大致相同的方向转动而倾斜的倾斜送风模式。换言之,按钮18在作为通常位置的平行送风模式的状态下,若移动至沿作为横向的右侧或者左侧换句话说台阶部18b的左右延伸的位置的端面与限制部13d的近前侧对应端面抵碰,则中间翅片16D以上下的轴部16b为支点向与按钮18的移动方向对应的朝向转动,成为与托架17成为非平行的倾斜状态。与此同步地,其他的翅片16A~16C经由第一连杆14B以及第二连杆14A分别向与翅片16D相同的方向转动而被切换成与托架17非平行的倾斜送风模式,翅片16E~16G经由第一连杆14C以及第二连杆14E而分别向与翅片16D相同的方向转动而被切换成与托架17非平行的倾斜送风模式。此外,就该倾斜送风模式而言,成为各翅片16A~16G与按钮18的横向移动的程度或者与各翅片16的转动程度对应的角度,因此也被称为摆动送风模式。

(5),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按钮18相对于单一的横式翅片13能够沿前后以及左右移动地被支承,因此能够简化按钮的支承构造,如图15(a)~图15(c)那样,仅通过设计横式翅片13相对于托架17的转动结构,就能够与该翅片13的姿势对应地进一步改变送风方式。即,图15(b)示出了翅片13向作为该图的箭头方向的下方被按压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直至翅片13被限制为相对于两侧的托架17使轴部13b与圆弧槽17b的槽上内端抵碰,以轴部13a为支点绕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成为向上倾斜的状态。图15(c)示出了翅片13向作为该图的箭头方向的下方被按压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直至翅片13被限制为相对于两侧的托架17使轴部13b与圆弧槽17b的槽下内端抵碰,以轴部13a为支点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成为向下倾斜的状态。翅片13即便在向上倾斜的状态、向下倾斜的状态的任一个的方式中,也与设置于第一翅片16C、16E以及中间翅片16D(的片部16c)的前缘侧的圆弧状的曲面轻轻地抵接,从而保持该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向与箭头相反的方向按压,返回图15(a)的水平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风向调节装置只要具备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被特定的结构即可,细部能够以以上的说明为参考进行变更、展开。作为其一个例子,作为壳体示出了将前框附加于主体的结构,但取消前框、主体形状、前框形状也是任意的。另外,也能够在实施例1中省略纵式翅片、在实施例2中形成不使横式翅片移动的非可动式。

在此引用于2013年12月12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256623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引入其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