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2554发布日期:2018-10-02 19:0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作为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上设置的座椅头枕可对乘员头部起到支撑、保护、舒适等作用。在一些高端车型中头枕一般都可沿车辆长度方向进行调节,以便于与不同体型以及不同需求的乘员的需要。现有技术中的头枕大多通过机械传动(如齿轮传动、丝杠传动等)而与座椅进行相对移动,采用机械传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动由于各部件刚性连接从而导致在碰撞时吸能效果较差,影响乘员的舒适性。此外,采用机械传动需要将驱动电机靠近座椅上部设置,导致nvh性能不佳,影响车辆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简化整体结构,并提高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杆,与头枕杆相对固定设置的固定部,还包括:

头枕单元,所述头枕单元包括前头枕,以及构成对所述前头枕固定支撑的滑动连接机构;所述滑动连接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以形成所述前头枕于车辆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滑动;

气囊单元,设置在所述前头枕和所述固定部之间,以在充气膨胀过程中,对所述前头枕施加膨胀力,使所述前头枕具有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滑动;

弹性恢复单元,作用在所述头枕单元上,以在所述气囊单元放气过程中,对所述头枕单元施加弹性恢复力。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动插装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插装杆。

进一步的,所述插装杆为平行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插装杆固连的前支架,所述前支架构成所述前头枕的固定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弹性恢复单元包括套装在所述插装杆上的弹簧,以及固连在插入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插装杆自由端上的限位帽,所述弹簧被限制在所述空腔内壁和所述限位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帽卡接在所述插装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单元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单元包括与气泵相连的气囊,以及与气囊固连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连在所述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凹陷设置的嵌装槽,所述安装座嵌装在所述嵌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叠加且连通设置的至少两个分气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头枕,在前头枕和固定部之间设置滑动连接机构,可实现前头枕沿车辆长度方向的移动,并在前头枕和固定部之间设置气囊单元,该气囊单元可通过充气膨胀而对前头枕推动前头枕滑动,而当前头枕需要回位时可通过弹性恢复单元使得前头枕回位即可,其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且因气囊单元和弹性恢复单元均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因此还可减少头部的损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头枕与后头枕分离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头枕与后头枕未分离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弹簧被压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弹簧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部,101-后头枕,1011-配合面,102-后支架,1021-导向孔,1022-工作面,1023-嵌装槽,2-头枕杆,201-卡槽,3-前头枕,4-扣板,5-滑动连接机构,501-前支架,502-插装杆,5021-卡接孔,6-卡接臂,601-卡接凸起,7-弹性恢复单元,701-弹簧,702-限位冒,8-气囊单元,801-气囊,8011-分气囊,802-安装座,9-气泵,10-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杆,与头枕杆相对固定设置的固定部,该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具有前头枕和滑动连接机构的头枕单元,设置在所述前头枕和所述固定部之间以在充气膨胀过程中对所述前头枕施加膨胀力、以使所述前头枕滑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气囊单元,以及作用在所述头枕单元上以在所述气囊单元放气过程中、对所述头枕单元施加弹性恢复力的弹性恢复单元。该汽车座椅头枕通过利用气囊单元充气膨胀而驱动前头枕与固定部远离滑动,并气囊单元放气时通过弹性恢复单元驱使前头枕回位,从而可使得前头枕在使用时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头枕一种示例性结构可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固定部1包括与头枕杆2形成固连的后头枕101,在后头枕101与前头枕3相对的一侧形成有与前头枕3相适配的配合面1011,在该配合面1011上设有经由扣板4而固设于后头枕101上并与下文所述的前支架501相配合的后支架102。为了使得前头枕3形成与后头枕101的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在前头枕3上固连有滑动连接机构5,并通过该滑动连接机构5与后支架102滑动设置以即前头枕3的前后调节功能。

为了便于容纳承装滑动连接机构5和下文所述的弹性恢复单元7,本实施例中在后支架102内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空腔,并在后支架102与前头枕3相对的侧面(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该侧面称之为工作面1022,下同)上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导向孔1021,该导向孔1021可形成对滑动连接机构5的插装杆502的滑动导向。同时为了便于下文所的气囊单元8的布置,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工作面1022行设有向后支架102内部凹陷形成的嵌装槽1023,该嵌装槽1023则构成下文所述的安装座501的嵌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机构5包括对上述的前头枕3形成固定支撑的前支架501,以及一端固连于前支架501上、并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插装杆502,该插装杆502经由上述的导向孔1021而滑动插装在后支架102上。同时,为了防止插装杆502与导向孔1021脱离,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前支架501在插装杆502的另一端(即插装杆502的自由端)固连有下文所述的限位冒702。该限位冒702置于上述的空腔内,且其外径大于导向孔1021的内径,进而可实现对插装杆702的移动限位。同时为了防止前支架501滑动过程中与后支架102出现相对转动、以及出于前支架501滑动更加稳定的考虑,本实施例中插装杆502为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最优为两个。

为了便于拆装和装配,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上述的限位冒702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固连于插装杆502上,该可拆卸连接件可采用螺接、卡接等连接方式,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件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其具体结构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限位冒702的端面上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受力可弹性变形的卡接臂6,在两个卡接臂6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卡接凸起601,同时在插装杆502的自由端形成供两个卡接臂插入的图中未示出的插入孔,并在插装杆502的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601相对应设置的卡接孔5021,在装配时通过将卡接臂6插入于插入孔内并使得卡接凸起601卡置于相应的卡接孔5021内即可。

由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恢复单元7包括设于上述空腔内的弹性件和上述的限位帽702,并使得弹性件被限制在空腔内壁和所述限位帽702之间。如图4所示,当前头枕3因气囊单元8驱使而远离后支架102时,弹性件被限位冒702压缩变形而蓄能,而当气囊单元8放气时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并驱动前头枕3回位(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为套装于上述插装502上的弹簧701,通过将弹簧套设于插装杆502上可保证弹簧弹性变形时的稳定性,进而可保证前头枕3滑动的更加稳定。当然,本实施例中弹性件除了可设置为弹簧701外,还可采用其它结构,如其也可为拉簧,此时,当前头枕3远离后支架102时,拉簧被拉伸而储存弹性势能,当气囊单元8放气时,拉簧释放弹性释放对前头枕3拉拽。

由图1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气囊单元8包括与气泵9相连的气囊801,该气囊801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叠加且连通设置的至少两个分气囊8011,最优为两个。为了便于气囊801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在远离前支架501的分气囊8011上固连有安装座802,通过将安装座802与上述的嵌装槽1023嵌装配合即可实现气囊801的固连。本实施例中将安装座802与嵌装槽1023设置成可拆装连接,从而可便于乘员对气囊单元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中该可拆装连接可为卡扣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叠加设置分气囊8011一方面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与弹性件配合而使得前头枕3更加平稳的滑动,同时也可平衡弹性件弹力的剧变。

为了保证气囊801的充气时的膨胀效果、也为了便于整体结构的布置,本实施例中仅将远离前支架501的分气囊8011与气管10连通。同时为了便于减少气管10的占用空间,本实施例中在头枕杆2上形成有容纳气管10穿入的图中未示出的容纳腔。在使用时可将气管10置于容纳腔内,并将气管10的两端穿出后分别与分气囊8011和气泵9相连即可。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气泵9采用气管10与气囊801连通,因此气泵9的位置可随意安装,从而可不必设置于靠背的上部,进而避免了靠背顶部过重的问题发生。同时,本实施例中气管10也可由软管制成,从而可使得驾驶员根将气泵9安装于车辆上的不同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头枕杆2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整体呈“凸”字形,上述的容纳腔则形成于其中一个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头枕杆2的上部固连于后支架102上,其下部的两个侧壁则滑动插设于车辆上的靠背上,实现头枕的沿车辆高度方向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在头枕杆2的侧壁上沿车辆高度方向间隔的设有多个卡槽201,当头枕杆2需要升降时通过使得不同高度的卡槽201与靠背上的导套配合即可。

该汽车座椅头枕在使用时,通过升降头枕杆2即可实现头枕的升降,当头枕需要向前调节时,通过按压气泵10的开关按钮向气囊801内充气即可推动前支架501向前移动,即可实现前头枕3的向前调节,即图2和图4中所示的状态;当头枕需要向后调节时,按压开关按钮使得气囊801放气,则前头枕3在弹簧的拉拽下回位,即图3和图5中所示的状态。此外,通过气囊801和弹簧驱使前头枕3移动不存在步进位移,进而可实现前头枕3的无极调整,增加乘员的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