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滚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760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走滚轮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车身焊接夹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焊接夹具的台车上的行走滚轮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在汽车焊接工艺中,对于柔性切换系统的使用的越来越多,相对高节拍,高转速使用下,焊接夹具的台车的行走滚轮(主要为轴承)的维护和保养都在采用人工注油的方式。首先人工注油很难保证行走滚轮是否注入润滑油,如果没有轴承会损坏引发生产线停线停产,造成经济损失;更主要的是人工注油由于空间狭窄,难度很大,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行走滚轮组多藏匿于台车下面,人工需要弯腰进入,在没有外人维护现场的情况,极易出现误操作,至台车行走,碾压的维护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无需人工注油维护,规避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问题,降低了生产线停线停产的风险,维护方便,适用于目前高节拍,高转速情况下的车型生产的行走滚轮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种行走滚轮系统,包括和台车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和所述滑轨适配的滑轮;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一对和所述滑轨适配的导向轮;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和滑轮配合的芯轴,所述芯轴外侧设有注油嘴,所述芯轴内设有连通所述注油嘴及所述滑轮润滑油路的油道。

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滑轮及导向轮的一侧分别设有和所述滑轨滑动接触的毛刷。

所述毛刷和滑轨呈夹角布置,且所述毛刷两侧伸出滑轨。

位于所述滑轮一侧的毛刷及位于所述导向轮一侧的毛刷呈“八”字形布置。

所述支撑座为U形结构,所述支撑座两端分别设有和芯轴适配的安装孔,所述芯轴通过轴承和安装孔连接。

所述固定座为“工”形结构,所述固定座一端和支撑座连接,所述导向轮固定在固定座的另一端上。

所述台车底端设有注油杯及和注油杯连接的分流器,所述注油嘴和分流器通过设在台车上的油管连接。

所述台车底端的行走滚轮系统为两对,所述台车底端沿前进方向前后端各设置一对。

所述滚轮两侧设有套装在所述芯轴上的密封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不仅能满足行走的滚轮的使用寿命要求,而且体积小,机构紧凑;使用起来方便,占据空间小,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技能满足滚轮的正常使用需求。本发明将注油杯中的油通过油管连接到行走滚轮注油嘴,达到了润滑轴承的目的,其优点是:使用方便,随时都能对轴承进行维护;代替人工注油确保了安全生产;续航能力强,单个油杯的油量可满足生产性一年的使用需求;消除了人工注油带来了操作错误,造成的浪费与对环境的影响。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高节拍多车型共线生产,能有效解决高节拍情况下能很有效的解决多车型共线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问题,尤其是四车型以上的高节拍多车型更能显示本发明优势。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发明行走滚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行走滚轮系统在台车上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行走滚轮系统的芯轴的内部油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行走滚轮系统的在台车上的装配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8、底板,19、支撑座,20、滑轮,21、固定座,22、导向轮,23、毛刷,24、芯轴,25、注油嘴,26、油道,27、油管,28、分流器,29、注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行走滚轮系统包括和台车连接的底板18,底板18上设有支撑座19,支撑座19上设有和滑轨13适配的滑轮20;支撑座19上连接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上设有一对和滑轨13适配的导向轮22;支撑座19上设有和滑轮20配合的芯轴24,芯轴24外侧设有注油嘴25,芯轴24内设有连通注油嘴25及滑轮20润滑油路的油道26。

由于滑轮20负载较重,滑轮20在滑轨13上滑动时,现有技术中,滑轮20和滑轨13之间均是干摩擦,滑轮20的使用寿命很低,滑轮20的更换不仅麻烦,且维护时间长,在生产现场滑轮20的维护也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本发明芯轴24及注油嘴25的设置,使得滑轮20能够得到较好的润滑,滑轮20在滑轨13上滑动时,润滑油能够降低滑轮20摩擦发热,能够极大提高滑轮20的使用寿命,不仅减少维护时间,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同时,滑轮20在滑轨13上滚动,使得台车在滑轨13上滑动,导向轮22为一对,在台车滑动时,导向轮22和滑轨13的两侧部滑动接触,导向轮22起到移动导向作用,使得台车在滑轨13上的行走可靠平稳。

底板18上位于滑轮20及导向轮22的一侧分别设有和滑轨13滑动接触的毛刷23。毛刷23包括固定板及连接在固定板上的刷毛,固定板连接在底板18上。毛刷23在台车移动过程中,能够清扫滑轨13上的灰尘等杂物,进而使得台车的移动平稳可靠,同时能够减小滑轮20的磨损。

毛刷23和滑轨13呈夹角布置,且毛刷23两侧伸出滑轨13;毛刷23倾斜于滑轨13布置,这样毛刷23在清扫灰尘的过程中,灰尘能够从毛刷23伸出滑轨13的两侧掉落。位于滑轮20一侧的毛刷23及位于导向轮22一侧的毛刷23呈“八”字形布置。毛刷23为一对,毛刷23的这种布置结构,能够起到最好的清理灰尘的效果。

优选支撑座19为U形结构,支撑座19两端分别设有和芯轴24适配的安装孔,芯轴24通过轴承和安装孔连接。在滚轮两侧设有套装在芯轴24上的密封圈,防止润滑油进入安装孔。

优选固定座21为“工”形结构,固定座21一端和支撑座19连接,导向轮22固定在固定座21的另一端上。固定座21的结构,方便安装和结构布置。

台车底端设有注油杯29及和注油杯29连接的分流器28,注油嘴25和分流器28通过设在台车上的油管27连接。注油嘴25、分流器28、油管27及注油嘴25构成行走滚轮系统的润滑系统,实现行走滚轮系统的自润滑,提高滑轮20使用寿命,降低台车维护成本及减少维修时间。

注油杯29中油通过油管27输送到分流器28,通过分流器28平均分配至四个行走滚轮组,滚轮组与分流器28之间同样为油管27联系,源源不断的补充,因滚动而产生了润滑需求,提高滚轮中轴承的使用寿命。

台车底端的行走滚轮系统为两对,台车底端沿前进方向前后端各设置一对,行走滚轮系统实现台车的平稳滑动。

本发明将注油杯中的油通过油管连接到行走滚轮注油嘴,无需人工加油润滑,能够规避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问题,降低了生产线停线停产的风险;不仅能满足行走的滚轮的使用寿命要求,而且体积小,机构紧凑;使用起来方便,占据空间小,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技能满足滚轮的正常使用需求。同时本发明行走滚轮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台车运行平稳可靠,能够满足高速生产线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高节拍多车型共线生产,能有效解决高节拍情况下能很有效的解决多车型共线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问题,尤其是四车型以上的高节拍多车型更能显示本发明优势。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