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防雨雾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4829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防雨雾充电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封防雨雾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国家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大力推广电动车。电动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是非常有利的,而且电力获得的来源很多。

随着电动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充电桩也被广泛应用,充电桩能够快速地对电动车充电,也可以在电价较低的夜晚对电动车充电。但是充电桩一般都是放置在室外的,这样下雨时就不方便人们对电动车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在下雨天也能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防雨充电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封防雨雾充电桩,包括充电桩、第一充电板、第二充电板、第一插头组件、第二插头组件、护板、遮板、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第三升降气缸、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遮挡板和液压千斤顶;所述充电桩的侧面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充电板和第二充电板;所述第一充电板和第二充电板上分别设有两组第一插头组件和两组第二插头组件;每组所述第一插头组件上方设有护板;所述充电桩上端设有遮板;所述遮板下端设有位于充电桩四周的两个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三升降气缸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内设有可转动的遮挡板;所述充电桩下方的地底埋设有若干个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伸出地底与充电桩下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遮挡板的的材质均为透明的钢化玻璃。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包括三个第一充电插头;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充电插头。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底部还设有若干个位于第二充电板一侧的照明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高密封防雨雾充电桩,结构紧凑实用,可以在下雨天时安全地电动车进行充电,同时还具有避雨的功能,满足了实际的使用需求,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充电桩;2、第一充电板;3、第二充电板; 4、第一充电插头;5、第二充电插头;6、护板;7、遮板;8、第一升降气缸;9、方形孔;10、第三升降气缸;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三挡板;14、遮挡板;15、液压千斤顶;16、地底;17、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密封防雨雾充电桩,包括充电桩1、第一充电板2、第二充电板3、第一插头组件、第二插头组件、护板6、遮板7、第一升降气缸8、第二升降气缸、第三升降气缸10、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第三挡板13、遮挡板14和液压千斤顶15;所述充电桩1的侧面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充电板2和第二充电板3;所述第一充电板2和第二充电板3上分别设有两组第一插头组件和两组第二插头组件;每组所述第一插头组件上方设有护板6;所述充电桩1上端设有遮板7;所述遮板7下端设有位于充电桩1四周的两个第一升降气缸8、第二升降气缸(图中未示出)和第三升降气缸10;所述第一升降气缸8、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三升降气缸10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所述第三挡板13上设有方形孔9;所述方形孔9内设有可转动的遮挡板14;所述充电桩下方的地底16埋设有若干个液压千斤顶15;所述液压千斤顶15伸出地底16与充电桩1下端相连;所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第三挡板13和遮挡板14的的材质均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包括三个第一充电插头4;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充电插头5;所述充电桩1底部还设有若干个位于第二充电板3一侧的照明灯17。

天气好的情况时,使用者可以将遮挡板手动打开,再把护板打开,然后利用第一充电插头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即可;当天气下雨时,使用者将遮挡板放下,使其将方形孔遮住,然后将液压千斤顶打开,使得整个充电桩往上升起到一定的高度,再开启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三升降气缸,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四周挡住,使用者走进充电桩的下端,这样一方面可以避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充电桩底部的第二充电头对电动车进行充电。

其中设置照明灯是为了在晚上或者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使用。

本发明的高密封防雨雾充电桩,结构紧凑实用,可以在下雨天时安全地电动车进行充电,同时还具有避雨的功能,满足了实际的使用需求,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