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131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相关汽车生产厂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产成本压力。为降低汽车成本,现在有些汽车的后门角窗采用密封条与玻璃活连接结构,就是不沿用传统玻璃与密封条硫化到一起的整体式结构。这样能够降低模具成本,同时降低了零件费用从而降低整车成本。

然而,当后角窗密封系统与玻璃采用活连接结构时,对整体的密封性是有所影响的。在淋雨试验以及汽车上市客户在暴雨天气和高压洗车使用状况下,汽车后门角窗部分会形成水流至后门锁体上,有些门锁没有防水壳体结构,即使装有防水结构,当存水较多时,在冬天低温情况下,处理不及时会造成车门锁体冻结发生卡滞。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及汽车,用于解决采用密封条与玻璃活连接式的结构设计时水流进入后车门锁体上易造成卡滞的问题,使得后车门在进入水流后能够及时将水引导至车门内板下方的排水孔排出,避开了后门锁体,使后门锁体在选型使可以考虑不采用保护壳体结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包括后车门本体、设置在所述后车门本体上部的后角窗玻璃和设置在所述后车门本体右侧中部的门锁,所述后角窗玻璃与所述后车门本体之间设置有密封条,且所述后角窗玻璃与所述密封条之间活动连接;紧贴所述后车门本体内侧面上设置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密封条下端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后车门本体的门锁的上方,所述导水槽为上部和左端带开口的壳体,所述后车门本体的底部设置排水孔,用于将从导水槽上导出的水排出。

所述导水槽左侧的横向宽度小于右侧的横向宽度,且所述导水槽左侧底面为平板面。

所述缓流凹槽底面为向外凸起的曲面。

所述导水槽右端靠近所述后车门本体一侧设置凸起面。

所述导水槽底部设置用于对水流进行缓冲的缓流凹槽。

所述导水槽左侧的一边设置缺槽。

所述导水槽右端侧面呈弧状。

所述导水槽采用厚度为0.5mm或者0.6mm的镀锌板,且所述导水槽通过点焊与所述后车门本体相连接。

所述排水孔的数量为1个、2个或者3个。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针对目前采用密封条与玻璃活连接式的结构设计时水流进入后车门锁体上易造成卡滞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及汽车,采用在紧贴后车门本体的内侧面上设置导水槽的结构,使得后车门在进入水流后能够及时将水引导至后车门本体底部的排水孔排出,避开了后门锁体,使后门锁体在选型使可以考虑不采用保护壳体结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另外,导水槽采用上部和左端带开口的壳体结构,且导水槽位于密封条下端的下方同时也位于后车门本体的门锁的上方,这样导水槽能够将沿密封条与后角窗玻璃之间的缝隙进入的水流完全通过导水槽引导避开门锁,并将水流从后车门本体底部的排水孔及时排出。

另外,导水槽左侧的横向宽度小于右侧的横向宽度,且导水槽左侧底面为平板面,能够将缓流凹槽内减速的水流,汇集成流速平稳的水流,使其下落时减少由于流速造成的水平飞溅距离大且面积大的现象;而在导水槽右侧设置缓流凹槽,能够在此处聚集少量水,使得上部在下落的水直接与其中的水发生碰撞进行缓冲,避免与导水槽底面直接碰撞造成的水花溅射现象;且采用的缓流凹槽底面为曲面,能够使得水流在下落接触侧面时,能够进行导向减速,水流对侧面冲击造成的水花溅射以及流体侵蚀现象;而在导水槽右侧设置弧面,能够增大单位原料的利用率;在导水槽靠近后车门本体一侧设置的围板高度较高,其不仅能够用于进行焊接,而且也能够起到引流作用,减少水流的散失;而在导水槽左端外侧设置的缺槽,能够减少板材用料的同时获得很好导流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紧贴后车门本体内侧面上设置本发明的导水槽结构,能够在水流进入车门本体后,及时引流到车门本体底部的排水孔处,且通过导水槽避开了后门锁体,使其不用在设置防水壳体,减少了此处的设计成本,也避免了后门锁体由于沾水,造成的锈蚀以及冷天而卡滞的现象,且导水槽可通过冲压直接成型,并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简化了加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水槽的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后门位置及水流导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导水槽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导水槽在车门本体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包括后车门本体1、设置在所述后车门本体1上部的后角窗玻璃2和设置在所述后车门本体1右侧中部的门锁3,所述后角窗玻璃2与所述后车门本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条4,且所述后角窗玻璃2与所述密封条4之间活动连接;紧贴所述后车门本体1内侧面上设置导水槽5,所述导水槽5位于所述密封条4下端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后车门本体1的门锁3的上方,所述导水槽5为上部和左端带开口的壳体,所述后车门本体1的底部设置排水孔6,用于将从导水槽5上导出的水排出。

所述导水槽5左侧的横向宽度小于右侧的横向宽度,且所述导水槽左侧底面54为平板面。

所述导水槽5右端靠近所述后车门本体1一侧设置凸起面51。

所述排水孔6的数量为2个。

所述导水槽5采用厚度为0.5mm的镀锌板;且所述导水槽通过点焊与所述后车门本体相连接。

该实施例中,采用在紧贴后车门本体的内侧面上设置导水槽的结构,使得后车门在进入水流后能够及时将水引导至后车门本体底部的排水孔排出,避开了后门锁体,使后门锁体在选型使可以考虑不采用保护壳体结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导水槽采用上部和左端带开口的壳体结构,且导水槽位于密封条下端的下方同时也位于后车门本体的门锁的上方,这样导水槽能够将沿密封条与后角窗玻璃之间的缝隙进入的水流完全通过导水槽引导避开门锁,并将水流从后车门本体底部的排水孔及时排出。另外导水槽左侧的宽度设计成小于右侧的宽度的结构,这样能够减小水流从导水槽左端流下时的截面积,且其左侧底面为平板面,能够将水流汇集在一起,并形成相对均匀的流速的截面,能够避免水流截面积较大造成的水流飞溅现象;且由于形成均匀流速的水流面,能够减少水流溅射的距离,使其形成类似缓流瀑布状的相对垂直的空中流道;在导水槽右端靠近后车门本体一侧设计成凸起状,目的是便于将导水槽右端与后车门本体内侧面紧密贴合,进而更有利于将导水槽固定在后车门本体上,优选的,采用焊点的固定方式,还可采用压焊或螺钉或螺栓或柳接的方式。另外,为了及时的将水流从设置在后车门本体底部的排水孔排出,排水孔的数量不限于1个,可以是更多个,比如2个或3个等。为了在保证导水槽的结构强度以及易于成型,导水槽采用厚度为0.5mm的镀锌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厚度的镀锌板,比如0.6mm厚的镀锌板,同样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导水槽5底部设置用于对水流进行缓冲的缓流凹槽52。

所述缓流凹槽52底面为向外凸起的曲面。

所述导水槽5左侧的一边设置缺槽53。

所述导水槽5右端侧面呈弧状。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导水槽底部设置缓流凹槽,而采用的缓流凹槽呈与流体相配合的曲面,其不仅便于冲压加工,而且能够减少水流的冲击造成的水滴飞溅的现象,减少水流对周侧的侵蚀作用;而设置缓流凹槽后能够避免其中存在,能够在其中存放少量的雨水,避免少量水不经缓冲直接由导水槽流出,产生噪声而影响NVH性能的现象发生;其内存储的水在汽车开启后,由于颠簸或蒸发作用使其散失,不会在其中长期富集,而在左侧的一边设置缺槽,优选的在其远离车门内板方向,其能够节省材料的同时,为水流继续引导,而在导水槽右端侧面呈弧状,能够在相同板材的情况下,增大导水槽的容积,且其形状更符合流体力学,能够在水流下落此处的过程中给予缓冲引导与减速,减少对导水槽的冲击,也进一步的减少了产生的噪声的产生。

相应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应用于汽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其中,上述一种带导水结构的后车门的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3中的标注7所示的水流方向,当车门外部的雨、水沿后角窗玻璃与密封条之间的缝隙进入后车门时,由于紧贴设置在后车门本体内侧面的导水槽位于密封条下端的下方同时位于后车门本体的门锁的上方,使得导水槽能够将进入后车门的水流接入导水槽内,进而水流被导水槽引导至后车门本体底部的排水孔排出,避免雨、水滴落在后门锁体上导致锈蚀甚至在寒冷的天气中造成后门锁体卡滞锁死,进而使后门锁体在选型使可以考虑不采用保护壳体结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