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4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369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汽车4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4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



背景技术:

汽车4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是构建后排座椅40%宽度的骨架,另一部分则由60%宽度的骨架构成,这种安装结构即避免了后排座椅坐垫骨架整体安装体积太大的问题,又避免了多段安装造成的繁琐。申请人发现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坐垫骨架仍存在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尤其在紧凑型家用轿车上,后排通常乘坐的小孩、老人,他们对乘坐空间的舒适性要求更加高,因此后排能够提供较大的乘坐空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4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结构布局更合理,有效提高了后排乘坐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4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包括口字型的框架,框架下方设有安装脚,框架由前梁、后梁、左梁和右梁围置而成,前梁与后梁之间连接有蛇簧,左梁与前梁由一根钢管一体弯折而成,右梁为一根独立的条状钢管;左梁靠近前梁处外凸设置,与后梁连接处的左梁设有扁平的第一安装部;与后梁连接处的右梁设有扁平的第二安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与左梁主体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与左梁主体之间设有加强芯,加强芯位于两者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与右梁主体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强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分别设置在框架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外侧面与右梁外侧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左梁外凸部位内侧设有辅助支撑钢丝。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左梁和前梁一体弯折而成,加强了座椅外侧的支撑强度;左梁靠近前梁端外凸设置,则使得座椅宽度变宽,在座椅后侧安装脚宽度受限的情况下提升了座椅乘坐的整体宽度,与一体弯折的左梁、前梁相得益彰。

2、管件被压扁后容易在受到侧向载荷时与主体发生弯折,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提升了梁体与安装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将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设置在框架内侧,则不影响安装。

3、第二安装部外侧面与右梁外侧面齐平,则能够更加平整的与6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拼合,螺栓在第二安装部处拧紧时,由于第二安装部与6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平整抵触,不易发生形变。

4、辅助支撑钢丝能够有效支撑外凸部位上方的载荷,不易使得此部位下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左梁;2、第一加强件;3、蛇簧;4、第一安装部;5、后梁;6、第二安装部;7、第二加强件;8、右梁;9;前梁;10、安装脚;11、辅助支撑钢丝;12、加强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汽车40%后排座椅坐垫骨架,包括口字型的框架,框架下方设有安装脚10,框架由前梁9、后梁5、左梁1和右梁8围置而成,安装脚10在前梁9上设置一对,在后梁5上设置一对;前梁9与后梁5之间连接有蛇簧3,左梁1与前梁9由一根钢管一体弯折而成,右梁8为一根独立的条状钢管;左梁1靠近前梁9端外凸设置,左梁1设有与后梁5连接且被压成扁平的第一安装部4;右梁8设有与后梁5连接且被压成扁平的第二安装部6;其中,第一安装部4与左梁1主体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件2,第一加强件2设置在框架内侧,并截面为U型,包裹住第一安装部4和左梁1主体上下面以及内侧面;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部4与左梁1主体之间设有加强芯12,加强芯12位于两者内部,用于进一步提高左梁1主体与第一安装部4的连接强度,加强芯12与第一安装部4在加工时一起被压扁,之后被冲安装孔。

其中,第二安装部6与右梁8主体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强件7,第二加强件7同样设置在框架内侧,且第二安装部6外侧面与右梁8外侧面齐平设置,方便坐垫骨架与另一侧的60%坐垫骨架连接。

结合图1和图2,左梁1外凸部位内侧设有辅助支撑钢丝11,辅助支撑钢丝11的弯折轨迹与左梁1一致,保证了坐垫侧翼的有效支撑。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等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