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306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式清障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平板型清障车的平板结构。



背景技术:

平板型清障车是一种主要利用平板机构牵拉车辆上平板面并对其进行背载运输的专用车辆。目前普通平板型清障车,其作业时与地面形成的作业夹角是固定的,不可以随实际作业需要而进行调整。如普通折叠型平板清障车,其平板机构与地面的最小角度一般为8度。这对于一些豪华车型、跑车等悬长且低矮的车辆,要上这个8度的斜坡是十分困难的,存在产生二次损伤的安全隐患。而摆臂落地平板型清障车,其平板机构与地面的夹角确可以达到2度,能解决上述车辆的清障。但是,这种摆臂平板机构,是通过摆杆的旋转,需将整个平板甩在车尾才能达到2度的作业角度。这就要求作业场地要足够大。但在城市道路、街头巷尾中要占用如此大的场地是有困难的,对交通是有影响的。因此,在实际清障作业中,切实需要一种在平板能完全滑落到地面,与地面能形成约2度的作业角度时,占用场地又要小;且又可以根据需要,不将平板全滑落到地面,也可以与地面形成较小的角度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平板机构能完全滑落到地面形成最小的作业角度,占用场地又小;又具有调整平板机构作业角度功能的平板型清障车。它不仅具有了普通折叠型、摆臂落地型平板清障车所特有的优点,还解决了普通折叠型平板机构存在的作业角度不可调整、摆臂落地平板机构作业占用场地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包括与车架后端铰接的副车架、在副车架上前后滑动的平板、以及连接在副车架与车架之间驱动副车架翻转倾斜的第一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安装有前后滑动的滑动架,滑动架与副车架之间安装有驱使滑动架滑动的第二油缸,平板与副车架之间安装有驱使平板分别作前后滑动的两组动滑轮机构,其中两组动滑轮机构的动滑轮分别安装在滑动架的前后两端。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副车架的两侧纵梁均具有槽口侧向相背的两组纵向滑槽,滑动架与两侧纵梁的内侧滑槽滑动连接,滑动架的两侧具有槽口相对的纵向滑槽,平板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于平板最前端的与滑动架的两侧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部、以及相对第一滑动部靠后的与两侧纵梁的外侧滑槽滑动连接的至少两第二滑动部。

所述动滑轮机构包括链轮和链条,链轮作为所述动滑轮,其中与前端链轮啮合的链条的一端与平板的相对靠后的位置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的相对靠后的位置连接;另一与后端链轮啮合的链条的一端与平板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的相对靠前的位置连接。

所述平板设成相互铰接的前后两段,其中后段设成可向上弯折。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平板的前段和后段的末端分别安装有滚轮。

所述平板的后段设有与滑动架的两侧滑槽过盈滑动配合的定位装置。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副车架的后段的底部安装有可伸缩的托举机构以及用于支撑倾斜作业的副车架的脚撑。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平板机构能完全滑落到地面,并与地面能形成较小的作业角度,以便清障前悬长且低矮的车辆。平板完全滑落到地面时,平板占用场地较少。可以根据作业需要或作业场地特点,调整平板与地面的夹角,形成任意的作业角度。平板机构完全滑落至地面所用的滑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维修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全滑落式平板的清障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滑落中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完全滑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包括与车架1后端铰接的副车架2、在副车架2上前后滑动的平板3、以及连接在副车架2与车1架之间驱动副车架1倾斜翻转的第一油缸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副车架2安装有前后滑动的滑动架5,滑动架5与副车架2之间安装有驱使滑动架5滑动的第二油缸6,平板3与副车架2之间安装有驱使平板3分别作前后滑动的两组动滑轮机构,其中两组动滑轮机构的动滑轮7分别安装在滑动架5的前后两端。两组动滑轮机构的挠性件8(绳、带、链、缆等柔索部件)的绕装方向相反,分别绕装两端的动滑轮7,且挠性件的一端与副车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3固定连接。这样,当滑动架5被驱使前移时,其前端的动滑轮机构会驱使平板3向前滑入副车架2上;当滑动架5被驱使后移时,其后端的动滑轮机构会驱使平板3后移滑落地面。这样只需将后端的动滑轮机构的挠性件连接在平板3的前端,就可驱使平板3可完全滑出副车架2。动滑轮机构可有效放大第二油缸6的伸缩行程,使得平板3可移动的行程达到第二油缸6行程的两倍。相对传统的多级伸缩的平板,可减少伸缩机构,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2的两侧纵梁21均具有槽口侧向相背的两组纵向滑槽21.1、21.2,滑动架5与两侧纵梁21的内侧滑槽21.1滑动连接,滑动架5的两侧具有槽口相对的纵向滑槽51,平板3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于平板3最前端的与滑动架5的两侧滑槽5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部31、以及相对第一滑动部31靠后的与两侧纵梁21的外侧滑槽21.2滑动连接的至少两第二滑动部32。第一滑动部31使得平板3完全滑出副车架2后还保持着与滑动架5的两侧滑槽51滑动连接,不至于出现平板3脱落的现象。而布设在第一滑动部31后面第二滑动部32可滑出滑入副车架2纵梁21的外侧滑槽21.2,使得平板3在完全滑出副车架2时,可进一步降低平板倾斜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的滑轮机构包括链轮7和链条8,链轮7作为所述定滑轮,链条8为挠性件。其中与前端链轮7啮合的链条8的一端与平板3的相对靠后的位置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2的相对靠后的位置连接;另一与后端链轮7啮合的链条8的一端与平板3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2的相对靠前的位置连接。相对靠前和靠后位置可根据滑动架5的实际尺寸设置,只需驱使平板3可完全滑入和滑落副车架2就行。

为进一步地便于平板3的滑落,可将平板3设成相互铰接的前后两段,其中后段33设成可向上弯折。平板3在滑落的过程中,其末端会先抵接地面,接着其后段弯折,平板3得以继续滑落,直至完全滑出副车架2。

为更进一步地便于平板3的滑落,所述平板3的前段和后段的末端分别安装有滚轮9、10,以减少平板3在地面滑动时的阻力。

为防止平板3在滑入副车架2后,其后段33出现跳动和摆动现象,可在平板3的后段33设有与滑动架5的两侧滑槽51过盈滑动配合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采用前后两端呈过渡弯折的弹板11,利用弹板11的弹性压紧滑槽51的槽壁,从而防止平板3的后段33的跳动和摆动。

为进一步地提升清障车的作业性能,可于副车架2的后段的底部安装有可伸缩的托举机构12以及用于支撑倾斜作业的副车架的脚撑13,托举机构12用来托举、牵引事故车辆,脚撑13可为平板2倾斜作业时起稳定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