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钉和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47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嵌钉和轮胎的制作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要装配到形成于轮胎胎面表面侧上的嵌钉凹槽中的嵌钉,以及一种具有装配到形成于轮胎胎面表面侧上的嵌钉凹槽中的嵌钉的轮胎。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将要装配到形成于轮胎胎面的表面侧上的嵌钉凹槽(洞)中的嵌钉,其具有柱状主体区段(粗部和颈部)、沿着主体区段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于一端上的销区段(突出部)、以及沿着主体区段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于在另一端上的凸缘区段(根部)。并且,主体区段的形成使得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销区段的形成使得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且凸缘区段的形成使得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并且,嵌钉装配到轮胎上,使得销区段的长度方向面向与轮胎的轴向相同的方向。这改善了冰面制动性能,因为在装配有这种轮胎的车辆笔直向前行进时销区段的边缘部件(销区段的轮胎轴向部件)变大(见专利文档1)。

相关领域文档

专利文档

专利文档1:日本专利no.408805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将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专利文档1中公开的嵌钉所具有的的组分使得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的长度方向面向同一方向,且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的长度方向面向与凸缘区段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所述嵌钉装配到轮胎中的嵌钉凹槽中,其取向使得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轮胎的轴向方向沿同一方向,且凸缘区段的长度方向面向与轮胎的周边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凸缘区段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的宽度方向面向与轮胎的周边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沿着轮胎的周边方向,在沿凸缘区段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轴尺寸)与沿主体区段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轴尺寸)之间将存在较大差异。诸如此类的轴线尺寸的较大差异不仅导致主体区段的上部(厚部)与嵌钉凹槽的内壁(轮胎橡胶)之间的较小接触面积,还导致了主体区段的上部与嵌钉凹槽的内壁之间的较大间隙。这将使得主体区段的下部(颈部)与嵌钉凹槽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将使得嵌钉更容易从嵌钉凹槽松脱,导致嵌钉防丢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钉和一种装配有此类嵌钉的轮胎,其能够改善冰面制动性能和嵌钉防丢性能。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嵌钉是一种将要装配到形成于轮胎的胎面表面侧上的嵌钉凹槽(洞)中的嵌钉。所述嵌钉具有:呈柱形形状的主体区段,在沿着主体区段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设置于一端上的销区段,以及在沿着所述主体区段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设置于另一端上的凸缘区段。并且,主体区段的形成使得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销区段的形成使得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且凸缘区段的形成使得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而且,所述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凸缘区段的长度方向面向相同的方向,且销区段与凸缘区段的长度方向面向与主体区段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所述嵌钉提供既可改善冰面制动性能又可改善嵌钉防丢性能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嵌钉的透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a是嵌钉的平面图,且图2b是嵌钉的前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剖视图,示出了具有装配到嵌钉凹槽中的嵌钉的轮胎(第一实施例)。

图4是举例说明,示出了具有装配到嵌钉凹槽中的嵌钉的轮胎的胎面表面(第一实施例)。

图5是示出了测试结果的表格(第一实施例)。

图6是嵌钉的透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7a是嵌钉的平面图,且图7b是嵌钉的前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8是嵌钉的透视图(第三实施例)。

图9是嵌钉的透视图(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5,描述一种根据第一实施例将要装配到形成于轮胎胎面表面侧上的嵌钉凹槽(洞)中的嵌钉,以及一种具有装配到形成于轮胎胎面表面侧上的嵌钉凹槽中的此类嵌钉的轮胎。

如图1和图2所示,嵌钉1由主体区段2、沿着主体区段2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于一端上的销区段(有时称为顶端)以及沿着主体区段2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于另一端上的凸缘区段4构成,嵌钉1是沿着主体区段2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柱形构件。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嵌钉所具有的构造使得主体区段2的中心轴线、销区段3的中心轴线和凸缘区段4的中心轴线彼此对齐。在下文说明中,嵌钉1的中心轴线、主体区段2的中心轴线、销区段3的中心轴线和凸缘区段4的中心轴线均将称为中心轴线1c。

应当注意的是,中心轴线1c是沿嵌钉1的伸展方向延伸经过其正交于其伸展方向的横截面的中心的中心线(这是嵌钉1嵌入到轮胎中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区段2具有沿中心轴线1c的方向定位在一端侧上的上部2u,沿中心轴线1c的方向定位在另一端侧上的下部2l,连接上部2u和下部2l的中间部分2m。

例如,在沿着上部2u的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一端表面21与上部2u的柱形主体的周边表面22之间的边界部分23形成为平坦表面,连接一端表面21的周边边缘与周边表面22的一端侧周边边缘25。

也就是说,上部2u形成为柱形主体,在除了其一端表面21侧上之外的沿着中心轴线1c的整个长度上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等截面形状。

例如,下部2l具有位于在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沿着凸缘区段4的中心轴线1c的方向上的一端表面41之间的边界部分26,其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1c弯曲的弧形表面。

也就是说,下部2l形成为柱形主体,在除了其另一端侧上之外的沿着中心轴线1c的整个长度上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等截面形状。

上部2u的截面长度与下部2l的截面长度之间的关系是:上部2u的截面长度>下部2l的截面长度。

中间部分2m形成为锥形柱状主体,其中截面形状的长度从上部2u侧到下部2l侧逐渐变短。

主体区段2形成为使得正交于其中心轴线1c的形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1c的长度方向(沿着长轴的方向)和正交于其中心轴线1c的宽度方向(沿着短轴的方向)。

也就是说,主体区段2的上部2u形成为使得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和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一端表面21的形状是矩形的,其中其边角修圆成(例如)图2a所示的圆弧。

类似地,主体区段2的中间部分2m形成为使得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其边角修圆成圆弧。

也就是说,主体区段2形成的形状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形状轮廓线,一对长边27、27以矩形的长轴2a为对称线对称,且一对短边28、28以矩形的短轴2b为对称线对称,如图2a所示。

销区段3形成为柱形主体,沿着中心轴线1c的整个长度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近似等截面形状(更精确地,其形成为锥形柱状主体,截面形状的轴线长度从中心轴线1c的一端侧(一端表面31侧)到中心轴线的另一端侧逐渐变短)。

销区段3形成为使得其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形状具有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销区段3使得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以及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一端表面31的形状在长轴3a的相应端具有平行于短轴3b的直边33、33,(例如)图2a所示。也就是说,所述形状是介于椭圆与矩形之间的混合物,如从侧面看到的所谓“米包(ricebale)”。

换句话说,销区段3形成的形状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形状轮廓线,一对长边32、32以长轴3a为对称线对称,一对直线33、33以短轴3b为对称线对称,且短弧34连接长弧32与直线33的端部,如图2a所示。应当注意的是,所述布置使得短弧34的曲率>长弧32的曲率。

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横截面面积和沿着销区段3的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一端表面31的截面面积均小于主体区段2的一端表面21的面积。

而且,形成销区段3的一端表面31与周边表面35之间的边界的一对长弧32、32以及形成长弧32与直线33之间的边界的四条短弧34(参见图2a)形成了销区段3的边缘。

凸缘区段4形成为锥形柱状主体,其中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的轴线长度从中心轴线1c的一端侧(主体区段2侧)到中心轴线1c的另一端侧逐渐变短(参见图2b)。

凸缘区段4形成为使得其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形状具有正交于其中心轴线1c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凸缘区段4使得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以及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一端表面41和另一端表面(底表面)42的形状具有类似于运动场中的跑道的形状,如图2a所示。

也就是说,凸缘区段4形成为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形状,其轮廓线具有以长轴4a为对称线对称的一对直线43、43,以及以短轴4b为对称线对称的一对圆弧44、44,如图2a所示。

凸缘区段4形成为使得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定位在一端侧上的一端表面41的面积及其在一端表面41侧上的截面面积均大于主体区段2的最大截面面积。而且,底表面(它是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另一端表面42)的面积与主体区段2的截面面积大致相同。

应当注意的是,长度方向(沿着长轴的方向)是其中长轴2a、3a、4a穿过上述形状中的中心轴线1c的方向,且宽度方向(沿着短轴的方向)是其中短轴2b、3b、4b穿过上述形状中的中心轴线1c的方向。

并且,如图2a所示,所述布置使得销区段3的长度方向(长轴3a的伸展方向)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长轴4a的伸展方向)面向同一方向,且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长轴3a和4a的伸展方向)面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长轴2a的伸展方向)不同的方向。

应当注意的是,销区段3的长度方向与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面向同一方向在本发明中是指,销区段3的长度方向与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完全一致,如图2a所示。并且,另外,这意味着销区段3的长度方向与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之间的相交角度(也就是说,销区段3在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中的长轴3a与凸缘区段4在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中的长轴4a之间的相交角度)是20°或更小。

而且,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面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是指如下布置: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相交角度是90°。并且另外地,这意味着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相交角度小于90°且大于20°。所述相交角度优选地为70°或更大,且更优选地为90°(正交),以改善嵌钉防丢性能。

参照图3,描述了一种轮胎10,其设定为可装配嵌钉的轮胎或已装配嵌钉的轮胎,其中嵌钉1嵌入到形成于胎面14中的嵌钉凹槽14b中。

轮胎10包含胎圈区域11、胎圈芯11c、胎体层12、胎带层13a、13b、胎带保护层13c、侧壁15和嵌钉1。

胎体层12是轮胎10的框架性构件,设置成环形横跨设置在胎圈区域11内的一对胎圈芯11c。例如,设置在胎体层12的冠状区域径向外侧上的是内胎带层13a和外胎带层13b。胎带层13a、13b各自由钢索或成股的有机纤维绳索制成,所述钢索或成股的有机纤维绳索相对于轮胎的赤道线10c(参见图4)以20度至70度的角度彼此交叉。

胎面14是径向设置于胎带层13b外侧的橡胶构件(胎面橡胶)。形成于胎面14的表面14a上的是沿着轮胎的周边方向10y延伸的多个主沟槽16(参见图4)。并且,这些主沟槽16限定了多个陆地部分(块状部)17a、17b、18。陆地部分17a是位于轮胎的胎面中心区域中的中心陆地部分,陆地部分17b是各自沿着轮胎的轴向方向10x定位于陆地部分17a外侧的外部陆地部分(参见图4),且陆地部分18是各自沿着轮胎的轴向方向10x定位于外部陆地部分17b外侧的胎肩陆地部分。

侧壁15分别是通过从胎面14端部在轮胎侧区域中延伸而覆盖胎体层12的橡胶构件。

胎带保护层13c设置在胎面14和外部胎带层13b之间。胎带保护层13c由有机纤维索或类似材料构成。

形成于胎面14的表面侧上的是嵌钉凹槽14b,且嵌钉1嵌入到嵌钉凹槽14b中。嵌钉凹槽14b设置于胎肩陆地部分18和外部陆地部分17b中。

如图3所示,嵌钉凹槽14b形成为柱形底孔,例如,其从轮胎胎面14的表面14a朝向轮胎胎圈中心延伸。

例如,嵌钉凹槽14b具有入口部分、底部部分和连接入口部分与底部部分的中间部分。

所述入口部分、底部部分和中间部分以同心方式形成于嵌钉凹槽14b的中心轴线周围。

例如,所述中间部分是具有固定直径的圆柱孔。

所述入口部分是由锥形表面环绕的漏斗形孔部分(以嵌钉凹槽14b的孔的中心线为中心线的锥形表面),其直径从中间部分的入口侧端朝向胎面14的表面14a逐渐增加。

所述底部部分是由一个表面环绕的底孔部分,所述表面的直径首先从圆形中间部分的底侧端朝向胎圈的中心增加,且然后朝向底部减小。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底部部分的底侧形状优选地是适合嵌钉1的凸缘区段4的形状,以便改善嵌钉防丢性能。

嵌钉1在借助未示出的嵌钉驱动机器通过其凸缘区段4侧被首先驱动到嵌钉凹槽14b中时,嵌入到嵌钉凹槽14b中。

嵌钉1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大于嵌钉凹槽14b的深度尺寸。并且,嵌钉被安装成使得销区段3突出到胎面14的表面14a上方。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轮胎10上,嵌钉1装配到嵌钉凹槽14b中,使得(例如,如图4所示)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长轴3a和4a的伸展方向)面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相同的方向(平行于轮胎中心轴线且正交于赤道线10c的方向),且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长轴2a的伸展方向)面向与轮胎周边方向10y相同的方向。

应当注意的是,销区段3与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面向与轮胎轴向方向相同的方向在本发明中是指,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之间的完全一致,如图4所示。并且另外,这意味着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之间的相交角度可大于0°和20°或更小。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轮胎10上,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长轴3a和4a的伸展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之间的相交角度在0°至20°的范围内是可接受的。

而且,轮胎轴向方向10x是指平行于轮胎的中心旋转轴线且正交于赤道线10c的方向。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嵌钉1,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面向同一方向,且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的长度方向面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结果,在装配到轮胎上时,嵌钉1不仅可改善在车辆行进期间的冰面制动性能,还可以改善嵌钉防丢性能。

也就是说,如果轮胎10在嵌钉凹槽14b中装配有嵌钉1,使得销区段3的长度方向(长轴3a的伸展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之间的相交角度介于0°到20°的范围内,则将改善冰面制动性能,因为在装配有轮胎10的车辆笔直向前行驶时,形成销区段3的一端表面31与周边表面35之间的边界的一对长弧32、32所形成的边缘具有较大的轮胎轴向方向10x分量(长度)。

而且,沿轮胎周边方向10y在凸缘区段4与主体区段2之间的长度差(轴长度差)越大,主体区段2的上部2u与轮胎橡胶(胎面橡胶)之间的接合压力越小,且同时轮胎橡胶与主体区段2下部之间的所得间隙将越大。这将减小轮胎橡胶与嵌钉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嵌钉更容易掉出。因此,如果要改善嵌钉防丢性能,就必须使得沿轮胎周边方向10y的凸缘区段4与主体区段2之间的轴长度差较小,且沿轮胎轴向方向10x的凸缘区段4和轮胎橡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

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轮胎10将嵌钉1装配到嵌钉凹槽14b中,使得嵌钉1的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面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相同的方向。这使得凸缘区段4与轮胎橡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同时,凸缘区段4的宽度方向和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面向轮胎周边方向10y,这使得沿轮胎周边方向在凸缘区段与主体区段之间的轴长度差较小。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可获得具有改善了的嵌钉防丢性能的轮胎10。

嵌钉松脱的一个原则性主要因素是因重复加速启动所致的对销区段3顶端的驱动输入变化引起的嵌钉塌缩变形。并且,橡胶的与凸缘区段4的表面和上部2u的表面相接触的轮胎周边方向10y分量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的平衡可最有效地避免此嵌钉塌缩变形。为了实现此平衡,可布置成使得上部2u的长度方向(长轴方向)与凸缘区段4的宽度方向(短轴方向)面向与轮胎的周边方向10y相同的方向。则沿着轮胎周边方向10y在凸缘区段4和上部2u之间的轴长度差将较小。并且,这实现了凸缘区段4的宽度方向端上的橡胶压力与上部2u的长度方向端上的橡胶压力之间的完美平衡,从而使得嵌钉难以塌缩。

实例

由于嵌钉1构造成使得销区段3的长度方向与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且同时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面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则制造出其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相交角度分别为20°、45°、70°、90°的嵌钉1,如图5中所示。而且,制造出将这些嵌钉1装配到嵌钉凹槽14b中以使得嵌钉1的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相一致的轮胎(在下文中称为实例1到4的轮胎10)。

而且,制造销区段3的长度方向、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和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彼此一致的轮胎1b。而且,制造将这些嵌钉1b装配到嵌钉凹槽14b中以使得嵌钉1b的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相一致的传统实例2的轮胎。

此外,制造具有其中主体区段2包括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方形形状的嵌钉1d的传统实例1的轮胎,所述嵌钉不同于传统实例2的装配到轮胎上的嵌钉1b。也就是说,制造其形状使得主体区段2的方形形状的一对侧边的伸展方向与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嵌钉1d。而且,制造将这些嵌钉1d装配到嵌钉凹槽14b中以使得嵌钉1d的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以及主体区段2的方形形状的一对侧边的伸展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相一致的传统实例1的轮胎。

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测试中使用的嵌钉1、嵌钉1b和嵌钉1d具有同样的重量。

传统实例1和2及上述实例1到4的轮胎均经受了不同的测试以比较其制动性能和嵌钉防丢性能。

测试条件如下:

-轮胎尺寸:205/56r16,内部压力:200kpa

-制动性能:

在冰面覆盖的道路上,在车速为30km/h的情况下执行abs紧急制动。测量至停止时的制动距离,以比较所述轮胎的冰面制动性能。

-嵌钉防丢性能:

使装配有新轮胎的车辆在大体冰面、雪面和干燥的道路上行驶总计约30,000千米,并计算在运行期间丢失的嵌钉数目。通过计算松脱嵌钉的数目(a)与初始嵌钉数目(b)之间的比率来评估装配有嵌钉的轮胎的嵌钉防丢性能。

图5示出了基于传统实例1和2及实例1至4的轮胎的测试结果的冰面制动性能和嵌钉防丢性能。

应当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的冰面制动性能和嵌钉防丢性能是以传统实例1的轮胎的性能评估结果为100,针对传统实例2和实例1至4的轮胎计算出的比较性评估指数。所述指数越大,冰面制动性能和嵌钉防丢性能越佳。

根据测试结果可看出,在具有相同重量的嵌钉1、嵌钉1b和嵌钉1d的情况下,实例1至4的轮胎与传统实例1和2的轮胎相比显示出了改善的嵌钉防丢性能。具体地讲,实例4的轮胎(即装配有嵌钉1的轮胎,其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相交角度θ是90°)显示出了显著改善的嵌钉防丢性能。

因此发现,具有出色的冰面制动性能和嵌钉防丢性能且尤其是出色的嵌钉防丢性能的轮胎10可通过使用嵌钉1并构造装配有嵌钉1的轮胎10而获得,所述嵌钉1的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相交角度是90°,且装配有嵌钉1的所述轮胎使得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轮胎轴向方向10x相一致。

而且,所述测试结果揭示了,凸缘区段4的长度方向与主体区段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相交角度θ越大,将越改善嵌钉防丢性能。

第二实施例

嵌钉1可设置有如图6和图7所示的销区段3x。

销区段3x形成为沿着中心轴线1c延伸的柱形主体。例如,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一端表面31a与销区段3x的周边表面31b之间的边界部分31c形成为平坦平面,其连接一端表面21的周边边缘与周边表面31b的一端侧周边边缘25。而且,销区段3x形成为使得其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截面形状和沿着中心轴线1c的方向的一端表面31a的形状具有被剖面线切掉矩形边角的形状,所述剖面线是连接矩形的长边和短边的直线。因此,所述形状是近似矩形的,更严格地说是八边形的。换句话说,销区段3x具有倒角部分31d,这是移除了边角部分的矩形平行六面体,且边角部分31c是一端表面31a侧上的斜面部分。

也就是说,销区段3x形成为柱形主体,其在除了一端表面31a侧之外的沿着中心轴线1c的整个长度上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相同截面形状。

也就是说,销区段3x形成的形状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形状轮廓线,一对长边32a、32a以矩形的长轴3a为对称线对称,且一对短边33a、33a以矩形的短轴3b为对称线对称,如图7a所示。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嵌钉1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嵌钉1的构造除了销区段3x外均相同。

第二实施例的嵌钉1提供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嵌钉1的有利效应。

第三实施例

嵌钉1可设置有如图8所示的销区段3y。

销区段3y的构造为从第一实施例的嵌钉1的一端表面31沿另一端方向延伸,且具有在第一实施例的嵌钉1的销区段3的一对长弧32、32之间延伸的沟槽3g。

借助装配有销区段3y(其上具有沟槽3g)的嵌钉,在车辆行进期间被销区段3y的轮胎轴向方向上的边缘分量32g、32g刮掉的冰粉更可能被推动经过沟槽3g并向后排出,而不会残留在一端表面31上。因此,可避免由于残留在一端表面31上的冰粉所致的销区段3y的边缘功能的丧失。因此,可在车辆行进期间维持所期望的冰面制动性能。

第四实施例

嵌钉1可设置有如图9所示的销区段3z。

销区段3z的构造为从第二实施例的嵌钉1的一端表面31a沿另一端方向延伸,且具有在第二实施例的嵌钉1的销区段3x的一对长弧32a、32a之间延伸的沟槽3g。

第四实施例的嵌钉1提供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嵌钉1的有益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主体区段2、销区段3和凸缘区段4实际上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其形状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即可。例如,具有正交于中心轴线1c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多边形等形状。

而且,前述实施例具有使得主体区段2的中心轴线、销区段3的中心轴线和凸缘区段4的中心轴线彼此对齐的示例性嵌钉1。然而,嵌钉1也可以使得主体区段2的中心轴线、销区段3的中心轴线和凸缘区段4的中心轴线彼此不对齐。

附图标记说明

1嵌钉

1c中心轴线

2主体区段

3销区段

4凸缘区段

10轮胎

14胎面

14a胎面表面

14b嵌钉凹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