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架及其涂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95739发布日期:2019-01-22 19:37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架及其涂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架及其涂装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整体外形美观且能提高涂装效率的行李架及其涂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游成为新的旅行方式,而驾车除外休闲旅游或运动往往都带有比较多的随车行李,而汽车的自身内部空间狭小而无法容纳过多的随行物件,如此在车顶上安装行李架能有效解决行李放置空间的问题。但是,现有的行李架多采用单色喷涂处理,安装在车顶上后显得单调乏味,而若采用双色喷涂处理,因分色处无法完美遮蔽,喷涂质量差,导致喷涂效率低且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整体外形美观且能提高涂装效率的行李架,以解决现有的行李架采用双色喷涂处理存在分色处无法完美遮蔽、喷涂质量差、喷涂效率低和影响美观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整体外形美观且能提高涂装效率的行李架的涂装方法,以解决采用现有的行李架,在进行双色喷涂时易造成分色处无法完美遮蔽、喷涂质量差、喷涂效率低和影响美观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包括主架体及设于所述主架体两端的固定座,所述行李架本体通过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汽车车顶上,所述主架体包括上管体及下管体,所述上管体的横截面呈类倒u型且所述上管体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内设置的钩部;所述下管体的横截面呈类u型,所述下管体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外设置且与所述钩部相配合的翻边,所述翻边的外表面与所述钩部的外表面共同构成一个凹陷部;所述上管体通过所述钩部与所述翻边连接,以实现所述上管体与所述下管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上管体与所述下管体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凹陷部的横剖面的形状呈类倒u型或倒v型。

其中,所述上管体与所述下管体均采用铝材质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行李架的涂装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将底漆喷涂在上管体及下管体的外表面形成底漆层;

在所述底漆层上喷涂第一种颜色的面漆形成第一面漆层;

在所述下管体的外表面上覆盖有保护膜层,其中,所述凹陷部至少部分区域覆盖有所述保护膜层;

在所述第一面漆层上喷涂第二种颜色的面漆形成第二面漆层;

取下所述保护膜层,完成双色喷涂。

其中,在所述将底漆喷涂在上管体及下管体的外表面形成底漆层之前,还包括:对所述上管体及下管体进行前处理作业。

其中,所述前处理作业包括打磨、清洗、去油脂及烘干工序。

其中,在所述对所述上管体及下管体进行前处理作业与所述将底漆喷涂在上管体及下管体的外表面形成底漆层之间,还包括:将经过所述前处理作业后的上管体及下管体进行除尘工序。

其中,在喷涂所述底漆层与喷涂所述第一面漆层之间及在喷涂所述第一面漆层与喷涂所述第二面漆层之间,均还包括烘干工序和/或静置工序。

其中,在对所述底漆层进行所述烘干工序和/或静置工序与喷涂所述第一面漆层之间及对所述第一面漆层进行所述烘干工序和/或静置工序与喷涂所述第二面漆层之间,均还包括一次或多次除尘工序。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行李架本体包括主架体及设于主架体两端的固定座,行李架本体通过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汽车车顶上,主架体包括上管体及下管体,上管体的横截面呈类倒u型且上管体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内设置的钩部;下管体的横截面呈类u型,下管体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外设置且与钩部相配合的翻边,翻边的外表面与钩部的外表面共同构成一个凹陷部;上管体通过钩部与翻边连接,以实现上管体与下管体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设有由上管体的钩部与下管体的翻边构成的凹陷部,使得上管体与下管体的分界处隐于内侧,特别的,在进行双色涂装时,分色处设于凹陷部,实现完美遮蔽,有效提高了喷涂质量及喷涂效率,同时也利于提高美观性;另外,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行李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制作工艺简便,实用性强,利于进行标准化生产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行李架实施例的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行李架的涂装方法实施例的涂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行李架本体;2:主架体;2-1:上管体;2-1-1:钩部;2-2:下管体;2-2-1:翻边;3:固定座;3-1:上端盖;3-2:下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方面,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1,行李架本体1包括主架体2及设于主架体2两端的固定座3,行李架本体1通过固定座3固定安装在汽车车顶上,主架体2包括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其中,主架体2为管件结构;上管体2-1的横截面呈类倒u型且上管体2-1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内设置的钩部2-1-1,其中,向内为指向上管体2-1的中心方向,两个分支指的是上管体2-1的两个自由边;下管体2-2的横截面呈类u型,下管体2-2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外设置且与钩部2-1-1相配合的翻边2-2-1,其中,两个分支指的是下管体2-2的两个自由边;具体地,翻边2-2-1的外表面与钩部2-1-1的外表面共同构成一个凹陷部,该凹陷部用做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的分线处理,使得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的分线隐于内部;上管体2-1通过钩部2-1-1与翻边2-2-1连接,以实现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固定连接。

本申请通过设有由上管体2-1的钩部2-1-1与下管体2-2的翻边2-2-1构成的凹陷部,使得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的分界处隐于内侧,特别的,在进行双色涂装时,分色处设于凹陷部,实现分线处的完美遮蔽,有效提高了喷涂质量及喷涂效率,同时也利于提高美观性;另外,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行李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制作工艺简便,实用性强,利于进行标准化生产及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上管体和下管体为一体加工时,二者之间可以不存在固定连接痕迹。也就是说,二者具体的连接形式更却取决于行李架的加工方式。此处采用上管体、下管体的文字,主要是为了更清晰地方便描述行李架的主架体结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包括上端盖3-1和下端盖3-2,具体地,下端盖3-2上设有用于放置主架体2端部的凹槽,并通过上端盖3-1与下端盖3-2盖合,以完成主架体2与固定座3的安装;下端盖3-2用于完成固定座3与汽车车顶的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粘接或螺纹连接或铆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来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固定座3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其它的合理的结构。

优选地,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挤压工艺一体成型。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实现自动化生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生产灵活性大,适合批量生产,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除上述之外,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且也利于提高整个行李架的结构稳定性,以延长行李架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凹陷部的横剖面的形状呈类倒u型或倒v型。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的横剖面的形状呈类倒u型,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连接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美观性好,同时也利于在涂装时,避免角缝处的涂料不均,有效提高了涂装效率及涂装质量。

优选地,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均采用铝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选用铝材制成,铝材具有质量轻、成型优、强度高、耐腐蚀、寿命长的优点,在不增加整车重量的同时,能提供一种长周期的且有效可靠的固定行李的方式。

特别的,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除了采用上述铝材质制成之外,也可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等材质制成,具体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选择合理的材质。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行李架的涂装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s1、将底漆喷涂在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的外表面形成底漆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经过涂装前处理后的主架体2安装在夹具上,可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在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的外表面全部均匀喷涂底漆,其中,底漆为被涂物与在其上涂层之间的媒介层,为提高喷涂质量,底漆优选选用具有较高的防腐性及具有一定填充性的材质。

步骤s2、在底漆层上喷涂第一种颜色的面漆形成第一面漆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完成底漆层的工序后,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在底漆层上全部均匀喷涂第一种颜色的面漆,为提高喷涂质量,根据具体实际的涂料的粘度及环境温、湿度等实施条件来合理调整喷枪距离主架体2的距离及喷涂压力等参数值。

步骤s3、在下管体2-2的外表面上覆盖有保护膜层,其中,凹陷部至少部分区域覆盖有保护膜层;

具体地,完成第一面漆层的涂装后,在需要保留的面漆上覆盖有遮蔽作用的保护膜层,以便进行后续的第二种颜色的面漆喷涂作业,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层设置在下管体2-2的外表面及凹陷部的部分外表面上,需说明的是,因凹陷部隐于主架体2的内部,不在消费者的视线范围内,凹陷部的外表面的颜色既可以为第一种颜色,也可以为第二种颜色,也可以为部分第一种颜色及部分第二种颜色,具体地,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操作。

步骤s4、在第一面漆层上喷涂第二种颜色的面漆形成第二面漆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完成保护膜层的工序后,在主架体2的剩余部分的外表面喷涂第二种颜色的面漆,以形成第二面漆层,其中,主架体2的剩余部分的外表面包括上管体2-1的外表面及凹陷部未覆盖有保护膜层的外表面。

步骤s5、取下保护膜层,完成双色喷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待第二种颜色的面漆喷涂结束后,将保护层膜取下,即完成双色喷涂,通过设有由上管体2-1的钩部2-1-1与下管体2-2的翻边2-2-1构成的凹陷部,使得上管体2-1与下管体2-2的分界处隐于内侧,特别的,在进行双色涂装时,分色处设于凹陷部,实现分线处的完美遮蔽,有效提高了喷涂质量及喷涂效率,同时也利于提高美观。

进一步地,在将底漆喷涂在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的外表面形成底漆层之前,还包括:对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进行前处理作业,前处理作业的处理对涂膜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是涂装工序前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具体地,前处理作业包括打磨、清洗、去油脂及烘干工序。在本实施例中,对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进行打磨工序,去除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的表面缺陷,如气孔、凹陷及填充不良等,以提高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外表面的平整度,进而以利于后续的喷涂工序;对打磨后的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进行清洗并去油脂,以去除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表面的油污(如润滑油、乳化液、油脂、汗渍等)和尘埃,最后进行烘干工序,以去除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表面的水分,使得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表面达到彻底干燥,以为后续的喷涂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进一步地,在对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进行前处理作业与将底漆喷涂在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的外表面形成底漆层之间,还包括:将经过前处理作业后的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进行除尘工序。具体地,可采用手动或自动除尘工序,将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表面所附着的灰尘、粘附物彻底去除干净,以确保上管体2-1及下管体2-2与底漆层之间的附着力。其中,常见的除尘方式可以为压缩空气除尘和静电除尘,具体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除尘方式。

进一步地,在喷涂底漆层与喷涂第一面漆层之间及在喷涂第一面漆层与喷涂第二面漆层之间,均还包括烘干工序和/或静置工序。其中,烘干工序的目的是使得喷涂层经过一定的温度及一定的时间的烘烤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以节约喷涂工序的时间,提高涂装效率;静置工序的目的是为了使涂料充分流平,以提高涂装后整体外观的平整度及丰满度;其中,烘干工序与静置工序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进行合理的选用。

进一步地,在对底漆层进行烘干工序和/或静置工序与喷涂第一面漆层之间及对第一面漆层进行烘干工序和/或静置工序与喷涂第二面漆层之间,均还包括一次或多次除尘工序。具体地,可采用手动或自动除尘工序,将第一面漆层表面所附着的灰尘、粘附物彻底去除干净,以确保第一面漆层与第二面漆层之间的附着力。其中,常见的除尘方式可以为压缩空气除尘和静电除尘,具体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除尘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行李架本体包括主架体及设于主架体两端的固定座,行李架本体通过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汽车车顶上,主架体包括上管体及下管体,上管体的横截面呈类倒u型且上管体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内设置的钩部;下管体的横截面呈类u型,下管体的两个分支的底部均延伸有向外设置且与钩部相配合的翻边,翻边的外表面与钩部的外表面共同构成一个凹陷部;上管体通过钩部与翻边连接,以实现上管体与下管体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设有由上管体的钩部与下管体的翻边构成的凹陷部,使得上管体与下管体的分界处隐于内侧,特别的,在进行双色涂装时,分色处设于凹陷部,实现完美遮蔽,有效提高了喷涂质量及喷涂效率,同时也利于提高美观性;另外,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行李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制作工艺简便,实用性强,利于进行标准化生产及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